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侵犯專利權賠償額如何確定
法律對專利權的保護從制定的一些制度來說,表現的越來越重視。人們對於專利權的保護意識也越來越濃厚。侵犯專利權肯定是要得到法律的制裁的,那麼,侵犯專利權賠償額如何確定呢?接下來八戒知識產權就帶您一起了解相關知識。侵犯專利權賠償額如何確定1、按照權利人因侵權遭受的實際損失來確定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每件侵權產品的合理利潤2、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利益來確定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專利權人因侵權造成的銷售減少的總數*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如果權利人銷售量減少總數難以確定的: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3、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利益來確定被侵權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侵權的性質和情節、專利許可使用費的數額、該專利許可的性質、范圍、時間等因素,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1至3倍合理確定賠償數額。4、按照法定賠償金來確定沒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或者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侵權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一般在人民幣5000元以上30萬元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最多不得超過人民幣50萬元。最後一種計算方法只有在前3種計算方式都無法使用時,才能採用
B. 如何確定侵害知識產權的損失賠償額
如下:
第六十五條 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權利人的損失、侵權人獲得的利益和專利許可使用費均難以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型、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確定給予一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C. 如何確定專利侵權賠償數額
如何確定專利侵權賠償數額呢?在專利侵權中,損害賠償數額主要是根據侵權行為造成專利權人的財產損失的多少來確定的。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數額主要有四種計算方法。下面由小編在本文詳細介紹。如何確定專利侵權賠償數額1、按照權利人因侵權遭受的實際損失來確定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每件侵權產品的合理利潤2、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利益來確定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專利權人因侵權造成的銷售減少的總數*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如果權利人銷售量減少總數難以確定的: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3、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利益來確定被侵權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侵權的性質和情節、專利許可使用費的數額、該專利許可的性質、范圍、時間等因素,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1至3倍合理確定賠償數額。4、按照法定賠償金來確定沒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或者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侵權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一般在人民幣5000元以上30萬元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最多不得超過人民幣50萬元。最後一種計算方法只有在前3種計算方式都無法使用時,才能採用。
D. 侵犯專利權賠償數額的確定
專利侵權賠償數額的確定方式做了明確規定,分成了四個層次版:第一層次,按照專利權人因為侵權權所受到的損失確定。第二層次,若損失無法確定,則按照侵權人因為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第三層次,損失和利益均無法確定,則按照該專利的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第四層次,若損失、利益、使用費均難以確定,則根據專利類型、侵權行為性質和情節,賠償1萬到100萬元,這個1-100萬元也叫做法定賠償。在2009年專利法修改之前這個數額的上限為50萬元。
E. 如何確定侵權損害賠償的范圍
具體要看是哪方面侵權,例如我國《專利法》第六十五條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權利人的損失、侵權人獲得的利益和專利許可使用費均難以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型、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確定給予一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然而目前,據相關統計顯示,司法實踐中採用「實際損失」和「侵權獲利」方法確定賠償額的微乎其微,採用許可費合理倍數的也是很少,絕大多數專利侵權案件都是使用酌定賠償來確定賠償額的。
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中的酌定賠償是指,權利人的損失、侵權人獲得的利益和專利許可使用費均難以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綜合考慮具體案件的因素並在法律規定的賠償數額范圍酌情予以確定賠償額的制度。
當然,有損害就應該有救濟,雖然原告未能舉證實際損失、侵權獲利、不存在或是專利許可合同或是許可使用費不合理時,法官將運用自由裁量權對損害賠償額確定,法官在酌定賠償額案件中自由裁量的基礎是原告提供其損失的間接證據。
法院依法酌定賠償額時,需要依據案件的相關事實。法院在具體案件中通常會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被侵權專利的類型,發明和實用新型因比外觀設計有更高的技術含量,因此法院對發明和實用新型的損害賠償要高於外觀設計專利;
(2)涉案專利的創造性,專利權人開發專利的投入;
(3)被控侵權產品的市場價值;
(4)侵權人侵權行為的持續時間、涉及范圍、侵權情節、手段以及侵權行為造成的後果;
(5)權利人在進行侵權訴訟時支出的合理費用,包括律師費、公證費、保全費、調查取證費、鑒定費、咨詢費等。
綜上,對於專利侵權案件,依據具體案件的相關事實,原告在提出訴訟主張請求法院酌定賠償時,結合法院通常考量的因素,需要盡可能提供索賠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訴訟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