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抄技術轉讓所得減免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
享受減免企業所得稅優惠的技術轉讓應符合以下條件:
(一)享受優惠的技術轉讓主體是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居民企業;
(二)技術轉讓屬於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范圍;
(三)境內技術轉讓經省級以上科技部門認定;
(四)向境外轉讓技術經省級以上商務部門認定;
(五)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如何記賬?
直接減免所得稅: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貸:資本公積 / 盈餘公積 等
先征後返的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
貸:所得稅費用
700萬所得是否進入會計利潤?
是的。
② 企業技術轉讓享受稅收優惠應符合哪些條件
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如何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對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技術轉讓所得減免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212),企業在應關注如下三個問題:
一、享受稅收優惠的主體
享受優惠的技術轉讓主體是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居民企業。這里要注意,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居民企業包括依法在中國境內注冊成立和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特別需要提醒大家一點的是,對於根據國稅發[2009]82號文規定被判定為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境外注冊中資控股企業作為居民企業,也可以享受這項稅收優惠政策。但是其他非居民企業則無資格享受。
二、享受稅收優惠的條件
根據國稅函[2009]212號文的規定,對於居民企業享受技術轉讓所得減免企業所得稅待遇的,應符合如下條件:
1、技術轉讓屬於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范圍
2、境內技術轉讓經省級以上科技部門認定
3、向境外轉讓技術經省級以上商務部門認定
4、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2、3項屬於程序問題,我們首先來關注第1項,究竟哪些是屬於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范圍的技術轉讓。
(一)技術轉讓與技術開發的區分
對於居民企業享受技術轉讓所得減免所得稅待遇時,首要的問題就是要區分技術開發與技術轉讓。企業取得的技術開發收入是不能享受所得稅減免稅待遇的。
對於技術開發合同與技術轉讓合同的區別,我們在解讀一的相關法律知識的普及中已經有了詳細分析。總結來看,技術開發是針對尚未掌握的技術成果進行的開發活動,而技術轉讓則是對已經掌握的技術成果進行的使用權或所有權的轉讓。
對於技術開發合同和技術轉讓合同的區分,企業在簽訂合同時,應首先進行區分,區別不同的行為簽訂不同的合同。同時,由於企業享受技術轉讓所得減免稅的合同都必須要到省、市技術市場進行合同性質認定的。因此,省、市科技或商務部門也會對合同的性質進行認定,出具認定報告。
實務中,稅務機關在審核技術轉讓所得減免稅時,對於技術開發合同與技術轉讓合同的區分,主要是依據省、市科技和商務部門出具的認定報告並結合企業合同的內容進行的。但是,省、市科技和商務部門出具的認定報告並非最終認定標准。稅務機關仍會進行實質性認定。實踐中,稅務機關已經發現,有些企業為享受減免稅,將明顯的技術開發合同簽成技術轉讓合同,並通過了省、市科技部門的認定。但從合同內容的實質來看,明顯是對於尚未掌握的科技成果的開發。對此,稅務機關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的規定對企業合同性質進行重新認定。
目前稅務機關對於企業享受技術轉讓所得減免企業所得稅的事項已經實行備案管理,不再進行審批。這就意味著企業享受減免稅不再需要得到稅務機關的批復確認,只要將相關資料提交稅務局備案就可以自行享受了。這一方面提高了辦事效率,但另一方面也對納稅人掌握稅法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納稅人錯誤的享受減免稅政策導致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將根據《稅收征管法》的相關規定補征稅款、加收滯納金並進行處罰。
(二)符合條件技術轉讓的把握
通過解讀一我們已經了解到,技術轉讓合同又具體分為以下類型:
1、專利權轉讓合同,是指專利權人作為轉讓方將其發明創造專利的所有權或持有權移交受讓方,受讓方支付約定價款所訂立的合同。
2、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是指轉讓方將其就特定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 利移交受讓方,受讓方支付約定價款所訂立的合同。
3、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是指專利權人或者其授權的人作為轉讓方許可受讓方在約定的范圍內實施專利,受讓方支付約定使用費所訂立的合同。
4、非專利技術轉讓合同,是指轉讓方將擁有的非專利技術成果提供給受讓方,明確相互之間非專利技術成果使用權、轉讓權,受讓方支付約定使用費所訂立的合同。
