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福建省土地有償使用費

福建省土地有償使用費

發布時間:2021-04-20 07:52:32

① 福建省土地局私人開發土地國家用地怎麼陪償

國家用地會陪你多少錢`使用來補償 其中第五章 建設用地
第四十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但是,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建設住宅經依法批准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或者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經依法批准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前款所稱依法申請使用的國有土地包括國家所有的土地和國家徵用的原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第四十四條 建設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當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的道路、管線工程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國務院批準的建設項目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國務院批准。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為實施該規劃而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機關批准。在已批準的農用地轉用范圍內,具體建設項目用地可以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本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以外的建設項目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五條 徵收下列土地的,由國務院批准:
(一)基本農田;
(二)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35公頃的;
(三)其他土地超過七十公頃的。
徵收前款規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務院備案。徵收農用地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先行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其中,經國務院批准農用地轉用的,同時辦理征地審批手續。不再另行辦理征地審批;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征地批准許可權內批准農用地轉用的,同時辦理征地審批手續,不再另行辦理征地審批,超過征地批准許可權的,應當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另行辦理征地審批。
第四十六條 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
被徵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第四十七條 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規定。
被徵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徵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
第四十八條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公告,並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
第四十九條 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將徵收土地的補償費用的收支狀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公布,接受監督。
禁止侵佔、挪用被徵用土地單位的征地補償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
第五十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從事開發經營,興辦企業。
第五十一條 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徵收土地的補償費標准和移民安置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第五十二條 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論證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和建設用地標准,對建設用地有關事項進行審查,並提出意見。
第五十三條 經批準的建設項目需要使用國有建設用地的,建設單位應當持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有關文件,向有批准權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用地申請,經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四條 建設單位使用國有土地,應當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但是,下列建設用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劃撥方式取得:
(一)國家機關用地和軍事用地;
(二)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和公益事業用地;
(三)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用地;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用地。
第五十五條 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單位,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標准和辦法,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其他費用後,方可使用土地。
自本法施行之日起,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百分之三十上繳中央財政,百分之七十留給有關地方人民政府,都專項用於耕地開發。
第五十六條 建設單位使用國有土地的,應當按照土地使用權出讓等有償使用合同的約定或者土地使用權劃撥批准文件的規定使用土地;確需改變該幅土地建設用途的,應當經有關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報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在城市規劃區內改變土地用途的,在報批前,應當先經有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第五十七條 建設項目施工和地質勘查需要臨時使用國有土地或者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其中,在城市規劃區內的臨時用地,在報批前,應當先經有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土地使用者應當根據土地權屬,與有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簽訂臨時使用土地合同,並按照合同的約定支付臨時使用土地補償費。
臨時使用土地的使用者應當按照臨時使用土地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並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築物。
臨時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過二年。
第五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門報經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
(一)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為實施城市規劃進行舊城區改建,需要調整使用土地的;
(三)土地出讓等有償使用合同約定的使用期限屆滿,土地使用者未申請續期或者申請續期未獲批準的;
(四)因單位撤銷、遷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劃撥的國有土地的;
(五)公路、鐵路、機場、礦場等經核准報廢的。
依照前款第(一)項、第(二)項的規定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對土地使用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五十九條 鄉鎮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農村村民住宅等鄉(鎮)村建設,應當按照村莊和集鎮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建設用地,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並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第六十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興辦企業或者與其他單位、個人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共同舉辦企業的,應當持有關批准文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批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按照前款規定興辦企業的建設用地,必須嚴格控制。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按照鄉鎮企業的不同行業和經營規模,分別規定用地標准。
第六十一條 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批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第六十三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第六十四條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制定前已建的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的建築物、構築物,不得重建、擴建。
第六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報經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權:
(一)為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土地的;
(三)因撤銷、遷移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
依照前款第(一)項規定收回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對土地使用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4

② 什麼是土地級別

每個地方國土資源部門都會根據土地的自然和經濟屬性,對土地劃分等級,並根據等級確定各類不同性質用地(商業用地、住宅用地、綜合用地、工業用地)的出讓基準地價。一級為最高,等級越高,價格越貴。

《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准》(以下簡稱《標准》)。土地等別是制訂最低價標準的核心和基礎。該等別是根據全國各個縣、市(區)級行政單元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土地資源狀況、基準地價水平等因素,採用綜合評價法確定的,共分15個等別。

土地等別的劃分基本反映了各地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體現了我國東、中、西部地區土地利用差異。

(2)福建省土地有償使用費擴展閱讀:

一等對應價是840元/平方米,二等對應價是70元/平方米,三等對應價是600元/平方米,四等對應價是480元/平方米,五等對應價是384元/平方米,六等對應價是336元/平方米。

七等對應價是288元/平方米,八等對應價是252元/平方米,九等對應價是204元/平方米,十等對應價是168元/平方米,十一等對應價是 44元/平方米,十二等對應價是120元/平方米。

十三等對應價是96元/平方米,十四等對應價是84元/平方米,十五等對應價是60元/平方米。

③ 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管理法,第二條第三款的規定是什麼福建省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以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的全部條文,沒有你說的第三款第43條。

④ 福建省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管理辦法的福建省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加快城鎮化發展,強化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管理,促進集約合理用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保障農村村民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村莊、集鎮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適用本辦法。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莊、集鎮規劃;不符合規劃或者未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莊、集鎮規劃的,不得審批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
第四條 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鼓勵村莊土地整理和舊村改造,鼓勵農村村民向中心村或集鎮集聚,鼓勵統一規劃建設住宅小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統一規劃建設農村住宅小區:
(一)農村村民因國家、集體建設拆遷安置需要建設住宅的;
(二)農村土地整理涉及村民建設住宅的;
(三)農村新村建設的。
嚴格禁止農村村民違反村莊、集鎮規劃單獨建設住宅。
第五條 農村村民住宅建設應當充分利用舊宅基地、空閑地和其它未利用地,嚴格控制使用耕地和生態公益林。
嚴格控制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建設農村村民住宅,因自然條件限制確需建設住宅的,應當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禁止農村村民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建設住宅。
嚴禁農村村民未批先建或者違反規劃亂占濫用土地建設住宅。
第六條 農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請住宅建設用地:
(一)因無住房或現有住房用地面積明顯低於法定標准,需要新建住宅或擴大住宅用地面積的;
(二)因國家或者集體建設、實施村莊和集鎮規劃以及進行鄉(鎮)村公共設施與公益事業建設,需要拆迂安置的;
(三)因發生或防禦自然災害,需要安置的;
(四)向中心村、集鎮或者農村住宅小區集聚的。
經批准回原村莊、集鎮定居的港、澳、台胞和華僑需要建設住宅的,參照本辦法規定辦理。
第七條 農村村民申請住宅建設用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年齡未滿18周歲的;
(二)不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莊、集鎮規劃;
(三)將原住宅出賣、出租、贈與或改作生產經營用途的。
第八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
農村村民在原宅基地之外申請新建住宅的,其原有的空閑宅基地由村委會或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回,並結合村莊土地整理,重新規劃後統一安排使用。
村委會或者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收回農村村民舊住宅用地的,應當給予經濟補償。
第九條 農村村民每戶建住宅用地面積限額為80平方米至120平方米。利用空閑地、荒坡地和其他未利用地建設住宅,或者對原舊住宅進行翻建的,每戶可以增加不超過30平方米的用地面積。
前款所稱住宅用地面積,是指住宅建築物、構築物垂直投影范圍內的佔地面積。
第十條 農村村民申請單獨住宅建設用地的,應當持下列材料向村委會提出住宅建設用地申請:
(一)《農村村民住宅用地與建設申請表》一式五份;
(二)戶口簿及家庭成年成員的身份證影印件;
(三)申請人同意退出原使用的住宅用地並交由村委會或村集體經濟組織重新安排使用的承諾書(沒有舊住宅的除外)。
村委會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或者每一個季度集中申請材料,依法召開村委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進行審議,在本村張榜公布征詢本村村民的意見;在張榜公布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本村村民未提出異議或者異議不成立的,應當在《農村村民住宅用地與建設申請表》中簽署意見,證明申請人的原住宅用地情況和家庭成員現居住情況,並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
第十一條 鄉(鎮)人民政府對農村村民單獨建設住宅的申請,應當自收到村委會上報的住宅建設用地有關申請材料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組織鄉(鎮)國土資源、規劃建設管理機構一同到實地勘測,並對是否符合住宅用地和建設申請條件,是否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莊、集鎮規劃,是否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等事項進行審核。經審核符合條件的,鄉(鎮)國土資源、規劃建設管理機構現場確定規劃用地范圍,在3個工作日內繪制建設用地規劃紅線圖,報縣級人民政府審批用地。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鄉(鎮)人民政府上報的有關材料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的期限除外)進行審核。予以批准用地的,由縣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核發《建設用地批准書》。鄉(鎮)人民政府在收到《建設用地批准書》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核發《村鎮個人住宅建設許可證》,連同《建設用地批准書》發給申請人,並組織鄉(鎮)規劃建設管理機構和國土資源管理機構一同到實地放樣,劃定四至范圍。
對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的申請不予批準的,應當在收到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第十二條 農村村民在依法取得的原有住宅用地范圍內翻建住宅,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且未改變土地用途的,由村委會簽署意見,並經鄉(鎮)國土資源管理機構確認後,不辦理用地批准手續,直接辦理規劃建設許可手續。
農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翻建、擴建原舊住宅:
(一)已取得新的住宅建設用地的;
(二)原舊住宅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莊、集鎮規劃的;
