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資產劃轉如何進行企業所得稅處理
企業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若干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29號)規定:「企業接收股東劃入資產(包括股東贈予資產、上市公司在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接收原非流通股股東和新非流通股股東贈予的資產、股東放棄本企業的股權,下同),凡合同、協議約定作為資本金(包括資本公積)且在會計上已做實際處理的,不計入企業的收入總額,企業應按公允價值確定該項資產的計稅基礎。」作為資本金(包括資本公積)處理的,說明該事項屬於企業正常接受股東股權投資行為,因此,劃入方不能作為收入進行所得稅處理,同時應按公允價值確定該項資產的計稅基礎。劃出方應按照公允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確認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但企業接收股東劃入資產,凡作為收入處理的,則應按公允價值計入收入總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同時按公允價值確定該項資產的計稅基礎。
另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促進企業重組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14〕109號)規定,對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業之間,以及受同一或相同多家居民企業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業之間按賬面凈值劃轉資產,凡具有合理商業目的、不以減少、免除或者推遲繳納稅款為主要目的,資產劃轉後連續12個月內不改變被劃轉資產原來實質性經營活動,且劃出方企業和劃入方企業均未在會計上確認損益的,可以選擇按以下規定進行特殊性稅務處理:1、劃出方企業和劃入方企業均不確認所得。2、劃入方企業取得被劃轉資產的計稅基礎,以被劃轉資產的原賬面凈值確定。3、劃入方企業取得的被劃轉資產,應按其原賬面凈值計算折舊扣除。《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資產(股權)劃轉企業所得稅征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40號)進一步明確:「劃入方企業取得被劃轉股權或資產的計稅基礎,以被劃轉股權或資產的原賬面凈值確定」,是指劃入方企業取得被劃轉股權或資產的計稅基礎,以被劃轉股權或資產的原計稅基礎確定;所稱「劃入方企業取得的被劃轉資產,應按其原賬面凈值計算折舊扣除」,是指劃入方企業取得的被劃轉資產,應按被劃轉資產的原計稅基礎計算折舊扣除或攤銷。
因此,對你公司將設備劃轉給全資子公司,凡合同、協議約定作為資本金(包括資本公積)且在會計上已做實際處理的,可以選擇特殊性稅務處理。選擇特殊性稅務處理應當向稅務機關報備,另外,選擇特殊性稅務處理,劃入方按照原賬面凈值確認計稅基礎並折舊扣除,這里的原賬面凈值並非是指會計賬面所反映的凈值,而應當是以原計稅基礎確定。
Ⅱ 無償劃撥土地需入賬嗎
我國目前仍有許多企業擁有的土地使用權是原來通過行政無償劃撥方式取得的,而且這部分土地使用權長期游離於企業賬外。
隨著土地使用權價值的與日俱增,對土地使用權規范核算的問題愈加受到重視。許多財務人員認為,如果不將無償劃撥的土地使用權列入賬內作為無形資產核算,則造成事實上屬於企業的資產(權益)游離於賬外,有違會計核算全面真實反映企業資產和權益的基本原則,而且計入無形資產後還可以按規定攤銷計入成本,可謂一舉兩得。
在新准則下對於無償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按公允價值入賬。如有相關憑證,該憑證所列明金額與公允價值差額不大可以按該憑證所列金額入賬。如沒有註明價值或註明價值與公允價值差異較大、但有活躍市場的,應當根據有確鑿證據表明的同類或類似資產市場價格作為公允價值。對於公允價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名義價格計量。
取得時會計處理:
借:無形資產
貸:遞延收益
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攤遞延收益,計入當期收益。以名義金額計量的政府補助,在取得時計入當期損益。
支付的土地徵用費及遷移補償費、青苗補償費,如是正常施工所必須程序,那麼應計到該項資產的成本中。
對於房地產企業,其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不能計到「無形資產」科目中,而應計到「開發成本」科目。
Ⅲ 母公司成立全資子公司,並把母公司名下的土地無償過戶到子公司下,相關的稅收是什麼數額是多少
一、你們公復司要成立全資子公司,首制先必須符合《公司法》規定條件:有股東(出資人)、注冊資金、公司章程、驗資報告、經營范圍、經營地址、法人身份證等,向當地工商提交辦理公司申請,經批准並取得《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其次持《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到當地技術監督部門申請並取《機構代碼證》;再次持《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機構代碼證》、法人身份證、財務人員會計證到當地地稅部門辦理稅務登記。在辦理這些證照中,驗資報告是會計師事務所根據注冊資金來收費的,會產生幾千到幾萬元費用,其他的僅是一些工本費(目前有些地方工本費也不收了)。
