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無形資產評估問題

無形資產評估問題

發布時間:2020-12-09 02:32:42

無形資產評估的會計問題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在企業經濟活動中作用的不斷增大和地位的日益提高,將其作為會計要素予以確認和計量並納入企業會計體系中來已是大勢所趨。無論是建立新的知識會計體系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需要,還是對現行的無形資產會計進行改造,均將對無形資產會計帶來新的問題、新的機遇和巨大沖擊,促使會計界人士去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探索,從而導致其發生革命性的變革。可以預計,隨著對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相關會計問題研究的不斷深入,一個全新的無形資產會計體系在不遠的將來必將呈現於世人的面前。 知識經濟條件下資源的投人主要是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具有無形化特徵。那麼此類資源是否均應納入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這是無形資產會計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智力資源是否應作為會計要素確認?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在智力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的投入巨大,收益的取得和企業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甚至關鍵取決於智力資源的投入及其作用的發揮。在這種情況下,將智力資源作為企業的資產予以確認,無論是從理論上或實務上來講,都將是順理成章之事。理論上,智力資源符合「資產是可能的未來經濟利益。它是特定個體從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第6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這一定義。實務中,有關企業智力資源的信息將成為一類極為重要的會計信息,對於信息使用者要做出的經濟決策來講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對智力資源作為會計要素予以確認,也是維護智力資源擁有者合法權益的必然要求。
(二)如何確認智力資源?作為一項無形資源,企業職工所擁有的智力是確認為無形資產,還是確認為其他資產,這主要取決於對人及其所擁有智力之間關系的認識。
從人與其所擁有智力的關系來看,顯然二者是無法分割的,不同人的智力往往是存在差異的,但智力又不能離開具體的人而單獨存在,人是智力的載體,所以人與智力是統一的,智力是從屬於人的。企業的職工(即人力資源)既不同於專利權等無形資產,也不同於債權和設備等資產,具有特殊性,將其歸入現有的任何一種資產要素恐怕都是不合適的。據此,將企業職工所擁有的智力作為人力資產這一與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等具有同等地位的資產項目予以確認,可以說是較為適當的。
盡管如此,但企業所真正需要的不是那些擁有大眾化知識或智力的普普通通的人,而是那些以最新知識和先進技術武裝起來的人;企業所需要的不是人自身,而是他們所擁有的知識和智力 (歸根結底是智力)。企業投人的人力僅僅是投入資源的外在形式,其實質是他們所擁有的知識和智力。能為企業帶來更高效益的是企業傑出科技管理人才所擁有的知識和智力,人的智力具有取得未來收益的潛力,這種潛力的價值可以認為是資產。再者,人對知識的獲取和對智力的開發是有成本的。所以,智力資源符合資產的定義,將其作為智力資產單獨予以確認也不無道理。
從智力資源的無形化特徵來看,智力資源具有無形資產的基本特徵——無形性、收益性及在未來期間給企業帶來收益的高度不確定性。因此,可將企業職工所擁有的智力作為無形資產的一種予以確認。
無論將智力資源以人力資產予以確認,還是以智力資產單獨確認,或是將其作為無形資產的一種予以確認,都涉及到職工范圍的界定問題,即資產化的智力資源是以企業全部職工為確認范圍還是僅包括部分職工。顯然,能為企業創造高額收益的不是企業的一般職工而是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以全部職工為智力資源的確認范圍也將失去其原來的意義。
可見,智力資源的確認可有多種選擇。但最終的選擇,都要以正確界定它與無形資產的關系為前提。
(三)智力產品應不應該確認為資產?如何確認?智力資源被確認為資產的主要原因在於它具有為企業提供未來經濟利益的潛力,而這種潛力的發揮,往往需要與具體的物質技術條件和結合,並形成諸如專有技術、專利權、先進的管理經驗、設計方案和營銷網路等能增加企業收益的智力產品。
智力產品作為智力資源耗費使用的成果,其形成是以智力資源和其他資源的消耗為代價的,這些代價的總和即為智力產品成本。同時也不容否認,智力產品的使用能為企業帶來未來的經濟利益,具有經濟價值。所以智力產品也符合資產的定義,應確認為資產,這與目前對專利權、版權和專有技術等智力產品的處理也是一致的。
智力產品作為人們利用智力所創造的一類成果,在形式上具有無形性,在種類上具有多樣性,諸如產品設計方案、生產技術方案、先進的管理方式方法、高效的營銷網路和合理的企業組織結構等等。那麼對眾多知識產品的確認是應分別進行還是作為一個整體一起進行?分別進行時又該如何進行分類?這一方面取決於這些智力產品能否單獨辨認,另一方面又取決於為取得這些智力產品研發生的耗費及其未來收益能否可靠地予以計量。 知識經濟條件下資源投人的無形化特徵決定了無形資源的計量問題在未來會計計量中日益重要的地位,這種無形化特徵也必將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的計量納入到無形資產的計量問題中來,而不管確認結果如何。
對於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來說,其計量問題正如自創商譽的確認問題一樣,是會計計量的難點,同時也是爭論的焦點。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計量的困難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企業為獲取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尤其是自創的或經營中逐步形成的)研發生的耗費難以辨認和計量。這主要表現在:(1)企業給予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勞動報酬及獎勵數額常常不能真實反映這些人所擁有的知識和智力的價值,也不能反映這些人在培養和成長過程中的成本;(2)列入確認范圍的人員界限劃分無明確的標准;(3)智力產品創造中發生的耗費常常很難與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耗費相區分,人為的分配又往往缺乏客觀的依據從而帶有主觀隨意性;(4)智力產品形成過程中智力資源的使用具有非消耗性。因而不存在智力資源消耗的計量問題。退一步講,即使可以計量其消耗,又該如何把握計量尺度以保證計量結果的可靠性呢?現行會計實務中,將研究費用直接計入當期費用而不是予以資本化、對企業的專有技術不予確認和對自創商譽不予確認等做法雖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也不能忽視對其入帳價值確定困難這一特殊因素。
其二,智力資源和智力資產的未來收益能力和期限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成本確定的困難並不意味著對其無法計量,在會計的發展歷史上,人們創造並使用了包括歷史成本、現時成本、可變現價值和現值在內的多種計量屬性,以便對會計要素依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進行計量。資產的重要特性在於其未來的收益性,所以可根據其提供未來收益的能力確定其價值。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的價值不在於其成本的高低,而在於其提供未來經濟利益的能力大小。因而,根據其未來提供收益或現金流量的現值作為入帳價值,應為理想的選擇。但如何對其產生的未來收益或現金流量的數額及期限進行確定,實在是包含了太多的不確定因素,這又大大地增加了計量的難度和計量結果的不可靠性。