(三)原舊住宅屬文物保護單位或者省級以上歷史文化名村(鎮)保護規劃確定的保留風貌建築的。
第十三條 農村村民住宅小區建設用地,由村委會或者負責拆遷安置的單位根據建房戶數量和實際用地需求,分期分批提出申請,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縣級人民政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的期限除外)進行審查。予以批準的,由縣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發給《建設用地批准書})。
申請農村村民住宅小區建設用地,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住宅小區建設用地申請;
(二)經鄉(鎮)人民政府或者村民委員會同意的農村住宅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
(三)建房戶戶數和每戶的用地面積安排說明;
(四)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第十四條 農村村民申請在住宅小區內建設住宅的,應當按本辦法第十條的規定提交申請材料,由村委會按規定確認後統一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經審核符合住宅建設用地條件的,報縣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10個工作日內簽章確認。鄉(鎮)人民政府依據經縣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簽章確
認的《農村村民住宅用地與建設申請表》,分戶發給《村鎮個人住宅建設許可證》。
第十五條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村莊、集鎮建設用地
區范圍內,為實施該規劃將農用地轉為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按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分批次報原批准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機關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後,方可批准建設用地。
農用地轉用申請符合條件的,有權機關應當自受理之日起15個工作日予以批准。
第十六條 農村村民建設住宅應當委託設計或選用通用設計圖。住宅施工質量和生產安全由承建方負責。
第十七條 新建、改建、擴建農村村民住宅,應當自房屋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依法申請辦理土地初始登記或者變更登記手續和房屋產權登記手續,領取土地使用權證書和房屋所有權證書。
第十八條 農村村民在統一規劃的住宅小區內建設住宅的,在辦理有關建設用地審批手續時,只收取土地證書工本費和房屋產權證書工本費,免收征地管理費、基礎設施配套費、耕地開墾費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等行政事業性收費。
村委會可以根據當地農村基礎設施狀況和農民承受能力,召開村民大會集體討論採取有償提供住宅建設用地的辦法籌集資金,所籌集的資金必須全額用於本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九條 農村村民經批准使用集體土地建設住宅,只需參照《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規定的征地補償標准和辦法,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委會支付土地補償費用。農村村民對原舊住宅進行原址翻建、申請新的住宅用地後將原舊住宅用地退還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不繳納土地補償費用,但超過本辦法規定的最高住宅用地面積限額擴建住宅的,應繳納超出面積部分的土地補償費用。
第二十條 農村住宅小區建設使用村民承包地的,所在地村委會或者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調整數量、質量相當的土地歸原承包方繼續承包經營;沒有條件調整承包地的,村委會或者負責拆遷安置的單位應當依照法定征地補償標准和辦法,向原承包方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用。征地補償安置費用由住宅小區內的建房戶分
攤繳納。
第二十一條 村委會或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取的土地補償安置費用,應當用於本村基礎設施、公益事業建設,或者用於發展生產,安置或者補償被用地農業人口,不得侵佔、挪用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使用。
第二十二條 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設住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
嚴禁對農村村民未批先建的住宅採取以罰款或者變相收取費用代替審批的辦法予以補辦手續。
第二十三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非法批准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的,其批准文件無效,對非法批准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責任,並依法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
非法批准土地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向申請住宅建設用地的農村
村民收取費用的,由縣級以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退還,依法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
第二十五條 實施農村村民住宅用地、建設(規劃)管理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上級主管部門或者監察機關依法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自 2004年 12月1日起施行。

⑤ 福建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6年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國土資源部的正確指導下,緊緊圍繞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戰略部署,按照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各項重大決策,以服從大局、服務中心、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為重點,以改革創新、拓展作為空間動力,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不斷提高國土資源調查、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平,較好地處理了國土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關系、支持經濟發展與保障農民權益的關系、依法行政與提高工作效率的關系,取得明顯成效。

一、國土資源狀況

(一)土地資源狀況

2006年土地變更調查結果表明,2006年全省土地總面積為18602.34萬畝,其中,農用地16128.04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86.70%;建設用地918.5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4.94%;未利用地面積1555.7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8.36%。

