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免租期租金怎麼做會計處理
會計處理上,對於出租人提供免租期的,出租人應當將租金總額在不扣除免租期的整個租賃期內,按直線法或其它合理的方法進行分配,免租期內出租人應當確認租金收入。而承租人則應將租金總額在不扣除免租期的整個租賃期內,按直線法或其它合理的方法進行分攤,
例如:
某市市區A商場將臨街鋪面租賃給B連鎖零售公司,簽訂經營租賃合同,雙方非關聯方,約定租賃期開始日為2009年1月1日,2009-2010兩年免除租金,2011年-2013年每年收取租金200萬元。分別於年初1月1日預付當年租金。
1、印花稅問題:
由於租賃合同屬於印花稅征稅范圍,因此應當在簽訂租賃合同時自行貼花完稅,應交印花稅=全部租金600萬×0.1%=6000元:
借:管理費用 6000
貸:銀行存款 6000
2、企業所得稅問題:
假設按直線法平均確認租金收入,2009年應確認租金收入=600÷5=120萬:
借:應收賬款 120萬
貸:其他業務收入 120萬
(1)辦公室租金攤銷會計分錄免租期擴展閱讀:
一、管理費用核算
企業應通過「管理費用」科目,核算管理費用的發生和結轉情況。該科目借方登記企業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管理費用,結轉後該科目應無余額。該科目按管理費用的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二、其他業務收入的賬戶設置
「其他業務收入」賬戶用於核算企業除主營業務收入以外的其他銷售或其他業務的收入,如材料銷售、代購代銷、包裝物出租等收入。在「其他業務收入」賬戶下,應按其他業務的種類,本賬戶期末應無余額。
『貳』 公司換辦公室,新辦公室租期3年,第一年免租期三個月,租金如何攤銷
免租期按做優惠,所有總支出平攤到36個月
『叄』 免租期確認收入如何做會計處理
根據來《關於貫徹落實企業所得自稅法若干稅收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0〕79號)的規定,如果交易合同或協議規定租賃期限跨年度,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根據收入與費用配比原則,出租人可對上述已確認的收入,在租賃期內分期均勻計入相關年度收入。
因此,如果是免租期確認收入,則是這樣做的:
比如租了一個商鋪,第一年免費,第二年開始每年租金15萬,一共租用3年。
第一年就是免租期。
這個業務實際上是租用三年,租金30萬,每年租金十萬,第一年的分錄和後面幾年的分錄都一樣:
借:管理費用 10萬
貸:其他應付款 10萬。
需注意與關聯方存在免租期的企業所得稅問題,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41條第1款規定,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企業或其關聯方應納稅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調整。
『肆』 公司租用的辦公房的租金怎麼做會計分錄
一、公司租用的辦公房租金計入「管理費用」。按權責發生制原則,分三種情況:
1、按月支付,在支付時借記「管理費用」,貸記「銀行存款」。
2、一次性預付一定時期的(半年或一年)。支付時借記「預付賬款」或「應付賬款」,貸記「銀行存款」。每月攤銷時借記「管理費用」,貸記「預付賬款」或「應付賬款」。
3、後付費方式(租用後半年或一年再付租金)。每月預提時借記「管理費用」,貸記「應付賬款」。支付時借記「應付賬款」,貸記「銀行存款」。
二、出租人將自己所擁有的某種物品交與承租人使用,承租人由此獲得在一段時期內使用該物品的權利,但物品的所有權仍保留在出租人手中。承租人為其所獲得的使用權需向出租人支付一定的費用(租金)。
(4)辦公室租金攤銷會計分錄免租期擴展閱讀:
企業應通過「管理費用」科目,核算管理費用的發生和結轉情況。該科目借方登記企業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管理費用,結轉後該科目應無余額。該科目按管理費用的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包括人員工資、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等,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企業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職工薪酬,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企業按規定計算確定的應交礦產資源補償費,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交稅費」等科目;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發生的辦公費、水電費、差旅費等以及企業發生的業務招待費、咨詢費、研究費用等其他費用,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研發支出」等科目。
期末,應將「管理費用」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借記「本年利潤」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科目。
