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莫旗國土使用費文件

莫旗國土使用費文件

發布時間:2021-05-02 12:46:36

① 土地出讓金等土地有償使用費收取標準是哪個文件的附件

1992年原國家土地管理局出台的《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內區別土地使容用權轉讓、出租、抵押等不同方式,按標定地價的一定比例收取,最低不得低於標定地價的40%」;1995年又出台了《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最低價確定辦法》規定,協議出讓最低價根據商業、住宅、工業等不同土地用途和土地級別的基準地價的一定比例確定,具體適用比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確定協議出讓最低價應當綜合考慮征地拆遷費用、土地開發費用、銀行利息及土地純收益等基本因素。

② 辦理國土使用證要哪些手續和費用.要不要交什麼稅

【費標准、收費依據】

  1. 土地登記費(蘇價涉[1995]155號、蘇價房[1999]134號):①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全額預算管理事業單位每宗地收10元;②企業、自收自支單位土地使用面積在1000m2(含1000m2)以下每宗地收110元,每超過500m2以內加收40元,最高不超過4萬元;③差額預算管理事業單位土地使用面積在2500m2(含2500m2)經下每宗地收160元,每超過500m2以內加收20元,最高不超過1萬元;④城鎮私房用於生產經營地土地使用面積在500m2(含500m2)以下每宗地收90元,每超過100m2以內加收20元,最高不超過200元;⑤城鎮居民住房(私房)土地使用面積100m2(含100m2)以下每宗地收18元,每超過50m2以內加收5元,最高不超過35元。

    另外對於民房遺留問題,根據淮政發[2003]131號文件:超法定面積135m2以上部分按90元/m2收取;

  2. 交易服務費(蘇價服[2004]131):依照法律、法規不需要進入土地市場交易的,不交納此費用。對土地使用權進行出讓的,按照土地交易面積向受讓方收取1.2元/m2;對土地使用權進行轉讓的,向交易雙方收取2.4元/m2,雙方各承擔一半;對土地使用權進行出租和抵押的,向交易雙方收收取1元/m2,,雙方各承擔一半。

③ 土地測繪收費標准2017

土地測繪收費標准2017如下:

1、商鋪房產測繪,每平米元-2元;

2、住宅房產測繪,每平米0.5元-1元。

附:房屋面積測繪報告要准備什麼材料?

1、房屋建築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驗收備案申請表1份;

2、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復印件;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復印件;建設工程規劃驗收合格證復印件;

3、消防驗收合格意見書復印件;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原件;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報告原件;

4、施工單位簽署的建設工程質量保修書原件;住宅的《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住宅使用說明書》原件;

5、工程款無拖欠證明或已按施工合同付款的證明原件;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備案書4份;

6、防雷裝置驗收合格證復印件;繳納城市建設配套費的復印件;

7、政府或政府佔有股份的工程應提供經財政局審查的工程竣工決算書,附財政局出具的《工程竣工決算批復》;

其主要工作是進行地籍測量控制點、界址點的實地選點、埋石以及運用操作經緯儀等儀器對土地及其附屬物的量距、水平角、垂直角、水準測量進行觀測.

1.國家邊界測量;

1.自己或與其他測繪隊伍進行地籍測量;

2.轄區各用地單位的宗地面積等測量;

3.土地坐標界址放樣;

4.零星修測,補測;

5.轉賣大型測繪項目,出售測繪資料。

(3)莫旗國土使用費文件擴展閱讀:

土地測繪是指使用以計算機技術、光電技術、網路通訊技術、空間科學、信息科學為基礎,以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為技術核心,將地面已有的特徵點和界線,通過測量手段獲得反映地面現狀的圖形和位子信息,供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和行政管理之用。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測繪(不含軍事測繪)活動。

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省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測繪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測繪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並接受上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本部門有關的測繪工作。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鼓勵測繪科學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建立和完善基礎地理信息的更新機制,推進地理信息資源共享,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為社會公眾服務。

第五條 測繪活動涉及國家秘密、軍事設施的,應當遵守國家秘密、軍事設施管理方面的有關規定。

參考資料:網路-土地測繪

④ 辦個國土使用證大概要多少錢,是怎麼收費的

《國有土地使用證》辦理程序:

