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攤銷因果

攤銷因果

發布時間:2020-12-13 05:08:33

⑴ 賠付成本的確認和計量有哪些

費用確認的標准

根據上述費用確認原則,在確認費用時,一般應遵循以下三個標准:

(一)按費用與收入的直接聯系(或稱因果關系)加以確認

凡是與本期收入有直接因果關系的耗費,就應當確認為該期間的費用。這種因果關系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經濟性質上的因果性,即應予以確認的費用與期間收入項目具有必然的因果關系,也就是有所得必有所費,不同收入的取得是由於發生了不同的費用;二是時間上的一致性,即應予以確認的費用與某項收入同時或結合起來加以確認,這一過程也就是收入與費用配比的過程。例如,如果企業銷售出去的商品是直接與所產生的營業收入相聯系的,那麼,該項銷售商品的成本就可以隨同本期實現的銷售收入而作為該期的費用;如果企業採用分期收款方式銷售商品,應按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確認收入。在這種情況下,按商品全部銷售成本與全部銷售收入的比率,計算出本期應結轉的營業成本,並與本期所確認的營業收入相配比。

(二)直接作為當期費用確認

在企業中,有些支出不能提供明確的未來經濟利益,並且,如果對這些支出加以分攤也沒有意義,這時,這些費用就應採用這一標准,直接作為當期費用予以確認,例如,固定資產日常修理費等。這些費用雖然與跨期收入有聯系,但由於不確定性因素,往往不能肯定地預計其收益所涉及的期間,因而就直接列作當期的費用。

(三)接系統、合理的分攤方式確認

如果費用的經濟效益有望在若干個會計期間發生,並且只能大致和間接地確定其與收益的聯系,該項費用就應當按照合理的分配程序,在利潤表中確認為一項費用。如,固定資產的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都屬於這一情況。一般地,我們將這類費用稱為折舊或攤銷。

費用的計量

費用是通過所使用或所耗用的商品或勞務的價值來計量的,通常的費用計量標準是實際成本。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其他各項費用,應當以實際發生數計入成本、費用。

費用是資產的一種轉化形式。有些資產將會使幾個會計期間受益,這樣,在計量通過系統、合理的分攤而形成的費用時,是以其資產取得成本的實際數進行計量的。例如,固定資產的折舊要按固定資產原始價值和規定使用年限來計算。無形資產的攤銷、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也都屬於這種情況。有些費用可以立即確認,這時,可以按其實際發生額進行計量。

總之,企業應按實際成本來計量費用,不得以估計成本或計劃成本代替實際成本。

⑵ 什麼是配比原則

http://www.mastvu.ah.cn/jys/caikuai/kuaiji/ckwk/1-9.htm
配比原則

某個會計期間或某個會計對象所取得的收入應與為取得該收入所發生的費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確計算在該會計期間、該會計所獲得的凈損益。

配比原則作為會計要素確認要求,用於利潤確定。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會帶來一定的收入,也必然要發生相應的費用。有利得必有所費,所費是為了所得,兩者是對立的統一,利潤正是所得比較所費的結果。配比原則的依據是受益原則,即誰受益,費用歸誰負擔。受益原則承認得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但並非所有費用與收入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但並非所有費用與收之間都有因果關系。必須按照配比原則區分有因果聯系的直接成本費用和沒有直接聯系的間接成本費用。直接費用與收入進行直接配比來確定本期損益;間接費用則通過判斷而採用適當合理的標准,先在各個產品和各期收入之間進行分攤,然後用收入配經比來確定損益。

因此,收入與費用之間的配比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根據收入與費用之間的配比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根據收入與費用之間摁果關系進行直接配比;二是根據收入與費用項目之間存在的時間上的一致關系進行期間配比。據此,配比原則有三個方面的含義(1)某產品的收入必須與該產品的耗費相匹配;(2)某會計期間的收入必須與該期間的耗費相匹配;(3)某部門的收入必須與該部門的耗費相匹配。

配比原則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並與權責發生制共同作用來確定本期損益,最終受持續經營與會計分期兩個前提的制約。收入在發生時而不是在收賬時確定,與之相配比的費用成本就是為取得該項收入而實際發生的費用,不必考慮費用是否已經以現金付出。即會計主體必須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對各期的收入費用進行核算,而按照權責發生制算出的費用並非全部都是期間費用或產品成本,只有按照配比原則確定的與本期收入或產品收入相對應的費用才是期間費用或產品成本。