農用地中,耕地2005.52萬畝,占農用地總數的12.43%;園地947.55萬畝,占農用地總數的5.88%;林地12474.50萬畝,占農用地總數的77.35%;牧草地3.93萬畝,占農用地總數的0.02%;其他農用地696.54萬畝,占農用地總數的4.32%。

建設用地中,居民點工礦用地718.11萬畝,占建設用地總數的78.18%;交通運輸用地109.17萬畝,占建設用地總數的11.89%;水利設施用地91.25萬畝,占建設用地總數的9.93%。

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972.67萬畝,占未利用地總數的62.52%,其他土地583.10萬畝,占未利用地總數的37.48%。

2006年全省各地類變更總量為166.98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90%,其中廈門市和漳州市轄區由於將土地利用更新調查數據和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數據進行銜接,變更量大幅增加,變更量分別為78.09萬畝和14.16萬畝,佔全省年度變更總量的46.77%和8.48%。

(二)土地利用情況

1.農用地

2006年農用地增加26.88萬畝,減少45.66萬畝,凈減18.78萬畝,減幅為0.12%。其中,耕地增加6.21萬畝,減少31.67萬畝,凈減25.46萬畝,減幅為1.25%;園地增加33.25萬畝,減少14.80萬畝,凈增18.45萬畝,增幅為1.99%;林地增加7.37萬畝,減少20.96萬畝,凈減13.60萬畝,減幅為0.11%;其他農用地增加17.36萬畝,減少15.53萬畝,凈增1.83萬畝,增幅為0.26%。

2006年全省增加耕地6.21萬畝,扣除農業結構調整增加的耕地面積1.92萬畝,可用於補充的新增耕地面積為4.29萬畝,加上各地今年新開發的可視為補充耕地的園地面積8.42萬畝,全省本變更年度可用於占補平衡補充的面積為12.71萬畝;本變更年度全省實際變更增加的建設佔用耕地12.43 萬畝,扣除往年漏變更建設用地佔用耕地面積2.82 萬畝,本變更年度實際建設佔用耕地面積為9.61萬畝,占補相抵,盈餘3.11萬畝。

圖1 2006年全省土地利用構成

本省是個山地多、平地少的省份,2006年人均耕地0.57畝,屬全國人均耕地佔有量最少的省份之一,耕地後備資源嚴重不足,而且經濟發展對土地需求量很大,完成耕地佔補平衡任務的難度很大。在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省通過加大耕地開發、復墾、整理力度,實現了耕地佔補平衡任務。

2.建設用地

2006年全省共審批建設用地957件,總用地面積20494.01公頃,農用地15061.22公頃(耕地8314.17公頃)。其中使用國家級農轉用指標5件,總用地面積5103.03公頃,農用地4221.88公頃(耕地1904.92公頃);使用省級農轉用指標952件,總用地面積15390.98公頃,農用地10839.34公頃(耕地6409.24公頃)。分批次建設用地 14928.02 公頃;單獨選址建設用地5565.99公頃,其中交通運輸用地4610.21公頃,水利設施用地647.89公頃。省級政府批准徵用農用地10222.37公頃,其中耕地6025.85公頃;征地總費用747832.47萬元;安置農地人口274398人。

2006年省級政府審批建設用地比2005年增加了2306.73公頃,上升了0.85%,其中農轉用比2005年增加了1166.09公頃,上升了0.89%,耕地比2005年增加了1143.62公頃,上升了0.82%。

(1)積極主動、先期介入,做好建設項目特別是省以上重點建設項目的用地服務工作。對重點建設項目用地,堅持隨到隨辦,並通過現場辦公、培訓指導、咨詢協調等多種形式,協調解決項目立項、用地報批、征地供地及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指導組織相關建設用地依法報批,如溫福、福廈鐵路、浦南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LNG電廠以及省重點工業項目用地。幫助溫福、福廈、龍廈、向莆、廈深鐵路、浦南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等項目制訂征地補償標准和LNG項目臨時用地補償標准,落實了溫福、福廈、龍廈鐵路和泉三、永武高速公路先行用地審批問題,使這些重點工程項目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如期依法開工建設。

圖10 2006年全省幹部培訓及學歷情況

七、問題與建議

(1)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要按照國土資源部的統一部署和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的實施方案,開展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根據全國土地利用規劃綱要、福建省「十一五」規劃綱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綱要、產業布局規劃、省直各有關部門「十一五」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耕地保護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統籌安排各類建設用地布局,為福建海西建設發展留有合理的用地空間。