一、受理申請材料

二、審核材料

三、校準登記

四、頒發證書

《國有土地使用證》所需材料:

一、
商品房、房改房、拆遷返還房、經濟適用房申請分割變更登記應提交的材料;

(一)、轉讓方應提供的材料:

1、大土地證原件及復印件1份(2004年10月1日以後頒發的土地證應提供由成都市國土資源局地籍事務部出具的(土地用途面積分攤計算表1份);

2、土地出讓合同復印件1份;

3、工商營業執照或行政、事業代碼復印件1份;

4、總產權復印件1份;

5、土籍調查表復印件1份,《界址點坐標成果表》(到成都市國土資源局提取);

6、《土地登記卡》(到成都市國土資源局提取);

7、產權測量報告

8、申請書1份;

9、法人身份證明、委託書各1份,法人、受託人身份證復印件各1份;

10、分割情況說明;

11、共用宗土地使用權分攤面積總表1份(第1次分割)

12、本次分攤情況表:老方法用土地分割變更登記明細表及共用宗使用權登記表;新方法用共用宗土地使用權分攤面積匯總表。(以上表格先報1份,審核無誤後再出3份並加蓋單位公章。按棟號、單元、樓層、序號順序填寫;共有人占格分別填寫,並註明為共有人;共有人土地面積按產權證上比列分攤,並分別填寫;序號或分宗號按戶數編號;房屋產權證號填丘地號;表格用電腦製作並列印)。(上述材料中心的復印件上須加蓋申報單位的公章證明原件與復印件一致)。

(二)、受讓方應提供的材料:

1、受讓方為個人的應提交:申請書1份(轉讓方、受讓方共同申請並蓋章、身份證復印件1份、房屋產權證復印件1份、委託書1份;)

2、受讓方為單位的應提交:申請書1份(轉讓、受讓方共同申請並蓋章;法人身份證明、委託書各1及法人受託人的身份證復印件各1份,產權證復印件1份,工商營業執照或行政、事業代碼復印件1份。)(上述材料中的復印件須加蓋申報單位的公章證明原件與復印件一致。)

二、辦理《國有土地使用證》變更登記應提供以下資料:

土地登記申請書、《國有土地使用證》原件、《成都市房屋所有權證》、《房屋共有權證》復印件(驗原件)、身份證雙面復印件(第二代雙面復印)驗原件,特殊情況附書面說明。

(一)因房屋買賣發生的個人《國有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還應提供「關於辦理土地登記的函」(都市土地礦權交易中心出具);

(二)因房屋買賣發生的單位《國有土地使用權證》變更登記還應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交易審查表」(成都市國土資源局出具),同時提供法人身份證明,土地登記委託書、法人身份證復印件,受託人身份證復印件(驗原件)、企業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復印件。(上述材料中的復印件須加蓋申報單位的公章證明原件與復印件一致;)

(三)因繼承、贈與發生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還應提供:《公證書》(原件)。

(四)因離婚發生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還應提供:離婚證明或法院裁決書復印件(驗原件);

(五)因地址變更發生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還應提供:變更地派出所出具的地址變更證明原件。

三、《國有土地使用證》的注銷登記:

(一)出具書面申請和土地登記申請書;

(二)申請人為個人的應提供身份證復印件(驗原件);

(三)申請人為單位應提供法人身份證明、土地登記委託書、法人身份證復印件,受託人身份證復印件(驗原件)、企業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復印件。(上述材料中的復印件須加蓋申報單位的公章證明原件與復印件一致」。

(四)原土地證書;

(五)政府批文或土地權利終止的有效文件;

四、土地證書遺失補辦申請材料:

(一)出具書面申請和土地登記申請書;

(二)申請人為個人的應提供身份證復印件(驗原件);

(三)申請人為單位的法人身份證明、土地登記委託書、法人身份證復印件,受託人身份證復印件(驗原件)、企業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復印件。(上述材料中的復印件須加蓋申報單位的公章證明原件與復印件一致」。

