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文化產業無形資產評估指導意見

文化產業無形資產評估指導意見

發布時間:2021-04-20 05:04:24

㈠ 2010年國家金融政策

中央宣傳部 中國人民銀行 財政部 文化部 廣電總局 新聞出版總署 銀監會 證監會 保監會
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

銀發〔2010〕9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宣傳部,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文化廳(局)、廣播影視局、新聞出版局、銀監局、證監局、保監局,各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通知》(國發〔2009〕30號)精神,進一步改進和提升對我國文化產業的金融服務,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現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充分認識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文化產業快速發展迫切需要金融業的大力支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金融引導資源配置、調節經濟運行、服務經濟社會,對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央實施重要戰略部署和政策措施,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正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加大金融業支持文化產業的力度,推動文化產業與金融業的對接,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需要,是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需要,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需要。各金融部門要把積極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作為拓展業務范圍、培育新的盈利增長點的重要努力方向,大力創新和開發適合文化企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努力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促進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二、積極開發適合文化產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加大有效的信貸投放

(二)推動多元化、多層次的信貸產品開發和創新。對於處於成熟期、經營模式穩定、經濟效益較好的文化企業,要優先給予信貸支持。積極開展對上下游企業的供應鏈融資,支持企業開展並購融資,促進產業鏈整合。對於具有穩定物流和現金流的企業,可發放應收賬款質押、倉單質押貸款。對於租賃演藝、展覽、動漫、游戲,出版內容的採集、加工、製作、存儲和出版物物流、印刷復制,廣播影視節目的製作、傳輸、集成和電影放映等相關設備的企業,可發放融資租賃貸款。建立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體系,為金融機構處置文化類無形資產提供保障。對於具有優質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的企業,可通過權利質押貸款等方式,逐步擴大收益權質押貸款的適用范圍。

(三)積極探索適合文化產業項目的多種貸款模式。對於融資規模較大、項目較多的文化企業,鼓勵商業銀行以銀團貸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探索和完善銀團貸款的風險分擔機制,加強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有效降低單個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對處於產業集群或產業鏈中的中小文化企業,鼓勵商業銀行探索聯保聯貸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

三、完善授信模式,加強和改進對文化產業的金融服務

(四)完善利率定價機制,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和利率。各金融機構應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文化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符合監管要求的靈活的差別化定價機制。針對部分文化產業項目周期特點和風險特徵,金融機構可根據項目周期的資金需求和現金流分布狀況,科學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對於列入國家規劃重點支持的文化產業項目或企業,金融機構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基礎上可適當延長貸款期限。

(五)建立科學的信用評級制度和業務考評體系。各金融機構在確定內部評級要素,設計內部評級指標體系、評級模型和計分標準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文化企業的特點,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信用評級和信用評分制度。要充分借鑒外部評級報告,建立內外部評級相結合的評級體系。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業務考評程序和考核方法,建立專門針對文化產業金融服務的考評體系,將加強信貸風險管理和積極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相結合,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在落實工作責任和考核整體質量及綜合回報的基礎上,對中小文化企業的貸款項目,根據實際情況和有關規定追究或免除有關責任人的相應責任,做到盡職者免責,失職者問責。

(六)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對文化企業的金融服務。各金融機構要增強服務意識,設立專家團隊和專門的服務部門,主動向文化企業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對於國家重點支持的文化企業和項目,要優化簡化審批流程,提高貸款審批效率。在滿足金融機構授信客戶准入標準的前提下,可對舉辦培訓的企業和接受培訓的人員予以信貸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與非銀行金融機構應積極加強合作,綜合利用多種金融業務和金融產品,推出信貸、債券、信託、基金、保險等多種工具相融合的一攬子金融服務,做好文化企業從初創期到成熟期各發展階段的融資方式銜接。

