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BOT,PPP項目應如何繳納增值稅
BOT項目如何計算繳納增值稅的問題
(1)以投融資方的名義立項建設(B),工程完工後經營(O)一段時間,再轉讓業主(T)的,在項目的各個階段,按以下方法計稅:
在建設階段,投融資方建設期間發生的支出為取得該項目(一般為不動產)所有權的成本,所取得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投融資方將建築工程承包給其他施工企業的,該施工企業為建築業增值稅納稅人,按「建築業」稅目徵收增值稅,其銷售額為工程承包總額。
在經營階段,投融資方對所取得的收入按照其銷售的貨物、服務適用的稅率計稅。
在移交階段,就所取得收入按照「銷售不動產」稅目徵收增值稅,其銷售額為實際取得的全部回購價款(包括工程建設費用、融資費用、管理費用和合理回報等收入)。
(2)以項目業主的名義立項建設(B),工程完工後經營(O)一段時間,再交付業主(T)的,在項目的各個階段,按以下方法計稅:
在建設階段,投融資人建設期間發生的支出為取得該項目(一般為不動產)經營權的成本,作為「其他權益性無形資產—基礎設施資產經營權」核算,所取得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投融資人將建築工程承包給其他施工企業的,該施工企業為建築業增值稅納稅人,按「建築業」稅目徵收增值稅,其銷售額為工程承包總額。
在經營階段,投融資人對所取得的收入按照其銷售的貨物、服務適用的稅率計稅。在移交階段,就所取得收入按照「銷售無形資產」稅目徵收增值稅,其銷售額為實際取得的全部回購價款。
❷ 什麼叫PPP項目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又稱PPP模式,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
拓展資料:
PPP的模式特點
第一,PPP是一種新型的項目融資模式。PPP融資是以項目為主體的融資活動,是項目融資的一種實現形式,主要根據項目的預期收益、資產以及政府扶持的力度而不是項目投資人或發起人的資信來安排融資。項目經營的直接收益和通過政府扶持所轉化的效益是償還貸款的資金來源,項目公司的資產和政府給予的有限承諾是貸款的安全保障。
第二,PPP融資模式可以使更多的民營資本參與到項目中,以提高效率,降低風險。這也正是現行項目融資模式所鼓勵的。政府的公共部門與民營企業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進行全程合作,雙方共同對項目運行的整個周期負責。PPP融資模式的操作規則使民營企業能夠參與到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確認、設計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中來,這不僅降低了民營企業的投資風險,而且能將民營企業的管理方法與技術引入項目中來,還能有效地實現對項目建設與運行的控制,從而有利於降低項目建設投資的風險,較好地保障國家與民營企業各方的利益。這對縮短項目建設周期,降低項目運作成本甚至資產負債率都有值得肯定的現實意義。
第三,PPP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民營資本「有利可圖」。私營部門的投資目標是尋求既能夠還貸又有投資回報的項目,無利可圖的基礎設施項目是吸引不到民營資本的投入的。而採取PPP模式,政府可以給予私人投資者相應的政策扶持作為補償,如稅收優惠、貸款擔保、給予民營企業沿線土地優先開發權等。通過實施這些政策可提高民營資本投資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積極性。
第四,PPP模式在減輕政府初期建設投資負擔和風險的前提下,提高城市軌道交通服務質量。在PPP模式下,公共部門和民營企業共同參與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和運營,由民營企業負責項目融資,有可能增加項目的資本金數量,進而降低資產負債率,這不但能節省政府的投資,還可以將項目的一部分風險轉移給民營企業,從而減輕政府的風險。同時雙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長期目標,更好地為社會和公眾提供服務。
❸ ppp項目具體包含哪幾項
PPP項目主要參與方包括政府、社會資本方、融資方、承包商和分包商、原料供應商、專業運營商、保險公司以及專業機構等。
一、在PPP項目中,政府需要同時扮演以下兩種角色:
1、作為公共事務的管理者;
2、作為公共產品或服務的購買者(或者購買者的代理人)。
二、社會資本方:
社會資本方是指與政府方簽署PPP項目合同的社會資本或項目公司。
三、融資方:
PPP項目的融資方通常有商業銀行、出口信貸機構、多邊金融機構(如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信託公司)等。
四、承包商和分包商:
在PPP項目中,承包商和分包商的選擇是影響工程技術成敗的關鍵因素,其技術水平、資歷、信譽以及財務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貸款人對項目的商業評估和風險判斷,是項目能否獲得貸款的一個重要因素。
五、專業運營商(部分項目適用)
六、原料供應商(部分項目適用
七、產品或服務購買方(部分項目適用)
八、保險公司
九、其他參與方:
除上述參與方之外,開展PPP項目還必須充分藉助投資、法律、技術、財務、保險代理等方面的專業技術力量,因此PPP項目的參與方通常還可能會包括上述領域的專業機構。
❹ PPP項目入庫與不入庫的主要區別是什麼,目前
在2016年12月之前,PPP項目可能只需要入財政部的項目庫。至2016年12月21日,發改委發文《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庫管理辦法(試行)》後,PPP項目不僅需要入財政部的項目庫,還需要入發改委的項目庫。
《財政部財金[2015]166號》中明確提出,未入庫的項目,不能列入各地的PPP項目目錄,不能通過財政預算安排支出。
