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小區1樓用交電梯使用費么

小區1樓用交電梯使用費么

發布時間:2021-05-01 22:21:19

A. 住小區一樓的到底要不要分攤電梯費呢

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我住一樓,憑啥要交電梯費?”其實針對這個問題已經有很多人討論過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建議你還是老老實實的把電梯費給交了。

首先從法律上有沒有規定說住一樓的不用交電梯費的?根據《物權法》第七十二條規定:業主對於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同時也要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而不履行義務。

最後綜合以上分析,住一樓的住戶,電梯分攤費用到底交不交的問題?根據《物權法》規定是肯定要交的,但是每個小區,每個地區的規定有所變動,至於要不要交要根據物業法而定,有些通過協商可能不要交,或者少交的現象。總之這個問題是沒有明確答案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最好的辦法就是跟物業通過協商的方式來解決,不然把事情鬧大了對大家都沒有好處,和平協商是最好。

B. 住一樓要交電梯費和電梯維修費嗎

如果你保證以後不使用電梯應該是可以的。小區電梯基本上都IC卡功能。無IC卡不能操作。持有IC卡才繳納電梯維修費用。

修復及預防措施

(1)更換鋼絲繩。

(2)更換導向輪軸承,調整導向輪位置。

(3)更換曳引輪。

(4)更換部件後進行曳引能力等試驗進行調試。

(5)對超載保護裝置進行進一步校驗。

(6)對使用人員、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培訓。

(2)小區1樓用交電梯使用費么擴展閱讀:

居民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缺乏必 要的使用常識,錯誤操作,特別是在裝修階段,裝修工人超載使用等現象時有出現;

(2)缺乏應有的法律素質,不排除惡意破壞、蓄意訛詐等違法行為發生;

(3)自身素質不高,對公共財務的愛護和重視程度較 低,缺乏公共安全意識。在一些區域,電梯按鍵被人為 砸壞、電梯門被撞變形、電梯內的合格標志及警示標志 屢次被人為撕毀,更有甚者在電梯內如廁。

物業公司、維保單位等社會力量對電梯的安全管理缺乏責任意識和主動性。

為了各自利益互相推卸責任使得電梯安全管理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特別是維修保養資金來源不明確,難於管理。存在以下兩種情況:

(1)收取物業費作為維保資金(目前此種情況約佔70%),物業公司對維保單位的選擇往往追求利潤最大化,以降低服務質量為代價選取服務質量低下的維保單位;

(2)政府直接撥付到鎮,但管理單位是物業公司,資金管理者和具體操作者不統一,物業無法保證維保單位的維保資金按時到位, 資金不到位維保質量就難以保證,這樣惡性循環很容易造成物業公司與維保單位的相互推諉扯皮。

C. 電梯樓一樓要收電梯費嗎如收依據是什麼

物權法沒有規定一樓必須交電梯費。但是‍《物權法》第七十二條規定,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住戶即使不使用電梯,但也應按住房面積分攤費用。
從現行物價政策上看,對一樓住戶收不收電梯費沒有具體的規定,需由物業公司和業主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協商。雙方對電梯費有約定的話,就可以依照約定來執行,約定少交點或者不交都是可以的。
僅僅從物權法的角度來理解電梯費收取過於籠統和粗線條,為體現電梯收費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應根據現實情況做一個適當的修訂和完善,從一樓住戶對電梯的使用率來考慮,其電梯費應不交或少交。他分析道,電梯的費用主要有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電梯購置費,這已經攤入到住戶房價中的。另一個是物業費中的電梯費包含運行費和維護費,運行費的成本是電費,維護費為15天一次的維保所產生的費用。
從各樓層對電梯功能的享用上來看,其他樓層住戶對電梯的使用是日常化的,而一樓住戶對電梯的使用頻率較少甚至為零,所以應對一樓住戶不收費,如果收費的話也應從低,進一步使住戶享受公平對待,在電梯費的收取上應在各樓層區間予以一定體現。在電梯收費上,行業主管部門和物業管理部門充分綜合業主的意見,從公平和電梯運行的科學規律出發,做一個詳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示範性規定,讓業主享受電梯服務的同時,也覺得是公平和正當的。

D. 住一樓沒用過電梯需要交納電梯費嗎

需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七十二條規定,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內有部分,容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也就是說,電梯屬於公共財產,其運行成本應由業主共同承擔。

