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2014年特許權使用費涉稅風險

2014年特許權使用費涉稅風險

發布時間:2020-12-13 14:59:18

『壹』 某日某年取得特許權使用費兩次,一次收入2000元,另一次收入5000元,他共應納稅

(2000-800)*0.2=320元
5000*(1-20%)*0.2=800元

一次收入低於4000的,減800
高於4000的,減20%

『貳』 外商股權轉讓的涉稅風險有哪些

一、外商投資企業的股權轉讓,引起企業生產經營性質發生實質變化

伴隨著「兩法合並」的步伐,一些外商投資企業開始轉變經營理念,對持有外方的稅收成本進行納稅籌劃,以此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外商投資企業將持有的外方股份轉讓給內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的經營性質發生了實質性變化,企業的注冊登記類型由外商投資企業轉變為內資企業,那麼將面臨一系列的涉稅風險。

(一)生產經營業務性質發生變化,追繳此前享受的企業所得稅的定期減免稅稅款。

兩法合並以後,外商投資企業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逐漸喪失,外商投資企業在稅收領域的優惠地位正發生轉變,一些外商投資企業將外方股東持有的股份轉讓給內資企業的股東,企業的生產經營業務性質發生實質變化,登記注冊類型由此前的外商投資企業變為內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的生產經營業務性質發生變化後,由此也面臨追繳此前享受的企業所得稅定期減免稅的涉稅風險。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原有若干稅收優惠政策取消後有關事項處理的通知》(國稅發[2008]23號)文件的規定,外商投資企業按照《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享受定期減免稅優惠,2008年以後,企業生產經營業務性質或經營期發生變化,導致其不符合《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法》規定條件的,仍應依據《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規定補繳此前(包括優惠過渡期內)已經享受的定期減免稅稅款。

(二)生產經營業務性質發生變化,追繳此前享受的增值稅的退稅稅款。

外商投資企業將外方股東持有的股份轉讓內資企業的股東,企業的生產經營業務性質發生實質變化,登記注冊類型由此前的外商投資企業變為內資企業,也將面臨著追繳此前享受的增值稅退稅的涉稅風險。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停止外商投資企業購買國產設備退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176號)文件的規定,外商投資企業購進的已享受增值稅退稅政策的國產設備,由主管稅務機關負責監管,監管期為5年。在監管期內,如果企業性質變更為內資企業,或者發生轉讓、贈送等設備所有權發生轉讓情形,或者發生出租、再投資等情形的,應當向主管稅務機關補繳已退稅款。

(三)經營性質發生變化,源泉扣繳股權轉讓的企業所得稅

外商投資企業將外方股東持有的股份轉讓給內資企業的股東,企業的生產經營性質發生變化,由此也面臨股權轉讓的涉稅風險。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和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以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源泉扣繳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9]3號)文件的規定,對未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取得來源於中國境內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轉讓財產所得以及其他所得應當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實行源泉扣繳,以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對非居民企業直接負有支付相關款項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

1.境內c企業作為法定扣繳義務人,涉稅處理為:

(1)《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源泉扣繳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9]3號)文件規定,扣繳義務人與非居民企業首次簽訂規定的所得有關的業務合同或協議的,扣繳義務人應當自合同簽訂之日起30日內,向其主管稅務機關申報辦理扣繳稅款登記。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辦理扣繳稅款登記的,主管稅務機關應當按照《稅務登記管理辦法》第四十五、四十六的規定處理。根據國稅發[2009]3號文件的規定,境內c企業作為法定扣繳義務人應於合同或協議簽訂之日起30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辦理扣繳稅款登記。如境內c企業未按規定辦理扣繳稅款登記的,則面臨主管稅務機關按照《稅務登記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進行的處罰。

(2)《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源泉扣繳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9]3號)文件規定,扣繳義務人每次與非居民企業簽訂與規定的所得有關的業務合同時,應當自簽訂合同之日起30日內向其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扣繳企業所得稅合同備案登記表》。扣繳義務人未按規定的期限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扣繳企業所得稅合同備案登記表的》及相關資料的,主管稅務機關要按照稅收征管法及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處理。根據國稅發[2009]3號文件的規定,境內c企業應於簽訂合同之日起30日內向其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扣繳企業所得稅合同備案登記表》。如境內c企業未按規定的期限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扣繳企業所得稅合同備案登記表的》及相關資料的,則面臨主管稅務機關按照稅收征管法及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進行的處罰。

