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在初始計量、後續計量以及處置等方面的會計處理原則的異同點
相同點:
1、固定資資產與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相同
除企業自行研發取得無形資產以外,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均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購買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初始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實際支付的價款與購買價款之間現值的差額,除了應該予以資本化的外,應該在信用期間內採用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計入當期損益。
2、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和無形資產成本的攤銷處理思路一致。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借記「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不影響固定資產的原值;無形資產攤銷借記「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累計攤銷」科目,也不影響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
3、計提減值准備的處理思路一致。
期末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都需要根據期末賬面價值和可收回金額相比較考慮計提減值准備。若發生了減值,計提減值的處理為借記「資產減值損失」,貸記「固定資產減值准備」或者「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科目。減值因素消失或者部分消失時,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都不允許轉回已經計提的減值准備。
不同點:
1、固定資產計提折舊與無形資產攤銷的起止時間不同。
當月取得的無形資產當月應該開始攤銷;當月減少的無形資產,當月不再攤銷。而固定資產則是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
2、後續支出處理思路不同
固定資產的後續支出分為費用化的後續支出和資本支出的後續支出,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判斷;而無形資產得後續支出應在發生當期確認為當期損益,直接計入管理費用,即全部為費用化的後續支出。
2. 為什麼說無形資產的初始確認和計量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
在市場·抄經濟·的條件下,無形襲資產作為商品,有其本身的價值。
企業確認無形資產入帳價值的基本原則是,購入或按法律程序申請取得的各種無形資產,按實際支出記帳;其他單位投資轉入的無形資產,按合同約定或評估確認的價值記帳。
由於無形資產價值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為慎重起見,一般只有在能夠確定為取得無形資產而發生的支出時,才能作為無形資產的價值入帳。
無形資產的特徵決定了所提供的未來經濟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3. 無形資產確定與計量的差別
無形資產的確認指的是確認這個資產是否屬於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的計量指的是該資產已經確認是無形資產,需要確定該無形資產的取得成本。
關注環球網校無形資產確定與計量的差別
4. 無形資產的確認和計量及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是論文形式,但是我覺得已經說得夠簡單了,而且我也進行了精簡,如果這么好一篇文章,我還用自己復述就沒意思了,下面的對策,我想對你也有用。1.無形資產確認項目范圍過窄 比如美國微軟公司,其賬面價值遠不及通用汽車公司一家的賬面價值,但其產值和利潤卻超過了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總和。同樣,我國也有類似的高科技企業,例如網易公司。《企業會計准則》規定予以確認的無形資產只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經營權等。新准則規定,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資產項目,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第一,該資產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即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第二,與該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第三,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可見,按新准則的規定,無形資產應當是具有可辨認性特徵的資產,對於企業合並所形成的商譽,是不具有可辨認性的,由於新准則不應將其確認為無形資產,會使得這類企業價值不能得到全面反映。除此之外,在知識經濟環境下,還有很多新興的無形資產,如ISO質量體系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等。另外還有人力資源,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企業對人力資源上的投入將會越來越多,如不及時加以確認和計量,將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2.無形資產價值的計量缺乏合理性 對於《准則》規定予以確認的無形資產,其計量標准亦缺乏合理性。對於自行開發並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僅將其開發成功後為取得專利所發生的直接費用——注冊費和律師費等資本化,作為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而對於其主要的研究開發費用則作為當期費用,計入當期損益。這樣處理使得企業自創無形資產成本不能得到全部確認,同時也不符合收益和費用配比的原則。大多數無形資產在尚未開發成功的會計期間里可能不產生任何收益,卻要負擔大量的研究和開發費用,而開發成功以後的受益會計期間僅攤銷少量的申請、注冊費用,這顯然很不合理。 3 .無形資產的計量過於注重貨幣實物性 所謂的貨幣實物性,就是指在對無形資產計量時沿用有形資產的計量方法,以貨幣為主要單位進行核算。這在一般情況上沒有什麼錯誤的。但對於一些特殊的無形資產,諸如企業研發能力,企業人類資源價值、企業文化、企業顧客滿意度等反映企業競爭力方面的資源,就難以准確地用貨幣進行計量了。如果就此消除對以上資源的計量,將其排除在無形資產范疇外,那對於企業資產的核算無疑是很大的損失。 二、准確計量我國無形資產的對策 新准則的頒布,無疑是我國會計准則建設的一件大事,反映了會計准則在制度化、規范化等方面取得的進步。但不容忽視的是,企業在無形資產的處理方面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也對今後的會計實踐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在這一具體准則中也存在著以下值得思考的問題。 1.擴大確認范圍 新准則規定企業自創商譽以及內部產生的品牌、報刊名等,不應確認為無形資產。這導致很多重要的無形資源被排除在外,如自創商譽、人力資本等,從而使企業無形資產整體價值被低估。企業的自創商譽以及內部產生的品牌、報刊名等被排除在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之外,但這些「資產」卻在現代企業價值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高度競爭環境下的創新型企業在這些方面表現得特別突出,如制葯業、無線通信業等,它們的投資重點主要表現在雇員知識、營銷和分配系統等方面。