【會計審計論文】淺析配比原則

傅代國

一、配比原則的基本內涵

配比原則是指收入與產生收入的費用進行配比以正確計算損益。它是確定損益的一項重要原則,其基本涵義實質上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期間配比。即期間收入與產生這些收入的這一期間的成本、費用進行配比以確定該期間的損益。其二,因果配比。所謂因果配比是指企業某一經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與產生這些收入的費用進行配比。某一經濟活動發生的成本、費用是因,取得的收入是果,因果進行配比以確定某項經濟活動的損益,配比原則的時間一致性常常在企業對外提供信息中發揮作用。按照會計慣例,企業定期通過編制會計報表來對外提供財務信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這一期間的經營成果的信息。為了保證對外提供的財務信息的真實、公允,防止企業利用時間差來調整財務信息,配比原則的時間一致性便應運而生。目前,我國的《企業會計准則》所規范的配比原則就是基於時間一致性。因此,在財務會計准則體系中,配比原則佔有重要的地位。
配比原則的因果一致性在企業內部經營管理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堅持這一原則,是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所需信息質量的保證;運用這一原則,是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有效性的前提,比如,企業進行是否生產某種產品或從事某項經濟活動的決策時,其基本分析是成本效益分析,而進行成本效益分析的前提是正確計算收入、費用;遵循配比原則的因果一致性是計算收入和確定費用正確性的保證。因此,在服務於內部的管理會計中,配比原則仍然具有規范的作用。

二、配比原則與收入實現原則

收入實現原則是規范收入在何時確認的原則。收入實現原則和配比原則在會計原則體系中,是確定企業經營成果的一對孿生兄弟,兩者總是成對出現,並且有先後順序。在確定經營成果時;首先按收入確認原則確定某一期間的收入,然後,按配比原則確定產生這些收入的費用、成本,最後計算出該期的損益;而決不是與此相反的程序。
在我國的會計制度中,規范的各項收入確認標准,所確認的各項費用的內容以及損益表的格式,均體現了收入實現原則和配比原則的這一關系。比如,在實際會計核算中,均是按收入確認標准先確定各項收入,然後再結轉各項成本和費用,損益表多步驟的排列方式也隱含地體現了這種關系,理解和掌握這一關系,也是十分有用的,在核算企業或企業內部各部門以及企業的某項經濟活動時,決不能收入費用各自確認,或先確認費用,後確認收入,而是應該按收入確認的標准確認收入,然後與產生這些收入的費用進行配比,這樣才能正確、便捷地核算各項損益。

三、配比原則與產品開發費用

產品開發費用在核算時必須認識其兩個特點:其一,產品開發費用當期發生,但其效益的獲得可能要在若干年後。其二,新產品研製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會失敗。為了體現配比原則,產品開發費用不能計入開發當期的損益,只能待開發成功後,計入有關資產的價值(無形資產的專利權或其他有形資產)。資產產生效益,通過轉銷資產的價值來體現配比原則。但是,新產品試制多數情況下要失敗,按此處理,則不能體現配比原則。倘若按期間一致性將開發費用計入開發的當期損益,新產品開發成功,則不能正確、合理的確定資產的價值,也不能很好的體現配比原則。因此,正確處理開發費用與配比原則的關系,是會計上的一個兩難選擇的問題。
目前,對開發費用的通行作法是:開發費用於開發當期計入損益,待開發成功後申請專利時,再將開發費用予以本金化,作為無形資產核算。開發期發生開發費用時,借記「管理費用」,貸記「銀行存款」等有關科目;開發成功申請專利時,借記「無形資產」,貸記「管理費用」科目。這種作法是基於穩健考慮,但也存在一個重大缺陷,即在開發費用金額較大的企業,會嚴重的影響開發期和申請專利期的經營成果。筆者認為,根據真實、公允的會計觀念,按照配比原則的要求,應設置一個資產類科目,比如,「新產品開發資產(或費用廣科目,記錄開發期間發生的開發費用,如果開發成功,將此科目的余額轉入無形資產;如果開發失敗,將此科目的余額轉入遞延資產,按一定年限攤銷。

