㈠ 關於無形資產的幾個問題...分析解釋一下。。。
1.自創商標經過登記注冊可以作為無形資產,因為它有排他性,而沒有登記注內冊,則意味著別人可以隨便使用。容所以第一句實際從提法上講就是錯誤的。完整的表述應該是「企業自創而沒有登記注冊的商標不能列為無形資產」。
2.第二題的表述依然是錯誤的,無形資產發生的後續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仍然需要計入無形資產,當然這種情況很少見。
同樣,你對後續支出的理解也是錯誤的,這里的後續支出並不是指攤銷,而是指除攤銷以外因該無形資產發生的其他費用。
3.我同樣可以問放入預付賬款有什麼不可以啊,我覺得主要還是為了和租入資產改良支出區分開。
4.第四項表述還是有問題,不嚴謹。沒有說明「用自創專利技術開發新產品」是不是無形資產開發過程一個環節,如果是當然就入初始成本,不是當然不行。
5.非專利技術要看是否經過研發了,如果是自行研發,按照可以資本化的部分入賬唄,如果購買的當然按購買價值入賬。當然研發那塊還是挺模糊的,五個確認確認標准也很抽象,我覺得只要你的支出可以往這5個條件上靠,那就可以確認,其實,說是五個條件,還應該以第一個和第五個為主吧,畢竟比較直觀,其他的太虛。
㈡ 無形資產投資的狀況分析
無形資產投資是投資大、周期長、環節多、風險大的系統工程。在知識經濟條內件下,無形資產所容代表的超額盈利能力將成為締造企業競爭優勢的源泉。據統計,經合組織的一些先進企業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的比例已達1∶2~1∶3。美國1995年很多企業的無形資產比例為50%~60%。一個企業擁有無形資產數量的多少、價值高低是技術水平和競爭能力的標志。在中國,不但無形資產在企業總資產中所佔比例偏低,而且在無形資產的構成中,技術資產的比例尤其低。
㈢ 資產評估學無形資產案例分析
無形資產用收益法評估是合理的,折現率採取風險累加法確定也是合理的,目前一應該是通用的方法吧
㈣ 某公司無形資產的案例分析
1)C 2)A 3)A 4)C 5)C
1)無形資產一般計入管理費用,用於生產則計入生產成本。
無形資產的攤銷通過「回累計攤答銷科目」計提,固定資產則通過「累計折舊」。
2)無形資產自取得當月計提攤銷,截止2007年12月31日共攤銷了12月,攤銷金額=600÷10÷12×12=60
無形資產賬面價值=600-60=540
3)無形資產、固定資產可回收金額為公允價減去相關處置費後凈額和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孰高。
可回收金額=450
4)賬面價值低於可回收金額,應計提減值准備90萬(=540-450)
5)計提減值准備後的賬面價值=540-90=450(萬)
無形資產總使用年限為10年,已經使用了1年,剩餘使用年限為9年,年攤銷金額為50萬(450÷9)
2009年年末賬面余額為400萬(450-50)
轉讓收入為350元,低於賬面余額400萬,應計入營業外支出50萬。
㈤ 什麼是無形資產其特點是什麼包括哪些內容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特點是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夠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資產或負債一起,用於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無形資產主要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
無形資產在使用和形成過程中,具有不同於有形資產的特徵:
①非實體性,一方面無形資產沒有人們感官可感觸的物質形態,只能從觀念上感覺它。它或者表現為人們心目中的一種形象,或者以特許權形式表現為社會關系范疇;另一方面,它在使用過程中沒有有形損耗,報廢時也無殘值。
②壟斷性。無形資產的壟斷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有些無形資產在法律制度的保護下,禁止非持有人無償地取得;排斥他人的非法競爭。如專利權、商標權等。
有些無形資產的獨占權雖不受法律保護,但只要能確保密秘不泄露於外界,實際上也能獨占,如專有技術,秘決等;還有些無形資產不能與企業整體分離,除非整個企業產權轉讓,否則別人無法獲得,如商業信譽。
③不確定性。一方面,無形資產的有效期受技術進步和市場變化的影響很難准確確定;另一方面,由於有效期不穩定。
④共享性。是指無形資產有償轉讓後,可以由幾個主體同時共有,而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不可能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中使用,例如,商標權受讓企業可以使用,同時出讓企業也可以使用。
⑤高效性。無形資產能給企業事業遠遠高於其成本的經濟效益。企業無形資產越豐富,則其獲利能力越強,反之,企業的無形資產短缺,則企業的獲利能力就弱,市場競爭力也就越差。
(5)無形資產的構成分析擴展閱讀
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有限的,應當估計該使用壽命的年限或者構成使用壽命的產量等類似計量單位數量;無法預見無形資產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期限的,應當視為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1)企業持有的無形資產,通常來源於合同性權利或是其他法定權利,而且合同或法律規定有明確的使用年限。
來源於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的無形資產,其使用壽命不應超過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的期限。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能夠在到期時因續約等延續,且有證據表明企業續約不需要付出大額成本的,續約期應當計入使用壽命。
(2)合同或法律沒有規定使用壽命的,企業應當綜合各方面因素判斷,以確定無形資產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期限。
經過上述方法仍無法合理確定無形資產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期限的,才能將其作為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㈥ 無形資產的概念
一、無形資產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徵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相對於其他資產,無形資產具有以下特徵:
(一)無形資產不具有實物形態
無形資產通常表現為某種權利、某項技術或是某種獲取超額利潤的綜合能力,它們不具有實物形態,比如,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等。企業的有形資產例如固定資產雖然也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但其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方式與無形資產不同,固定資產是通過實物價值的磨損和轉移來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而無形資產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自身所具有的技術等優勢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