其中,對於專利權轉讓合同、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以及非專利技術轉讓權轉讓合同,在會計我們上稱為無形資產的出售。具體的會計處理方法為,出售時是到的款項借記「銀行存款」,同時結轉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凈值,會計處理為借記累計攤銷、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貸記無形資產,同時貸記相關應交稅費後,差額作為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
而專利實施許可合同以及非專利技術許可使用合同,在會計上我們稱為無形資產的出租。具體的會計處理方法為:出租無形資產時,取得的租金收入,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其他業務收入」等科目;攤銷出租無形資產的成本並發生與轉讓有關的各種費用支出時,借記「其他業務成本」科目,貸記「累計攤銷」(或「無形資產攤銷」)科目。
國稅函[2009]212文對於技術轉讓所得的技術公式明確為:
技術轉讓所得=技術轉讓收入-技術轉讓成本-相關稅費
其中對於技術轉讓成本,文件又進一步明確:技術轉讓成本是指轉讓的無形資產的凈值,即該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減除在資產使用期間按照規定計算的攤銷扣除額後的余額。
同時,根據為鼓勵進一步強化稅收政策鼓勵技術成果轉化的力度,《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0]111號)進一步明確:
技術轉讓的范圍,包括居民企業轉讓專利技術、計算機軟體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植物新品種、生物醫葯新品種,以及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確定的其他技術。
其中:專利技術,是指法律授予獨占權的發明、實用新型和非簡單改變產品圖案的外觀設計。
本通知所稱技術轉讓,是指居民企業轉讓其擁有符合本通知第一條規定技術的所有權或5年以上(含5年)全球獨占許可使用權的行為。
這就是說,除所有權轉讓外,對於技術使用權轉讓中,只有5年以上(含5年)全球獨占許可使用權的轉讓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排他許可和普通許可均不能享受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
同時,居民企業技術出口應由有關部門按照商務部、科技部發布的《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商務部、科技部令2008年第12號)進行審查。居民企業取得禁止出口和限制出口技術轉讓所得,不享受技術轉讓減免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為防範企業避稅行為,111號文還規定:居民企業從直接或間接持有股權之和達到100%的關聯方取得的技術轉讓所得,不享受技術轉讓減免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三、享受優惠政策的程序
企業享受技術轉讓所得減免稅,應按如下程序進行
1、技術轉讓合同須到國家相關部門進行認定。根據國稅函[2009]212號文的規定:境內技術轉讓經省級以上科技部門認定,向境外轉讓技術經省級以上商務部門認定。這里要注意,從2008年1月1日起,對於企業享受技術轉讓所得的技術合同的認定部分已經提到到省級以上的科技、商務部門,省級以下的科技、商務部門的認定將得不到稅務機關的認定。 同時,111號文進一步規定:境內的技術轉讓須經省級以上(含省級)科技部門認定登記,跨境的技術轉讓須經省級以上(含省級)商務部門認定登記,涉及財政經費支持產生技術的轉讓,需省級以上(含省級)科技部門審批。
2、企業發生境內技術轉讓,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時應報送以下資料
(1)技術轉讓合同(副本)
(2)省級以上科技部門出具的技術合同登記證明
(3)技術轉讓所得歸集、分攤、計算的相關資料
(4)實際繳納相關稅費的證明資料
(5)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資料
3、企業向境外轉讓技術,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時應報送以下資料:
(1)技術出口合同(副本)
(2)省級以上商務部門出具的技術出口合同登記證書或技術出口許可證
(3)技術出口合同數據表
(4)技術轉讓所得歸集、分攤、計算的相關資料
(5)實際繳納相關稅費的證明資料
(6)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資料
4、備案時間:企業發生技術轉讓,應在納稅年度終了後至報送年度納稅申報表以前,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減免稅備案手續。
③ 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需要交增值稅嗎
轉讓商抄品使用權,屬於營襲改增服務業項目,繳納6%增值稅;出租包裝物,屬於有形動產租賃服務,繳納17%增值稅。
轉讓無形資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應納營業稅額按照營業額和規定的稅率計算,其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營業額×稅率、轉讓無形資產的營業稅稅率為5%,營改增之後適應增值稅稅率6%。
無形資產使用權的轉讓即無形資產出租,而無形資產所有權的轉讓主要表現為出售無形資產,此外,也包括用無形資產抵償債務、用無形資產換入非貨幣性資產等。
無形資產使用權的轉讓將部分使用權讓渡給其他單位或個人,出讓方仍保留對該無形資產的所有權,因而仍擁有使用、收益和處置的權利。受讓方取得無形資產的使用權,在合同規定的范圍內合理使用而無權轉讓。
在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的情況下,由於轉讓企業仍擁有無形資產的所有權,不注銷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轉讓取得的收入計入其他業務收入,發生與轉讓有關的各種費用支出計入其他業務支出。