轉摘自今日財會在線

⑶ 會計核算的13項原則請一一舉例說明,急~~~~明天就要叫作業了

財務會計的一般原則(13條)
財務會計的一般原則是指對財務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規定,是對財務會計核算基本規律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准則將財務會計的一般原則歸納為:客觀性、實質重於形式、相關性、可比性、一貫性、及時性、明晰性、權責發生制、配比、謹慎性、歷史成本、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和重要性等13項原則。
(1)客觀性原則
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會計核算的客觀性包括真實性和可靠性兩方面的意義。真實性要求會計核算的結果應當與企業實際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相一致;可靠性是指對於經濟業務的記錄和報告,應當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觀的事實為依據,不受會計人員主觀意志的左右,避免錯誤並減少偏差。企業提供會計信息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因此,必須做到內容真實、數字准確和資料可靠。
(2)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是指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在實際工作中,交易或事項的外在法律形式並不總能真實反映其實質內容。為了使會計信息真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就不能僅僅依據交易或事項的外在表現形式來進行核算,而要反映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違背這一原則,可能會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會計核算上將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設備作為固定資產入賬就是這個原則的具體體現。
(3)相關性原則
亦稱有用性原則,是指企業會計提供的信息應當能夠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會計信息與使用者的決策密切相關,表現在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幫助決策者預測未來,把握可能的結果,從而改善當前的決策;同時,提供的會計信息也能為決策者證實過去的決策產生的結果,從而修正或堅持原來的決策。因此,在會計核算中應堅持這一原則,在收集、加工、處理和提供會計信息的過程中,充分考慮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4)一貫性原則
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如有必要變更,應當將變更的內容、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以及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說明。 在會計核算中,經常會出現相同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有多種辦法可供選擇,例如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認定法等,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也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企業可以在會計准則或制度允許的范圍內選擇使用。但是,在一般情況下,企業一經選定某一種方法,就不得隨意變動,如果企業在不同的會計期間採用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將不利於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理解,不利於會計信息作用的發揮。當然也不是說企業所選擇的會計核算方法不能做任何變更,在符合一定條件的情況下,企業也可以變更會計核算方法,並在企業財務會計報告中作相應披露。在會計核算中遵循一貫性原則,有利於提高會計信息的使用價值,可以防止某些企業和個人利用會計方法的變動,在會計核算上弄虛作假,粉飾財務會計報告。
(5)可比性原則
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這一原則不僅要求不同企業之間的會計信息要具有橫向的可比性,而且要求同一企業的不同時期的會計信息要具有縱向的可比性。不同的企業可能處於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經濟業務發生於不同時點,為了保證會計信息能夠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的需要,便於比較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項,就應當採用相同的會計處理方法。
(6)及時性原則
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延後。 對會計信息使用者來說,會計信息與決策的相關性不僅表現在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而且表現在會計信息時效性上,過時的會計信息對決策者的使用價值就會大大降低,甚至無效。在會計核算中,堅持這一原則就是要求及時收集會計信息、及時對會計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及時傳遞會計信息,以滿足各方面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
(7)明晰性原則
亦稱可理解性原則,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清晰明了,便於理解和利用。 對會計信息使用者來說,首先要能弄懂財務會計報告反映的信息內容,才能加以利用,並作為決策的依據,因此,明晰性是會計信息質量的首要要求。明晰性原則就是要求會計核算提供的信息應當簡明、易懂,能簡單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能為大多數使用者所理解。在會計核算中只有堅持明晰陛原則,才能有利於會計信息使用者准確、完整地把握會計信息的內容,從而更好地利用。
(8)權責發生制原則
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都不應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權責發生制以權利取得和責任完成作為收入和費用發生的標志,有助於正確計算企業的經營成果。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要求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中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與權責發生制相對應的一種收入和費用的確認方法被稱之為收付實現制,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現金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的依據。目前,我國的行政單位採用收付實現制,事業單位除經營業務採用權責發生制外,其他業務也採用收付實現制。
(9)配比原則
是指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和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 根據收入與費用的聯系方式,收入與費用的配比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根據收入與費用之間的因果聯系進行直接配比,如主營業務收入與主營業務成本相配比,其他業務收入與其他業務成本相配比;二是根據收入與費用項目存在的時間上的一致關系,將某些與特定的收入項目沒有存在明顯的因果關系的費用項目,如廣告費、辦公費和經理人員工資等,與發生在同一期間的收入相配比。在會計核算中遵循配比原則,就是要求一個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同與其相關聯的成本、費用,應當在同一會計期間內進行確認、計量並登記入賬,藉以計算確定該期的損益。
(10)實際成本原則
亦稱歷史成本原則,是指企業的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其後,各項財產如果發生減值,應當按照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准備。除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另有規定者外,企業一律不得自行調整其賬面價值。 企業在會計核算上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項目的計量,應當基於交易或事項的實際交易價格或成本,這主要是因為實際成本具有客觀性,便於查核;同時實際成本數據的取得和確定也比較容易。堅持實際成本原則能使會計核算資料具有客觀性和可靠性。但是,如果企業的資產已經發生了減值,其賬面價值不能反映其未來可收回金額,企業就應當按照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准備。
(11)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合理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僅及於本年度(或1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於幾個會計年度(或幾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是指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發生,應從當期已實現的收益中得到補償的支出;而資本性支出是指為當期、主要是為以後會計期間收入的取得而發生,應由今後若干會計期間的收益來補償的支出。這一原則要求企業在會計核算中將兩類不同性質的支出區分開來,對於收益性支出,應計入當期損益,並在利潤表中反映,以正確計算當期經營成果;對於資本性支出應列入資產,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根據其與以後各期收益的關系,將其價值分攤到以後各會計期間,以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如果企業將原本應計入資本性支出的計入了收益性支出,就會低估當期資產和收益;反之,則會高估當期資產和收益;所有這一切,都不利於會計信息使用者正確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影響其正確決策的作出。
(12)謹慎性原則
亦稱穩健性原則,或稱保守主義,是指某些會計事項有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可供選擇時,應盡可能選擇一種不致虛增賬面利潤、誇大所有者權益的方法為準的原則。 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但不得設置秘密准備。遵循這一原則,要求企業在面臨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作出職業判斷並處理會計事項時,應當保持必要的謹慎,充分估計風險和損失,不高估資產或收到也不低估負債或費用。對於預計會發生的損失應計算入賬,對於可能產生的收益則不預計入賬謹慎性原則在我國會計實務中有多種表現,如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採用加速折舊法、物價上漲情況下存貨計價採用後進先出法、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減值准備等。當然,遵循這一原則並不意味著企業可以任意設置各種秘密准備,否則,就屬於濫用本原則,應當按照對重大會計差錯更正的要求進行相應會計處理,加以糾正。
(13)重要性原則
是指企業在全面核算的前提下,對於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的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採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並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作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並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准確地披露;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適當簡化處理。 會計核算中遵循重要性原則就是要考慮提供會計信息的成本與效益問題,使得提供會計信息的收益大於成本,避免出現提供會計信息的成本大於收益的情況出現,在全面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基礎上,起到突出重點,簡化核算,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提高會計核算的工作效率。會計核算中,評價某些項目的重要性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一般來說,應當從質和量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從性質上說,當某一事項有可能對決策產生一定影響時,就屬於重要項目;從數量方面來說,當某一項目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就可能對決策產生影響。