(四)當地報紙》刊登遺失啟事的報紙一天(土地登記人為單位的應刊登1-8版正版,土地登記人為個人的可刊登1-8版的為您服務欄,見版3個月後到市國土資源局分局索取《注銷公告》(遺失啟事的內容要包括土地使用人名稱、土地座落、國用[200××]第×××號《國有土地使用證》)。

在辦理《國有土地使用證》時需注意什麼;怎樣辦理;以上內容應提前了解辦理程序及所需材料。

⑤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和土地使用費是一樣的么請盡量那個詳細闡述並提供文件依據。

財政部 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
財建〔2012〕15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土資源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國土資源局:
為促進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科學、合理、有效使用,加強和規范資金使用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對2008年制定的《中央分成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現將修訂後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財政部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
編輯本段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以下簡稱新增費)使用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中央分成和地方留用新增費的使用管理。
第三條 新增費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或挪用。
第四條 鼓勵以土地整治項目為平台,統籌安排新增費、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土地出讓收入、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和其他涉農資金,充分發揮資金整體效益。
編輯本段第二章 使用范圍
第五條 新增費專項用於土地整治支出及其他相關支出。土地整治支出包括基本農田建設支出、土地整理支出、耕地開發支出。其他相關支出包括基本農田保護支出、土地整治管理支出和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的其他支出。
第六條 基本農田建設支出,是指為促進基本農田綜合生產能力提高,建設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條件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准基本農田,對基本農田進行綜合整治發生的支出。
第七條 土地整理支出,是指為了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對基本農田保護區以外的農村土地進行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發生的支出;對生產建設活動和自然災害損毀的土地,採取整治措施,使其達到可供利用狀態所發生的支出;為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而進行的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支出;項目區內為改善農村生產條件而進行的道路、電力、水源、輸排水(含排洪、排鹼)等基礎設施、農田防護措施和為開展土地整治工作而進行的拆遷補償等支出。
第八條 耕地開發支出,是指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以增加耕地面積為主要目的,對灘塗、鹽鹼地、荒草地、裸地、空閑地等宜農未利用土地進行適度開發,使之達到可利用狀態所發生的支出。
第九條 土地整治按照項目進行管理,具體要求按國家有關土地整治項目管理的規定執行。土地整治內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等。
有條件的地方,依據土地整治規劃,可通過「以補促建」的形式,穩步推進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為主體開展的土地整治。具體管理辦法由省級國土資源管理、財政部門制定。
第十條 土地整治項目支出包括:工程施工費、設備費、其他費用和不可預見費。其他費用包括前期工作費、工程監理費、竣工驗收費、業主管理費和拆遷補償費。
支出標准按照《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准》(財綜[2011]128號)的規定執行,預算定額標准中沒有規定的,可參照當地相關工程建設的預算定額標准執行。《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准》未涉及的其他項目建設內容,省級財政、國土資源部門可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制定省級補充定額標准,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備案。
第十一條 基本農田保護支出,是指確保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高、用途不改變所發生的支出。具體包括基本農田利用現狀、權屬調查及成果維護支出;基本農田劃定和調整、動態監管支出;基本農田保護標識、標志的設立支出等。
第十二條 土地整治管理支出,是指為開展土地整治管理工作所發生的支出。具體包括耕地後備資源調查、土地整治規劃編制、耕地質量等級評價與監測、信息化建設、前期選址、立項報批和審核論證支出;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績效考評支出;項目竣工後的新增耕地核查、後續管護、提高耕地質量等級支出等。
第十三條 新增費不得用於下列支出:
(一)項目區外不直接與項目相配套的道路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電力工程和村莊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支出。