(3)境內c企業作為法定源泉扣繳義務人,扣繳b外方股東的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扣繳預提企業所得稅=(股權轉讓收入-股權轉讓成本)*預提所得稅稅率=(600-250)*10%=35萬元

2.b外方股東作為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的非居民企業,要計算繳納股權轉讓的企業所得稅。

b外方股東繳納企業所得稅=(股權轉讓收入-股權轉讓成本)*預提所得稅稅率=(600-250)*10%=35萬元。

二、外商投資企業的股權轉讓,未引起企業的生產經營性質發生變化

外商投資企業的外方股東將持有的外方股份轉讓給境外的另一個外方企業,股權轉讓交易雙方均為境外企業,且交易地點在境外,企業的生產經營性質未發生變化,只是企業的外方股東之間發生了變化,由此面臨的涉稅風險如下: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和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以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源泉扣繳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9]3號)文件的規定,對未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取得來源於中國境內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轉讓財產所得以及其他所得應當繳納企業所得稅。

(一)甲企業作為被轉讓股權的境內企業的涉稅風險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源泉扣繳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9]3號)文件的規定,股權轉讓交易雙方均為非居民企業且在境外交易的,被轉讓股權的境內企業在依法變更稅務登記時,應將股權讓合同復印件報送主管國稅機關。且被轉讓股權的境內企業應協助主管稅務機關向非居民企業征繳稅款。同時被轉讓股權的境內企業未依法變更稅務登記的,主管稅務機關應當按照《稅務登記管理辦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處理。根據國稅發[2009]3號文件的規定,那麼被轉讓股權的境內企業甲應在商務局核准股權轉讓、工商局辦理完變更登記後,持有關證件到主管稅務機關依法變更稅務登記,並將股權轉讓合同復印件報送主管稅務機關。如被轉讓股權的境內企業甲未依法變更稅務登記的,則面臨著主管稅務機關按照《稅務登記管理辦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進行的處罰。

(二)b外方股東作為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非居民企業的涉稅風險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源泉扣繳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9]3號)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加強非居民企業股權轉讓所得企業所得稅管理的通知》(國稅函[2009]698號)文件的規定,股權轉讓交易雙方為非居民企業且在境外交易的,由取得所得的非居民企業自行或委託代理人向被轉讓股權的境內企業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非居民企業向其關聯方轉讓中國居民企業股權,其轉讓價格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應納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進行調整。非居民企業未按規定期限申報納稅的,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主管稅務機關按照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處理。

根據國稅發[2009]3號和國稅函[2009]698號文件的規定,b外方股東作為未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要自行或委託代理人向被轉讓股權的境內企業c所在地,申報繳納股權轉讓的企業所得稅。b外方股東繳納企業所得稅=(股權轉讓收入-股權轉讓成本)*預提所得稅稅率=(600-250)*10%=35萬元。

外商投資企業安排稅收籌劃,進行外方股權的轉讓交易時,要進行全面的涉稅風險分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涉稅成本增加。

『叄』 合同這樣簽,稅務風險會不會小些

如何防範合同稅務風險?