其三,對於企業會計期末擁有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的再計價困難。知識經濟條件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新知識、新發明和新技術層出不窮,智力產品的種類不僅繁多,而且其更新換代速度的加快,導致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價值易變性極大,今天對企業非常有用的生產技術可能會隨著新技術的出現而在後天變得一文不值。這種情況下,如何及時地反映企業擁有的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的價值及其變動也將是會計工作面臨的一項新的課題。同時,由於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的差異性大,計價時往往缺乏必要的參考依據,這又增大了其計量的難度。
鑒於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成本或價值計量中存在的諸多困難,對現行的計量方式和計量手段可能需要作革命性的變革,方能適應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計量的需要。
無形資產價值攤銷所面臨的問題
目前,人們對無形資產的價值攤銷問題已非議頗多,知識經濟條件下,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等無形資源納入會計核算的范圍又將使無形資產的價值攤銷問題雪上加霜。主要問題是,對於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這些非消耗性資源到底應不應該進行價值攤銷?如需攤銷,那麼,在不確定性情況下又該如何正確確定無形資產的攤銷期限?應採用何種方法進行價值攤銷?在知識經濟條件下,都需對這些問題解決找出相應的理論依據並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無形資產相關信息披露所面臨的問題
歸根結底,對於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等無形資源進行確認和計量,在於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鑒於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等無形資源在確認與計量方面所存在的諸多問題,將其納入現行的財務會計體系尚需做大量的工作,可謂任重而道遠。那麼,在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的會計計量問題解決之前,該如何解決會計計量與信息需求之間的矛盾呢?
眾所周知,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是現代會計的重要目標,這種目標在知識經濟時代會變得更加重要。但對決策者有用的信息是多種多樣的,既包括數量信息,也包括非數量信息,數量信息既有價值信息,又有實物量信息。對於有關對象的量化問題進行絕對理解往往是片面的,量化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為決策者正確地進行決策提供相關的參考信息。數量信息是信息的一種形式,但並不是唯一的形式。對於難以量化的對象,只要將有關情況較完備的進行收集、分類和整理,並據以進行由此及彼和由表及裡的分析研究,洞悉其中所隱含的內在聯系及其發展變化的一般趨勢和規律,仍足以為決策者作出正確決策提供重要依據。況且,對於可以量化的對象,如果只提供死的數據而不考慮其活的情況,所起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對於企業所擁有的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的會計計量固然非常重要,但由於目前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計量程序和手段,所以,採用實物計量和定性描述等手段提供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的非價值信息,對於信息使用者可能更為重要,那麼,作為企業向外部傳輸信息的主要載體——財務報告,在財務報表附註中披露此類信息就至關重要。
有關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的哪些方面信息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披露?應如何披露呢?對此類問題的研究,不管智力資源和智力產品的計量問題解決與否。都將會成為無形資產會計未來一定時期甚至相當長一段時期研究的重點。 隨著我國讓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的深入,企業的各項資產業務迅猛發展,出現了因資產轉讓、企業兼並、企業出售、企業聯營、股份經營、中外合資合作、企業清算、企業租賃等而發生的產權、經營權的變動;同時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商省、計算機軟體等無形資產在企業中所佔比例不斷增加,無形資產必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對無形資產價值的估算已成為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一、無形資產評估價值的特點
無形資產是有形資產的對稱,是指特定主體控制的不具有獨立實體,對生產經營與服務能持續發揮作用並能帶來經濟利益的一切經濟資源。由於它是無形的特殊資產,因此它的價值也有其自身的特點。
1.無形資產價值的弱對應性。無形資產的價值不同於有形資產的價值,具有特殊性、例外性。盡管有些無形資產的形成是可以進行成本核算的,如新技術的研製開發和新產品的研製往往要做成本記錄,但無形資產的生產成本在會計賬目上往往是不完整的。而且無形資產屬創造性勞動成果,成果的出現帶有較大的隨機性、偶然性和關聯性,常常是在一系列努力與失敗和投入與浪費後才取得的一些成果,而失敗的損失代價很難預計和確切量化,從而使無形資產的開發費用缺乏明確的對應性。
2.無形資產價值的虛擬性。由於無形資產價值具有弱對應性的特點,因此其評估值的准確性普遍低於有形資產的評估值,特別是一些無形資產的內涵已經遠遠超出了它的外在形式的含義,這時無形資產的成本只具有象徵意義。例如商標成本核算的是商標設計費、登記注冊費、廣告費等,而商標的內涵是指商品內在質量信譽,它包括了該商品使用的特種技術、配方和多年的經驗積累,此時商標形式本身所費的成本只具有象徵性或稱虛擬性。
3.無形資產具有增值性與貶值性。無形資產評估值的增值性,不僅僅表現為其交換價值貨幣旦有時間價值效應,即隨貸幣貶值、物價上漲其評估值會相應增加,更為重要的是其增值性源於收益能力和有效期。無形資產收益能力強,有效使用期和保持期長,對使用者的效益貢獻大,轉讓價格也會提高,評估值會更大;同時,無形資產的增值性還在於它具有共享性、共益性、可交換性。汗的無形資產可以同時多頭、多次轉讓。經濟和技術是發展的,隨著技術進步和經營管理現代化,技術經濟含量更高、功效更強大的無形資產的產生,會逐步或迅速地取代原有的可替代的無形資產,從而造成原有無形資產的貶值乃至被淘汰。從技術進步角度講,一般無形資產都有其生命周期的限制,從成熟期轉向衰退期甚至淘汰期就會有功能性貶值。
4.無形資產的價值構成不同於一般商品。無形資產是由復雜的腦力勞動創造的,由於凝結在無形資產內部的勞動旦較大,再加上無形資產的產生不能批量生產,而是個別的一次性生產,具有較大的探索性和風險性,常常是在經過一系列的失敗以後才取得的。因此,無形資產的價值不像有形資產那樣由凝結在其中的讓會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而是由個別生產者在個別生產中所消耗的實際勞動時間來計量。無形資產同一般商品相同的構成要素都是W:C:V:M,但一般商品的情況是C:V:M,而無形資產特別是技術性無形資產的M通常大大高於C:V.