(七)積極開發文化消費信貸產品,為文化消費提供便利的支付結算服務。各金融機構應積極培育文化產業消費信貸市場,通過消費信貸產品創新,不斷滿足文化產業多層次的消費信貸需求。可通過開發分期付款等消費信貸品種,擴大對演藝娛樂、會展旅遊、藝術品和工藝品、動漫遊戲、數字產品、創意設計,圖書、報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網路出版、數字出版等出版產品與服務、印刷、復制、發行,高清電視、付費廣播電視、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電影產品等綜合消費信貸投放。加強網上銀行業務推廣,提高軟體、網路及計算機服務,設計服務和休閑娛樂等行業的網路支付應用水平。進一步發揮人民銀行支付清算和徵信系統的作用,加快完善銀行卡刷卡環境,推動文化娛樂、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旅遊廣告、藝術品交易等行業的刷卡消費,促進文化市場的繁榮發展。

(八)繼續完善文化企業外匯管理,提高文化產業貿易投資便利程度。便利文化企業的跨境投資,滿足文化企業對外貿易、跨境融資和投資等合理用匯需求,提高外匯管理效率,簡化優化外匯管理業務流程,促進文化企業提高外匯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財務成本,提高我國文化企業核心競爭力。

四、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擴大文化企業的直接融資規模

(九)推動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融資。支持處於成熟期、經營較為穩定的文化企業在主板市場上市。鼓勵已上市的文化企業通過公開增發、定向增發等再融資方式進行並購和重組。探索建立宣傳文化部門與證券監管部門的項目信息合作機制,加強適合於創業板市場的中小文化企業項目的篩選和儲備,支持其中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

(十)支持文化企業通過債券市場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集合債和公司債等方式融資。積極發揮中債信用增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等專業機構的作用,為中小文化企業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集合票據等方式融資提供便利。對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的中小文化企業發行直接債務融資工具的,鼓勵中介機構適當降低收費,減輕文化企業的融資成本負擔。對於運作比較成熟、未來現金流比較穩定的文化產業項目,可以以優質文化資產的未來現金流、收益權等為基礎,探索開展文化產業項目的資產證券化試點。

(十一)鼓勵多元資金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發揮保險公司機構投資者作用和保險資金融資功能,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鼓勵保險公司投資文化企業的債權和股權,引導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參與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適當放寬准入條件,鼓勵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等風險偏好型投資者積極進入處於初創階段、市場前景廣闊的新興文化業態。

五、積極培育和發展文化產業保險市場

(十二)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保險服務。在現有工作基礎上,各保險機構應根據文化企業的特點,積極開發適合文化企業需要的保險產品,並按照收益覆蓋風險的原則合理確定保險費率。對於宣傳文化部門重點扶持的文化企業和文化產業項目,應建立承保和理賠的便捷通道,對於信譽好、風險低的,可適當降低費率。加快培育和完善文化產業保險市場,提高保險在文化產業中的覆蓋面和滲透度,有效分散文化產業的項目運作風險。

(十三)推動保險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各保險機構應在現有保險產品的基礎上,探索開展知識產權侵權險,演藝、會展、動漫、游戲、各類出版物的印刷、復制、發行和廣播影視產品完工險、損失險,團體意外傷害保險等適合文化企業特點和需要的新型險種和各種保險業務。鼓勵保險公司探索開展信用保險業務,彌補現行信用擔保體制在支持服務業融資方面的不足。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針對文化出口企業的保險服務,對於符合《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指導目錄》條件,特別是列入《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目錄》和《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目錄》的文化出口企業和項目,保險機構應積極提供出口信用保險服務,鼓勵和促進文化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六、建立健全有利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配套機制

(十四)推進文化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原則,推動文化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引入現代公司治理機制和現代企業財務會計制度,規范會計和審計流程,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增強財務管理能力,為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礎。

(十五)中央和地方財政可通過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等,對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給予貸款貼息和保費補貼。支持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由財政注資引導,鼓勵金融資本依法參與。

(十六)建立多層次的貸款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鼓勵各類擔保機構對文化產業提供融資擔保,通過再擔保、聯合擔保以及擔保與保險相結合等方式多渠道分散風險。研究建立企業信用擔保基金和區域性再擔保機構,以參股、委託運作和提供風險補償等方式支持擔保機構的設立與發展,服務文化產業融資需求。探索設立文化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合理分散承貸銀行的信貸風險。