核心內容:如何防範合同稅務風險?合同稅務風險有哪些?不清楚納稅義務,簽訂合同方式不當,從而產生合同稅務風險。因此,法律快車小編提醒大家要在合同簽訂前,做出恰當的合同簽訂方式,盡可能避免稅務風險,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納稅人的經濟行為,往往通過經濟合同來約定,而經濟合同如何約定,又影響著納稅人的納稅義務。簽訂經濟合同的稅務風險,分為兩種情況:一是不知道經濟合同會導致納稅義務而產生的稅務風險;二是沒有通過恰當的合同簽訂方式,減輕自己的納稅義務而產生的稅務風險。
一、不清楚合同納稅義務而產生的稅務風險
有些納稅人因為不了解經濟合同帶給自己的納稅義務,沒有按時繳稅,被執法部門查獲,導致經濟損失。
例如,甲公司與境外乙公司簽訂設備租賃合同,在支付租金時,誤以為設備是自己租來的,不用繳納關稅,後被海關查獲,不得不補繳稅款。實際上,只要貨物進入中國關境之內,不論以什麼方式,進口方就有繳納關稅的義務。如果租賃進口不納稅,就不會有購買進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國務院令第392號)第23條規定,以租賃方式進口的貨物,以海關審查確定的該貨物的租金作為完稅價格。納稅義務人要求一次性繳納稅款的,納稅義務人可以選擇按照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估定完稅價格,或者按照海關審查確定的租金總額作為完稅價格。甲公司因為不懂法而少繳稅,照樣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合同簽訂不當產生的稅務風險
經濟合同簽訂不當產生的稅務風險,包括以下三類。
1、涉外勞務合同簽訂不當引發的風險。
在上述案例中,甲公司與乙公司實際簽署了兩份合同,不僅僅簽訂了設備租賃合同,還簽訂了一份服務合同,由乙公司派人到境內操作設備,提供服務。
如果甲公司與乙公司不是分別簽署租賃合同和勞務合同,而是只簽一份服務合同,由乙公司派遣人員,自己帶著設備到境內提供勞務,則甲公司就沒有因支付租金而需要繳納關稅和增值稅的義務了,也就規避了後來被海關查獲的少繳稅的風險。2、涉外特許權使用費合同簽訂不當引發的風險。
境內A公司與境外B公司簽訂特許權使用費合同,B公司將其某項專利授權A公司使用,A公司每年需支付B公司稅後費用100萬元,A公司替B公司承擔在中國境內的納稅義務。
根據現行有關規定,B公司在中國取得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應在中國繳納5%的營業稅(為便於說明問題,暫不考慮增值稅)和10%的所得稅,由A公司扣繳。如果B公司在中國取得凈收入是100萬元,則其繳納營業稅和所得稅前的收入應該是:
100÷(1-15%)=117.65(萬元)
A公司一共支付117.65萬元,其中100萬元支付給B公司,5.88萬元是替B公司繳納的營業稅,11.77萬元是替B公司繳納的所得稅。
A公司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117.65萬元在稅前扣除,稅務局不同意,不允許A公司扣除替B公司繳納的營業稅和所得稅,因為替別人負擔的稅款,不屬於與收入有關的成本和費用。這導致A公司被納稅調增17.65萬元,多繳所得稅4.41萬元(17.65×25%)
如果A公司在與B公司簽訂合同時,根據B公司希望的凈收入,按照應扣繳的稅額,換算成含稅收入,將合同金額定為117.65萬元,則117.65萬元都屬於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可以在稅前扣除,從而避免被納稅調增多繳稅的風險。
3、勞動合同簽署不當引發的風險。
某些企業在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時,工資收入也是簽署稅後金額,由公司負擔個人所得稅,這也導致在計算應納稅所得時,被納稅調增的風險。
假定員工每月凈工資3975元,公司負擔應納的個人所得稅25元。則公司在所得稅前扣除的工資就是3975元。如果將工資總額簽訂成含稅工資,由員工自己負擔個人所得稅,則可以稅前扣除的工資就是4000元,可以減輕所得稅負擔6.25元。
三、經濟合同稅務風險的防控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經濟合同中的稅務風險,都是由於合同簽署前,沒有考慮稅務風險,導致埋下潛在的稅務風險,最後由於執法機關的檢查,發現問題,導致風險爆發。所以,防控經濟合同的風險,關鍵在於事前防範,在簽訂合同之前,能充分考慮不同的合同簽署方式對納稅義務的不同影響,然後確定最佳的合同簽署方式,最大程度地規避潛在的稅務風險。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經濟合同中的某些稅務風險,是可以防患於未然的。
無論是防控資產劃轉、並購重組、經濟合同中的風險,還是防控日常納稅申報的風險,稅務稽查的風險,都不應僅靠相關人員對此問題的認識能力、業務水平、工作主動性等個人因素,而是需要建立一套制度健全,自動運轉,監督有力的稅務風險內控機制,這樣才有助於防控各類稅務風險,將風險消滅在產生之前,為自己營造一個安全、高效的稅務環境。