某些無形資產的存在有賴於實物載體。比如,計算機軟體需要存儲在介質中。但這並不改變無形資產本身不具實物形態的特性。在確定一項包含無形和有形要素的資產是屬於固定資產,還是屬於無形資產時,需要通過判斷來加以確定,通常以哪個要素更重要作為判斷的依據。例如,計算機控制的機械工具沒有特定計算機軟體就不能運行時,說明該軟體是構成相關硬體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該軟體應作為固定資產處理;如果計算機軟體不是相關硬體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則該軟體應作為無形資產核算。
(二)無形資產具有可辨認性
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其具有可辨認性:
1.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單獨用於出售或轉讓等,而不需要同時處置在同一獲利活動中的其他資產,表明無形資產可以辨認。某些情況下無形資產可能需要與有關的合同一起用於出售轉讓等,這種情況下也視為可辨認無形資產。
2.產生於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如一方通過與另一方簽訂特許權合同而獲得的特許使用權、通過法律程序申請獲得的商標權等。
如果企業有權獲得一項無形資產產生的未來經濟利益,並能約束其他方獲取這些利益,則表明企業控制了該項無形資產。例如,對於會產生經濟利益的技術知識,若其受到版權、貿易協議約束(如果允許)等法定權利或雇員保密法定職責的保護,那麼說明該企業控制了相關利益。
客戶關系、人力資源等,由於企業無法控制其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不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不應將其確認為無形資產。
內部產生的品牌、報刊名、刊頭、客戶名單和實質上類似的項目的支出,由於不能與整個業務開發成本區分開來,因此,這類項目不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三)無形資產屬於非貨幣性資產
非貨幣性資產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以外的其他資產。無形資產由於沒有發達的交易市場,一般不容易轉化成現金,在持有過程中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情況不確定,不屬於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屬於非貨幣性資產。
二、無形資產的內容
無形資產通常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等。
(一)專利權
專利權,是指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授予發明創造專利申請人,對其發明創造在法定期限內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包括發明專利權、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
(二)非專利技術
非專利技術,也稱專有技術。它是指不為外界所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已採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護的、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的各種技術和訣竅。非專利技術一般包括工業專有技術、商業貿易專有技術、管理專有技術等。
(三)商標權
商標是用來辨認特定的商品或勞務的標記。商標權指專門在某類指定的商品或產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稱或圖案的權利。
(四)著作權
著作權又稱版權,指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科學和藝術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權利。著作權包括作品署名權、發表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還包括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以及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五)特許權
特許權,又稱經營特許權、專營權,指企業在某一地區經營或銷售某種特定商品的權利或是一家企業接受另一家企業使用其商標、商號、技術秘密等的權利。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政府機構授權,准許企業使用或在一定地區享有經營某種業務的特權,如水、電、郵電通信等專營權、煙草專賣權等等;另一種指企業間依照簽訂的合同,有限期或無限期使用另一家企業的某些權利,如連鎖店分店使用總店的名稱等。
(六)土地使用權
土地使用權,指國家准許某企業在一定期間內對國有土地享有開發、利用、經營的權利。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我國土地實行公有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企業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行政劃撥取得、外購取得及投資者投資取得。
三、不屬於無形資產准則規范的其他無形的資產
無形資產准則規定,作為投資性房地產的土地使用權,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企業合並中形成的商譽,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和《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石油天然氣礦區權益,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27號——石油天然氣開采》。
本章著重講解了無形資產的確認和計量,尤其是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資本化的政策和條件以及無形資產的後續計量等問題。
㈦ 無形資產包括什麼要自己做張表格的吧
無形資產種類很多,可以按不同標准進行分類。
一、按企業取得無形資產的渠道:
可分為企業自創(或自身擁有)的無形資產和外購的無形資產。前者是由企業自已研製創造獲得以及由於客觀原因形成的,如自創專利、非專利技術、商標權、商譽等;後者則是企業以一定代價從其他單位購入的,如外購專利權、商標權等。
二、按有無法律保護分類:
可以分為法定無形資產和收益性無形資產。專利權、商標權等均受到國家有關法律的保護,稱為法定無形資產;無法律保護的無形資產,如非專利技術等稱為收益性無形資產。
三、按能否獨立存在:
可以分為可確指無形資產和不可確指無形資產。凡是那些具有專門名稱,可單獨地取得、轉讓或出售的無形資產,稱為可確指的無形資產,如專利權、商標權等;那些不可特別辨認、不可單獨取得,離開企業就不復存在的無形資產,稱為不可確指的無形資產,如商譽。
此外,國外對於無形資產分類,從評估角度按其內容分為權利型無形資產(如租賃權)、關系型無形資產(如顧客關系、客戶名單等)、結合型無形資產(如商譽)和知識產權(包括專利權、商標權和版僅等)。從廣義的角度,將無形資產分為促銷/銷售型無形資產、製造型無形資產和金融型無形資產等。
應當承認,我國目前對無形資產的認識方面還存在分歧,對無形資產的范圍和涵括的內容有待於進一步探討。通常,作為評估對象的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生產許可證、特許經營權、租賃權、土地使用權、礦產資源勘探權和采礦權、商標權、版權、計算機軟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