㈡ 無形資產評估中需關注哪幾個問題

一、關於無形資產評估方法中成本法的運用
《資產評估准則——無形資產》第13條規定:「無形資產的評估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場法,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根據無形資產的有關情況進行選擇。」按照已有的無形資產評估的理論與實踐,運用成本法的前提條件之一是應當具備可以利用的相關歷史資料,尤其是會計核算資料。因此,這就涉及到與無形資產有關的會計核算問題。
《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第13條規定:「自行開發並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入賬價值應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確定。依法申請取得前發生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應於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這項規定,使企業自創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在會計核算中僅包括注冊費和律師費這兩項費用。這兩項費用與無形資產本身的研製與開發費用相比,所佔比例很小。這項准則的實施,必然導致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大大降低,使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與無形資產的實際價值不具有相關性。如果要對已經計入各期費用的被評估無形資產的研究與開發費用等資料進行搜集,這不僅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也是十分困難或極不準確的。這樣,在進行無形資產評估時,採用成本法就比較困難了。
解決問題的思路:目前我國有關部門正在加緊制定資產評估准則體系。根據其他國家或我國其他相關行業(如注冊會計師行業)制定的准則體系來看,資產評估准則體系至少應包括三個層次:即基本准則、具體准則、執業規范指南。基本准則是資產評估准則的總綱,是對注冊資產評估師專業勝任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執業行為的基本規范,是制定資產評估具體准則和執業規范指南的基本依據;具體准則是依據基本准則制定的,是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資產評估業務和出具資產評估報告的具體規范;執業規范指南是依據基本准則、具體准則制定的,為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具體准則提供可操作的指導意見。目前已頒布的《資產評估准則——無形資產》屬於具體准則,因此,在適當時候,還需要出台與之配套的執業規范指南。
二、關於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價值的確定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無形資產評估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無形資產投資,二是無形資產轉讓。關於無形資產投資的價值確定,《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第10條規定:投資者投入

