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特許權就是特許人授予受許人的某種權利,在該權利之下,受許人可以在約定的專條件下使用特屬許人的某種工業產權和/或知識產權,如商標、專利等。授權後,受許人要向特許人交納特許權使用費。所以使用特許經營模式的企業就會有特許權使用所得。
Ⅱ 如何確定企業所得稅法中的所得來源地
問題描述:
如何確定企業所得稅法中的所得來源地?
問題答復: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512號)第七條的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所稱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則確定:
(一)銷售貨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動發生地確定;(二)提供勞務所得,按照勞務發生地確定;(三)轉讓財產所得,不動產轉讓所得按照不動產所在地確定,動產轉讓所得按照轉讓動產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按照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確定;(四)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業所在地確定;(五)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或者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個人的住所地確定;(六)其他所得,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確定。
因此,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取得各項所得,應按上述文件規定確定所得來源地。
Ⅲ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按什麼確認收入的實現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確認,應於特許權已經轉讓,同時收訖價款或取得收取價款的憑據時確認收入的實現。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轉讓所有權,二是轉讓使用權。在財務上,無論是轉讓其所有權,還是轉讓其使用權,所取得的收入均應作為企業的銷售收入處理。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我國個人收入調節稅的一項應稅收入。即指單位和個人因提供或轉讓各種專利權、專有技術、版權、商標權等給他人使用所取得的收入。
單位和個人所擁有的特許權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用以為自己服務謀取利益,只有當特許權所有者同意轉讓或允許使用,並在支付一定使用費後,才能使用。因此,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特許權所有者的一項專有收入,也是單位和個人應稅收入的一個組成部分
(3)特許權使用費按照什麼確定所得來源地擴展閱讀
1、交易對象無形化
特許權交易活動涉及大量無形商品,包含了技術、知識產權、數字產品等多種無形的對象。無形交易對象意味著它們是與有形的進口貨物相分離的。
2、因智而生
特許權均是智力或才藝等產生的成果而帶來的財產權利,創造力是產品內在價值的源泉。無論是商標、專利、專有技術還是著作權都是智力的凝結和創造力的體現。
3、用於再生產或服務
從交易的目的來看,特許權轉讓的顯著特點是明確用於再生產產品或服務的商業目的。如果限定為個人使用的交易,則通常不界定為特許權使用費。
4、交易定價過程復雜
由於技術、知識等產品大都具有自身的獨特性,沒有市場同類產品可供參考,因此產品定價難以明確。相應的,海關對特許權的估價也較為復雜。
Ⅳ 依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下列各項中按負擔所得的所在地確定所得來源地的是( )。
d解析: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或者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個人的住所地確定。
Ⅳ 關於企業所得稅所得來源地的確定,說法正確的有哪些
企業所得稅所得來源地的確定:
1、銷售貨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動發生地確定。
2、提供勞務所得,按照勞務發生地確定。
3、轉讓財產所得。
①不動產轉讓所得按照不動產所在地確定。
②動產轉讓所得按照轉讓動產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
③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按照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確定。
(5)特許權使用費按照什麼確定所得來源地擴展閱讀:
實施的影響:
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已於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與原稅法相比,新稅法在很多方面有突出的變化。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管理司有關負責人最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長遠來看,新稅法對內、外資企業會產生六個方面的積極影響。」
一是使內、外資企業站在公平的競爭起跑線上。新稅法從稅法、稅率、稅前扣除、稅收優惠和徵收管理等五個方面統一了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度,各類企業的所得稅待遇一致,使內、外資企業在公平的稅收制度環境下平等競爭。
二是有利於提高企業的投資能力。新稅法採用法人所得稅制的基本模式,對企業設立的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營業機構實行匯總納稅,這就使得同一法人實體內部的收入和成本費用在匯總後計算所得,降低了企業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
新稅法採用25%的法定稅率,在國際上處於適中偏低的水平,有利於降低企業稅收負擔,提高稅後盈餘,從而增加投資動力。
新稅法提高了內資企業在工資薪金、捐贈支出、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等方面的扣除比例,同時在固定資產的稅務處理方面不再強調單位價值量和殘值比例的最低限,有利於企業的成本、費用得到及時、足額補償,有利於擴大企業的再生產能力。
Ⅵ 關於所得來源確定的問題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規定:
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按照分配內所得的企業所在地確容定。
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或者個人住所地)確定。
比如說「租金」「 特許權使用費」可以簽合同由第三方支付呢?個人見解!
Ⅶ 企業所得稅所得來源的確定是什麼意思
企業所得稅所得來源的確定是用來判斷在我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取得的所得是否來源於我國境內,以及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取得的與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所得是否來源於我國境內。如果上述兩類所得來源於我國境內,那麼就要在我國繳納企業所得稅,如果來源於我國境外,就不需要在我國繳納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所得來源地確定原則
1、銷售貨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動發生地確定。
2、提供勞務所得,按照勞務發生地確定。
3、轉讓財產所得:不動產轉讓所得,按照不動產所在地確定;動產轉讓所得,按照轉讓動產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按照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確定,假如美國五年前以一萬美元在中國注冊了一家公司,現在將股權轉讓給了日本一家公司,那麼也需要按照中國的法律來征企業所得稅的。
4、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業所在地確定。
5、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負擔、支信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或者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個人的住所地確定。
6、其他所得,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確定。
Ⅷ 企業所得來源地怎麼判定
企業所得稅所得來源地的確定
1.銷售貨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動發生地確定。
2.提供勞務所得,按照勞務發生地確定。
3.轉讓財產所得。①不動產轉讓所得按照不動產所在地確定。②動產轉讓所得按照轉讓動產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③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按照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確定。
4.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業所在地確定。
5.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或者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個人的住所地確定。
6.其他所得,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確定。
Ⅸ 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負擔或者支付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怎麼理解
各種收入來源的確定,是為了與中國的稅收收入密切相關,避免一些稅收漏洞,並盡量不讓這些外國企業確定其境外收入來源。
這段話是《企業所得稅法》中用於區分境內所得或境外所得的標准之一。
居民企業不存在,因為居民企業在中國停留了很長時間,不能跑掉。當然,居民企業也根據這條規則確定收入來源。
但是,非居民企業收取的款項可以來自國外。如果是從國外來的,就不必向我國納稅。它可能來自國內,所以必須納稅。
收入來源不能與這些項目分開:交易發生地、收款地、付款地和財產所在地。而我國收入來源的確定,只要我們能觸及到這些領域的邊緣,那麼我國的稅收收入就要依靠過去來確定納稅額。
例如,法國企業和美國企業在非洲的交易就是我們的事情。但是如果他們在我們國家做生意,我們就必須處理好。這就是屬地原則。如果我們使用我們的領土,我們將為此納稅。
(9)特許權使用費按照什麼確定所得來源地擴展閱讀:
《企業所得稅法》
第二條
企業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
本法所稱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
本法所稱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
第三條
居民企業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Ⅹ 依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下列各項中按負擔所得的所在地確定所得來源地的是
2、依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下列各項中按負擔所得的所在地確定所得來源地的是( C.動產轉讓所得 )。
----------------------------------------
不懼惡意採納刷分
堅持追求真理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