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新准則下財務報表三大表勾稽關系公式(包含表內公式)
財務會計報表間勾稽關系的審核主要是對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利潤分配表四者之間科目對應關系的審核。
1、企業「營業執照」中的「注冊資本」、「驗資報告」中的「實際投入資金」、「資產負債表」中的「實收資本」之間勾稽關系審核
2、「資產負債表」中的「期末未分配利潤」和「利潤表」中的「凈利潤」勾稽關系通過以下公式進行審核:
期末未分配利潤=本期凈利潤+期末未分配利潤-提取的盈餘公積、公益金(或提取的職工獎勵工資、儲備基金、企業發展基金或利潤歸還投資)-應付股東股利或轉作資本部分
如通過上述公式進行測算的「期末未分配利潤」數據與會計報表實際數據不符,應要求企業解釋並作出說明。
3、「現金流量表」中「經營活動收到的現金」同「資產負債表 」、「利潤表」部分科目勾稽關系通過以下公式審核:
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X1×主營業務收入凈額×(1+17%)+X2х主營業務收入凈額×(1+13%)+(1-X1-X2)×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其他業務利潤+應收賬款(期初-期末)+應收票據(期初-期末)+預收賬款(期初-期末)+其他應收款(期初-期末)+營業外收入×20%-當期壞賬核銷額+收回前期核銷的壞賬
其中,X1、X2分別為當期商品銷售中增值稅銷項稅率為17%、13%的商品的佔比。因上述公式中涉及數據需要分析填列,審核中可能會出現一定誤差,用上述公式測算出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數據同會計報表的「現金流量表」中的實際數據在20%以內可以認定為勾稽關系相符。
4、「現金流量表」中的「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同「資產負債表」、「利潤表」部分科目勾稽關系,可以通過以下公式進行審核: 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凈利潤+當年計提的折舊+無形資產攤銷+待攤費用(期初-期末)+預提費用(期初-期末)+財務費用-投資收益+存貨(期初-期末)+應收賬款(期初-期末)+應收票據(期初-期末)+預收賬款(期初-期末)+其他應收款(期初-期末)+應付賬款(期初-期末)+應付票據(期初-期末)+應付福利費(期初-期末)+應付工資(期初-期末)+未交稅金(期初-期末)+其他應付款(期初-期末)+其他應交款(期初-期末)+預付賬款(期初-期末)-(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80%
因上述公式中涉及現金流量數據、存貨需要分析填列,審核中可能會出現一定誤差,根據重要性原則,經上述公式測算出的「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數據同會計報表的「現金流量表」中的實際數據誤差在20%以內可以認定為勾稽關系相符。否則,要做具體分析。
5、「現金流量表」附表中「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減少(減:增加)」同「資產負債表 」部分科目勾稽關系可以通過以下公式審核:
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減少(減:增加)=(期初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期末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期末預收賬款-期初預收賬款)
因上述公式中涉及數據需要分析填列,審核中可能會出現一定誤差,根據重要性原則,經上述公式測算出的「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減少(減:增加)」數據同會計報表的「現金流量表」中的實際數據誤差在20%以內可以認定為勾稽關系相符。否則,要做具體分析。
6、「現金流量表」附表中「經營性應收項目的增加(減:減少)」同「資產負債表」部分科目勾稽關系可以通過以下公式審核: 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減:減少)=(期末應付票據、應付賬款、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應交稅金、其他應交款、其他應付款-期初應付票據、應付賬款、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應交稅金、其他應交款、其他應付款)+(期初預付賬款-期末預付賬款)
因上述公式中涉及數據需要分析填列,審核中可能會出現一定誤差,應根據重要性原則判斷,經上述公式測算出的「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減:減少)」數據同會計報表的「現金流量表」中的實際數據誤差在20%以內可以認定為勾稽關系相符。否則,要做具體分析。
㈡ 寫出「貨幣資金」、「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項目的報表填列公式
貨幣資金=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
存貨=原材料+庫存產品(庫存商品)+在產品+半成品+周轉材料+委託代銷產品
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根據科目填列就可以。
㈢ 金蝶軟體資產負債表公式怎麼設置
您好:
若是使用金蝶KIS版本,打開資產負債表後點擊插入下的fx函數,選擇ACCT設置賬上取數公式。詳細講解請您參照幫助手冊進行操作。
感謝您對金蝶公司的支持!