④ 個人轉讓無形資產,所得稅按什麼稅率
個人轉讓無形資產應交稅金
個人轉讓無形資產,可以向其戶籍所在地的主管稅務分局申請代開發~票。應該繳納5.55%的營業稅、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並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
(一)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即無形資產轉讓收入,為轉讓價款減去轉讓過程中的營業稅等稅費。轉讓收入減去規定的扣除標准得到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具體公式為: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800)×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1-20%)×20%
(二)張某轉讓商標使用權給ABC公司,取得價款為10萬元。相關稅費計算如下:
1、營業稅:10×0.0555=0.555萬元
2、轉讓收入:10-0.0555=9.445萬元
3、個稅:9.445×(1-20%)×20%=1.5112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個人以無形資產入股,不屬於轉讓無形資產行為,根據規定不征營業稅;因轉讓無形資產獲得個人收入,其個人所得稅遞延至轉讓股權時繳納。單位以無形資產入股,所得稅當期繳納,但營業稅同樣遞延至股權轉讓時按轉讓無形資產繳納。
二、銷售不動產營業稅計稅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國務院令2008年第540號)第五條規定,納稅人的營業額為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營業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3]16號)規定,單位和個人銷售或轉讓其購置的不動產或受讓的土地使用權,以全部收入減去不動產或土地使用權的購置或受讓原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單位和個人銷售或轉讓抵債所得的不動產、土地使用權的,以全部收入減去抵債時該項不動產或土地使用權作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157號)規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個人將購買不足5年的非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全額徵收營業稅。個人將購買超過5年(含5年)的非普通住房或者不足5年的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按照其銷售收入減去購買房屋的價款後的差額徵收營業稅。個人將購買超過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徵營業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金融商品買賣等營業稅若干免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111號)文件規定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土地使用權,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暫免徵收營業稅:(一)離婚財產分割;:(二)無償贈與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三)無償贈與對其承擔直接撫養或者贍養義務的撫養人或者贍養人; (四)房屋產權所有人死亡,依法取得房屋產權的法定繼承人、遺囑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
單位將不動產贈與他人的營業額問題。對於單位將不動產無償贈與他人,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計稅營業額,其方法如下:
1、按納稅人當月銷售的同類不動產的平均價格核定。
2、按納稅人最近時期銷售的同類不動產的平均價格核定。
3、按下列公式核定計稅價格:
計稅價格=營業成本或工程式成本×(1+成本利潤率)÷(1—營業稅稅率)
轉讓企業產權的行為不征營業稅。
銷售不動產,應當向不動產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採用預收款方式的,其納稅義務時間為收到預收款的當天
⑤ 無形資產買賣需要交什麼稅
根據稅法的規定,轉讓無形資產,應當按照轉讓價款,徵收5%的營業稅。
出售無形內資產的會容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累計攤銷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貸:無形資產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營業外收入
企業轉讓無形資產的使用權時,其轉讓收入的核算與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的收入核算相同,只是結轉轉讓成本的方法不一樣。由於企業轉讓的只是使用權,企業仍保留對此項無形資產的所有權,對其仍擁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
因此,此項無形資產仍為企業的資產,不能從賬上沖銷掉。企業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的成本,只是履行出讓合同所規定義務發生的費用(如服務費等)。因而結轉轉讓成本時,應按履行合同所發生的實際費用,借記「其他業務支出」賬戶,貸記 「銀行存款」等賬戶。
⑥ 無形資產買賣需要交什麼稅