⑷ 根據費用與收入之間的相互關系,企業費用的確認可以歸納為哪幾種情況

3種情況。

(一)按費用與收入的直接聯系(或稱因果關系)加以確認

凡是與本期收入有直接因果關系的耗費,就應當確認為該期間的費用。這種因果關系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經濟性質上的因果性,即應予以確認的費用與期間收入項目具有必然的因果關系,也就是有所得必有所費,不同收入的取得是由於發生了不同的費用;

二是時間上的一致性,即應予以確認的費用與某項收入同時或結合起來加以確認,這一過程也就是收入與費用配比的過程。例如,如果企業銷售出去的商品是直接與所產生的營業收入相聯系的,那麼,該項銷售商品的成本就可以隨同本期實現的銷售收入而作為該期的費用;

如果企業採用分期收款方式銷售商品,應按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確認收入。在這種情況下,按商品全部銷售成本與全部銷售收入的比率,計算出本期應結轉的營業成本,並與本期所確認的營業收入相配比。

(二)直接作為當期費用確認

在企業中,有些支出不能提供明確的未來經濟利益,並且,如果對這些支出加以分攤也沒有意義,這時,這些費用就應採用這一標准,直接作為當期費用予以確認,例如,固定資產日常修理費等。這些費用雖然與跨期收入有聯系,但由於不確定性因素,往往不能肯定地預計其收益所涉及的期間,因而就直接列作當期的費用。

(三)接系統、合理的分攤方式確認

如果費用的經濟效益有望在若干個會計期間發生,並且只能大致和間接地確定其與收益的聯系,該項費用就應當按照合理的分配程序,在利潤表中確認為一項費用。如,固定資產的折舊和無形資產的攤銷都屬於這一情況。一般地,我們將這類費用稱為折舊或攤銷。

(4)攤銷因果擴展閱讀

企業確認收入,費用,支出歸屬期遵循的原則是權責發生制。

權責發生制以權利和責任的發生來決定收入和費用歸屬期的一項原則。指凡是在本期內已經收到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一切費用,不論其款項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

反之,凡不屬於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應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均以權利已經形成或義務(責任)已經發生為標准。權責發生制是我國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基礎。