㈣ 金蝶財務迷你版資產負債表的公式怎麼設
金蝶財務軟體迷你版的資產負債表的公式按以下方法進行設置:
(1)貨幣資金版權=(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總賬余額
(2)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明細賬借方余額+「預收賬款」明細賬借方余額-「壞賬准備」余額
(3)預收款項= 「預收賬款」明細賬貸方余額+「應收賬款」明細賬貸方余額
(4)應付賬款=「應付賬款」明細賬貸方余額+「預付賬款」明細賬貸方余額
(5)預付賬款= 「預付賬款」明細賬借方余額+「應付賬款」明細賬借方余額
(6)存貨=所有存貨類總賬余額合計+「生產成本」總賬余額-「存貨跌價准備」總賬余額
(7)固定資產=「固定資產」總賬余額-「累計折舊」總賬余額-「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總賬余額
(8)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總賬余額-「累計攤銷」總賬余額-「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總賬余額
(9)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總賬余額-「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總賬余額
(10)長期借款=「長期借款」總賬余額—明細賬中1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
(11)長期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總賬余額—明細賬中1年內「長期待攤費用」
(12)未分配利潤=(本年利潤+利潤分配)總賬余額
㈤ 會計報表一整套公式
會計基礎各類會計公式總結 基本會計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擴展的會計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
賬戶期末余額=賬戶期初余額+本期增加發生額—本期減少發生額
資產賬戶增加額合計+權益賬戶減少額合計=權益賬戶增加額合計+資產賬戶減少額合計
資產賬戶期末余額合計=權益賬戶期末余額合計
資產類賬戶期末借方余額=期初借方余額+本期借方發生額—本期貸方發生額負債及所有者權益類賬戶期末貸方余額=期初貸方余額+本期貸方發生額—本期借方發生額
借貸記賬法的試算平衡:全部賬戶借方發生額合計=全部賬戶貸方發生額合計
全部賬戶借方余額合計=全部賬戶貸方余額合計
短期借款利息:短期借款利息=借款本金×利率×時間
購入材料的實際采購成本=實際買價+采購費用
稅額公式:當期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銷項稅額=銷售額×增值稅稅額 進項稅額=購進貨物或勞務價款×增值稅稅額
材料采購費用的分配:材料采購費用分配率=共同性采購費用/分配標准合計
某材料應負擔的采購費用=采購費用分配×該材料的分配標准
不含稅價款=價稅款總額÷(1+稅率) 增值稅稅額=價稅款總額-不含稅價款
製造費用的分配:製造費用分配率=待分配費用總額/分配標准總額
某種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的分配標准額×製造費用分配率
完工產品的計算公式: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期生產費用=本期完工產品成本+期末在產品成本
本期完工產品成本=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期生產費用 - 期末在產品成本
商品銷售收入的計量方法:銷售凈收入=不含稅單價×銷售數量―銷售退回―銷售折讓—商業折扣
主營業務成本:本期應結轉的主營業務成本=本期已銷售商品的數量×單位商品的生產成本
本期結轉的主營業務成本=本期銷售商品的數量×單位商品的生產成本
一次加權平均法:一次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期初結存存貨成本+本期入庫存貨成本)/(期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期入庫存貨數量)
發出存貨成本=加權平均單價×發出存貨數量
期末存貨成本=期初結存存貨成本+本期入庫存貨成本 –本期發出存貨成本
移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單價=(本次入庫前結存成本+本次入庫存貨成本)/(本次入庫前結存數量+本次入庫存貨數量)
商品銷售收入:商品銷售收入=不含稅單價×銷售數量—銷售退回—銷售折讓—商業折扣
增值稅銷項稅額:增值稅銷項稅額=銷售貨物的不含稅售價×增值稅稅率
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應交消費品的銷售額×消費稅稅率
應交城建稅=(當期的營業稅+消費稅+增值稅)×城建稅稅率
應交營業稅=轉讓收入×營業稅率
利潤:利潤(或虧損)總額=英語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營業利潤: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投資收益
凈利潤: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利潤總額: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企業所得稅: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所得稅前利潤中予以調整的項目
各期預交所得稅:當前期累計應交所得稅=當前期累計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稅率
當前期應交所得稅=當前期累計應交所得稅—上期累計已交所得稅
企業利潤分配: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利潤=凈利潤—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提取的法定盈餘公積+以前年度非分配利潤+公積金轉入數
本年末未分配利潤=可供投資人分配的利潤—優先股股利—提取的任意盈餘公積—普通股股利
原材料采購:原材料采購成本=買價+采購費用
實地盤存制:期末存貨結存數量 = 實地盤點數量
本期發出存貨成本=期初結存存貨成本+本期入庫存貨成本—期末結存存貨成本
期末結存存貨成本=期末存貨實地盤存數×單價
存貨結存數量=存貨盤點數量+在途商品數量+已提未銷數量—已銷未提數量
本期減少存貨成本=期初結存存貨成本+本期入庫存貨成本—期末結存存貨成本
銀行存款清查:企業銀行存款日記賬余額+銀行已收企業未收款項—銀行已付企業未付款項=銀行對賬單余額+企業已收銀行未收款項—企業已付銀行未付款項