二、關於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價值的確定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無形資產評估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無形資產投資,二是無形資產轉讓。關於無形資產投資的價值確定,《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第10條規定:「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為入賬價值;但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入賬價值。」在該項規定中,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的價值確定主要採用投資各方確認的方式,個別情況下(首次發行股票)是以賬面價值確定。該項規定並沒有要求必須通過評估方式來確定無形資產價值。
關於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價值的確定,修訂後的《獨立審計實務公告第1號——驗資》第十條第三款又規定:「以知識產權、非專利技術和土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出資的,應當驗證其產權歸屬,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資產評估或各出資者商定的基礎上審驗其價值。」按現行的企業登記注冊的有關規定,組建企業時需要由有資格的驗資機構對投資人的投入資本進行驗證。在上述驗資規定中,明確說明了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的價值確定有兩種方式:由評估機構進行評估,或由出資者共同商定並確認。由此可見,關於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價值的確定方法,不同的法規,有不同的規定。此是問題之一。
問題之二是,驗資規定中的確定無形資產價值的兩種方式(資產評估或各出資者商定),會造成這樣一種後果,即:作為出資人,通常希望通過自行商定的方式確認無形資產的價值,這樣,既能滿足出資人在無形資產價值確定方面的要求,又能節省評估費用;作為驗資機構,則總是希望有無形資產評估報告書作為驗資的依據,這樣,驗資依據充分,可以降低驗資風險。因而,從驗資機構的角度出發,往往就需要投資人提供資產評估報告書。這樣,就涉及到對無形資產的評估問題。可以想像,由於出資人和驗資機構有各自的想法,因此,在具體的驗資實踐中,會存在一些操作上的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在驗資的相關規定方面作一些修改或補充性說明。在我國,凡是企業接受投資並涉及到股本變化的,都要委託中介機構先進行驗資,然後履行相應的工商注冊登記或變更登記等程序。因此,只要在驗資這個環節對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的價值確定方式做出相應的規定,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例如,只要將《獨立審計實務公告第一號——驗資》第十條第三款中的「各出資者商定」這幾個字刪掉,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樣,投入無形資產的價值就必須通過評估方式來確定。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通過行政手段來為資產評估包攬市場,其實不是這樣。因為從目前會計准則制定的總的出發點來看,是遵循謹慎性原則,防止通過無形資產投資虛增企業資產的行為發生。如果由各出資者自行商定投入無形資產的價值,那麼,就很難控制這種行為。此外,「各出資者商定」這個規定也不具有可操作性。驗資是一項非常具體的工作。驗資規則也應非常具體和具有可操作性。「各出資者商定」是什麼概念?是指各出資人共同簽訂的協議書呢?還是需要公證機關對該協議書進行公證呢?還是需要具有資產評估資格的中介機構進行審核鑒證呢?在驗資規則中沒有說明。關於這個較為模糊的概念,在實際的驗資工作中,已經使當事人感到疑惑。鑒於此,在驗資規定中刪去「各出資者商定」這幾個字是可行的和有必要的。

三、關於不得求證客戶授意的評估價值 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是資產評估行業立足的靈魂,獨立自主地評估資產的價值,不受他人的干擾和影響,是資產評估人員十分重要的職業道德。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比實物資產的價值

三、關於「不得求證客戶授意的評估價值」
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是資產評估行業立足的靈魂,獨立自主地評估資產的價值,不受他人的干擾和影響,是資產評估人員十分重要的職業道德。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比實物資產的價值評估的難度更大的原因在於無形資產價值評估中主觀判斷分析的因素更多,這就是為什麼在無形資產的評估准則中特別提出了「不得求證」這樣一個概念。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評估人員是否會在無形資產的評估中有意或無意地去進行「求證」呢?
財政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共同頒布的《關於進一步規范企業驗資工作的通知》中第九條規定:「企業向企業登記主管機關提交驗資報告時,可不再提交銀行出具的出資證明、實物轉讓清單、專利證書和專利登記簿副本、商標注冊證、土地使用權證明、資產評估報告及評估結果確認書或者股東、發起人認可證明等其他非貨幣出資的證明文件。但登記主管機關認為必要時,企業應當提交。」上述內容中,規定了企業在登記注冊時需要履行的驗資手續中,原來登記主管機關要求企業必須提交的有關資料,現在不再要求必須提供了。這使企業向登記主管機關遞交的資料大為減少。由於涉及工商登記注冊和驗資的資產都是與投資行為有關的,而從上述規定來看,當事人又沒有被要求必須提交資產評估報告等資料。因此,在以無形資產進行投資時,當事人似乎沒有必要委託評估機構對無形資產價值進行評估,但規定中又有「登記機關認為必要時,企業應當提交」這句話,這又留下了一個疑問。什麼叫有「必要」?沒有一個標准。這里就涉及到如果以無形資產進行投資,出資人到底需不需要對無形資產的價值進行評估的問題。由於無形資產的價值的不可確定性遠遠大於實物資產,因此,為防止注冊資本的虛化,企業登記主管機關完全有可能要求企業提交無形資產的評估報告。企業為防止這個「必要」的發生,往往也需要事先委託評估機構出具一個評估報告以備急需。同時,驗資的中介機構出於自身規避風險的考慮,往往也要求出資人提供無形資產評估報告書作為驗資的依據。以此看來,對投入無形資產的價值進行評估似乎又成為必要。但是,按照上述《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的有關規定,投入無形資產的價值「可以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為入賬依據」或「以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入賬依據」(首次發行股票的公司),因此,關於無形資產的評估就會出現以下兩種可能。