(2)嚴格執行土地利用指令性計劃管理,按照各地經濟發展的用地需求,統籌安排下達年度用地計劃指標,並加強對農用地轉用規模、速度、結構的控制和引導,強化項目落實,強化節約集約,防止虛假申請、虛假供地和違法違規圈佔土地,使有限的計劃指標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合理的用地需求。按照《關於調整報國務院批准城市建設用地審批方式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對福州、廈門城市規劃區內建設用地審批制度作了改革,研究報批辦法,保證福州、廈門城市規劃區內的建設用地審批不受影響。

(3)創新資源利用方式。加強土地調查監測、土地評價與規劃、土地集約節約利用與國土整治三大技術的研究,不斷改進資源利用方式。加強重點成礦帶地質研究和關鍵技術開發,通過加強先進高效的綜合勘查技術的研究,提高找礦命中率;通過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和礦山固體廢棄物利用技術、礦產開發環境監測與綜合整治技術的創新,推進資源循環利用。

(4)主動優質提供國土資源服務。①對重大建設項目用地實行包干跟蹤制。各級國土資源部門領導班子成員要與重大建設項目掛鉤聯系,在項目選址、可行性研究階段先期介入,及時了解掌握項目前期工作進展情況,確保按程序及時預審、報批和供地,保證重大建設項目順利開工建設。②對深入基層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實行包片服務制。各級國土資源部門領導班子成員對所轄地區實行分片指導,包片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問題。③進一步完善建設用地和采礦權網上審批。針對審批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網上審批系統進行改進和完善,進一步提高運行效率,實現「陽光操作」。④進一步加強市、縣國土資源局政務大廳建設。開展國土資源政務大廳示範建設,完善各項制度,提高人員素質,提升服務質量,做到「整潔、規范、便民、高效」。

⑥ 股份制企業以何種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急

一、土地使用權轉讓:

(一)、申報資料:

1、國有土地使用證;

2、轉讓雙方協議書;

3、企業營業執照、章程、法人代表身份證明、個人身份證;

4、地上建築物、附著物的產權證明;

5、土地平面圖、紅線圖;

6、評估報告書;

7、按規定應提交的其他材料;

8、備註:購買商品房辦理土地使用權轉讓應提交的材料:⑴、購房合同;⑵、購房發票;⑶、土地使用權登記證明書或產權登記證明書;⑷、個人身份證明;

(二)、辦理條件:

1、通過出讓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

2、屬行征劃撥土地的,應補辦出讓手續。

3、持有國有土地使用權證。

4、已投入開發建設資金達到該項目開發建設資金(不含出讓金)總額的25%以上。

(三)、辦事程序:

受理申請——調查、審核——注冊登記——換發土地證書。

(四)、辦事時限:7個工作日(不含政府審批時間)。

(五)、收費標准:

1、土地使用權出售、贈與的,按土地使用權轉讓價8‰;

2、土地使用權交換的,按土地使用權交換差價3‰;

3、企業兼並、股份制企業上市涉及權屬轉移的,按補交土地出讓金總額的2‰計收。註:(1)、最低收費標准50元/宗;(2)、拆遷安置商品房土地使用權轉讓手續費免繳(閩價(2002)房字98號)。

(六)、辦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福建省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辦法》、《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福建省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辦法》、《福建省土地登記條例》。

二、土地使用權出租、抵押:

(一)、申報資料:

1、土地使用權出租申報資料:

(1)、國有土地使用證;

(2)、雙方企業營業執照、法人身份證明、企業章程;

(3)、相關部門或股東同意辦理出租證明;

(4)、授權委託書及代理人身份證明;

(5)、租賃合同;

(6)、地上建築物、附著物的產權證明;

(7)、土地平面圖、紅線圖;

(8)、按規定應提交的其他材料。

2、土地使用權抵押申報資料:

(1)、國有土地使用證;

(2)、抵押人營業執照、法人身份證明、企業章程;

(3)、相關部門或股東同意辦理抵押證明;

(4)、授權委託書及代理人身份證明;

(5)、抵押、借款合同;

(6)、地上建築物、附著物的產權證明;

(7)、(抵押)評估報告;

(8)、土地平面圖、紅線圖;

(9)、土地出讓合同書;

(10)、按規定應提交的其他材料。

(二)、辦理條件:

1、土地使用權出租條件:

(1)、土地使用者已領取《土地使用權證》。

(2)、土地使用者按出讓合同規定的期限和條件投資開發,利用土地,具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及其他附著物證明。