⑸ 稅法規定低值易耗品是怎樣攤銷的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第九條納稅人必須將經營活動中發生的成本合理劃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可直接計入有關成本計算對象或勞務的經營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間接成本是指多個部門為同一成本對象提供服務的共同成本,或者同一種投入可以製造、提供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產品或勞務的聯合成本。
直接成本可根據有關會計憑證、記錄直接計入有關成本計算對象或勞務的經營成本中。間接成本必須根據與成本計算對象之間的因果關系、成本計算對象的產量等,以合理的方法分配計入有關成本計算對象中。
第十條納稅人的各種存貨應以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納稅人外購存貨的實際成本包括購貨價格、購貨費用和稅金。
計入存貨成本的稅金是指購買、自製或委託加工存貨發生的消費稅、關稅、資源稅和不能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
納稅人自製存貨的成本包括製造費用等間接費用。
第十一條納稅人各項存貨的發出或領用的成本計價方法,可以採用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計劃成本法、毛利率法或零售價法等。如果納稅人正在使用的存貨實物流程與後進先出法相一致,也可採用後進先出法確定發出或領用存貨的成本。納稅人採用計劃成本法或零售價法確定存貨成本或銷售成本,必須在年終申報納稅時及時結轉成本差異或商品進銷差價。
第十二條納稅人的成本計算方法、間接成本分配方法、存貨計價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改變,如確需改變的,應在下一納稅年度開始前報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否則,對應納稅所得額造成影響的,稅務機關有權調整。

⑹ 解釋所得稅扣款如何處理:扣款和條款的概念;資本開支;營業開支;交易目標;罰款和處罰;折舊,攤銷;娛樂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以下簡稱「條例」,「細則」)的規定精神,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條例第四條規定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去准予扣除項目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准予扣除項目是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與取得應納稅收入有關的所有必要和正常的成本、費用、稅金和損失。

第三條 納稅人申報的扣除要真實、合法。真實是指能提供證明有關支出確屬已經實際發生的適當憑據;合法是指符合國家稅收規定,其他法規規定與稅收法規規定不一致的,以稅收法規規定為准。

第四條 除稅收法規另有規定者外,稅前扣除的確認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權責發生制原則。即納稅人應在費用發生時而不是實際支付時確認扣除。

(二)配比原則。即納稅人發生的費用應在費用應配比或應分配的當期申報扣除。

納稅人某一納稅年度應申報的可扣除費用不得提前或滯後申報扣除。

(三)相關性原則。即納稅人可扣除的費用從性質和根源上必須與取得應稅收入相關。

(四)確定性原則。即納稅人可扣除的費用不論何時支付,其金額必須是確定的。

(五)合理性原則。即納稅人可扣除費用的計算和分配方法應符合一般的經營常規和會計慣例。

第五條 納稅人發生的費用支出必須嚴格區分經營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資本性支出不得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必須按稅收法規規定分期折舊、攤銷或計入有關投資的成本。

第六條 除條例第七條的規定以外,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也不得扣除:

(一)賄賂等非法支出;

(二)因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而交付的罰款、罰金、滯納金;

(三)存貨跌價准備金、短期投資跌價准備金、長期投資減值准備金、風險准備基金(包括投資風險准備基金),以及國家稅收法規規定可提取的准備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備金;

(四)稅收法規有具體扣除范圍和標准(比例或金額),實際發生的費用超過或高於法定范圍和標準的部分。

第七條 納稅人的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投資等各項資產成本的確定應遵循歷史成本原則。納稅人發生合並、分立和資本結構調整等改組活動,有關資產隱含的增值或損失在稅收上已確認實現的,可按經評估確認後的價值確定有關資產的成本。

第二章 成本和費用

第八條 成本是納稅人銷售商品(產品、材料、下腳料、廢料、廢舊物資等)、提供勞務、轉讓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包括技術轉讓)的成本。

第九條 納稅人必須將經營活動中發生的成本合理劃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可直接計入有關成本計算對象或勞務的經營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間接成本是指多個部門為同一成本對象提供服務的共同成本,或者同一種投入可以製造、提供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產品或勞務的聯合成本。

直接成本可根據有關會計憑證、記錄直接計入有關成本計算對象或勞務的經營成本中。間接成本必須根據與成本計算對象之間的因果關系、成本計算對象的產量等,以合理的方法分配計入有關成本計算對象中。

第十條 納稅人的各種存貨應以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納稅人外購存貨的實際成本包括購貨價格、購貨費用和稅金。

計入存貨成本的稅金是指購買、自製或委託加工存貨發生的消費稅、關稅、資源稅和不能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

納稅人自製存貨的成本包括製造費用等間接費用。

第十一條 納稅人各項存貨的發出或領用的成本計價方法,可以採用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計劃成本法、毛利率法或零售價法等。如果納稅人正在使用的存貨實物流程與後進先出法相一致,也可採用後進先出法確定發出或領用存貨的成本。納稅人採用計劃成本法或零售價法確定存貨成本或銷售成本,必須在年終申報納稅時及時結轉成本差異或商品進銷差價。