二、在你們子公司產生收入前,是不會產生稅收的。
三、你公司是以實物——土地,對子公司出資也不會產生稅收的。
四、你公司以土地實物投資子公司,但子公司僅有土地,沒有流動資金是無法運作的,所以必然要有人來出錢才行,出錢人自然就要佔子公司股份了,佔多少就得看土地評估後的價值與出資人所出錢多少來得出。
Ⅳ 無償劃撥土地需入賬嗎
我國目前仍有許多企業擁有的土地使用權是原來通過行政無償劃撥方式取得的,而且這部分土地使用權長期游離於企業賬外。
隨著土地使用權價值的與日俱增,對土地使用權規范核算的問題愈加受到重視。許多財務人員認為,如果不將無償劃撥的土地使用權列入賬內作為無形資產核算,則造成事實上屬於企業的資產(權益)游離於賬外,有違會計核算全面真實反映企業資產和權益的基本原則,而且計入無形資產後還可以按規定攤銷計入成本,可謂一舉兩得。
在新准則下對於無償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按公允價值入賬。如有相關憑證,該憑證所列明金額與公允價值差額不大可以按該憑證所列金額入賬。如沒有註明價值或註明價值與公允價值差異較大、但有活躍市場的,應當根據有確鑿證據表明的同類或類似資產市場價格作為公允價值。對於公允價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名義價格計量。
取得時會計處理:
借:無形資產
貸:遞延收益
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攤遞延收益,計入當期收益。以名義金額計量的政府補助,在取得時計入當期損益。
支付的土地徵用費及遷移補償費、青苗補償費,如是正常施工所必須程序,那麼應計到該項資產的成本中。
對於房地產企業,其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不能計到「無形資產」科目中,而應計到「開發成本」科目。
無償的不用交納稅款
Ⅵ 無形資產占股份比例怎麼算
無形資產在入股時要進行評估。比例是無形資產/股本或實收資本。
無形資產,是指不具實物形態、但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產。
本稅目的徵收范圍包括: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商標權、轉讓專利權、轉讓非專利技術、轉讓著作權、轉讓商譽。
(一)轉讓土地使用權,是指土地使用者轉讓土地使用權的行為。
土地所有者出讓土地使用權和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
土地租賃,不按本稅目征稅。
(二)轉讓商標權,是指轉讓商標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
(三)轉讓專利權,是指轉讓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
(四)轉讓非專利技術,是指轉讓非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
提供無所有權技術的行為,不按本稅目征稅。
無形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1、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作為無形資產確認的項目,必須具備其生產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這一條件。因為資產最基本的特徵是產生的經濟利益預期很可能流入企業,如果某一項目產生的經濟利益預期不能流入企業,就不能確認為企業的資產。
在會計實務中,要確定無形資產所創造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需要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壽命內可能存在的各種經濟因素做出合理估計,並且應當有明確的證據支持。
2、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企業自創商譽以及內部產生的品牌、報刊名等,因其成本無法可靠計量,不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Ⅶ 企業通過行政劃撥無償取得的土地使用權能否確認為無形資產
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准則的規定,企業通過劃撥無償專取得的土地使屬用權也應確認為「無形資產」,直接歸屬於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發生的支出(如繳納配套費、土地儲備金等)應計入取得無形資產的成本;土地使用權用於自行開發建造廠房等地上建築物時,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不與地上建築物合並計算其成本,單獨作為「無形資產」進行核算。
Ⅷ 政府無償劃撥的林權可以算企業的無形資產嗎
政府無償劃撥的林權可以算企業的無形資產
一方面計入營業外收入,一方面記入無形資產
Ⅸ 同一控制下國有企業子公司之間無償劃轉資產涉稅問題
首先。A B是什麼性質的公司?是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還是全民所有制的企業或是集體所有制的?
後兩種比較麻煩.設計到轉讓資產需國滋委主導.