(二)與項目實施無關的車輛、機械等設備購置;以及農業生產用具、設備等不屬於項目規劃設計需要的設備購置支出。
(三)辦公場所改擴建、發放獎金津貼、補充工作經費、平衡公共預算。
(四)對外投資;贊助和捐贈支出;支付的滯納金、罰款、違約金、賠償金以及與項目實施無關的其他支出。
第十四條 為土地整治項目配套的灌溉與排水工程按規定需有關部門批準的,應按規定程序報經批准後實施。
編輯本段第三章 預算管理
第十五條 新增費預算草案編制遵循以收定支、專款專用、收支平衡、結余結轉下年使用的原則。
第十六條 中央分成新增費支出預算分為中央本級支出預算和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兩部分。
中央本級支出預算草案由國土資源部按照規定編制,報財政部審核。中央本級支出預算中對由國土資源部直屬單位承擔的新增費支出,列入部門預算;對已確定支出項目但尚未明確承擔單位的,可暫列部門本級支出;對因特殊情況暫時無法細化到具體支出項目和承擔單位的,可暫列代編預算,不列入部門預算。
對由地方承擔的新增費支出項目,列入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
第十七條 地方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編制年度地方留成的新增費收支預算草案,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核。
第十八條 新增費的資金支付按照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有關規定執行,並按規定填列《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相關科目。
第十九條 新增費資金使用單位要嚴格按照批准下達的預算,合理安排使用資金,不得擴大支出范圍,提高開支標准;不得用於本辦法規定的新增費支出范圍以外的其他支出。
第二十條 新增費資金使用單位要按照國家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做好新增費資金核算工作,及時辦理年度結算和財務決算。
第二十一條 新增費結轉和結余資金的管理按照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
編輯本段第四章中央對地方新增費轉移支付預算管理
第二十二條 中央對地方新增費轉移支付支出採取因素法、項目法或因素法與項目法相結合的方式分配。具體分配方式由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
第二十三條 因素法分配新增費,由財政部會同國土資源部綜合考慮各省(含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新疆兵團,下同)基本農田面積、灌溉水田面積和實際補充耕地面積等因素確定資金分配方案,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和糧食主產區、產糧大縣。
分配因素的調整,由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
第二十四條 項目法分配新增費,支持范圍主要包括整體推進農村土地整治示範建設項目、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一般土地整治項目。
整體推進農村土地整治示範建設項目是指以農田整治整村連片推進為重點,以有效統籌各類涉農資金共同投入為手段的土地整治項目。項目預算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與示範省份通過簽訂示範協議確定。
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是指以落實土地整治規劃確定的重點區域內大規模耕地整理、大面積節水增地、大幅度提高高產穩產基本農田比重為目的的土地整治項目。項目預算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組織專家通過實地考察、論證後確定。
一般土地整治項目是指與國務院批准實施的各類區域發展規劃相配套的土地整治項目、災毀地復墾項目以及其他與土地開發利用有關的項目。項目預算由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
第二十五條 中央按因素法分配的新增費和地方留成新增費要結合國家級或省級重點工程項目統籌使用,發揮新增費的規模效益。
編輯本段第五章 監督檢查
第二十六條 各級財政、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對新增費項目實施情況和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新增費專款專用,切實提高新增費使用管理效率。
第二十七條 各級財政、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建立健全新增費使用管理的績效評價制度,逐步完善績效考評工作,並將新增費資金的分配與績效考評結果相掛鉤。
第二十八條 新增費使用單位要自覺接受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檢查,及時提供相關資料。
第二十九條 對違反本辦法規定使用新增費的行為,依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及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理。
編輯本段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條 省級財政、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可根據本辦法的規定,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新增費使用管理的具體實施辦法。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此前有關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以本辦法規定為准。原《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中央分成新增建設用地新增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財建〔2008〕157號)同時廢