第十二條 納稅人的成本計算方法、間接成本分配方法、存貨計價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改變,如確需改變的,應在下一納稅年度開始前報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否則,對應納稅所得額造成影響的,稅務機關有權調整。

第十三條 費用是指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可扣除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已計入成本的有關費用除外。

第十四條 銷售費用是應由納稅人負擔的為銷售商品而發生的費用,包括廣告費、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展覽費、保險費、銷售傭金(能直接認定的進口傭金調整商品進價成本)、代銷手續費、經營性租賃費及銷售部門發生的差旅費、工資、福利費等費用。

從事商品流通業務的納稅人購入存貨抵達倉庫前發生的包裝費、運雜費、運輸存儲過程中的保險費、裝卸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和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購貨費用可直接計入銷售費用。如果納稅人根據會計核算的需要已將上述購貨費用計入存貨成本的,不得再以銷售費用的名義重復申報扣除。

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的納稅人的銷售費用還包括開發產品銷售之前的改裝修復費、看護費、採暖費等。

從事郵電等其他業務的納稅人發生的銷售費用已計入營運成本的不得再計入銷售費用重復扣除。

第十五條 管理費用是納稅人的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組織經營活動提供各項支援性服務而發生的費用。管理費用包括由納稅人統一負擔的總部(公司)經費、研究開發費(技術開發費)、社會保障性繳款、勞動保護費、業務招待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股東大會或董事會費、開辦費攤銷、無形資產攤銷(含土地使用費、土地損失補償費)、礦產資源補償費、壞賬損失、印花稅等稅金、消防費、排污費、綠化費、外事費和法律、財務、資料處理及會計事務方面的成本(咨詢費、訴訟費、聘請中介機構費、商標注冊費等),以及向總機構(指同一法人的總公司性質的總機構)支付的與本身營利活動有關的合理的管理費等。除經國家稅務總局或其授權的稅務機關批准外,納稅人不得列支向其關聯企業支付的管理費。

總部經費,又稱公司經費,包括總部行政管理人員的工資薪金、福利費、差旅費、辦公費、折舊費、修理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等。

第十六條 財務費用是納稅人籌集經營性資金而發生的費用,包括利息凈支出、匯兌凈損失、金融機構手續費以及其他非資本化支出。

第三章 工資薪金支出

第十七條 工資薪金支出是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支付給在本企業任職或與其有僱傭關系的員工的所有現金或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年終加薪、加班工資,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支出。

地區補貼、物價補貼和誤餐補貼均應作為工資薪金支出。

第十八條 納稅人發生的下列支出,不作為工資薪金支出:

(一)雇員向納稅人投資而分配的股息性所得;

(二)根據國家或省級政府的規定為雇員支付的社會保障性繳款;

(三)從已提取職工福利基金中支付的各項福利支出(包括職工生活困難補助、探親路費等);

(四)各項勞動保護支出;

(五)雇員調動工作的旅費和安家費;

(六)雇員離退休、退職待遇的各項支出;

(七)獨生子女補貼;

(八)納稅人負擔的住房公積金;

(九)國家稅務總局認定的其他不屬於工資薪金支出的項目。

第十九條 在本企業任職或與其有僱傭關系的員工包括固定職工、合同工、臨時工,但下列情況除外:

(一)應從提取的職工福利費中列支的醫務室、職工浴室、理發室、幼兒園、托兒所人員;

(二)已領取養老保險金、失業救濟金的離退休職工、下崗職工、待崗職工;

(三)已出售的住房或租金收入計入住房周轉金的出租房的管理服務人員;

第二十條 除另有規定外,工資薪金支出實行計稅工資扣除辦法,計稅工資扣除標准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 經批准實行工效掛鉤辦法的納稅人向雇員支付的工資薪金支出,飲食服務行業按國家規定提取並發放的提成工資,可據實扣除。

第四章 資產折舊或攤銷

第二十二條 納稅人經營活動中使用的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的攤銷費用可以扣除。

第二十三條 納稅人的固定資產計價按細則第三十條的規定執行。固定資產的價值確定後,除下列特殊情況外,一般不得調整:

(一)國家統一規定的清產核資;

(二)將固定資產的一部分拆除;

(三)固定資產發生永久性損害,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可調整至該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並確認損失;

(四)根據實際價值調整原暫估價值或發現原計價有錯誤。

第二十四條 納稅人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范圍按細則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執行。除另有規定者外,下列資產不得計提折舊或攤銷費用:

(一)已出售給職工個人的住房和出租給職工個人且租金收入未計入收入總額而納入住房周轉金的住房;

(二)自創或外購的商譽;