『伍』 公司租用辦公室的會計分錄,如何攤銷
租用時(租期一年):
借:待攤費用—房租
貸:庫存現金或銀行存款
攤銷時(按月攤銷):
借:管理費用—攤銷
貸:待攤費用—房租
『陸』 免租期的租金如何做會計處理
會計處理上,對於出租人提供免租期的,出租人應當將租金總額在不扣除免租期的整個租賃期內,按直線法或其它合理的方法進行分配,免租期內出租人應當確認租金收入。而承租人則應將租金總額在不扣除免租期的整個租賃期內,按直線法或其它合理的方法進行分攤,免租期內應當確認租金費用。但是在營業稅、印花稅、房產稅、企業所得稅等稅收處理上卻與會計處理存在歧異,本文以是否具有關聯關系為例分別試析之:
【例1】某市市區A商場將臨街鋪面租賃給B連鎖零售公司,簽訂經營租賃合同,雙方非關聯方,約定租賃期開始日為2009年1月1日,2009-2010兩年免除租金,2011年-2013年每年收取租金200萬元。分別於年初1月1日預付當年租金。
1、印花稅問題:
由於租賃合同屬於印花稅征稅范圍,因此應當在簽訂租賃合同時自行貼花完稅,應交印花稅=全部租金600萬×0.1%=6000元:
借:管理費用6000
貸:銀行存款6000
2、企業所得稅問題:
假設按直線法平均確認租金收入,2009年應確認租金收入=600÷5=120萬:
借:應收賬款120萬
貸:其他業務收入120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19條規定:租金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承租人應付租金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因此2009-2010年均不確認租金收入,企業每年確認的租金收入120萬元作納稅調減處理,2011年-2013年企業每年確認租金收入120萬元,而稅法確認的租金收入為200萬元,每年納稅調增80萬元。前兩年調減240萬元,後三年調增240萬元,屬於暫時性差異。
3、營業稅問題:
如果雙方系非關聯企業,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第12條及其實施細則24條關於營業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規定,即收取營業收入款項指納稅人應稅行為發生過程中或者完成後收取的款項,取得索取收入款項憑據的當天,為書面合同確定付款日期的當天,未簽訂書面合同或者書面合同未確定付款日期的,為應稅行為完成的當天。由本例可知,由於合同約定2009年免付款,因此2009年未發生營業稅應納稅義務,但是會計上從配比原則出發,應當確認營業稅金: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6(120×5%)
貸:遞延稅款——應交營業稅6
2011年年初預收200萬元租金時確認營業稅納稅義務,應納營業稅200×5%=10萬:
借:遞延稅款——應交營業稅4
營業稅金及附加6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10
交納營業稅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10
貸:銀行存款10
2012年與2013年均作相同會計處理。
4、房產稅問題:
根據財稅地字[1986]第008號《關於房產稅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和暫行規定》第七條:納稅單位和個人無租使用房產管理部門、免稅單位及納稅單位的房產,應由使用人代繳納房產稅,我們認為含有免租期的經營租賃方式如果不存在關聯交易,則並不屬於上述規定中的無租使用情況,理由是提供免租期的目的還是為了獲得租金,並不是以不獲取租金為目的的無租租賃,因此2009-2010年沒有房產稅從租計征依據,2011-2013年以實際收取的租金確認房產稅納稅義務,由於房產稅系地方稅,各省級政府有權設定稅收條款,目前有的省級政府規定以實際收到租金時確認納稅義務發生,而有的省級政府則將預收的租金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每季或半年的納稅義務發生,假設採取前種方式,則該商場2011-2013年度收取租金時:
借:管理費用24
貸:應交稅費——應交房產稅24
借:應交稅費——應交房產稅24
貸:銀行存款24
『柒』 承租方免租期會計處理如何做
答:在出租人提供了免租期的情況下,承租人應將租金總額在整個租賃期內,版而不是在租賃期扣除免權租期後的期間內按直線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進行分攤,免租期內應確認租金費用。
在出租人承擔了承租人的某些費用的情況下,承租人應將該費用從租金總額中扣除,並將租金余額在租賃期內進行分攤。
二、承租人對融資租賃的會計處理
(一)租賃期開始日的會計處理:
借:固定資產(或在建工程)(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初始直接費用)
未確認融資費用
貸:長期應付款(最低租賃付款額)
銀行存款(初始直接費用)
(二)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的會計分錄:
借:財務費用(不滿足資本化條件)
在建工程等(滿足資本化條件時)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