高層住宅的電梯系統屬共有部分中的共用設備。共有部分的特性是:產權上屬全體產權人所有,功能上供全體產權人使用,實物形態上不能分割給各產權人。

按照我國現行物業管理的有關政策規定,住宅專有部分由產權人自行負責維護管理,住宅共有部分由物業管理企業統一負責維護管理,其費用由全體產權人分攤。

自然,電梯運行維護費用也應由全體產權人分攤。

(4)小區1樓用交電梯使用費么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規定:

第七十九條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屬於業主共有。經業主共同決定,可以用於電梯、水箱等共有部分的維修。維修資金的籌集、使用情況應當公布。

第八十條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費用分攤、收益分配等事項,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業主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的比例確定。

第八十一條業主可以自行管理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也可以委託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

對建設單位聘請的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業主有權依法更換。

E. 住一樓要交電梯費和電梯維修費嗎

如果你保證以後不使用電梯應該是可以的。小區電梯基本上都IC卡功能。無卡不能操作。持有IC卡才繳納電梯維修費用。
修復及預防措施
(1)更換鋼絲繩。
(2)更換導向輪軸承,調整導向輪位置。
(3)更換曳引輪。
(4)更換部件後進行曳引能力等試驗進行調試。
(5)對超載保護裝置進行進一步校驗。
(6)對使用人員、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培訓。
(5)小區1樓用交電梯使用費么擴展閱讀:
居民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缺乏必
要的使用常識,錯誤操作,特別是在裝修階段,裝修工人超載使用等現象時有出現;
(2)缺乏應有的法律素質,不排除惡意破壞、蓄意訛詐等違法行為發生;
(3)自身素質不高,對公共財務的愛護和重視程度較
低,缺乏公共安全意識。在一些區域,電梯按鍵被人為
砸壞、電梯門被撞變形、電梯內的合格標志及警示標志
屢次被人為撕毀,更有甚者在電梯內如廁。
物業公司、維保單位等社會力量對電梯的安全管理缺乏責任意識和主動性。
為了各自利益互相推卸責任使得電梯安全管理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特別是維修保養資金來源不明確,難於管理。存在以下兩種情況:
(1)收取物業費作為維保資金(目前此種情況約佔70%),物業公司對維保單位的選擇往往追求利潤最大化,以降低服務質量為代價選取服務質量低下的維保單位;
(2)政府直接撥付到鎮,但管理單位是物業公司,資金管理者和具體操作者不統一,物業無法保證維保單位的維保資金按時到位,
資金不到位維保質量就難以保證,這樣惡性循環很容易造成物業公司與維保單位的相互推諉扯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住宅電梯

F. 新物業法規定住一樓用不用交電梯費

目前國家層面法律沒有相關規定,但有的地方有相關規定,以揚州干江區為例:

國際《關於市區住宅物業服務收費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

六、代收代交費用的分攤辦法應當通過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合同中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按業主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比例分攤。

普通住宅前期物業管理小區,按面積比例分攤電梯運行費的,按以下規定執行:

(一)帶有地下車庫且電梯從地下車庫到達本層的一樓住戶,其電梯運行費按不高於一樓的建築面積的80%交納。

(二)以下情形一樓住戶免交電梯運行費:有地下車庫但電梯不到達一樓的;電梯從一樓起始的;戶內有樓梯到達地下車庫的。

(三)帶閣樓或躍層式的頂樓住戶,按電梯到達層的建築面積交納電梯運行費。

(6)小區1樓用交電梯使用費么擴展閱讀:

《物業管理條例》第六條

房屋的所有權人為業主。

業主在物業管理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接受物業服務企業提供的服務;

(二)提議召開業主大會會議,並就物業管理的有關事項提出建議;

(三)提出制定和修改管理規約、業主大會議事規則的建議;

(四)參加業主大會會議,行使投票權;

(五)選舉業主委員會成員,並享有被選舉權;

(六)監督業主委員會的工作;

(七)監督物業服務企業履行物業服務合同;

(八)對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使用情況享有知情權和監督權:

(九)監督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專項維修資金(以下簡稱專項維修資金)的管理和使用;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G. 1樓住戶似乎基本不需要電梯,那麼一樓的業主到底要不要交"電梯費"

現在隨著房價的上漲,大家居住的樓層也是越來越高,這樣就避免不了要安裝電梯,用於方便大家的上上下下。安裝電梯方便了人們,可是問題也隨之而來了,住在一樓的住戶到底要不要交電梯費呢?

閱讀全文

與小區1樓用交電梯使用費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