然而,這些在財務報表中都未能得到充分反映。可以考慮採取一種最適當的方式將此類無形資源的相關信息納入財務報表,有助於投資者得到靠且相關的會計信息。 2.逐步建立公允價值計價的環境 國外公司治理相對規范,監管體系完備、資本市場發展相對成熟相適應,在計價手段上,國際會計准則,對於無形資產都採用的是以公允價值計價。此次頒布的新准則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產,債務重組等方面均謹慎地採用以公允價值。雖然我國證券市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和完善,但我國公允價值的應用環境並示完全建立,國際接軌是方向,是大勢所趨,因此我國應在今後逐步建立公允價值的計價環境。 3.對研發費用資本化的建議 對於研發費用的會計處理,在英國,研發費用一般存在於科學或工程項目中,缺乏「獨特性」使之與其他內生資產一樣被資本化。目前國際會計准則研發費用採用的是有條件的資本化方法。即通過技術可行性測試後,內生無形資產在研發過程中的支出可予以資本化處理。准則中,我國改變了之前研發費用完全費用化的做法。對開發過程中的費用,成果符合相關條件,就可以資本化。這與國際會計准則接軌邁出了一可喜的一步。借鑒國外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由於研究費用與新產品或新工藝的生產或使用及給企業帶來效益的確定性較差,應在費用發生的當期確認為費用,直接記入當期損益,並且在以後會計期間也不確認為資產。對於研究活動——初步智力成果,採取費用化處理;對於開發項目由於開發項目是直接轉化為生產力,應該採取資本化處理方法。
5. 無形資產怎麼做初始計量
(一)外購無形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發生的其他支出。注意:不包括新產品的廣告費、管理費用等。
(二)購買無形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無形資產的初始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實際支付的價款與購買價款的現值之間的差額,應當在信用期間內採用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計入當期損益。
(三)投資者投入無形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四)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和債務重組等取得的無形資產。應該按照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和債務重組的原則來做計量。
(五)土地使用權
1.企業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一般作為無形資產核算;
2.企業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如果用於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作為投資性房地產核算;3.土地使用權用於自行開發建造廠房等地上建築物時,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不與地上建築物合並計算其成本,而仍作為無形資產進行核算。
4.房地產開發企業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用於建造對外出售的房屋建築物的,其相關的土地使用權的價值應當計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築物成本,也即計入存貨(開發產品)成本。
5.企業外購房屋建築物所支付的價款中包括土地使用權以及建築物的價值的,則應當對實際支付的價款按照合理的方法(例如,公允價值相對比例)在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之間進行分配;如果確實無法在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之間進行合理分配的,應當全部作為固定資產,按照固定資產確認和計量的原則進行處理。
6. 無形資產的後續計量是什麼
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應攤銷金額應當在使用壽命內系統合理攤銷,且攤銷無形資產應當自無形資產可供使用時起,至不再作為無形資產確認時止。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予以攤銷。
無形資產後續計量的原則:
無形資產在初始確認和初始計量之後,使用期間應當按照(成本-累計攤銷額-累計減值准備)計量。
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需要進行攤銷;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攤銷,但應當在每個會計期間進行減值測試。如果測試表明已經發生減值,則要計提相應的減值准備,具體做法參照《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
估計無形資產使用壽命時應當考慮的因素:
1.該資產自身的產品壽命周期
2.技術、工藝的現實情況及未來發展預期
3.該行業運用該無形資產的穩定性
4.無形資產所生產的產品或服務的市場需求穩定性
5.競爭者預期所採取的行動
6.對無形資產的控制期限、法律等限制,如特許使用期間、租賃期間
7.與無形資產壽命相關聯的其他資產的使用壽命
8.為了維持該資產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流入的能力所發生的維護支出,企業是否有能力支付該項支出對無形資產使用壽命進行估計,要保持謹慎的原則。
頻道。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無形資產的後續計量是什麼?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7. 無形資產的確認和計量
無形資產的確認
我國的會計准則規定,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無形項目,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
(1)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
(2)與該資產相關的預計未來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3)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
這一確認條件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因為無形資產所能夠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一般只有在企業為獲得某項無形資產而發生實際支出的條件下,才能夠將這些相關的支出列作無形資產的成本並確認為無形資產。
2、無形資產的計量
由於取得無形資產的方式不同,所以計量方法也有所不同。我國的《企業會計准則》規定:
購入的無形資產,應當按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實際成本;以出讓方式單獨獲得土地使用權的成本,應根據土地出讓合同規定的出讓金和為獲得十地使用權所直接相關的其他支出作為其成本。
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昨為實際成本,但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實際成本。
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如果捐贈方提供了有關憑據的,按憑據上標明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確定;如果捐贈方沒有提供有關憑據的,該無形資產存在活躍的市場。