㈢ 國有企業無形資產評估中存在哪些問題

在涉及國家出資企業的資產流轉、交易等過程中,合理評估相關資產的價值,是國有資產管理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是促進公平交易、防止國有資產損失的重要手段。然而,當前國企改制評估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不根據資產類別,只籠統委託一傢具有資產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所有資產的評估工作
我國評估機構分為資產評估機構、土地估價機構、礦業權評估機構和房地產估價機構等四類。
土地使用權必須經具備土地估價資格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並按國家有關規定備案。
探礦權、采礦權必須經具有礦業權評估資格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作價,采礦權評估結果報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確認。
按相關部門規定,需過戶的房地產評估仍需要具有房地產估價資質的評估機構評估。
因此,應根據資產的不同類別分別委託不同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並將不同資產的評估結果納入改制企業整體資產評估報告中。
(二)忽視了評估基準日的選擇
上級公司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資委)往往只重視對評估程序的審查,忽視了評估基準日的選擇,由改制企業自行決定評估基準日,容易出現改制企業惡意選擇評估基準日,操縱評估結果的現象。
例1:A國企改制立項後,企業負責人擅自將某商業網點低價對外租賃並製造房產陳舊的假象,故意將評估基準日推後,要求評估機構參照該租賃價格進行評估,評估機構進行估算時參照了該租賃價格,評估價格只是市場價格的50%。如果從評估報告來看,上述評估是符合有關程序的,但確實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幸虧發現該問題並予以糾正,避免了國有資產流失。
(三)資產評估范圍不完整
資產評估的范圍包括改制企業的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等。但是在評估過程往往存在如下幾種情況:
1對關閉、停業等難以持續經營的企業沒有進行資產評估。根據規定,原則上也應將關閉、停業企業納入資產評估范圍。
例2:B國企在資產評估過程中,沒有對其已停業多年的子公司C企業進行資產評估。國資委聘淆專家評審B國企的評估項目時發現此問題,要求該企業補充進行了C企業的資產評估,B國企評估項目才順利通過了專家評審,國資委對該公司的評估項目進行了備案。
2對未入賬的劃撥土地使用權未納入資產評估的范圍。
例3:D國企在資產評估過程中,沒有對應入賬的劃撥土地使用權進行評估。幸虧上級公司審核資產評估報告時發現此問題並予以及時糾正,避免了國有資產流失。
3對專利權、非專用技術、商標權、特許經營權和商譽等極具價值和增值潛力的無形資產按極低的價格評估或不評估也不說明理由。按規定涉及企業的專利權、非專用技術、商標權、特許經營權和商譽等無形資產也必須納入評估范圍,但評估機構卻沒有進行評估,也不說明不評估理由。
(四)評估方法的運用欠妥當
1企業價值評估方法單一
部分評估機構僅運用重置成本法對企業價值進行評估,往往只評估資產負債表上現有的資產,不評估資產負債表上沒有的資產,漏評商譽等無形資產,導致評估價值往往低於企業的實際價值。
收益現值法是企業價值評估中最科學的且在國外普遍運用的評估方法。收益現值法在合理預計資產能夠創造的未來收益的過程中,已將上述無形資產考慮在內,真正體現了企業的整體價值。按規定涉及企業價值的資產評估項目,以持續經營為前提進行評估時,原則上要求運用兩種以上方法進行評估,並在評估報告中列示,依據實際狀況充分、全面分析後,確定其中一個評估結果作為評估報告使用結果。
2單項資產和負債評估方法不恰當
一些評估師在對某些資產進行評估時方法選擇不恰當,引用的評估假設不妥,扭曲了資產價值。(1)不適當地對債權作了巨額的評估減值,甚至擅自對債權評估為零。(2)對於長期股權投資的評估,部分評估機構按照母子公司合並會計報表進行評估,不符合《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試行)》第四十九條和第五十條規定,應以子公司單獨進行評估後的凈資產計到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項目下反映。(3)房屋、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僅運用重置成本法進行評估,只考慮了重置成本和成新率,而忽視了固定資產的性、地域、市場狀況、使用效益等,很難真實地反映評估對象的公允價值,條件允許時應運用現行市價法或收益現值法對固定資產進行評估。
錯誤地高估了負債。對債務作了大幅度的清查增值,但沒有對無法支付的債務進行處理,按清查後賬面值確認債務的評估值,從而高估了債務。
上述評估方法導致嚴重低估了改制企業的凈資產,容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五)改制企業提供資料不齊備
改制企業提供評估資料時,存在資料不完備、不齊全,資料前後矛盾的現象,甚至故意提供了虛假情況和資料,難以真實地反映改制企業的全貌,容易漏評資產或虛增負債,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㈣ 無形資產評估的問題