(十七)完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切實保障各方權益。抓緊制定和完善專利權、著作權等無形資產評估、質押、登記、託管、流轉和變現的管理辦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修訂有關質押登記規定。積極培育流轉市場,充分發揮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等交易平台的作用,為文化企業的著作權交易、商標權交易和專利技術交易等文化產權交易提供專業化服務。進一步加強對文化市場的有效監管和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完善各類無形資產二級交易市場,切實保障投資者、債權人和消費者的權益。

七、加強政策協調和實施效果監測評估

(十八)加強信貸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協調。制定並定期完善《文化產業投資指導目錄》,發布更新文化產業發展的項目信息。加大對符合產業政策導向的文化企業的信貸支持,對納入《文化產業投資指導目錄》「鼓勵類」的文化產業項目,金融機構優先予以信貸支持,對「限制類」的文化產業項目要從嚴審查和審批貸款。

(十九)建立多部門信息溝通機制,搭建文化產業投融資服務平台。建立文化企業投融資優質項目資料庫,通過組織論壇、研討會、洽談會等形式,加強文化項目和金融產品的宣傳、推介,促進銀、政、企合作,對納入資料庫並獲得宣傳文化部門推薦的優質項目,金融機構應重點支持。

(二十)加強政策落實督促評估。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會同同級宣傳文化、財政、銀監、證監、保監等部門,根據本指導意見精神,結合轄區實際,制定和完善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具體實施意見或辦法,切實抓好貫徹實施工作。各金融機構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專項統計制度,加強對文化產業貸款的統計與監測分析。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可根據轄區實際情況,建立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專項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制度。

中央宣傳部 中國人民銀行 財 政 部

文 化 部 廣 電 總 局 新聞出版總署

銀 監 會 證 監 會 保 監 會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九日

㈡ 無形資產評估好處是什麼

1.利用無形資產質押貸款(如商標權、專利、版權、股權質押登記等質押貸款)、工商注冊、增資擴股、參資入股、股東以無形資產作價出資等、許可使用、轉讓、租賃承包、清算拍賣等;
2.提高品牌知名度,展示企業實力,增強凝聚力,品牌形象,展示企業實力;
3.企業利用無形資產的運作與國際標准接軌,進而打入國際市場;
4.保護知識產權的需要,為企業打假、侵權、訴訟提供索賠依據;
5.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資產評估日益重要,通過無形資產的評估,評估後可以完成本單位的清產核資,可以摸清家底,為經營者提供管理信息合理配置資源;
6.項目融資、合資合作、企業兼並、收購、吸引投資、用無形資產進行投資、招商引資,無形資產是對外招商引資的核心吸引力(如商業品牌、企業盈利能力、銷售系統、渠道,人才隊伍、研發能力等)。可運用無形資產進行捆綁式文化輸出。
無形資產的作用現在已逐步為不少企業所了解。但還有很多企業尚不甚了解,或者是有所了解尚未引起重視,這樣就有可能使企業資產受到損失。
搞清企業中存在的無形資產,在企業進行聯營、改制、合資等經濟活動時,對企業的無形資產進行正確的評定估價,可以提高企業的形象,增強企業的自信力,防止企業資產的流失。特別是在中外合作、合資時,可以防止國內資產的流失。

㈢ 知識產權評估的評估依據

知識產權評估主要包括商標權評估、專利權評估、著作權評估、軟體著作權評估等評估項目,知識產權評估作為一種重要的無形資產評估項目,知識產權評估的依據是決定評估價值科學合理的重要保障。
(一)知識產權評估的行為依據
知識產權評估的評估行為依據,它決定著知識產權評估行為的啟動。委託方與受託方簽訂的資產評估業務委託協議書,就是知識產權評估業務開始的行為依據。
(二)知識產權評估的法規依據
為了規范無形資產評估特別是知識產權評估,國家相關部門陸續出台了很多的評估准則、指導意見等政策法規。正因為是這些政策法規的出台,為我國的知識產權評估業務的開展提供了法規依據。
國務院1991年91號令《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
原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1992]36號文《國有資產管理辦法施行細則》;
原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國資辦發[1996]23號文《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試行)》;
財政部財評字[1999]91號「關於印發《資產評估報告基本內容與格式的暫行規定》的通知」;
2008年發布的《資產評估准則—無形資產》;
中評協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著作權資產評估指導意見》
中評協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商標資產評估指導意見》
中評協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的《專利權資產評估指導意見》
中國資產評估協會2007年發布的《資產評估准則—基本准則》;
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等。
(三)知識產權評估的產權依據
知識產權評估的評估對象要求產權清晰,關繫到知識產權評估報告的合法權威。知識產權評估的產權依據一般是資產佔有方享有產權的商標權證書、專利權證書、軟體著作權證書、著作權證書。
(四)取價依據及參考依據
知識產權評估過程中的取價依據及參考依據一般是委託方關於委估項目的可行性報告;委託方提供的其他相關資料;評估人員收集的市場資料及其他資料。