『肆』 境外關聯方無償提供特許使用權有稅務風險嗎

  1. 營業稅及附加。《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四條規定:「單位將不動產無回償贈與他人答,視同銷售不動產。」因此,行政事業單位之間將房地產無償劃撥,應按視同銷售不動產繳納5%的營業稅,並按照規定比例繳納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2.印花稅。根據《印花稅暫行條例》的規定:「產權轉移書據按所載金額萬分之五貼花。包括財產所有權和版權、商標專有權、專利權、專有技術使用權等轉移書據,均應當按規定繳納印花稅。」


3.土地增值稅。《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條規定:「條例第二條所稱的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的建築物及其附著物並取得收入,是指以出售或者其他方式有償轉讓房地產的行為。不包括以繼承、贈與方式無償轉讓房地產的行為。」,因此,行政事業單位之間的房地產無償劃撥不需要徵收土地增值稅。

『伍』 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稅收協定哪些有免稅法

企業納稅人可享受的稅收協定待遇及相關案例
1、股息、利息、特許權使用費(設備租賃費)限制稅率及其執行
稅收協定的股息、利息、特許權使用費(設備租賃費)條款通常以設定限制稅率的方式來限制東道國的征稅權。
稅收協定的正文通常不會規定如何執行這些限制稅率,東道國按照國內法的有關規定來執行,有些國家是「先征後退」,有些國家則是在納稅人自行申報時直接適用限制稅率。近年來在談簽新的稅收協定或修訂舊的稅收協定時,我國通常會爭取在議定書中明確「直接適用限制稅率而不是先征後退」,從而減少「走出去」企業的資金佔用,降低納稅成本。
2、政府全資擁有金融機構利息免稅
我國與大部分國家簽訂的稅收協定都規定,對中央銀行或完全由政府擁有的金融機構貸款而支付的利息在東道國免稅,部分協定還將由政府全資擁有的金融機構擔保或保險的貸款也包括在內。有些稅收協定中對可享受免稅的金融機構進行了列名,我國列名的金融機構一般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和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雖然貸款合同的包稅規定往往將利息的稅收負擔從金融機構轉嫁給借款企業,但利息免稅仍然能夠大大提高金融機構的競爭力。而且在很多情況下,由於借款企業往往是我國企業在東道國設立的子公司,這也使得它們的稅收負擔得以減輕,融資成本得以降低。
3、技術服務費條款
我國簽署的少數稅收協定中有技術服務費條款。按照我國與某國稅收協定規定,技術服務費是指締約國一方居民在另一方提供管理、技術或咨詢服務而收取的報酬。
4、常設機構構成
如果沒有稅收協定,根據各國國內法,通常而言,在東道國從事建築、安裝等活動,或者提供勞務,均應按照東道國國內法納稅。稅收協定提高了東道國的征稅門檻,規定上述活動只有在持續達到一定時間的情況下,才構成在東道國的常設機構,在東道國就其取得的所得才負有納稅義務。
5、常設機構利潤歸屬
我國大部分稅收協定對於常設機構的利潤歸屬通常規定:締約國一方對締約國另一方企業在其境內設立或構成的常設機構進行征稅時,應僅以歸屬於該常設機構的利潤為限。也就是說,常設機構的利潤應按其履行的職能、使用的資產和承擔的風險歸屬利潤,不允許將項目、活動或服務產生的所有利潤都歸屬於常設機構。
但近年來,我們「走出去」企業反映有些國家在計算歸屬於常設機構的利潤時,並未遵循上述原則,而是將整個項目或活動的全部利潤都歸屬於設立在該國的常設機構。我國國家稅務總局目前正在就此類案件與有關國家進行相互協商。
另外,在我國簽署的稅收協定中,個別稅收協定的股息條款有分公司利潤稅的規定,如子公司向母公司分配股息時徵收預提稅一樣,將常設機構的利潤視同股息征稅。「走出去」企業需警惕與我國稅收協定無此規定的國家無理徵收分公司利潤稅。
6、國際運輸
我國簽訂的大多數稅收協定對國際運輸所得採取居民國獨占征稅權原則和總機構或實際管理機構所在國獨占征稅權原則。即兩國對從事國際運輸的對方國家企業從本國取得的所得互免所得稅。此外,部分稅收協定還規定兩國對從事國際運輸的對方國家企業互免間接稅。
除了稅收協定以外,我國對外簽訂的航空運輸協定、海運協定等國際運輸協定、文化交流協議等政府間協議中也有免稅條款。如果東道國的征稅行為涉嫌違反上述政府間協議,稅務總局可以與對方主管當局協調。
7、關聯企業間轉讓定價調整及相應調整
稅務機關收集整理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預約定價和轉讓定價相互協商政策,企業可以利用政策工具,避免和消除國際間重復征稅,提高對外投資關聯交易的稅收確定性。同時,稅務機關將優先受理企業投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預約定價和轉讓定價相互協商申請,及時主動與對方國家稅務主管當局開展協商,就企業未來和過去年度關聯交易的定價原則和計算方法達成協議。