(3)、簽定租賃合同,按規定支付租金。

(4)、出租地塊的位置和租賃部份面積無誤;租賃的期限和用途明確;租賃雙方的權利、義務及其他必須載明的事項明確。

2、土地使用權抵押條件:

領有《國有土地使用權證》並附有地上建築物產權證明書。

(三)、辦事程序:

1、土地使用權出租辦事程序:

(1)、申請:由出租人和承租人共同向市地產交易中心申報、填寫表格,提供有關權屬資料。

(2)、初審: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初步審核,並進行實地調查,對該地塊出租的面積准確性、四至范圍進行復核。

(3)、審批:由單位主管人員進行審核批准。

(4)、申請人領取《土地使用權承租證明書》。

2、土地使用權抵押辦事程序:

(1)、申請:申請人領取申請審批表並提供權屬資料及評估報告。

(2)、初審:經辦人員調查核實後提出初步意見。

(3)、復審:由單位主管人員復核審查,提出復審意見。

(4)、審批:由局領導審核批准。

(5)、按規定交納有關費用,並領取《土地使用權抵押證明書》。

(四)、辦理時限:7個工作日。

(五)、收費標准:

1、土地使用權租賃:按土地使用權年租金總額的1%收取。

2、土地使用權抵押:以土地使用權抵押金額為準的,按下列標准累進計收:即抵押金額在 50 萬元(含 50 萬元)以下的部分,按0.08%收取;抵押金額在50萬元至100萬元(含100萬元)的部分,按0.06%收取;抵押金額在100萬元至300萬元(含300萬元)的部分,按0.04%收取;抵押金額超過300萬元的,按0.02%收取。

(六)、辦理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福建省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辦法》、《福建省土地登記條例》。

欲了解房屋所有權證登記事項,請參閱「置業常識」欄目下的「新房購置問答」之「產權過戶篇」部分。

申報資料、辦事程序、時限、收費標准及依據

一、辦理臨時用地許可審批

(一)、申報資料:

1、申請報告

2、縣、區國土部門請示文件

3、復墾保證書

4、用地補償協議書

5、用地紅線圖

6、規劃區內還需規劃選址意見書

(二)、辦事程序:受理——審查材料——現場勘查——核准

(三)、辦事時限:5個工作日

(四)、收費標准:

閩計價格[2001]585號文收取征地費用總額2.1%的管理費、復墾押金。

(五)、辦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七條、《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第四十五條。

二、辦理建設項目供地審核

(一)、申報資料(一式兩份):

1、用地申請報告

2、用地預審報告

3、項目批准文件

4、權屬材料

5、項目單位營業執照、法人證明復印件

6、填報《建設用地項目呈報說明書》和《供地方案》

7、簽定有關協議或出讓合同

8、規劃許可證、規劃選址意見書、總平面布置圖

9、用地紅線圖(藍圖)

10、涉及地質災害易發區的項目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二)、辦事程序:受理——審核材料——現場勘查——上報審批

(三)、辦事時限:7個工作日(不含政府審批時間)

(四)、收費標准:按征地總費用的2.1%收取征(撥)用地管理費

(五)、辦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三條

三、辦理新增建設用地農用地轉用、徵用審核(批次、單項)

(一)、申報資料(一式六份):

1、立項文件

2、預審意見書

3、規劃選址意見書、規劃紅線圖

4、初步設計或其他有關批准文件

5、項目用地協議或出讓合同

6、建設單位有關資質證明

7、征地紅線圖及勘測定界技術報告

8、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或「不在地質災害易發區」的證明)

(二)、辦事程序:受理——審核材料——現場勘查——上報審批

(三)、辦事時限:7個工作日(不含政府審批時間)

(四)、收費標准:

1、閩計價格[2001]585號文按征地費用總額1.4~2.1%收征(撥)用地管理費。

2、按財綜字[1999]117號文收取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

3、按閩土[2000]92號文收取耕地開墾費。

(五)、辦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條

四、辦理新增建設項目用地預審

(一)、申報資料(一式兩份):

1、申請報告

2、項目建議書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3、規劃選址意見書

4、規劃紅線圖

5、土地權屬證明和土地利用現狀分類面積

6、用地紅線圖

(二)、辦事程序:受理——審查材料——現場勘查——核准

(三)、辦事時限:5個工作日

(四)、收費標准:免費

(五)、辦事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二條

領取已辦妥的土地證

應攜帶的各項要件

凡土地證書已辦妥,領證時應攜帶以下要件:

一、正常情況:

1、 單位:A、單位介紹信;B、領證者身份證;C、收件收據;D、款。

2、 個人:A、本人身份證;B、收件收據;C、款;D、應由本人領證。

二、特殊情況:

土地使用者因本人體弱、生病或在國外或其他特殊情況。

1、由直系親屬代領時:

A、與證書姓名一致的用地者身份證;B、代領人身份證;C、能證明直系親屬關系的戶口簿或僑辦、派出所、居委會等證明,並寫出具結書;D、收件收據;E、款。

3、 其他特殊情況特殊處理。

⑦ 福建省處理歷史遺留問題辦公室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加強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1997年全省開展了非農業建設用地清查,1998年對清查出來的大多數違法用地進行了處理,並完善了用地手續。由於各方面原因,各地仍有一些違法用地未得到妥善處理。為適應依法行政的要求,規范土地管理和建設用地行為,進一步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各地、各有關部門應本著尊重歷史、有利發展、實事求是、依法辦事的原則,對各類違法用地的歷史遺留問題進行妥善處理。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觀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處理的范圍和對象 凡發生在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以下簡稱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前,即1999年月1月1日以前的下列非法佔用土地(包括少批多佔)行為,在1997一1998年全省非農業建設用地清查時未得到處理的,均列入本次處理的范圍: (一)外商投資企業、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私營企業等各類企業非法佔用土地的行為; (二)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等項目非法佔土地的行為。 二、依法處置違法用地行為 (一)依照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規定,對未經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尚未形成建築物和其他設施的,責令退出土地;在非法佔用土地上已建成建築物和其他設施,不符合用地審批條件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所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責令退出土地。 (二)未經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已建成建築物和其他設施的,依照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規定子以處罰後,符合用地審批條件的, 責令限期辦理用地審批手續. (三)非法佔用基本農田的,由設區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查處;其他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市、區)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查處。 三、依法辦理用地審批手續 (一)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土地管理切 保護耕地的通知》(中發[1997]ll號)規定,比照1997年、1998年省政府有關非農業建設用地清查處理政策規定,在1999年1月1日前實施非法佔用土地行為並己建成建築物和其他設施的,經行政處罰後,符合用地審批條件的,依法辦理用地審批手續。 (二)違法用地歷史遺留問題項目辦理用地審批手續,按單獨選址建設項目用地報批。涉及農用,地轉用或者征地的,由用地單位 向項目所在地的市、縣(區)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用地申請,經市、縣(區)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逐級上報至省人民政府審批。未涉及農用地轉用或者征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法定的審批許可權與程序批准供地。 (三)申請辦理用地審批手續,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l.設區市人民政府《關於辦理XX建設項目用地手續的請示》; 2.設區市人民政府國上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關於辦理建設項目用地手續的審查意見》; 3.縣(市、區)人民政府呈報設區人民市政府的請示;乙用地情況匯總表; 4.立項文件或計劃部門的認可意見; 5.初步設計批准文件或有權機關確認的建設項目總平面布置圖; 6.勘測定界圖; 7.建設用地單位提交的用地申請報告和有關違法用地情況的說明; 8.建設項目違法用地情況認定表; 9.行政處罰決定書及土地違法案件行政處罰執行情況記錄表; 10.建設用地單位與原集體土地所有權單位(國有土地使用權單位)簽訂的征地協議(用地協議),或原集體土地所有權單位對土地補償已到位、無異議的說明。 11.轄設項目在城市規劃區內的,需經城市規劃主管部門簽章認可;佔用林地的,需出具林業部門核發的佔用林地審核同意 書。 四、辦理用地審批手續的有關費用 (一)違法用地歷史遺留問題項目辦理用地審批手續,除法律、法規和國土資源部《劃撥供地目錄》規定可以採取劃撥方式供地外,一律採取出讓、租賃、作價出資(或入股)等有償使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權。土地出讓金按照市、縣(區)人民政府公布的當地現行的基準地價或出讓金標准,由市、縣(區)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辦理供地手續時收取。工業項目用地的出讓金按所處區域工業用地同等級別的基準地價下浮幅度的低限收取。 (二)工業和基礎設施等公益事業建設項目佔用一般耕地的應按水田3000元/畝、旱地2000元/畝的標准繳納耕地開墾費。耕地的地類認定以1996年10月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准。佔用的耕地原屬(觀屬)基本農田的,所在地的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依法辦理基本農田調整手續後,方可申請辦理用地審批手續。當地沒有條件規劃補基本農田的,可以按每畝300元的補償標准實行易地劃補。耕地開墾費全額上繳省耕地開發專戶,專項用於耕地開發。 (三)市、縣申請辦理農用地轉用與征地手續,不再徵收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用地管理費或手續費按有權機關批準的觀行收費標准收取。 (四)建設用地單位與原集體土地所有:權單位(國有土地使用權單位)已簽訂征地協議(用地協議),並已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的,不再支付;未支付的,參照《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規定的標准協商確定。 (五)土地出讓金中包含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征地補償安置費用、五(七)通,一平費用的,辦理用地審批手續時應予以寸口減。 (六)違法用地經處理並完善審批手續後,對原使用土地從事農業生產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及時予以、減免農業稅。嚴禁各地擅自增加收費項目或提高收費標准進行額外收費。 五、加強組織領導.,抓好落實: (一)處理各類違法用地歷史遺留問題,涉及面廣,政策性強。 遺留問題較多的市、縣(區)人民政府要成立由國土資源、計劃、經貿、監察、財政、建設(規劃)、林業、鄉鎮企業等部門組成的工作機構,統籌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各有關部門應當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對違法用地歷史遺留問題進行清查,規范建設用、地行為,共同做好處理工作。嚴禁各部門對同一建設項目用地的違法行為進行重復或交叉處罰-。各級財政應根據處理違法用地的工作量撥給相應的經費,以保證該項任務的順利開展。 清查處理和完善用地審批手續,必須於2003年2月31日前完成;2003年12月31日之後清查處理的建設用地歷史遺留問題,按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處置。 (二)建設用地單位依照本意見辦理用地審批手續,並繳清有關用地費用後,市、縣(區)人民政府國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通知用地單位辦理土地登記手續,並在用地單位申請土地登記之日起3個月內完成土地確權、發證工作。 (三)嚴禁弄虛作假,對1999年1。月1日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以後的非法用地行為不得搭車辦理用地審批手續。對不符合用地審批條件而批准辦理的,或者弄虛作假騙取批準的,批准文件無效,對單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依紀給於處分。各地不得直接以罰款、頒發土地使用權證代替用地審批手續。 (四)本通知自下發之日起實施,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由省國土資源廳負責解釋。