1、專利權的評估。專利權是指經政府依法批準的發明人對其發明成果的創造、使用和銷售等方面,在一定年限內享有獨占權或專有權。對專利權的評估,應注意以下一些問題:專利本身的一些基本情況。包括:(1)專利的類型是屬於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還是外觀設計專利。發明專利是指專利法保護的發明,即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被我國專利法確認為「發明」的有三種:產品發明、方法發明和改進發明。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他的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技術方案。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色彩或者其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適合於工業上應用的新設計。從法律地位和重要性來講,後兩項專利遠不如發明專利,在評估時應密切注意。(2)專利權的殘存有效期限。根據《專利法》第45條的規定,發明專利權的保護期為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期為10年,均自申請之日起計算,不能續展。由此可見,這一因素就顯得非常重要。(3)專利權人是否按規定繳納年費。因為依照我國專利法規定,未按規定繳納專利費用可能導致專利權在保護期限屆滿前終止。(4)該專利有無涉及侵權訴訟、無效訴訟。如捲入這類訴訟,尤其是該訴訟尚未終審裁決,那麼專利權的價值就應大打折扣。
2、商標權的評估。商標權是指注冊商標權人對其注冊商標所享有的專用權,包括專有的使用權、禁用權、續展權、轉讓權、許可使用權等。取得信譽卓著的商標權的產品或商品往往能使企業贏得大量顧客,因而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在對企業進行商標權評估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經商標權人許可的注冊的商標。因為商標權是由注冊而產生,且以核准注冊的商標和核定使用的商品為限,在有效期內受法律保護。未經注冊的商標容易發生侵權行為,使用意義甚微。特別是國家規定必須用注冊商標的人用葯品、煙草製品以及其他商品,不得使用未注冊的商標。
②該注冊商標的有效期限是否已接近續展期。對已接近續展的商標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該商標的合法性。因為商標在續展時,可能因違法而被撤銷。二是在注冊商標轉讓許可使用合同中應明確由何方負責辦理續展,續展費用由誰來承擔。
③該注冊商標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是否是在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注冊的馳名商標。判斷注冊商標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應從使用該注冊商標的時間、商品質量、銷售區域等幾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3、土地使用權的評估。土地使用權是國家准許某一單位或個人在一定期間內享有國有土地進行開發經營的權利,經營管理者依法可將土地的使用權進行有償轉讓、出租、抵押、作價入股和投資。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這種無形資產得到充分的體現和重視。對土地使用權的評估,財政部曾於1995年下發有關文件,明確規定:國有企業使用通過行政劃撥方式無償取得的土地,企業應按確認、批復後的價值,經財政部門批准後作增加固定資產處理,同時增加國家資本公積金,並單獨立賬反映。對以出讓方式等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受讓價格低於所在土地基準價的土地,估價後在備查簿上進行反映,其土地使用權賬面原值不作調整。
4、商譽。商譽一般是指某一企業由於技術先進、產品質量優越、歷史悠久等原因而形成的無形價值。對商譽進行評估一般採用兩種方法:直接法和殘值法。
第一,直接法。此種方法認為商譽與超額收益密切相關,由於為商譽所支付的代價,實際是對預期的、超額的未來收益的付款,所以有必要把超額的未來收益變成它們的現值。這種計算商譽的基本公式是:商譽=(預期的未來年收益該行業典型性的不變年所得率×企業的資本額)÷商譽的本金化率。
第二,殘值法。這種方法是先把一切個別的有形資產和負債項目及可辨認的無形資產項目,用現行價值計算,各項凈資產的現行價值與購價相比的差額,即為商譽。

㈤ 無形資產評估中需關注的幾個問題

,無形資產評估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無形資產投資,二是無形資產轉讓。關於無形資產投資的價值確定,《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第10條規定:「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為入賬價值;但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入賬價值。」在該項規定中,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的價值確定主要採用投資各方確認的方式,個別情況下(首次發行股票)是以賬面價值確定。該項規定並沒有要求必須通過評估方式來確定無形資產價值。

關於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價值的確定,修訂後的《獨立審計實務公告第1號——驗資》第十條第三款又規定:「以知識產權、非專利技術和土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出資的,應當驗證其產權歸屬,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資產評估或各出資者商定的基礎上審驗其價值。」按現行的企業登記注冊的有關規定,組建企業時需要由有資格的驗資機構對投資人的投入資本進行驗證。在上述驗資規定中,明確說明了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的價值確定有兩種方式:由評估機構進行評估,或由出資者共同商定並確認。由此可見,關於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價值的確定方法,不同的法規,有不同的規定。此是問題之一。

問題之二是,驗資規定中的確定無形資產價值的兩種方式(資產評估或各出資者商定),會造成這樣一種後果,即:作為出資人,通常希望通過自行商定的方式確認無形資產的價值,這樣,既能滿足出資人在無形資產價值確定方面的要求,又能節省評估費用;作為驗資機構,則總是希望有無形資產評估報告書作為驗資的依據,這樣,驗資依據充分,可以降低驗資風險。因而,從驗資機構的角度出發,往往就需要投資人提供資產評估報告書。這樣,就涉及到對無形資產的評估問題。可以想像,由於出資人和驗資機構有各自的想法,因此,在具體的驗資實踐中,會存在一些操作上的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的要害是在驗資的相關規定方面作一些修改或補充性說明。在我國,凡是企業接受投資並涉及到股本變化的,都要委託中介機構先進行驗資,然後履行相應的工商注冊登記或變更登記等程序。因此,只要在驗資這個環節對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的價值確定方式做出相應的規定,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例如,只要將《獨立審計實務公告第一號——驗資》第十條第三款中的「各出資者商定」這幾個字刪掉,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樣,投入無形資產的價值就必須通過評估方式來確定。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通過行政手段來為資產評估包攬市場,其實不是這樣。因為從目前會計准則制定的總的出發點來看,是遵循謹慎性原則,防止通過無形資產投資虛增企業資產的行為發生。假如由各出資者自行商定投入無形資產的價值,那麼,就很難控制這種行為。此外,「各出資者商定」這個規定也不具有可操作性。驗資是一項非常具體的工作。驗資規則也應非常具體和具有可操作性。「各出資者商定」是什麼概念?是指各出資人共同簽訂的協議書呢?還是需要公證機關對該協議書進行公證呢?還是需要具有資產評估資格的中介機構進行審核鑒證呢?在驗資規則中沒有說明。關於這個較為模糊的概念,在實際的驗資工作中,已經使當事人感到迷惑。鑒於此,在驗資規定中刪去「各出資者商定」這幾個字是可行的和有必要的。
三、關於「不得求證客戶授意的評估價值」

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是資產評估行業立足的靈魂,獨立自主地評估資產的價值,不受他人的干擾和 影響 ,是資產評估人員十分重要的職業道德。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比實物資產的價值評估的難度更大的原因在於無形資產價值評估中主觀判定 分析 的因素更多,這就是為什麼在無形資產的評估准則中非凡提出了「不得求證」這樣一個概念。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評估人員是否會在無形資產的評估中有意或無意地去進行「求證」呢?