無形資產使用和轉讓涉及稅種主要有以下幾種:
1.營業稅。是指對在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一種稅。所謂轉讓無形資產是指轉讓無形資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包括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商標權、轉讓專利權、轉讓非專利技術和轉讓著作權。
2.企業所得稅。是指國家對境內企業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徵收的一種稅。其中納稅人因提供轉讓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等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其他所得的一部分。
3.個人所得稅。是對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徵收的一種稅。其應稅所得項目的第六項為: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
4.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和經濟交往中書立、使用、領受具有法律效力的憑證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一種稅。對合同、書據等由兩方或兩方以上當事人共同書立的憑證,其當事人各方都是納稅人,各自就所持憑證的金額納稅。其中,書立、使用、領受印花稅法所列舉的憑證包括無形資產中的技術合同和產權轉讓書據。
5.土地增值稅。是對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建築物及其附著物並取得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就其轉讓房地產所取得的增值額徵收的一種稅。其中轉讓土地使用權屬於無形資產的內容。
6.契稅。契稅是因房屋土地買賣、典當、贈與或交換而發生產權轉移時,依據當事人雙方訂立的契約,由承受人繳納的一種稅。契稅的征稅對象包括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使用權的轉讓等,其中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屬於無形資產的內容。
7.城市維護建設稅。是國家對繳納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簡稱「三稅」)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際繳納的「三稅」稅額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稅。既然營業稅是其計稅之一,那麼轉讓無形資產也應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
⑦ 技術轉讓收入有些什麼稅收優惠政策
與營業稅及「營改增」後的增值稅免稅政策不同,對於技術轉讓收入的所得專稅優惠並不都屬是全部減免。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免徵、減征企業所得稅,是指一個納稅年度內,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技術轉讓全能范圍。能夠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技術轉讓權能范圍是指居民企業轉讓技術的所有權或轉讓5年以上(含5年)全球獨占的許可使用權。
《小企業會計准則》第四十二條規定,處置無形資產,處置收入扣除其賬面價值、相關稅費等後的凈額,應當計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前款所稱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是指無形資產的成本扣減累計攤銷後的金額。
《企業會計制定》第四十八條規定,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應將所得價款與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企業出租的無形資產,應當按照本制度有關收入確認原則確認所取得的租金收入;同時,確認出租無形資產的相關費用。
⑧ 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可享受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那麼怎麼計算技術轉讓所得
參考來《國家稅務總局自關於許可使用權技術轉讓所得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82號):
三、符合條件的5年以上非獨占許可使用權技術轉讓所得應按以下方法計算:
技術轉讓所得=技術轉讓收入-無形資產攤銷費用-相關稅費-應分攤期間費用
技術轉讓收入是指轉讓方履行技術轉讓合同後獲得的價款,不包括銷售或轉讓設備、儀器、零部件、原材料等非技術性收入。不屬於與技術轉讓項目密不可分的技術咨詢、服務、培訓等收入,不得計入技術轉讓收入。技術許可使用權轉讓收入,應按轉讓協議約定的許可使用權人應付許可使用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無形資產攤銷費用是指該無形資產按稅法規定當年計算攤銷的費用。涉及自用和對外許可使用的,應按照受益原則合理劃分。
相關稅費是指技術轉讓過程中實際發生的有關稅費,包括除企業所得稅和允許抵扣的增值稅以外的各項稅金及其附加、合同簽訂費用、律師費等相關費用。
應分攤期間費用(不含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和相關稅費)是指技術轉讓按照當年銷售收入佔比分攤的期間費用。
⑨ 如何規避轉讓無形資產稅費
轉讓無形資產免稅規定
1.個人轉讓著作權免稅規定
個人轉讓著作權,免徵營業稅。
財稅字[1994]002號
2.土地使用權轉讓給農業生產者免稅規定
