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無形資產評估用收益法,成本法去評估,需要的數據在哪找
成本法。該法是計算替代或重建某類無形資產所需的成本。適用於那些能被替代的無形專資產的價值計算屬,也可估算因無形資產使生產成本下降,原材料消耗減少或價格降低,浪費減少和更有效利用設備等所帶來的經濟收益,從而評估出這部分無形資產的價值。但由於受某種無形資產能否獲得替代技術或開發替代技術的能力以及產品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影響,使得無形資產的經濟收益很難確定,使得此法在應用上受到限制。
B. 無形資產怎樣評估
一般企業存在的無形資產主要包括:
1、商標權、品牌、商譽;
2、專利權、專有技術、著作權;
3、特許經營權、土地使用權;
4、分銷渠道、客戶名單、長期合同等
評估方法通常採用收益法。
C. 無形資產的取得主要有哪些方式
無形資產取得的主要方式有四種:
1、外購的無形資產;
2、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
3、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
4、接受外人的捐贈。
D. 影響無形資產評估價值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無形資產評估價值的因素有9個:無形資產的成本、機會成本、效益因素、使用期限、技術成熟程度、轉讓內容因素、「無形資產的發展趨勢、更新換代情況和速度」、市場供需狀況、同行業同類無形資產的交易方式。
具體內容分析如下:
(一)無形資產的成本
無形資產與有形資產一樣,也具有成本。只是與有形資產相比,其成本確定不十分明晰且不易於計量。對企業來說,外購無形資產較易確定,而自創成本計量更困難些。因為無形資產產生的一次性特點,使其在創造過程中所耗費的勞動不具有橫向比較性。同時,無形資產的創造,與其創造中的投人、失敗等密切結合,這部分成本很難確定。一般來說,這些成本項目包括創造發明成本、法律保護成本、發行推廣成本等。
(二)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該項無形資產轉讓、投資、出售後所失去的市場以及損失收益的大小。
(三)效益因素
成本是從對無形資產補償角度考慮的,但無形資產更重要的是它所能創造的收益。無形資產的價值體現了無形資產所擁有的超額獲利能力。一項無形資產,在社會、環境、制度允許的條件下,獲利能力越強,其評估值越高。獲利能力越弱,評估值越低。有的無形資產,盡管其創造成本很高,但不為市場所需,或者收益能力低微,其評估值就很低。
(四)使用期限
無形資產一般都有一定的使用期限。使用期限的長短,一方面取決於該無形資產先進程度;另一方面取決於其無形損耗的大小。一般而言,無形資產越先進,其領先水平越高,使用期限越長。同樣,其無形損耗程度越低,使用期限越長。考慮無形資產的期限,除了應當考慮法律保護期限外,更主要地是考慮其具有實際超額收益的期限(或者收益期限)。比如某項發明專利,保護期20 年,但由於無形損耗較大,擁有該項專利實際能獲超額收益的期限為10年,則這10年即為評估該項專利時所應當考慮的期限。
(五)技術成熟程度
一般而言,科技成果都有一個發展-成熟-衰退的過程。科技成果的成熟程度如何,直接影響到評估值高低。其開發程度越高,技術越成熟,運用該技術成果的風險性越小,評估值就會越高。一項成熟程度不是很高的無形資產,在評估時應當分析預計其可能的成熟程度,正確估計其風險,從而合理確定其評估值。
(六)轉讓內容因素
從轉讓內容看,無形資產轉讓一般有所有權轉讓和使用權轉讓。另外,關於轉讓過程的有關條款的規定,都會直接影響其評估值。就所有權轉讓和使用權轉讓來說,所有權轉讓的無形資產評估值一般高於使用權轉讓的評估值。在技術貿易中,同是使用權轉讓,由於其許可程度不同,也會影響評估值的高低。
(七)無形資產的發展趨勢、更新換代情況和速度
一項無形資產的壽命期,主要取決於其損耗程度。該項無形資產的更新換代越快,無形損耗越大,其評估值越低。因此,無形資產價值的損耗和貶值,不取決於自身的使用損耗,而取決於本身以外的更新換代情況。
(八)無形資產的市場供需狀況
市場供需狀況一般反映在兩個方面:
一是無形資產市場需求情況;
二是無形資產的適用程度。
對於可出售、轉讓的無形資產,其評估值隨市場需求的變動而變動。市場需求大,則評估值就高;市場需求小,且有同類無形資產替代,則其評估值就低。同樣地,無形資產的適用范圍越廣,適用程度越高,需求者越多,需求量越大,評估值就越高。
(九)同行業同類無形資產的交易方式
無形資產評估值的高低,還取決於無形資產交易、轉讓的價款支付方式、各種支付方式的提成基數、提成比例等。在評估無形資產時,應當予以綜合考慮。
E. 無形資產中財務軟體如何評估
一般用收復益法
要確定 每年能帶來的收制益額,報酬率,剩餘年限
收益額視情況而定 報酬率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剩餘年限也是是情況而定