此外,稅務機關在分國別、分行業研究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特點和被投資國反避稅開展情況,幫助企業了解被投資國特別納稅調整政策,降低企業在境外被反避稅調查的風險。
8、非歧視待遇
按照稅收協定規定,我國企業或其常設機構在稅收協定締約對方國家的稅收負擔應當等同於該國相同情況的居民企業,不應當受到歧視性待遇。如果我國企業或其常設機構在締約對方納稅的稅率更高或條件更苛刻,可向稅務機關提出相互協商申請,由稅務總局與對方稅務局相互協商解決。需要注意的是,給予居民的個人扣除或減免稅等優惠待遇不屬於該條款的范圍。
(二)個人納稅人可享受的稅收協定待遇和案例
個人也可以享受稅收協定股息、利息、特許權使用費等條款的待遇,同時,我國對外簽署的稅收協定都規定了僅針對個人的相關條款。
1、受雇所得
中國個人在稅收協定締約對方國家從事受雇活動取得所得,如果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可在受雇勞務活動的發生國(即來源國)免稅。這三個條件為:在受雇勞務發生國連續或累計停留不超過183天;報酬不是由具有來源國居民身份的僱主或代表該僱主支付的;報酬不是由僱主設在來源國的常設機構或固定基地負擔的。
2、教師和研究人員
我國在部分稅收協定談判早期為了引進先進的文化和人才,促進兩國間的教育、科學、文化交流,在稅收協定中列入了專門的教師和研究人員條款,規定東道國對於符合一定條件的教師和研究人員在一定期限內(通常為2年或3年)給予免稅待遇。
3、學生
目前出國留學的學生起來越多,我國簽署的稅收協定中的學生條款對留學生提供了一定保護,即免稅待遇。通常這一免稅會有三個條件(以中國與A國協定為例):
(1)中國學生去A國之前應是中國的稅收居民;
(2)中國學生的免稅所得應來源於A國以外;
(3)中國學生的免稅所得應僅為維持其生活、教育或培訓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與瑞典、義大利、巴基斯坦、印度、愛爾蘭、衣索比亞等國簽訂的稅收協定對學生的免稅優惠規定了時間限制。中國與美國的稅收協定雖然沒有限定學生免稅的優惠時間,但是美國國內法規定,持F1簽證的留學生通常在五年後會成為美國的稅收居民,不能繼續享受中美協定提供的免稅優惠。建議留學生認真研究中國與東道國的稅收協定,如有必要可尋求當地稅務中介的意見,以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利益。
4、其他
稅收協定對居民的判定有住所、居所、總機構所在地和實際管理機構所在地等不同標准,締約雙方可能依據不同標准將同一個人同時判定為本國居民。在此情況下,締約雙方將依據永久性住所、重要利益中心、習慣性住所和國籍依次判斷其居民身份。確實無法判斷的情況,雙方主管當局可通過協商解決。
案例8:2008年,Y國稅務局將我國某個人認定為Y國居民,要向其徵收富人稅。Y國稅務局認為,該個人持有Y國永久性居民身份,屬於其稅法中規定的「居民外國人」。我方認為,該個人在中國擁有永久性住所;其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主要在中國展開,重要利益中心在中國;該個人一直居住在中國,在Y國雖擁有房產,但僅是因子女求學而購買的臨時性房產,其習慣性居所也在中國;最後,該個人擁有中國國籍。因此,我方認為該個人應為中國居民,就此向Y國稅務局提起相互協商。最終,Y國稅務局同意我方觀點,放棄對其征稅。
(三)其他國家/地區對納稅人給予稅收協定待遇的程序規定
目前,世界各稅收管轄區在執行稅收協定時有多種不同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審批制、備案制、扣繳義務人判定和自行享受。實行審批制的國家和地區中,部分實行先征稅,經審批後退稅,如比利時、台灣地區;部分實行事先審批,英國、德國在處理部分所得類型的稅收協定待遇時採用此種模式。實行備案制的國家和地區,由非居民納稅人到稅務機關辦理備案手續即可享受稅收協定待遇,如韓國。由扣繳義務人或支付人判斷非居民是否符合享受稅收協定待遇條件並相應扣繳稅款也是一種常見模式,如美國、新加坡都採用這種模式。另外,香港等稅收管轄區則對非居民享受稅收協定待遇沒有具體的程序性要求,僅在納稅申報時註明即可。
(四)納稅人如何利用稅收協定解決涉稅爭議
「走出去」企業在東道國遇到涉稅爭議,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兩個途徑保護自己的利益。一是東道國國內法提供的行政復議和法律救濟程序,二是按稅收協定中相互協商程序條款的規定,請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向東道國提起相互協商程序。