㈣ 到2017年,我國資產評估行業正式發布的資產評估准則有多少項

目前現行的資產評估的法律及准則如下:基本准則及中評協2017年30-54號2017年10月1日開始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2016)
資產評估基本准則(財資[2017]43號)
資產評估職業道德准則(中評協[2017]30號)
資產評估執業准則——資產評估程序(中評協[2017]31號)
資產評估執業准則——資產評估報告(中評協[2017]32號)
資產評估執業准則——資產評估委託合同(中評協[2017]33號)
資產評估執業准則——資產評估檔案(中評協[2017]34號)
資產評估執業准則——利用專家工作及相關報告(中評協[2017]35號)
資產評估執業准則——企業價值(中評協[2017]36號)
資產評估執業准則——無形資產(中評協[2017]37號)
資產評估執業准則——不動產(中評協[2017]38號)
資產評估執業准則——機器設備(中評協[2017]39號)
資產評估執業准則——珠寶首飾(中評協[2017]40號)
資產評估執業准則——森林資源資產(中評協[2017]41號)
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指南(中評協[2017]42號)
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指南(中評協[2017]43號)
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指南(中評協[2017]44號)
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指南(中評協[2017]45號)
資產評估機構業務質量控制指南(中評協[2017]46號)
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16]14號)
資產評估價值類型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47號)
資產評估對象法律權屬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48號)
專利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49號)
著作權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50號)
商標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51號)
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52號)
投資性房地產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53號)
實物期權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54號)
資產評估機構以投標方式承接評估業務指導意見(中評協[2014]223號)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1號——金融企業評估中應關注的金融監管指標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2號——金融企業首次公開發行上市資產評估方法選用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3號——金融企業收益法評估模型與參數確定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4號——金融企業市場法評估模型與參數確定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5號——壽險公司內部精算報告及價值評估中的利用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6號——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評估報告披露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7號——中小評估機構業務質量控制

㈤ 無形資產評估的依據准則

1、國務院復91號令《資產評估管制理辦法》、財政部頒布的《資產評估准則》、《資產評估准則—無形資產》;
2、國資辦(92)36號令《資產評估管理辦法施行細則》;
3、中國資產評估協會1996年5月7日發布的《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
4、《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
5、《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8、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相關意見和規定;
9、評估所收集和調研的各類資料。

㈥ 國內外文化企業怎麼評價其無形資產

(四)內部研究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企業自行開發無形資產發生的研發支出,無論是否滿足資本內化容條件,均應先在「研發支出」科目中歸集,期末,對於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研發支出,轉入當期管理費用;符合資本化條件但尚未完成的開發費用,繼續保留在「研發支出」科目中,待開發項目完成達到預定用途形成無形資產時,再將其發生的實際成本轉入無形資產。外購或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正在研發過程中應予資本化的項目,先計入「研發支出」科目,其後發生的成本比較上述原則進行處理。