一般無形資產評估教材都有關於軟體的評估 有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編的無形資產評估,有一節將這個的,
F. 無形資產評估主要的收費標準是怎樣的
無形資產評估的方法
無形資產評估方法直接關繫到評估結果,我國無形資產評估實踐中,往往由於不能運用科學的方法,造成較大的誤差,要深入研究各類無形資產的評估方法,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綜合我國評估工作的具體實踐加以創新。現行的無形資產計算方法主要有市價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種。
1、市場價值法。該法根據市場交易確定無形資產的價值,適用於專利、商標和版權等,一般是根據交易雙方達成的協定以收入的百分比計算上述無形資產的許可使用費。該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由於大多數無形資產並不具有市場價格,有些無形資產是獨一無二的,難以確定交易價格,其次,無形資產一般都是與其他資產一起交易,很難單獨分離其價值。
2、收益法。此法是根據無形資產的經濟利益或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計算無形資產價值。諸如商譽、特許代理等。此法關鍵是如何確定適當的折現率或資本化率。這種方法同樣存在難以分離某種無形資產的經濟收益問題。此外,當某種技術尚處於早期開發階段時,其無形資產可能不存在經濟收益,因此不能應用此法進行計算。
3、成本法。該法是計算替代或重建某類無形資產所需的成本。適用於那些能被替代的無形資產的價值計算,也可估算因無形資產使生產成本下降,原材料消耗減少或價格降低,浪費減少和更有效利用設備等所帶來的經濟收益,從而評估出這部分無形資產的價值。但由於受某種無形資產能否獲得替代技術或開發替代技術的能力以及產品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影響,使得無形資產的經濟收益很難確定,使得此法在應用上受到限制。
資產評估收費標准(97年)
根據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文件(國資辦發[1997]53號文件)「關於規范資產評估收費問題意見」第三條,在國家物價局、國有資產管理局[1992]價費字625號文件收費標準的基礎上上浮1.5-2.5倍:
評估值(萬元)
國資辦發[1997]53號文件(元)
1000 42750—71250
1500 48750—81250
2000 54750—91250
2500 60750—101250
3000 66750—111250
3500 72750—121250
4000 78750—131250
4500 84750—141250
5000 90750—151250
6000 98250—163750
7000 105750—264375
8000 113250—188750
9000 120750—201250
10000 128250—213750
我們視委託方具體情況,根據委託方評估目的、評估對象的工作繁簡程度、報告出具時間要求,評估報告語種、服務、及其相應的專家隊伍等具體情況,本著「優質服務、長期合作」原則,與委託方協商收費。
G. 無形資產評估中的重置成本以什麼為計價標准
1、自創無形資產重置成本的估算。自創無形資產的成本是由創制該資產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費用所構成的。
(1)財務核演算法。即按該無形資產實際發生的材料、工時消耗量,按現行價格和費用標准進行估算。
(2)市價調整法。自創無形資產在市場有類似無形資產出售時,可按照無形資產市場售價確定,或按市場售價的一般比率,由類似無形資產的市場銷售價換算重置成本確定,可根據不同的評估目的確定其評估價值。
2、外購無形資產重置成本的估算。外購無形資產一般有購置費用的原始記錄,也可能有可資參照的現行交易價格,評估相對比較容易。外購無形資產的重置成本包括購買價和購置費用兩部分,
3、無形資產成新率的估算。影響無形資產成新率的因素是無形資產的損耗(或貶值)。無形資產的損耗(貶值)表現為功能性損耗(貶值)和經濟性損耗(貶值)。功能性損耗(貶值)表現為由於科學技術進步,使得擁有該項無形資產的單位或個人其壟斷性減弱,降低了獲取壟斷利潤的能力而引致的貶值。經濟性損耗(貶值)在於無形資產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這是一項特殊的損耗。比如某項技術的使用,盡管目前技術水平很高,但最新研究發現,該項技術使用生產的產品可能會引致環境污染,因家有關法規禁止該項技術產品的生產,這樣就使得該項無形資產報廢。
H. 關於以成本攤銷為目的的無形資產評估應採用什麼評估方法
就是無形資產增資後進行攤銷抵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