從2008年開始,國家稅務總局陸續接到我國「走出去」企業關於解決其在東道國涉稅爭議的相互協商申請。為了規范我國稅收協定相互協商程序的實施,2013年,總局發布了《稅收協定相互協商程序實施辦法》(國家稅務總局2013年第56號公告,以下簡稱「56號公告」),規定了涉及稅收協定的相互協商程序的適用對象、適用情形、受理稅務機關、申請程序以及協商結果的法律效力。建議「走出去」企業在提起相互協商申請時,一定按56號公告的要求及時、完整、准確地提供有關資料,以便稅務總局能夠有效地與東道國主管當局協商,爭取最大限度地保護「走出去」企業的稅收利益。
2014年,總局通過稅收協定項下的雙邊磋商,成功解決了5起我國「走出去」企業在東道國的涉稅爭議,涉及稅款3.7億元。我們相信,還有一些涉稅爭議是稅務機關可以幫助解決的,但是稅務機關並不知道。我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走出去」企業能夠提高利用稅收協定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把更多的情況及時反映給稅務部門。
四、非居民納稅人在中國享受稅收協定待遇
(一)非居民納稅人近年在中國享受稅收協定待遇情況
2013年全年,稅務系統受理審批類稅收協定待遇申請約5000件,享受稅收協定待遇備案約3500件,減免稅款超130億元。其中,稅收協定執行減免稅額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香港、韓國、新加坡、愛爾蘭和奧地利。2014年,全國各級稅務機關共受理享受稅收協定備案4694件,審批類稅收協定待遇申請4933件,減免稅款共計138.81億元。其中執行量最大的是內地與香港稅收安排,減免稅款達81.61億元,佔全部稅收協定減免稅款的58.8%。
(二)非居民納稅人在中國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程序
目前我國非居民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現行的程序性規定是《非居民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管理辦法(試行)》(國稅發〔2009〕124號)。該文件規定,非居民享受稅收協定的股息、利息、特許權使用費和財產收益條款的協定待遇需進行行政審批;非居民享受稅收協定待遇其他條款的協定待遇僅需辦理備案手續。
為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同時提高納稅服務水平,便民辦稅,稅務總局將簡化非居民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程序,縮短辦理時間,減少資料要求,讓符合條件的非居民納稅人可以更為便捷順暢地享受稅收協定待遇。
(三)有關問題及案例
1、納稅人如何享受協定股息、利息和特許權使用費條款的優惠稅率?
如果我國居民企業或個人取得來自其它國家的股息、利息或特許權使用費,符合受益所有人的身份條件,即可享受稅收協定規定的優惠稅率。關於受益所有人的判定,我國分別出台了國稅函〔2009〕601號文和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30號,可供企業參考。
2、B國公司適用特許權使用費條款案
按照稅收協定的規定,特許權使用費指的是因使用或有權使用某種版權、專利、專有技術等而支付的款項。
2010年,B國公司向我國一家公司提供精鍛機維修服務,我國對其服務所得按10%的稅率徵收了所得稅,B國稅務局就該案向我國國家稅務總局提起相互協商。對方認為,其公司提供的服務不屬於特許權使用費范圍,因此,服務所得不應在中國征稅。經調查,我方認同對方觀點,同意退稅。
3、A國公司常設機構利潤歸屬案
按照營業利潤條款規定,締約國一方企業通過常設機構在締約國另一方進行營業,歸屬於常設機構的利潤應在締約國另一方征稅。
A國某公司承包山東核電建設項目,在我國構成了常設機構,按照營業利潤條款繳納稅款。由於該公司未在中國設立規范賬簿,當地稅務局按照15%的利潤率對其所得進行核定徵收。在對其利潤率進行調查測算之後,當地稅務局提出將其利潤率提高為30%。2014年,A國稅務局就此向我方提起相互協商。在進行會談後,雙方同意該公司可以據實申報,但需按照中國的會計制度設置賬簿並提供據實申報的相關資料。
4、D國個人適用受雇所得條款案
稅收協定非獨立個人勞務條款規定,個人因受雇取得的薪金工資等報酬,應僅在其居民國征稅;但在其他國家受雇取得的報酬,也可以在其他國家(來源國)征稅。
D國某居民個人在本國公司任職時被授予鎖定期為三年的限制性股票,之後在該公司的中國子公司任職時,股票鎖定期結束,該個人取得了限制性股票收益,並就收益所得全額在中國納稅。D國稅務主管當局認為,在限制性股票鎖定期內,該個人受雇於D國公司和其中國子公司的時間各佔一半,根據稅收協定非獨立個人勞務條款規定,其取得的限制性股票收益的一半應在D國納稅,因此就本案提起相互協商。在調查案件情況、認定所得性質並確認征稅權歸屬後,我方認同D方意見,同意就不屬於中國任職期間取得的收益進行退稅。
5、如果稅收協定在不同省份執行不一致,應當如何處理?
如果不同省份或地區對相同情況適用稅收協定的處理不一致,我們將上報國家稅務總局,等待總局在了解具體情況後給出統一意見,確保稅收協定執行的一致性。