無形資產徵收范圍包括: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商標權、轉讓專利權、轉讓非專利技術、轉讓著作權、轉讓商譽。
(一)轉讓土地使用權,是指土地使用者轉讓土地使用權的行為。
土地所有者出讓土地使用權和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
土地租賃,不按本稅目征稅。
(二)轉讓商標權,是指轉讓商標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
(三)轉讓專利權,是指轉讓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
(四)轉讓非專利技術,是指轉讓非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提供無所有權技術的行為,不按本稅目征稅。
(五)轉讓著作權,是指轉讓著作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著作,包括文字著作、圖形著作(如畫冊、影集)、音像著作(如電影母片、錄像帶母帶)。
8. 有關無形資產的確認及初始計量的題目
外購無形資產如果採用延期付款的形式,則以實付價款的現值為基礎來確定入賬價值。實付價款的現值與終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未確認融資費用「,該費用採用攤余成本*實際利率法在以後各期分攤。負債的攤余成本=負債的賬面價值,以長期應付款為例,其攤余成本=長期應付款的科目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科目余額(後者是前者的備抵科目)
例如2011.12.1日A公司與B公司簽訂一項購銷合同,購入一項專利權,合同金額1000萬元,合同約定簽訂當日支付400萬元,餘款於次年起每年的12.31支200萬元,折現率5%,設I=5%,N=3的年金現值系數為a
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為400+200*a
為確認融資費用的金額=600-200*a
會計分錄為 借:無形資產 400+200*a
未確認融資費用 600-200* a
貸:銀行存款 400
長期應付款 600
初始確認後長期應付款的攤余成本為600-(600-200*a),實際就是現值
2012.12.31 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 =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200*a*5%
借:財務費用 200* a*5%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200*a*5%
支付合同金額
借:長期應付款 200
貸:銀行存款 200
此時的攤余成本為200*a+200*a*5%--200
2013.12.31 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200*a+200*a*5%-200)*5%,
分錄同上,原理也同上。
9. 研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初始確認和後續計量均不確認遞延資產嗎
對於享受稅收優惠的研究開發支出(如「三新」技術開發),因該項無形資產並非產生於企業合並,如果確認其遞延所得稅影響不能去影響商譽,同時在其初始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因此相關的暫時性差異如果確認,其遞延所得稅影響也不能去影響損益,所以如果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就應該貸記無形資產,而不能貸記所得稅費用;而一旦貸記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的暫時性差異就進一步擴大,又需要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貸記無形資產,從而進入死循環,所以這里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對於初始入賬時所產生的未確認的暫時性差異,在後續計量時也不確認,因為這屬於初始產生和後續轉回的問題,初始入賬時沒有確認,所以後面也沒有轉回。
無形資產在後續計量時形成的暫時性差異是要正常確認遞延所得稅的。無形資產在後續計量時,會計與稅收的差異主要產生於對無形資產是否需要攤銷及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的提取。企業會計准則規定,對於無形資產應根據其使用壽命情況,區分為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與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對於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要求攤銷,在會計期末應進行減值測試。稅法規定,企業取得的無形資產成本,應在一定期限內攤銷,即稅法中沒有界定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除外購商譽外所有的無形資產成本均應在一定期間內攤銷。對於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在持有期間,因攤銷規定的不同,會造成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在對無形資產計提減值准備的情況下,因所計提的減值准備不允許稅前扣除,也會造成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
10. 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是什麼
通常按照實際成本進行初始計量。(一)外購的無形資產成本(二)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成本(三)土地使用權的處理(四)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政府補助和企業合並取得的無形資產的成本,應當分別按照“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政府補助”和“企業合並”的有關規定確定。
無形資產計量的原則:
無形資產計量除應遵循公平性、客觀性、合理性、獨立性、系統性、替代性等資產計量工作的一般原則外,由於其特殊性,在無形資產計量工作中還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計量工作中的科學性原則是指計量工作一方面反映資產活動的規律,另一方面也要反映有關無形資產本身的規律,力求符合客觀現實。技術型無形資產的計量要符合有關科技的學科發展規律,非技術型無形資產的計量要符合有關權利(或關系)類別本身的社會發展規律。
(二)先進適用性原則
被計量的無形資產(主要指技術型無形資產)應具有先進性和適用性。計量時應通過計量對象的技術經濟指標來考慮其先進性,結合具體條件(自然條件、技術條件、經濟條件)考慮它的適用性。
(三)經濟效益可靠的原則
無形資產價值的基礎是在繼續使用情況下長期產生的經濟效益。因此,對被計量的無形資產必須以財務分析和經濟分析的方式判斷其經濟效果,尤其要考慮其經濟效果的真實性。
(四)安全保密性原則
所謂安全保密性是指無形資產由於它沒有物質實體,其形態是無形的,可以在同一時間內為多個主體同時佔有、使用、收益、處分;並由於無形資產涉及技術秘密、商業秘密等,極易擴散,而一經擴散,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在遵循科學性、先進適用性原則前提下,必須嚴格遵守安全、保密與環保方面法律觀念,要承擔相應的法律、經濟賠償責任,不能只考慮經濟效益,要把遵守安全保密原則放在首位。
頻道。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是什麼?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