2016年10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傳統基礎設施領域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工作導則》,第六條明確: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要會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在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重大建設項目庫)基礎上,建立各地區各行業傳統基礎設施PPP項目庫,並統一納入國家發展改革委傳統基礎設施PPP項目庫,建立貫通各地區各部門的傳統基礎設施PPP項目信息平台。入庫情況將作為安排政府投資、確定與調整價格、發行企業債券及享受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專項政策的重要依據。
君合律師事務所黃山、丁興鎮文章分析稱,如果沒有入庫,則PPP項目原則上無法使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所安排財政撥款(包括中央預算內的投資、專項建設基金、中央專項債券籌集的專項建設基金、其他中央財政建設性基金及其他有關PPP項目的專項政策)。後期也無法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募集資金。
如果區級項目,入市庫相當於拿到了市財政的擔保,變相的告訴金融機構說,我這個項目最後的還款風險較低,同理入省庫和入國家庫,基本等於有了更高一級的政府給你做了信用擔保,最實惠的好處就是你這個項目未來的融資成本會比較低,因為風險低
❺ ppp模式大型設備采購入無形資產嗎
大型設備是固定資產。
❻ ppp項目的投資模式指的是什麼
1、狹義定義
從各國和國際組織對PPP的理解來看,PPP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PPP泛指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為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而建立的各種合作關系,
廣義的PPP可以理解為一系列項目融資模式的總稱,包含BOT、TOT、DBFO等多種模式。
狹義的PPP更加強調合作過程中的風險分擔機制和項目的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原則。
2、廣義定義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簡寫,中文直譯為「公私合夥制」,
簡言之指公共部門通過與私人部門建立夥伴關系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的一種方式。雖然私人部門參與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已有很長歷史,
但PPP術語的出現不過是近十年的事情,在此之前人們廣為使用的術語是Concession、BOT、PFI等。
PPP本身是一個意義非常寬泛的概念,加之意識形態的不同,要想使世界各國對PPP的確切內涵達成共識是非常困難的。
德國學者NorbertPortz甚至認為試圖去總結PPP是什麼或者應該是什麼幾乎沒有任何意義,
它沒有固定的定義,並且也很難去考證這個含義模糊的英文單詞的起源,PPP的確切含義要根據不同的案例來確定。
(6)ppp項目無形資產擴展閱讀:
PPP模式的分類:
由於世界各國意識形態不同,且處於PPP發展的不同階段,導致各國使用的術語不盡相同,
或者對於同一個術語的理解不盡一致,這就給PPP的分類帶來很大麻煩。
從筆者查閱的資料來看,各國或國際組織對PPP的分類有十幾種之多。
PPP的各種模式及其含義
廣義PPP可以分為外包、特許經營和私有化三大類,其中:
1、外包類
PPP項目一般是由政府投資,私人部門承包整個項目中的一項或幾項職能,
例如只負責工程建設,或者受政府之託代為管理維護設施或提供部分公共服務,並通過政府付費實現收益。
在外包類PPP項目中,私人部門承擔的風險相對較小。
2、特許經營類
項目需要私人參與部分或全部投資,並通過一定的合作機制與公共部門分擔項目風險、共享項目收益。
根據項目的實際收益情況,公共部門可能會向特許經營公司收取一定的特許經營費或給予一定的補償,
這就需要公共部門協調好私人部門的利潤和項目的公益性兩者之間的平衡關系,
因而特許經營類項目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水平。
通過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特許經營類項目能充分發揮雙方各自的優勢,節約整個項目的建設和經營成本,同時還能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
項目的資產最終歸公共部門保留,因此一般存在使用權和所有權的移交過程,
即合同結束後要求私人部門將項目的使用權或所有權移交給公共部門。
3、私有化類
PPP項目則需要私人部門負責項目的全部投資,在政府的監管下,通過向用戶收費收回投資實現利潤。
由於私有化類PPP項目的所有權永久歸私人擁有,並且不具備有限追索的特性,因此私人部門在這類PPP項目中承擔的風險最大。
❼ PPP項目應如何繳納增值稅
(1)以投融資方的名義立項建設(B),工程完工後經營(O)一段時間,再轉讓業主(T)的,在項目的各個階段,按以下方法計稅:
在建設階段,投融資方建設期間發生的支出為取得該項目(一般為不動產)所有權的成本,所取得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投融資方將建築工程承包給其他施工企業的,該施工企業為建築業增值稅納稅人,按「建築業」稅目徵收增值稅,其銷售額為工程承包總額。
在經營階段,投融資方對所取得的收入按照其銷售的貨物、服務適用的稅率計稅。
在移交階段,就所取得收入按照「銷售不動產」稅目徵收增值稅,其銷售額為實際取得的全部回購價款(包括工程建設費用、融資費用、管理費用和合理回報等收入)。
(2)以項目業主的名義立項建設(B),工程完工後經營(O)一段時間,再交付業主(T)的,在項目的各個階段,按以下方法計稅:
在建設階段,投融資人建設期間發生的支出為取得該項目(一般為不動產)經營權的成本,作為「其他權益性無形資產—基礎設施資產經營權」核算,所取得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投融資人將建築工程承包給其他施工企業的,該施工企業為建築業增值稅納稅人,按「建築業」稅目徵收增值稅,其銷售額為工程承包總額。
在經營階段,投融資人對所取得的收入按照其銷售的貨物、服務適用的稅率計稅。 在移交階段,就所取得收入按照「銷售無形資產」稅目徵收增值稅,其銷售額為實際取得的全部回購價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