『陸』 合同簽訂不當會產生哪些稅務風險

您好,
合同簽訂不當產生的稅務風險
經濟合同簽訂不當產生的稅務風險,包括以下三類。
1.涉外勞務合同簽訂不當引發的風險。
在上述案例中,甲公司與乙公司實際簽署了兩份合同,不僅僅簽訂了設備租賃合同,還簽訂了一份服務合同,由乙公司派人到境內操作設備,提供服務。
如果甲公司與乙公司不是分別簽署租賃合同和勞務合同,而是只簽一份服務合同,由乙公司派遣人員,自己帶著設備到境內提供勞務,則甲公司就沒有因支付租金而需要繳納關稅和增值稅的義務了,也就規避了後來被海關查獲的少繳稅的風險。
2.涉外特許權使用費合同簽訂不當引發的風險。
境內A公司與境外B公司簽訂特許權使用費合同,B公司將其某項專利授權A公司使用,A公司每年需支付B公司稅後費用100萬元,A公司替B公司承擔在中國境內的納稅義務。
根據現行有關規定,B公司在中國取得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應在中國繳納5%的營業稅(為便於說明問題,暫不考慮增值稅)和10%的所得稅,由A公司扣繳。如果B公司在中國取得凈收入是100萬元,則其繳納營業稅和所得稅前的收入應該是:
100÷(1-15%)=117.65(萬元)。
A公司一共支付117.65萬元,其中100萬元支付給B公司,5.88萬元是替B公司繳納的營業稅,11.77萬元是替B公司繳納的所得稅。
A公司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117.65萬元在稅前扣除,稅務局不同意,不允許A公司扣除替B公司繳納的營業稅和所得稅,因為替別人負擔的稅款,不屬於與收入有關的成本和費用。這導致A公司被納稅調增17.65萬元,多繳所得稅4.41萬元(17.65×25%)。
如果A公司在與B公司簽訂合同時,根據B公司希望的凈收入,按照應扣繳的稅額,換算成含稅收入,將合同金額定為117.65萬元,則117.65萬元都屬於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可以在稅前扣除,從而避免被納稅調增多繳稅的風險。
3.勞動合同簽署不當引發的風險。
某些企業在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時,工資收入也是簽署稅後金額,由公司負擔個人所得稅,這也導致在計算應納稅所得時,被納稅調增的風險。
假定員工每月凈工資3975元,公司負擔應納的個人所得稅25元。則公司在所得稅前扣除的工資就是3975元。如果將工資總額簽訂成含稅工資,由員工自己負擔個人所得稅,則可以稅前扣除的工資就是4000元,可以減輕所得稅負擔6.25元。
經濟合同稅務風險的防控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經濟合同中的稅務風險,都是由於合同簽署前,沒有考慮稅務風險,導致埋下潛在的稅務風險,最後由於執法機關的檢查,發現問題,導致風險爆發。所以,防控經濟合同的風險,關鍵在於事前防範,在簽訂合同之前,能充分考慮不同的合同簽署方式對納稅義務的不同影響,然後確定最佳的合同簽署方式,最大程度地規避潛在的稅務風險。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經濟合同中的某些稅務風險,是可以防患於未然的。
無論是防控資產劃轉、並購重組、經濟合同中的風險,還是防控日常納稅申報的風險,稅務稽查的風險,都不應僅靠相關人員對此問題的認識能力、業務水平、工作主動性等個人因素,而是需要建立一套制度健全,自動運轉,監督有力的稅務風險內控機制,這樣才有助於防控各類稅務風險,將風險消滅在產生之前,為自己營造一個安全、高效的稅務環境。