將土地使用權轉讓給農業生產者用於農業生產,免徵營業稅。
財稅字[1994]002號
3.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免稅規定
(1)對單位和個人(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設立的研究開發中心、外國企業和外籍個人)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
技術轉讓是指轉讓者將其擁有的專利和非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有償轉讓他人的行為。
技術開發是指開發者接受他人委託,就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統進行研究開發的行為。
技術咨詢是指就特定技術項目提供可行性論證、技術預測、專題技術調查、分析評價報告等。
與技術轉讓、技術開發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是指轉讓方(或受託方)根據技術轉讓或開發合同的規定,為幫助受讓方(或委託方)掌握所轉讓(或委託開發)的技術,而提供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且這部分技術咨詢、服務的價款與技術轉讓(或開發)的價款是開在同一張發票上的。
(2)免徵營業稅的技術轉讓、開發的營業額為: 以圖紙、資料等為載體提供已有技術或開發成果的,其免稅營業額為向對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
以樣品、樣機、設備等貨物為載體提供已有技術或開發成果的,其免稅營業額不包括貨物的價值。對樣品、樣機、設備等貨物,應當按有關規定徵收增值稅。轉讓方(或受託方)應分別反映貨物的價值與技術轉讓、開發的價值,如果貨物部分價格明顯偏低,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16條的規定,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計稅價格。 提供生物技術時附帶提供的微生物菌種母本和動、植物新品種,應包括在免徵營業稅的營業額內。但批量銷售的微生物菌種,應當徵收增值稅。
財稅字[1999]273號
4.取消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免稅審批後的後續管理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有關稅收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9)273號)第二條第三款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包括外資企業、外籍個人)從事技術轉讓,開發業務申請免徵營業稅時,須持技術轉讓,開發的書面合同,到納稅人所在地省級科技主管部門進行認定,再持有關的書面合同和科技主管部門審核意見證明報當地省級主管稅務機關審核」予以取消。取消審核手續後,納稅人的技術轉讓、技術開發的書面合同仍應到省級科技主管部門進行認定,並將認定後的合同及有關證明材料文件報主管地方稅務局備查。主管地方稅務局要不定期地對納稅人申報享受減免稅的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合同進行檢查,對不符合減免稅條件的單位和個人要取消稅收優惠政策,同時追繳其所減免的稅款,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國稅函[2004]825號
5.林地使用權轉讓免稅規定
單位和個人將其擁有的人工用材林使用權轉讓給其他單位和個人並取得貨幣、貨物或物或其他經濟利益的行為,應按「轉讓無形資產」稅目中「轉讓土地使用權」項目徵收營業稅。如果轉讓的人工用材林是轉讓給農業生產者用於農業生產的,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對若干項目免徵營業稅的通知》(財稅字(1994)002號)規定,可免徵營業稅。 國稅函[2002]700號 6.股權轉讓免稅規定
(1)以無形資產、不動產投資入股,參與接受投資方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
(2)對股權轉讓不徵收營業稅。
(3)《營業稅稅目注釋(試行稿)》(國稅發[1993]149號第八、九條中與本通知內容不符的規定廢止。
本通知自2003年1月1日起執行。 財稅[2002]191號
7.企業產權轉讓免稅規定
轉讓企業產權是整體轉讓企業資產、債權、債務及勞動力的行為,其轉讓價格不僅僅是由資產價值決定的,與企業銷售不動產、轉讓無形資產的行為完全不同。因此,轉讓企業產權的行為不屬於營業稅徵收范圍,不徵收營業稅。
國稅函[2002]165號
8.保險公司劃轉業務免稅規定
對綜合性保險公司及其子公司需將其所擁有的不動產劃轉到新設立的財產保險公司和人壽保險公司,由於上述不動產所有權轉移過戶過程中,並未發生有償銷售不動產行為,也不具備其他形式的交易性質,因此,對保險分業經營改革過程中,綜合性保險公司及其子公司將其所擁有的不動產所有權劃轉過戶到因分業而新設立的財產保險公司和人壽保險公司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契稅。
國稅發[2002]69號
9. 29屆奧運會組委會免稅規定
對組委會市場開發計劃取得的國內外贊助收入、轉讓無形資產(如標志)特許收入和銷售門票收入,免徵應繳納的營業稅。
財稅[2003]10號
10.免稅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業務的界定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有關稅收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9]273號)中免徵營業稅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業務,是指自然科學領域的技術開發和技術轉讓業務。 財稅[2005]3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