明細賬余額計算:
應收賬款=應收賬款明細帳(借余)-壞賬准備+預收賬款明細帳(借余)
預付賬款=預付賬款明細帳(借余)+應付賬款明細帳(借余)
應付賬款=應付賬款明細帳(貸余)+預付賬款明細帳(貸余)
預收賬款=預收賬款明細帳(貸余)+應收賬款明細帳(貸余)
待攤費用=待攤費用明細帳(借余)+預提費用明細帳(借余)
預提費用=預提費用明細帳(貸余)+待攤費用明細帳(貸余)
(記憶口訣:兩收合一收,借貸分開走;兩付合一付,各走各的路 )
「未分配利潤」項目=「本年利潤」賬戶余額—「利潤分配」
賬戶余額
收益性支出按資本性支出處理——利潤虛增、資產偏高
資本性支出按收益性支出處理——利潤虛減、資產偏低
庫存現金日記帳:日余額=上日余額+本日收入額—本日支出額
會計科目:
資產類:庫存現金、銀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收賬款、應收股利、其他應收款、壞賬准備、材料采購、在途物資、原材料、材料成本差異、庫存商品、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存貨跌價准備、待攤費用、長期股權投資、長期投資減值准備、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累計攤銷、無形資產減值准備、長期待攤費用、待處理財產損溢
負債類: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應付股利、其他應收款、預提費用、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預計負債
所有者權益類: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本年利潤、利潤分配
成本類:生產成本、製造費用
損益類: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營業外支出、所得稅費用
財務會計報告:
根據總賬余額直接填列: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票據、應收股利、應收利息、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職工薪酬、應付股利、應交稅費其他應付賬款、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
根據總賬余額計算填列:貨幣資金、存貨、未分配利潤
根據總帳與明細賬余額分析計算填列:長期借款、長期待攤費用
根據有關賬戶余額減去其備抵賬戶余額後的凈額填列: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
資產負債表內容
表首:報表名稱、編制單位、編制日期、報表編號、貨幣名稱、計量單位等
正表:報告式(上下結構)和賬戶式(左右結構)
在我國,資產負債表採用賬戶式
利潤表內容
表首:報表名稱、編制單位、編制日期、報表編號、貨幣名稱、計量單位等
正表:單步式和多步式
在我國,利潤表一般採用多步式
㈥ 資產負債表的公式
資產負債表的抄公式:襲
1.貨幣資金=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
2.應收賬款=應收賬款(借)-壞賬准備(貸)
3.存貨=材料(含低值易耗品+包裝物)+生產成本(包括在產品+半成品)+庫存商品+委託加工物資+委託代銷商品等-存貨跌價准備
4.固定資產=固定資產原價[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其原價也包括在內]-累計折舊[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其已提折舊也包括在內]
5.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原價-累計攤銷
資產負債表亦稱財務狀況表,表示企業在一定日期(通常為各會計期末)的財務狀況(即資產、負債和業主權益的狀況)的主要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利用會計平衡原則,將合乎會計原則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交易科目分為「資產」和「負債及股東權益」兩大區塊,在經過分錄、轉帳、分類帳、試算、調整等等會計程序後,以特定日期的靜態企業情況為基準,濃縮成一張報表。其報表功用除了企業內部除錯、經營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讓所有閱讀者於最短時間了解企業經營狀況。
㈦ 在資產負債表裡的各個科目計算的公式
⑴貨幣資金=(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總賬余額
⑵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明細賬借方余額+「預收賬款」明細賬借方余額-「壞賬准備」余額
⑶預收款項= 「預收賬款」明細賬貸方余額+「應收賬款」明細賬貸方余額
⑷應付賬款=「應付賬款」明細賬貸方余額+「預付賬款」明細賬貸方余額
⑸預付賬款= 「預付賬款」明細賬借方余額+「應付賬款」明細賬借方余額
⑹存貨=所有存貨類總賬余額合計+「生產成本」總賬余額-「存貨跌價准備」總賬余額
⑺固定資產=「固定資產」總賬余額-「累計折舊」總賬余額-「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總賬余額
⑻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總賬余額-「累計攤銷」總賬余額-「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總賬余額
⑼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總賬余額-「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總賬余額
⑽長期借款=「長期借款」總賬余額—明細賬中1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
⑾長期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總賬余額—明細賬中1年內「長期待攤費用」
⑿未分配利潤=(本年利潤+利潤分配)總賬余額
(7)k3報表無形資產公式擴展閱讀:
資產負債表亦稱財務狀況表,表示企業在一定日期(通常為各會計期末)的財務狀況(即資產、負債和業主權益的狀況)的主要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利用會計平衡原則,將合乎會計原則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交易科目分為「資產」和「負債及股東權益」兩大區塊。