(三)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

第二十五條 除另有規定者外,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電子設備和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第二十六條 對促進科技進步、環境保護和國家鼓勵投資的關鍵設備,以及常年處於震動、超強度使用或受酸、鹼等強烈腐蝕狀態的機器設備,確需縮短折舊年限或採取加速折舊方法的,由納稅人提出申請,經當地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後,逐級報國家稅務總局批准。

第二十七條 納稅人可扣除的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採取直線折舊法。

第二十八條 納稅人外購無形資產的價值,包括買價和購買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

納稅人自行研製開發無形資產,應對研究開發費用進行准確歸集,凡在發生時已作為研究開發費直接扣除的,該項無形資產使用時,不得再分期攤銷。

第二十九條 納稅人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給國家或其他納稅人的土地出讓價款應作為無形資產管理,並在不短於合同規定的使用期間內平均攤銷。

第三十條 納稅人購買計算機硬體所附帶的軟體,未單獨計價的,應並入計算機硬體作為固定資產管理;單獨計價的軟體,應作為無形資產管理。

第三十一條 納稅人的固定資產修理支出可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納稅人的固定資產改良支出,如有關固定資產尚未提足折舊,可增加固定資產價值;如有關固定資產已提足折舊,可作為遞延費用,在不短於5年的期間內平均攤銷。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固定資產修理,應視為固定資產改良支出:

(一)發生的修理支出達到固定資產原值20%以上;

(二)經過修理後有關資產的經濟使用壽命延長二年以上;

(三)經過修理後的固定資產被用於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第三十二條 納稅人對外投資的成本不得折舊或攤銷,也不得作為投資當期費用直接扣除,但可以在轉讓、處置有關投資資產時,從取得的財產轉讓收入中減除,據以計算財產轉讓所得或損失。

第五章 借款費用和租金支出

第三十三條 借款費用是納稅人為經營活動的需要承擔的、與借入資金相關的利息費用,包括:

(一)長期、短期借款的利息;

(二)與債券相關的折價或溢價的攤銷;

(三)安排借款時發生的輔助費用的攤銷;

(四)與借入資金有關,作為利息費用調整額的外幣借款產生的差額。

第三十四條 納稅人發生的經營性借款費用,符合條例對利息水平限定條件的,可以直接扣除。為購置、建造和生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而發生的借款,在有關資產購建期間發生的借款費用,應作為資本性支出計入有關資產的成本;有關資產交付使用後發生的借款費用,可在發生當期扣除。納稅人借款未指明用途的,其借款費用應按經營性活動和資本性支出佔用資金的比例,合理計算應計入有關資產成本的借款費用和可直接扣除的借款費用。

第三十五條 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的納稅人為開發房地產而借入資金所發生的借款費用,在房地產完工之前發生的,應計入有關房地產的開發成本。

第三十六條 納稅人從關聯方取得的借款金額超過其注冊資本50%的,超過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稅前扣除。

第三十七條 納稅人為對外投資而借入的資金發生的借款費用,應計入有關投資的成本,不得作為納稅人的經營性費用在稅前扣除。

第三十八條 納稅人以經營租賃方式從出租方取得固定資產,其符合獨立納稅人交易原則的租金可根據受益時間,均勻扣除。

第三十九條 納稅人以融資租賃方式從出租方取得固定資產,其租金支出不得扣除,但可按規定提取折舊費用。融資租賃是指在實質上轉移與一項資產所有權有關的全部風險和報酬的一種租賃。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租賃為融資租賃:

(一)在租賃期滿時,租賃資產的所有權轉讓給承租方;

(二)租賃期為資產使用年限的大部分(75%或以上);

(三)租賃期內租賃最低付款額大於或基本等於租賃開始日資產的公允價值。

第六章 廣告費和業務招待費

第四十條 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廣告費支出不超過銷售(營業)收入2%的,可據實扣除;超過部分可無限期向以後納稅年度結轉。糧食類白酒廣告費不得在稅前扣除。納稅人因行業特點等特殊原因確實需要提高廣告費扣除比例的,須報國家稅務總局批准。

第四十一條 納稅人申報扣除的廣告費支出應與贊助支出嚴格區分。納稅人申報扣除的廣告費支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廣告是通過經工商部門批準的專門機構製作的;

(二)已實際支付費用,並已取得相應發票;

(三)通過一定的媒體傳播。

第四十二條 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業務宣傳費(包括未通過媒體的廣告性支出),在不超過銷售營業收入5‰范圍內,可據實扣除。

第四十三條 納稅人發生的與其經營業務直接相關的業務招待費,在下列規定比例范圍內,可據實扣除:

全年銷售(營業)收入凈額在1500萬元及其以下的,不超過銷售(營業)收入凈額的5‰;全年銷售(營業)收入凈額超過1500萬元的,不超過該部分的3‰。

第四十四條 納稅人申報扣除的業務招待費,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證明資料的,應提供能證明真實性的足夠的有效憑證或資料。不能提供的,不得在稅前扣除。

第七章 壞賬損失

第四十五條 納稅人發生的壞賬損失,原則上應按實際發生額據實扣除。經報稅務機關批准,也可提取壞賬准備金。提取壞賬准備金的納稅人發生的壞賬損失,應沖減壞賬准備金;實際發生的壞賬損失,超過已提取的壞賬准備的部分,可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已核銷的壞賬收回時,應相應增加當期的應納稅所得。

第四十六條 經批准可提取壞賬准備金的納稅人,除另有規定者外,壞賬准備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過年末應收賬款余額的5‰。計提壞賬准備的年末應收賬款是納稅人因銷售商品、產品或提供勞務等原因,應向購貨客戶或接受勞務的客戶收取的款項,包括代墊的運雜費。年末應收賬款包括應收票據的金額。

第四十七條 納稅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收賬款,應作為壞賬處理:

(一)債務人被依法宣告破產、撤銷,其剩餘財產確實不足清償的應收賬款;

(二)債務人死亡或依法被宣告死亡、失蹤,其財產或遺產確實不足清償的應收賬款;

(三)債務人遭受重大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損失巨大,以其財產(包括保險賠款等)確實無法清償的應收賬款;

(四)債務人逾期未履行償債義務,經法院裁決,確實無法清償的應收賬款;

(五)逾期3年以上仍未收回的應收賬款;

(六)經國家稅務總局批准核銷的應收賬款;

第四十八條 納稅人發生非購銷活動的應收債權以及關聯方之間的任何往來賬款,不得提取壞賬准備金。關聯方之間往來賬款也不得確認為壞賬。

第八章 其他扣除項目

第四十九條 納稅人為全體雇員按國家規定向稅務機關、勞動社會保障部門或其指定機構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基本失業保險費,按經省級稅務機關確認的標准交納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按國家規定為特殊工種職工支付的法定人身安全保險,可以扣除。

第五十條 納稅人為其投資者或雇員個人向商業保險機構投保的人壽保險或財產保險,以及在基本保障以外為雇員投保的補充保險,不得扣除。

第五十一條 納稅人繳納的消費稅、營業稅、資源稅、關稅和城市維護建設費、教育費附加等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以及發生的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可以扣除。

第五十二條 納稅人發生的與其經營活動有關的合理的差旅費、會議費、董事會費,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證明資料的,應能夠提供證明其真實性的合法憑證,否則,不得在稅前扣除。

差旅費的證明材料應包括:出差人員姓名、地點、時間、任務、支付憑證等。

會議費證明材料應包括:會議時間、地點、出席人員、內容、目的、費用標准、支付憑證等。

第五十三條 納稅人發生的傭金符合下列條件的,可計入銷售費用:

(一)有合法真實憑證;

(二)支付的對象必須是獨立的有權從事中介服務的納稅人或個人(支付對象不含本企業雇員);

(三)支付給個人的傭金,除另有規定者外,不得超過服務金額的5%.

第五十四條 納稅人實際發生的合理的勞動保護支出,可以扣除。勞動保護支出是指確因工作需要為雇員配備或提供工作服、手套、安全保護用品、防暑降溫用品等所發生的支出。

第五十五條 納稅人發生的資產盤虧、報廢凈損失,減除責任人賠償和保險賠款後的余額,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可以扣除。納稅人出售職工住房發生的財產損失不得扣除。

第五十六條 納稅人按照經濟合同規定支付的違約金(包括銀行罰息)、罰款和訴訟費可以扣除。

第九章 附則

第五十七條 根據本辦法和有關稅收規定,需經稅務機關審核批准後在稅前扣除的事項,省級稅務機關可以作出規定,要求納稅人在上報稅務機關審核批准時,附送中國注冊稅務師或注冊會計師的審核證明。

第五十八條 本辦法自2000年1月1日起執行。

第五十九條 以前的有關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按本辦法執行。本辦法未、規定的事項,按有關規定執行。

⑺ 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屬於哪種配比方式

配比原則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相互配內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容各項收入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
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堅持配比原則有兩層含義:一是因果配比,將收入與其對應的成本相配比,如,將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相配比;二是時間配比,將一定時期的收入與同時期的費用相配比,如,將當期的收入與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期間費用相配比等。

本例所述固定資產折舊與無形資產攤銷,屬於「時間性配比」:同一時期的收入與費用相配比。

閱讀全文

與攤銷因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