⑧ 2016年福建省個人土地使用權買賣怎樣過戶

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再轉移的行為,包括出售、交換和贈送。
未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期限和條件投資開發,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權不得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應當簽訂轉讓合同。土地使用權轉讓時、土地使用權出讓
合同和登記文件中所載明的權利、義務隨之轉移,土地使用權轉讓時,其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的所有權轉讓,應當依照規定辦理過戶登記。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
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分割轉讓的,應當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埋部門和房產管理部門批准,並依法辦理過戶登記。土地使用權轉讓須符合上述規定,否則即為
非法轉讓。

轉讓方法:

土地轉讓有兩種方式:一是土地使用人將土地使用權有償或無償地轉移給他人;二是在土地家庭承包經營的情況下,土地轉讓指承包人自找對象,由第三者代替自己向發包人履行承包合同的行為。下面為土地轉讓辦理方法詳解:

(一)辦事程序

由轉讓雙方當事人提出書面申請—利用股受理審查是否符合轉讓條件—現場勘測—地價評估—填寫轉讓申請審批表—利用股審核—報局批准—簽定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

(二)轉讓土地報件

1、用地申請

2、土地使用證(原件)

3、原出讓合同,批復文件(涉及招、拍、掛的提供成交確認書)

4、雙方轉讓協議

5、如改變規劃的提供規劃部門意見

6、土地評估報告

7、雙方營業執照復印件、法人代表復印件、法人證書復印件

(三)承諾時限:15個工作日

(四)收費標准:不收費

(五)政策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辦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3、《國土資源部招拍掛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規定》

4、《國土資源部招拍掛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規范》

5、《河南省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管理規定》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7、《劃撥用地目錄》

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管理規定》

⑨ 全國各地宅基地有償退出政策知多少

在2015年1月的時候,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於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文件中有明確提出進城落戶的農民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可以選擇自願有償退出或者轉讓宅基地。
2019年新版《土地管理法》提出,國家允許進城落戶的農村村民依法自願有償退出宅基地,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

⑩ 福建哪裡有大宗農用土地租讓。想承包些土地搞種植。或者哪位可用提供農用土地出租的網站,中介

你好!土地流轉、出租信息,你可以咨詢土流 網,及時更新最近的農村土地經營建設等各項相關政策發布,可以查詢到及時的土地政策和相關新聞資訊。如果你有閑置的土地,可以將信息發布到土流網上讓更多有土地需求的人看到,如果你對土地有需求,也可以通過地區搜索到自己理想的土地。

閱讀全文

與福建省土地有償使用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