㈦ 1.資產評估准側框架體系是什麼由哪些構成2.資產評估師的職業道德准則包括哪

中國的資產評估准則包括下列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為資產評估基本准則。資產評估基本准則是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各種資產類型、各種評估目的的資產評估業務的基本規范。其規范內容應不區分所評估資產的類別和評估目的,而是各類資產評估業務中所應當共同遵守的資本准則。
第二層次為資產評估具體准則。資產評估具體准則分為程序性准則和專業性准則兩個部分。程序性准則是關於注冊資產評估師通過履行一定的專業程序完成評估業務、保證評估質量的規范,包括評估約定書、評估計劃、評估工作底稿、評估報告等。專業性准則是針對不同資產類別的特點,分別對不同資產評估業務中的評估師執業行為進行規范。專業性准則則主要包括企業價值評估准則、無形資產評估准則、不動產評估准則、及其設備評估准則、珠寶首飾藝術評估准則等。
第三層次為資產評估指南。資產評估指南包裹對特定評估目的的、特定資產類別(細化)評估業務以及對評估中某些重要事項的規范。資產評估指南主要對中國資產評估行業中涉及主要評估目的的業務進行規范,如公司注冊、公司股份經營、關聯交易、抵押貸款、不良資產處置、法律訴訟等。資產評估指南也講涉及一些具體的資產類別評估業務,如專利、商標等。
第四層次為資產評估指導意見。資產評估指導意見是針對資產評估業務中的某些具體問題的指導性意見。該層次較為靈活,針對評估業務中新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指導意見,某些尚不成熟的評估指南或具體評估准則也可以先作為指導性意見發布,成熟後再上升為具體准則或指南。

資產評估師的職業道德准則包括:

第一條為規范注冊資產評估師職業道德行為,提高注冊資產評估師職業道德素質,維護注冊資產評估師職業形象,制定本准則。

第二條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本准則。

第三條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與價值估算相關的其他業務,可以參照本准則。

第四條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指導業務助理人員和專家遵守本准則。

㈧ 如何理解文化產業政策與法規的本質

第一,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大金融業支持文化產業的力度,推動文化產業與金融業的對接,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需要。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就要以風險分擔為原則,制定差異扶持金融政策,對不同類企業、不同類業務實行差異扶持。要鼓勵建立文化產業投資風險基金,制定無形資產評估質押貸款等辦法,為文化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便利。根據文化產業發展的特點,制定文化產業類企業不良貸款呆賬自主核銷的辦法與措施。第二,加強文化產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稅收政策是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策略,因此,要繼續完善稅收政策。不斷完善文化產業科技稅收政策,要根據形勢的發展不斷加以調整和完善國家在促進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已經相繼實施的一系列稅收政策。進一步完善非營利性文化組織的稅收政策,減輕其稅收負擔,促進公益性文化產業發展。第三,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的財政支持政策。財政政策與文化改革發展具有內在統一性,支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是財政的重要職能之一。必須堅持財政政策與文化產業發展相協調的政策目的,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立足我國文化的歷史與現實,支持和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強化財政專項資金和基金政策的靈活性,拓寬文化產業資金投入來源,設立覆蓋多領域、多層次的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和基金,建立公眾申請、專家評審、公開透明的管理模式,形成多樣化和靈活化的財政專項資金和基金政策機制。第四,深化文化產業發展的人才支持政策。鼓勵和支持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制定文化產業人才長期發展規劃,整合人才培養的「源流」,構建文化產業人才培養體系,從宏觀上調控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使之達到產業發展的需求。完善文化人才引進政策,建立文化人才引進基金機制,解決引進人才工作中遇到的困難,為加大文化產業領域人才的引進力度,尤其是高層人才的引進,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第五,構建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制支持政策。要在現有關於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基礎上,構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制支持體系。應當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以法律形式確定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框架、原則、體制等基本制度,作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基本法統領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梳理完善現行文化產業法律法規制度,對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涉及的框架性、原則性內容進行細化立法,系統構建與文化產業相關的法律制度。

㈨ 收購萬家文化 小燕子真的要用「50倍杠桿」嗎

投資易提示您來:
該股多頭,且上漲源趨勢有所加快,建議強烈關注。過去十個交易日,該股走勢與大盤弱相關,走勢接近行業萬家文化的籌碼成本為22.85,近日該股快速猛烈吸籌,短線操作建議強烈關注。短期阻力位34.23,支撐位14.77,處於震盪區間內。
希望可以幫到你

閱讀全文

與文化產業無形資產評估指導意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