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無形資產增資流程
公司增資流程:一、簽署股東協議書等法律文件;二、到原工商登記機關申請變更回登答記,辦理變更登記所需提交的材料:1、 由公司加蓋公章的申請報告;2、 公司委託代理人的證明(委託書)以及委託人的工作證或身份證復印件;3、 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變更登記申請書;4、 股東會或董事會作出的增資擴股決議,涉及章程變更的應相應修改公司章程;(1) 注冊資本變更:提供有合法資格的驗資機構出具的驗資證明或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出具的《國有資產產權登記表》;減少注冊資本需公告三次;(2) 股東變更:需重新提交公司章程、股東會決議、董事會決議、投資協議(股東協議書)、新股東的身份證或營業執照復印件。5、 法律法規規定必須經審批的,國家有關部門的批准文件;6、 工商登記機關所發的全套登記表及其他材料;7、 提交公司《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正副本和IC卡。
㈡ 公司注冊資金有部分是無形資產,要想以股東撤資的方式撤出無形資產出資的部分,工商局方面手續怎麼辦,
首先,要明確這部分無形資產出資是否到位,即是否按照公司法和有關登記法規要求辦理產權轉移手續。2005年12月31日以前公司法及有關登記法規要求非貨幣出資的過戶手續在工商執照下發之日起半年內辦理,2006年1月1日開始要求先辦理非貨幣財產的產權轉移手續才能算作出資。如果是在老公司實行期間在注冊後沒有在規定期間內辦理產權過戶,工商部門會作為出資不到位或者虛假出資進行處罰。如果是新公司法實行後沒有辦理產權過戶,有可能是工商登記時沒有嚴格執行公司法。
如果確實是已經辦理產權過戶的無形資產股東想要撤資,應該按照公司法第178條、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管理規定(工商總局2004年11號令)、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05年國務院令第451號)等法律法規的要求辦理減資手續。如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八條規定, 公司需要減少注冊資本時,必須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清單。
公司應當自作出減少注冊資本決議之日起十日內通知債權人,並於三十日內在報紙上公告。債權人自接到通知書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接到通知書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內,有權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公司減資後的注冊資本不得低於法定的最低限額。其他法規請你自己查找一下, 具體的撤資手續如是否(或者何時、以何種方式)擬定減資決議、審計、驗資、工商變更登記等操作細節問題應該到注冊地工商部門咨詢。
即使原來出資時或者出資後與無形資產相關的稅收沒有問題,那麼減資過程中如果發生資產價值的明顯變化,即股東會因為減資行為產生利得的情況下,一般會涉及稅收問題。
(在工商登記和會計師事務所的操作實務中,對於沒有在規定期限內辦理產權過戶的無形資產出資,工商部門也會在許可權內給公司一定程度的豁免,即忽略無形資產出資的時間真空,讓公司找事務所出具「替換出資方式」的變更驗資報告,即修改公司協議、章程,將原來規定的無形資產出資方式改為貨幣出資方式或者是不需要辦理產權過戶的非貨幣出資方式。)
㈢ 請問以非專利技術作為無形資產出資一定要請評估機構評估嗎
無形資產出資必須要經過評估的,但是2015年4月1日出台的關於非貨幣性版質資產出資徵收個人權所得稅的辦法,也就是說以個人名義用無形資產出資的要交20%的個稅,以公司名義出資的不涉及到個稅,只能對其他公司進行出資,據最新消息,河北地區現在還能利用無形資產出資,他們地區的稅務局不執行這個文件,也就是說不用交稅,以現在的形勢看財政部出台的個人非貨幣出資徵收個稅的通知估計是執行不下去了。不妨現在靜觀其變,有需要做增資的企業不要著急,可以再等等。
㈣ 我以無形資產入股,如何保證我的利益得到實現啊
1、以無形資產投資入股,是指無形資產的所有者,以無形資產為資本,與其他單位合資,成為合資單位的所有者之一,與合作方共擔經營風險,所得收入從合資企業的稅後利潤中分成。
2、公司法規定無形資產必須經過法定評估作價、驗資、工商注冊手續、轉移產權。
當然這是指成立的是公司制而言,若是你們以合作的方式而注冊個體工商戶,就不用去找法定評估機構作價、驗資了。只要簽定入股協議書,經雙方簽字認可,即為有效。在分配利潤方面,就應該按約定的股份比例正常分配利潤
。
3、對於公司來講,根據目前的政策,以無形資產投資入股時,不需要納稅。無形資產投入企業以後,是在稅前進行攤銷的,從而減少了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減輕了企業的稅收壓力。