『柒』 外地子公司使用母公司商標並支付其商標使用費,如何做涉稅處理

1、《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2007年第512號)第四十九條,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企業內營業機構,是指企業內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營業機構,而您提到的「子公司與母公司」的關系,我們理解是屬於控制與被控制的母子公司的關聯關系企業。子公司使用母公司的商標而支付的商標使用費不屬於條例第四十九條規定的不得扣除的特許權使用費。
2、《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2007年第63號)第八條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第四十一條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企業或者其關聯方應納稅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調整。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2007年第512號)第一百二十三條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或者企業實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安排的,稅務機關有權在該業務發生的納稅年度起10年內,進行納稅調整。
據此,子公司使用母公司的商標而支付的商標使用費只要符合以上關聯企業之間的法規規定,是可以稅前扣除的。

『捌』 企業合同簽署不合適會有哪些稅務風險

合同簽訂不當產生的稅務風險
經濟合同簽訂不當產生的稅務風險,包括以下三類。
1.涉外勞務合同簽訂不當引發的風險。
在上述案例中,甲公司與乙公司實際簽署了兩份合同,不僅僅簽訂了設備租賃合同,還簽訂了一份服務合同,由乙公司派人到境內操作設備,提供服務。
如果甲公司與乙公司不是分別簽署租賃合同和勞務合同,而是只簽一份服務合同,由乙公司派遣人員,自己帶著設備到境內提供勞務,則甲公司就沒有因支付租金而需要繳納關稅和增值稅的義務了,也就規避了後來被海關查獲的少繳稅的風險。
2.涉外特許權使用費合同簽訂不當引發的風險。
境內A公司與境外B公司簽訂特許權使用費合同,B公司將其某項專利授權A公司使用,A公司每年需支付B公司稅後費用100萬元,A公司替B公司承擔在中國境內的納稅義務。
根據現行有關規定,B公司在中國取得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應在中國繳納5%的營業稅(為便於說明問題,暫不考慮增值稅)和10%的所得稅,由A公司扣繳。如果B公司在中國取得凈收入是100萬元,則其繳納營業稅和所得稅前的收入應該是:
100÷(1-15%)=117.65(萬元)。
A公司一共支付117.65萬元,其中100萬元支付給B公司,5.88萬元是替B公司繳納的營業稅,11.77萬元是替B公司繳納的所得稅。
A公司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117.65萬元在稅前扣除,稅務局不同意,不允許A公司扣除替B公司繳納的營業稅和所得稅,因為替別人負擔的稅款,不屬於與收入有關的成本和費用。這導致A公司被納稅調增17.65萬元,多繳所得稅4.41萬元(17.65×25%)。
如果A公司在與B公司簽訂合同時,根據B公司希望的凈收入,按照應扣繳的稅額,換算成含稅收入,將合同金額定為117.65萬元,則117.65萬元都屬於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可以在稅前扣除,從而避免被納稅調增多繳稅的風險。
3.勞動合同簽署不當引發的風險。
某些企業在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時,工資收入也是簽署稅後金額,由公司負擔個人所得稅,這也導致在計算應納稅所得時,被納稅調增的風險。

閱讀全文

與2014年特許權使用費涉稅風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