財政部、國家工商行政治理總局共同頒布的《關於進一步規范 企業 驗資工作的通知》中第九條規定:「企業向企業登記主管機關提交驗資報告時,可不再提交銀行出具的出資證實、實物轉讓清單、專利證書和專利登記簿副本、商標注冊證、土地使用權證實、資產評估報告及評估結果確認書或者股東、發起人認可證實等其他非貨幣出資的證實文件。但登記主管機關認為必要時,企業應當提交。」上述 內容 中,規定了企業在登記注冊時需要履行的驗資手續中,原來登記主管機關要求企業必須提交的有關資料,現在不再要求必須提供了。這使企業向登記主管機關遞交的資料大為減少。由於涉及工商登記注冊和驗資的資產都是與投資行為有關的,而從上述規定來看,當事人又沒有被要求必須提交資產評估報告等資料。因此,在以無形資產進行投資時,當事人似乎沒有必要委託評估機構對無形資產價值進行評估,但規定中又有「登記機關認為必要時,企業應當提交」這句話,這又留下了一個疑問。什麼叫有「必要」?沒有一個標准。這里就涉及到假如以無形資產進行投資,出資人到底需不需要對無形資產的價值進行評估的 問題 。由於無形資產的價值的不可確定性遠遠大於實物資產,因此,為防止注冊資本的虛化,企業登記主管機關完全有可能要求企業提交無形資產的評估報告。企業為防止這個「必要」的發生,往往也需要事先委託評估機構出具一個評估報告以備急需。同時,驗資的中介機構出於自身規避風險的考慮,往往也要求出資人提供無形資產評估報告書作為驗資的依據。以此看來,對投入無形資產的價值進行評估似乎又成為必要。但是,按照上述《企業 會計 准則——無形資產》的有關規定,投入無形資產的價值「可以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為入賬依據」或「以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入賬依據」(首次發行股票的公司),因此,關於無形資產的評估就會出現以下兩種可能。

一是評估機構評估的無形資產價值與投資各方確認的無形資產價值相差不大,那麼,無論是以評估機構的評估方式或以出資人共同確認的方式來確定無形資產的價值,都是可行的,因為投資人對這兩個價值都不會有多大意見。這時,出資人委託評估機構出具一個評估報告書,即可滿足其企業登記和會計核算的要求。二是評估機構評估的無形資產價值與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相差較大,而出資人與評估人員又不能通過協調達成共識,這時,出資人可能會放棄委託評估,而直接採用自行協商的方式來確定投入無形資產的價值。這樣,出資人向驗資中介機構和企業登記主管機關遞交的無形資產的價值依據是出資人各方認可的無形資產價值協議書,而不是評估報告書。

根據上述驗資的有關規定,驗資中介機構是可以根據出資人的價值協議書進行驗資的。但問題是出資人一旦通過驗資,而到企業登記主管機關登記注冊時,企業登記主管機關又要求出資人出具資產評估報告書時,這時,出資人會不得不委託評估機構對各出資人已經達成協議的無形資產進行評估。這時,評估人員「求證」的心理便會出現了。因為從上述會計准則、評估准則和驗資規定等來看,無論是出資人自行協商的價值,還是評估機構評估的價值,驗資機構和企業登記主管機關都是認可的。在這種情況下,從出資人的角度來看,他們是既希望委託評估機構對擬投入的無形資產進行評估,同時又要盡力說服評估人員使被評估無形資產的價值基本接近自己的理想價值,或已達成協議的價值,而不要再增添更多麻煩。從評估機構來看,既然政府行政治理機關的有關規定對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的價值可以以投資各方確認的方式來加以確定,那麼, 參考 投資各方的意見,並以此為基礎,選擇一種最適合達到投資者意見的評估 方法 ,進而評估出一個既令投資者滿足,又從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書中看不出什麼破綻的評估價值,這似乎是一個最佳選擇和皆大歡喜的結果。這樣,「求證」就在所難免了。評估人員的這種「求證」行為,雖然違規,但因為無形資產的投資價值本身就可以由投資各方自行確認,只不過出於驗資的要求或為了滿足企業登記主管機關可能的要求,當事人需要預備一份形式上的評估報告罷了。這樣看來,無形資產評估中的「求證」行為似乎很難避免了,而評估機構的評估報告實際上有可能成為一種形式上的東西。
解決問題的思路:這個問題出在資產評估的「估」字上。既然是「估」,必然有人為的因素。同樣的資產,由不同的評估人員來進行評估,評估結果會不相同。無形資產更是如此。因此,《資產評估准則——無形資產》做出「不得求證「的規定,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如何檢驗評估人員是否有「求證」的行為,這卻是一件比較困難的工作。鑒於此,筆者認為,可以在今後完善《資產評估准則——無形資產》或制定具體的執業規范指南時,明確規定評估機構在出具評估報告時,應當附上評估技術報告,以利 社會 對評估人員進行監督。當然,評估技術報告也可以被視為是評估機構的一項無形資產,評估的思路、資料搜集的種類及方式、參數的 應用 等,都是評估人員經驗的結晶,有必要保密。但是,假如不能獲取評估技術報告,那麼,即使評估人員有「求證」的行為,他人也無法知道。這無形中就為某些評估人員大膽「求證」提供了方便。因此,為了公正評估行為,要求評估人員出具無形資產評估技術報告,是一種不得已的行為。它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遏制評估人員「求證」的心理和行為,也是實施社會監督的一個辦法,同時也是對通過無形資產投資方式來虛增企業資產行為的一種限制。