4、一般來講,無形資產投入,是不用承擔資金的風險的,就是如果項目失誤不用無形資產投入者掏腰包來承擔責任,道理就在是無形資產股份,只要承擔時間與精力、技術經驗(指無形資產)的投入沒有回報,並不應該再承擔其它風險;
所以,資金投入方的風險是投入的資金可能損失,你的風險應該是時間、精力的損失。
㈤ 非專利技術入股,股份合作協議書和公司章程相關問題
非專利技術,無法進行資產評估的,可以在投資的時候通過股東之間的協商作價,記入投資協議,形成股份,參加公司的經營和利潤分配。不管給你的配股10%是什麼性質的股份,只有在工商局備案的公司股權登記表裡有你的股份記錄就等於法律認可和保護你的10%股權
㈥ 投資者投入無形資產的成本,按照投資合同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你好。
題中所說的情況,不僅僅是無形資產,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等資產也存在類似問題。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體系(2006)的有關規定:投資者投入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等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2006)的有關規定: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
由此可見,在通常情況下,將上述資產(以下簡稱:非貨幣性資產)投資注入企業的投資者之間,不具有關聯關系或其他可能導致交易價格不公允的其他關系,由此,他們之間簽訂的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投資額通常是「公允」的,因此,企業接受投資的這些非貨幣資產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進行計量入賬。
但在某些情況下,比如投資者之間具有某種關聯關系,投資者出於某種特定的目的,他們之間簽訂的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投資額往往是「不公允」的,比如估值嚴重偏高或嚴重偏低。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接受投資的這些非貨幣性資產,就不能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進行計量入賬,否則極有可能被用於粉飾企業的財務報表,而是應當以「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進行計量入賬。
另外,上述規定不涉及「實收資本」或「股本」科目的入賬價值。
致:胡傑2007
確實,交易雙方具有關聯方關系,並不能斷定雙方的交易肯定是不公允的,有些關聯方交易,同樣是符合公平交易原則的。但是,當交易雙方存在關聯關系時,其交易有失公允的可能性大增,應當就交易本身的公允性給予更多的關注。
正文的敘述,並不是說投資者存在關聯方關系,其簽訂的投資合同或協議必定有失公允,而是在「投資者出於某種特定的目的」時,「他們之間簽訂的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投資額」才「往往是『不公允』的」。
對於此問題,提醒提問者 514405611 注意。也同時感謝 胡傑2007 的提醒。
㈦ 標准投資合作協議書範本
㈧ 以技術入股應該怎樣簽訂協議才有法律效益
問題:我想與一間工廠談合作,想以自己的技術入股工廠10%的股份。這樣簽訂合作協議的時候都要注意什麼?怎樣的協議才具有法律效益? 田律師:可以以提供技術合作,公司給予利潤分紅的形式達到目的的,如果直接以技術參股的形式,要看是參股後企業想以合夥企業還是有限責任公司進行發展,性質不同,約定和變更企業性質的程序都是不同的。 孫律師:技術合作沒問題,但以技術入股,要視該項技術能否變更到公司名下,否則出資無效。 孔律師:有無法律效力主要取決於合同本身,但對於一份保護自己權益的合同來說,僅僅有效是沒什麼用的。 相關知識——什麼叫做技術出資入股? 技術出資入股是一項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新內容,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我國經濟逐步與世界經濟接軌,努力搞好技術出資入股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認為對於技術成果這一特殊事物可以有不同一般的特殊規定,如此才能有利於發揮技術成果更大價值。在權能出資上,我國法律應規定允許技術出資人將技術成果以部分權能出資入股;在作價方式上,在有驗資環節防範作價不實的情況下,評估作價與協商作價沒有很大區別,我國應放寬技術成果出資入股作價方式;在出資比例上,應適應知識發展的需要,放寬技術出資比例的限制;在技術出資人股權保障上,法律應針對公司設立與公司成立兩個不同階段作出不同規定,而不應因技術成果的增減而增減技術成果出資人的股權與收益。 技術入股在新公司法規定:注冊資本中貨幣資金不能低於30% 實物資產或無形資產出資不能超過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