如果是有限公司. 那我一一為你解答
為什麼要走資產無償轉讓這種方式?如果設計到土地肯定會有契稅4% 營業稅5% 增值稅可以平進平處 ,但B公司的年終財務報表如何反應?無償獲得的財產直接進入資本公積??那交20%的所得稅。
第二種方式。要看你這個利於發展是怎樣個利於發展。國有企業的弊端是產權不清,責權不明。要揣摩你們領導的意圖,如果為了發展是為了通過理順產權關系,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健全激勵與約束的現在企業,從而目的是產權多元化,使股東、職工、經營者達到發展的協調與統一。那我更不建議採用第二種方式。 第二種方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直接將B(或者部分管理經營職能)變成了A的項目公司,好處是也許A的部分資產與B結合更能產生協同效應,但依然沒有理順產權的結構
所以你首先要弄清領導的意圖,是為了管理的需要還是治理的需要?
最後我的建議。如果真轉。建議以股權轉讓的形式轉讓全部資產。如果是部分把就以部分資產與B公司組建合資公司。再將以資產作為出資額的股本轉讓給B。
1。不收營業稅
國稅函[2002]165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營業稅的徵收范圍為有償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行為。轉讓企業產權是整體轉讓企業資產、債權、債務及勞動力的行為,其轉讓價格不僅僅是由資產價值決定的,與企業銷售不動產、轉讓無形資產的行為完全不同。因此,轉讓企業產權的行為不屬於營業稅徵收范圍,不應徵收營業稅
財稅[2002]191號現對股權轉讓的營業稅問題通知如下:
(一)、以無形資產、不動產投資入股,與接受投資方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
(二)、對股權轉讓不徵收營業稅。
(三)、《營業稅稅目注釋(試行稿)》(國稅發[1993]149號)第八、九條中與本通知內容不符的規定廢止。本通知自2003年1月1日起執行。
2。不收增值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增值稅的徵收范圍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轉讓企業全部產權是整體轉讓企業資產、債權、債務及勞動力的行為,因此,轉讓企業全部產權涉及的應稅貨物的轉讓,不屬於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不徵收增值稅。
3.契稅比較復雜了。需要看這塊土地和你們公司的性質
如果是國企和集體企業,恭喜,被免了。
財稅[2003]184號文件規定:
一、企業公司制改造
非公司制企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規定,整體改建為有限責任公司(含國有獨資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責任公司整體改建為股份有限公司的,對改建後的公司承受原企業土地、房屋權屬,免徵契稅。
非公司制國有獨資企業或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以其部分資產與他人組建新公司,且該國有獨資企業(公司)在新設公司中所佔股份超過50%的,對新設公司承受該國有獨資企業(公司)的土地、房屋權屬,免徵契稅。
二、企業股權重組 在股權轉讓中,單位、個人承受企業股權,企業上地、房屋權屬不發生轉移,不徵收契稅。
國有、集體企業實施「企業股份合作制改造」,由職工買斷企業產權,或向其職工轉讓部分產權,或者通過其職工投資增資擴股;將原企業改造為股份合作制企業的,對改造後的股份合作制企業承受原企業的土地、房屋權屬,免徵契稅。
三、企業合並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依據法律規定、合同約定,合並改建為一個企業,對其合並後的企業承受原合並各方的土地、房屋權屬,免徵契稅。
四、企業分立
企業依照法律規定、合同約定分設為兩個或兩個以上投資主體相問的企業,對派生方、新設方承受原企業土地、房屋權屬,不徵收契稅。
五、企業出售
國有、集體企業出售,被出售企業法人予以注銷,並且買受人妥善安置原企業30%以上職工的,對其承受所購企業的土地、房屋權屬,減半徵收契稅;全部安置原企業職工的,免徵契稅。
六、企業關閉、破產
企業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關閉、破產後,債權人(包括關閉、破產企業職工)承受關閉、破產企業上地、房屋權屬以抵償債務的,免徵契稅;對非債權人承受關閉、破產企業上地、房屋權屬,幾妥善安置原企業30%以上職工的,減半徵收契稅;全部安置原企業職工的,免徵契稅。
如果不是。。。那麼sorry.涉及到土地是菲交不可了
Ⅹ 公司的原股東無償將已經入股的無形資產轉讓給新股東,請問是否涉及到稅費問題。
1、是涉稅問題;
2、原股東是法人的,涉及到企業所得稅,是自然人的涉及到個人所得稅;
3、已經注冊後的轉讓股權,不涉及軟體著作權的轉讓,那位先生說的對,軟體著作權在注冊時,已經是公司的財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