在經過分錄、轉帳、分類帳、試算、調整等等會計程序後,以特定日期的靜態企業情況為基準,濃縮成一張報表。其報表功用除了企業內部除錯、經營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讓所有閱讀者於最短時間了解企業經營狀況。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情況的會計報表,是企業經營活動的靜態體現,根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一平衡公式,依照一定的分類標准和一定的次序,將某一特定日期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具體項目予以適當的排列編制而成。
資產負債表為會計上相當重要的財務報表,最重要功用在於表現企業體的經營狀況。
就程序言,資產負債表為簿記記帳程序的末端,是集合了登錄分錄、過帳及試算調整後的最後結果與報表。就性質言,資產負債表則是表現企業體或公司資產、負債與股東權益的的對比關系,確切反應公司營運狀況。
就報表基本組成而言,資產負債表主要包含了報表左邊算式的資產部分,與右邊算式的負債與股東權益部分。而作業前端,如果完全依照會計原則記載,並經由正確的分錄或轉帳試算過程後,必然會使資產負債表的左右邊算式的總金額完全相同。而這個算式終其言就是資產金額總計=負債金額合計+股東權益金額合計。
國際上資產負債表於2008年已改成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SOFP)。
㈧ 「無形資產」項目在三張報表內部的勾稽關系是怎樣的
就這個問題你要寫一篇論文我還是蠻佩服的。以下為做賬的一種方法,供你參考
1、增加時,借「無形資產」,貸「銀行存款」,因此無形資產增加時,資產負債表總數並沒有發生變化,與利潤表無關,影響到的是現金流量表,現金流出了。
2、攤銷時,借「管理費用」,貸「無形資產攤銷」,此時資產在逐步減少,而利潤表中的費用增加,當期利潤就減少。由於無形資產攤銷過程沒有直接涉及到貨幣資金(請看借貸方,沒有現金或銀行存款),所以在現金流量表中,要將「無形資產攤銷」這部分減少的數字加回去。
跟現金流量表有關的東西總是有些復雜的,干嗎不換個題目?
㈨ 報表的公式有哪幾類
財務報表分析的公式1、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2、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保守速動比率=(現金+短期證券+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凈額)÷流動負債3、營業周期=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4、存貨周轉率(次數)=銷售成本÷平均存貨其中:平均存貨=(存貨年初數+存貨年末數)÷2存貨周轉天數=360/存貨周轉率=(平均存貨×360)÷銷售成本5、應收賬款周轉率(次)=銷售收入÷平均應收賬款 其中:銷售收入為扣除折扣與折讓後的凈額;應收賬款是未扣除壞賬准備的金額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0÷應收賬款周轉率=(平均應收賬款×360)÷銷售收入凈額6、流動資產周轉率(次數)=銷售收入÷平均流動資產7、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8、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也稱舉債經營比率)9、產權比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100% (也稱債務股權比率)10、有形凈值債務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無形資產凈值)] ×100%11、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長期債務與營運資金比率=長期負債÷(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2、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100%13、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14、資產凈利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15、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或年末凈資產)×100%或=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16、權益乘數=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1-資產負債率)=1+產權比率17、平均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數×發行在外的月份數)÷1218、每股收益=凈利潤÷年末普通股份總數=(凈利潤-優先股利)÷(年末股份總數-年末優先股數)19、市盈率(倍數)=普通股每市價÷每股收益20、每股股利=股利總額÷年末普通股股份總數21、股票獲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價22、市凈率=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23、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凈收益)×100%股利保障倍數=股利支付率的倒數24、留存盈利比率=(凈利潤-全部股利)÷凈利潤×100%25、每股凈資產=年末股東權益(扣除優先股)÷年末普通股數(也稱每股賬面價值或每股權益)26、現金到期債務比=經營現金凈流入÷本期到期的債務(指本期到期的長期債務與本期應付票據)現金流動負債比=經營現金凈流入÷流動負債現金債務總額比=經營現金凈流入÷債務總額(計算公司最大的負債能力)27、銷售現金比率=經營現金凈流入÷銷售額每股營業現金凈流量=經營現金凈流入÷普通股數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經營現金凈流入÷全部資產×100%28、現金滿足投資比=近5年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近5年資本支出、存貨增加、現金股利之和現金股利保障倍數=每股營業現金凈流入÷每股現金股利29、凈收益營運指數=經營凈收益÷凈收益=(凈收益-非經營收益)÷凈收益現金營運指數=經營現金凈流量÷經營所得現金(經營所得現金=經營)
㈩ 財務報表中無形資產的計算,題目如下,答案是500怎麼算出的
負債=2000×1.5=3000
有形資產=3000÷0.67≈4477
資產=2000+3000=5000
無形資產=5000-4477=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