㈥ 資產評估中關於無形資產評估的問題

32萬的利潤是後5年的,先將後5年的總和摺合到第5年末,然後乘以1/(1+10%)^5就摺合到第1年了

㈦ 無形資產評估收益法中存在的問題

無形資產收益期限的確定
1.確定無形資產有效期限的理論依據

(1)無形資產收益期限或稱有效期限,是指無形資產發揮作用,並具有超額獲利能力的時間。

無形資產具有獲得超額收益能力的時間才是真正的無形資產有效期限。

(2)無形資產損耗的價值量,是確定無形資產有效期限的前提。

(3)無形資產沒有物質實體,因為它沒有有形損耗,從而沒有實體性貶值。

(4)無形資產價值降低是由於無形損耗形成的,即由於社會科學技術進步而引起價值減少。

具體來說,主要由下列三種情況決定產生:

①一種新的,更為先進、更經濟的無形資產出現這種新的無形資產可以替代舊的無形資產,使採用原無形資產無利可圖時,原有無形資產價值就喪失了。(被替代) 伴你同行

②因為無形資產傳播面擴大,其他企業普遍掌握這種無形資產,獲得這項無形資產已不需要任何成本,使擁有這種無形資產的企業不再具有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時,它的價值也就大幅度貶低或喪失。(共益面太大)

③企業擁有的某項無形資產所決定的產品銷售量驟減,需求大幅度下降時,這種無形資產價值就會減少,以至完全喪失。(依託的產品產量驟減)

(6)無形損耗隻影響無形資產價值,而不影響其使用價值

2.資產評估實踐中,預計和確定無形資產的有效期限,可依照下列方法進行:

(1)法律或合同、企業申請書分別規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可按照法定有效期限與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則確定。

(2)法律無規定有效期,企業合同或企業申請書中規定有受益年限的,可按照受益年限確定。

(3)法律和企業合同或申請書均未規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預計受益期限確定。預計受益期限可以採用統計分析或與同類資產比較得出。

3.一般而言,無形資產的有效期限要比它們的法定保護期短得多

因為它們要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廢棄不用、人們愛好的轉變以及經濟形勢變化等。特別是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無形資產更新周期加快,使其有效期限越來越短,評估時都應給予應有的重視。

㈧ 無形資產評估的幾個問題

首先,必須搞清楚企業中哪一些是無形資產。有的無形資產較容易識別,例如專利、商標、計算機軟體等;有的就較難識別,例如企業自身開發的一些專有技術,由於多項技術可同時在多個產品中使用,一些企業往往難以搞清哪一些是無形資產,有人甚至將企業的產品也當成是無形資產來委託評估。一些關系類無形資產就更難識別。當然,既然是資產就必須能在未來為企業產生收益,如果不能為企業產生收益也就不是資產。
其次,必須明確無形資產的權屬關系。由於無形資產沒有實物形態,且一項資產可以同時由多個主體使用,所以其產權關系比有形資產要復雜。以專利為例,就有所有權和使用權之分,使用權又有獨家使用權、排他使用權、普通使用權等,而不同的權利其評估價值是不同的。因此必須搞清楚委託評估的無形資產的范圍和權屬關系,並且提供相應的法律文件。
第三,必須有明確的無形資產評估目的。是將無形資產轉讓、投資入股、質押或是企業轉制、聯合等需要。每個資產評估報告只能有一個評估目的。
第四,做好無形資產未來收益期內的收益預測。未來收益預測的客觀和真實性對無形資產價值評估的正確性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為了做好未來收益的預測,首先要確定好收益期,可以根據無形資產的法律保護期限(例如專利、商標)、簽協期限或預期的經濟受益期限來確定。在受益期內各年收益的預測,可以根據企業以前年份的收益情況,類似無形資產在本企業或其他企業的收益情況。
第五,其他。例如:在為企業保密的前提下,盡可能提供無形資產的詳細情況和資料;提供企業的情況介紹;提供委託無形資產評估需要的相關法律文件,如:委託評估的委託函、委託方的承諾函、無形資產轉讓投資入股等經濟行為的合同、協議或意向書等。

㈨ 無形資產評估存在哪些難點

、市場價值來法。該法根據市場交自易確定無形資產的價值,適用於專利、商標和版權等,一般是根據交易雙方達成的協定以收入的百分比計算上述無形資產的許可使用費。該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由於大多數無形資產並不具有市場價格,有些無形資產是獨一無二的,難以確定交易價格,其次,無形資產一般都是與其他資產一起交易,很難單獨分離其價值。

閱讀全文

與無形資產評估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
轉讓翻轉犁 瀏覽:705
門頭廣告牌使用費合同 瀏覽:835
廠轉讓樣本 瀏覽:8
攤銷土地有殘值嗎 瀏覽:529
永久煤柱攤銷系數是多少 瀏覽:421
工商局的權力 瀏覽:637
商標注冊0603分類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