你看可以嗎?

⑥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收取范圍

其實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是土地使用著所在政府向省,國家交納的.不過一般在操作中當地政府在申報審批新增建設用地的時,在獲得省或國家批準的時候先交了。

1、回頭把土地給使用者的時候有的是收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有的地方是把這個費用包含在土地出讓價格裡面了.劃撥土地好象也要交.

2、國務院和財政部好象專門針對這個下了一個文件的,裡面有很多減免事項,可以去看看.

3、關於調整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政策的通知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調整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政策等問題的通知。

(6)莫旗國土使用費文件擴展閱讀: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繳使用管理辦法》

第六條 土地有償使用費在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新增建設用地手續前繳納,具體繳納環節為:

一、農用地轉用、徵用土地屬於同級審批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在批准農用地轉用前繳納;

二、農用地轉用、徵用土地屬於不同級審批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在批准徵用土地前繳納;

三、只需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的國有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在批准農用地轉用前繳納;

四、只需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的農民集體的土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在批准徵用土地前繳納;

五、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國有未利用土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在批准轉用前繳納。

⑦ 國有土地土地佔用費如何收取

我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方式有三種:協議、招標、拍賣。在這三種方式中,

招標和拍賣具有公開性、競爭性,一般不存在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現象;協議出讓由

於沒有引入競爭機制,土地由誰使用,特別是土地出讓金的確定,具有主觀因素。非法低價

(包括無償)出讓主要發生在以協議方式出讓土地的行為上,因此規范協議出讓最低價標准

至關重要。

區別是否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現主要依據以下規定:1992年原國家土地管理局

出台的《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區別土地使用權轉讓、

出租、抵押等不同方式,按標定地價的一定比例收取,最低不得低於標定地價的40%」;1995

年又出台了《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最低價確定辦法》規定,協議出讓最低價根據商業、

住宅、工業等不同土地用途和土地級別的基準地價的一定比例確定,具體適用比例由省、自

治區、直轄市確定,確定協議出讓最低價應當綜合考慮征地拆遷費用、土地開發費用、銀行

利息及土地純收益等基本因素。

由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土地出讓金不得低於協議出讓最低

價,協議出讓最低價是衡量是否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標准。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由

於出讓土地類型、目的,取得土地利用狀況等的差異,依靠以上原則確定的協議出讓最低價

標准來衡量是否低價出讓國有土地已遠遠不夠。一方面是可操作性低,出讓土地有可能是新

增建設用地直接協議出讓;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補交土地出讓金;再者,

還有可能是企業改制涉及的土地出讓等。

不同情況地價內涵不一,繳納土地出讓金標准也應該有很大差異。首先,僅按不同用途

基準地價的一定比例確定的協議出讓最低價標准,無法滿足不同土地情況出讓地價的需要,

難於操作,致使有些地方公布的協議出讓最低價標准形同虛設。第二,具體出讓地塊地價內

涵往往與協議出讓最低價地價內涵不一致,二者不具有可比性,若以此確定協議出讓土地出

讓金,既有可能導致國有土地資產流失,也往往會出現侵犯原土地使用者權益的情況。第三,

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改革土地估價結果確認和土地資產處置審批辦法的通知》,劃撥土地

使用權價格可作為企業權益計入企業資產,劃撥土地需轉為有償使用土地的,按出讓土地使

用權價格與劃撥土地使用權價格差額部分核算出讓金,這已不大適用於按上述文件規定確定

的協議出讓最低價標准。

②最低價確認方法

協議出讓最低價不能簡單地由基準地價的一定比例確定,應分門別類針對具體出讓土地

類型及地價內涵制定標准。

新增建設用地協議出讓最低價確定。對於新增建設用地採用協議方式出讓的,取得的土

地形式有可能是生地、毛地或熟地。

生地主要是指已完成土地使用批准手續而未進行基礎設施配套開發和土地平整的土地,

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征地過程中發生的稅費等土地取得費用由申請使用土地者支付。

其協議出讓地價的核定應該是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所產生的土地增值費,或稱土地所有權收

益、土地純收益。當然,土地出讓金與新增建設土地有償使用費是不同的,土地出讓金是市、

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將土地使用權出讓給土地使用者,並由土地使用者按規定的標

准向國家繳納的土地出讓的全部價款。而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是指國務院或省級人

民政府在批准農用地轉用、徵用土地時,向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新增建設用地的市、

縣人民政府收取的平均土地純收益。雖然繳納主體和性質不同,但由於新增建設用地徵收標

準的制定是由國土資源部按照全國城市土地分等和城鎮土地級別、基準地價水平等情況確定

的,其標準的制定辦法與收取目的及土地出讓金有相似性,因此,新增建設用地協議出讓最

低價的確定可以以此作為依據。根據《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繳使用管理辦法》確

定,各地徵收標準的制定以新增建設用地中依法納入有償供地的比例約為60%,從而確定平

均純收益徵收定額標准,因此協議出讓最低價的確定可按以下公式計算:

協議出讓最低價=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徵收標准÷60%

毛地和熟地具備建設條件的土地,其協議出讓最低價的確定可以以基準地價和生地出讓

最低價加上相應的土地開發費等綜合考慮。

土地價格是一個有機整體,依據土地構成分離出土地出讓金有其片面性,在使用上也有

局限性,一般只適用於工業用地,用於商業、住宅等用地並不適用。但對於目前制定新增建

設用地(工業用途)協議出讓最低價標准,卻不失為行之有效的辦法。

對於新增建設用地中用作商業、住宅用途的,其協議出讓最低價的確定要以基準地價為

准;以生地、毛地出讓的,從基準地價中扣除相應的平均土地取得費、開發費等。

企業改制涉及劃撥土地使用權協議出讓最低價確定。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改革土地估

價結果確認和土地資產處置審批辦法的通知》,企業改制時,劃撥土地需轉為有償使用土地
的,按出讓土地使用權價格與劃撥土地使用權價格差額部分核算出讓金。據此核算出的土地
出讓金就有可能低於標定地價的40%,對於企業改制涉及的補繳土地出讓金,不能按「不低
於標定地價的40%」作為衡量低價出讓國有土地的標准。

⑧ 關於調整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政策等問題的通知的調整地方新增建設用地土地

有償使用費分成管理方式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徵收標准提高後,仍實行中央與地方30:70分成體制。同時,為加強對土地利用的調控,從2007年1月1日起,調整地方分成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管理方式。地方分成的70%部分,一律全額繳入省級(含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下同)國庫。
四、加強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徵收管理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由國土資源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辦理用地審批手續時負責徵收,由財政部門負責徵收管理,由財政部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以下簡稱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以及省級財政部門共同負責監督解繳。
國土資源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辦理用地審批手續時,應當開具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繳款通知書,通知申請辦理新增建設用地審批手續的市、縣人民政府在規定的時間內依法足額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同時將繳款通知書抄送財政部、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以及省級財政部門備查。繳款通知書應明確新增建設用地的地類、面積、適用的徵收等別、徵收標准以及應繳納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具體數額。
市、縣人民政府在收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開具的繳款通知書後,應當及時通知市、縣財政部門填寫一份「一般繳款書」,將應當繳納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全額就地繳入國庫。市、縣財政部門在繳款時,「一般繳款書」中收款單位欄填寫「財政部門」,預算級次填寫「中央和省級共享收入」,收款國庫欄填寫當地實際收納款項的國庫名稱;填寫預算科目時,30%填列政府收支分類科目103013301目「中央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入」科目,70%填列政府收支分類科目103013302目「地方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入」科目。國庫部門辦理繳庫手續後,將加蓋國庫印章的「一般繳款書」第 四、五聯退市、縣財政部門。市、縣財政部門將收到的「一般繳款書」第四、五聯分別報送省級財政部門和財政部駐當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備查。已經實施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改革的地方,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繳庫方式,按照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改革的有關規定執行。市、縣財政部門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可以從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等財政性資金中列支,並填列政府收支分類科目2120899項「其他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支出」等相應科目。
國土資源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市、縣人民政府已足額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有效憑證後,再依法辦理用地批准文件,並抄送財政部、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以及省級財政部門。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以及省級財政部門,要按照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開具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繳款通知書、繳款憑證、用地批准文件等,抽查核實市、縣人民政府是否及時足額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並按月做好與國庫以及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對賬工作,確保有關數據准確無誤。
嚴禁市、縣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將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轉嫁由用地單位繳納。嚴禁在審批新增建設用地時採取「以租代征」等方式,逃避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市、縣人民政府凡不按國家規定的等別和徵收標准及時足額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國土資源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一律不得辦理用地審批手續和批准文件。任何地區、部門、單位和個人,均不得減免、緩繳、擠占、截留和挪用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

⑨ 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收農民土地有償使用費是否合理

農民使用土地是不用交國土使用費的,但你是在內蒙古,內蒙古自治區是內蒙古人自治的,國家的法律有些他們是可以不遵守的,並且們他們有獨立立法的權力,其原則是要在憲法允許的范圍內,所以他們可能有權力徵收些項費用吧.具體情況你應該找一個律師詢問一下.

⑩ 內蒙古莫旗額爾和鄉政府收有償使用費合理嗎

莫吉克爾和鄉鎮生有藏試用費合理嗎?合理的

閱讀全文

與莫旗國土使用費文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