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勞務費起征點怎麼算,勞務費稅法的規定
勞務報費起征點是800元,個人取得的勞務報酬收入,應當交納個人所得稅。應交稅款=(勞務報酬收入-費用扣除額)*稅率勞務報酬項目應交的個人所得稅,由支付人為扣繳義務人。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稅法規定,向其主管稅務機關交納。因此應當向當地稅務機關申報交納。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四款規定,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獨立從事各種非僱傭的各種勞務所取得的所得。其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徵收。
當勞務報酬低於800時,應納稅額 = 0。
當勞務報酬低於4000時,應納稅額 =(勞務報酬-800)x 適用稅率。
當勞務報酬高於4000時,應納稅額 =勞務報酬 x(1-20%) x 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按照下圖的稅率計算:
帳務處理問題。根據會計制度、稅法及相關法規的規定,企業支付的勞務費支出,不構成工資總額,應當計入「管理費用——勞務費」科目,並不計提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不交納各項社會保險金和住房公積金。在計算應交企業所得稅時,勞務費應當在當地稅務機關規定的勞務費扣除標准(注意,不是工資標准,如計稅工資標准等)內,據實扣除。
2. 2019年新個稅實施後,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費用減除標準是什麼
新個稅法對於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納稅內申報分兩步,首先容每次發放的時候預扣申報,可以減除相應的費用後作為應納稅所得額,在按適用稅率計算申報預交
三項綜合所得以每次收入減除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減除費用: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費用按八百元計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百分之二十計算。
預扣稅率,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是20%,勞務報酬:
所以你說的扣除費用只是預交的時候使用,匯算清繳的時候又要綜合重新計算了
3. 工資薪金與勞務報酬的個稅處理有什麼不同
工資薪金與勞務報酬的個稅處理有以下區別:
1、所得的范圍不同: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包括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2、預扣稅款方法不同: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扣繳申報。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減除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3、起征點不同:
工資、薪金所得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按八百元計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計算。
4、稅率不同:
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率表:
5、稅前抵扣的不同:
工資、薪金所得可以稅前扣除社保和專項附加扣除,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
而勞務報酬所得無其他扣除項目。
4. 發放勞務費備注勞務報酬和勞務工資有什麼不一樣,個稅怎麼報
目前根據新個人所得稅法,個人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並稱「綜合所得」居民個人需要於次年3月至6月進行匯算
也就是說本質上一樣,區別在於預扣預繳的計算方式不同
預繳計算:
(一)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
(二)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具體預扣預繳方法如下:
勞務報酬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減除費用: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按八百元計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百分之二十計算。
5. 怎麼向境外機構收取勞務費或特許權使用費,需要提供哪些資料,謝謝!
向境外機構收取費用首先你得看你們有沒有合同或協議
如果有合同或協議就按裡面的規定來
或者提供對方需要你提供的相關證明性文件
這事沒有什麼法律明文規定
主要是合同雙方或者說勞務雙方的約定
6. 勞務稅為什麼如此之高超過800就要徵收20% 怎麼活啊! 個人所得稅和勞務稅為什麼相差這么大
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獨立從事各種非僱傭的勞務所得,相當個試一個小企業一樣當然利潤都歸提供勞務個人所有。而個人所得稅,一部分(大部分)利潤是歸僱主,另一部分是分配給勞動者。企業繳納是是企業所得稅。
工資薪金是受雇所得,不參與企業利潤分配,剩餘利潤歸企業,勞務所得是簽合同性質的,金額是不固定的,次數也不固定,國家為了保證稅款徵收的公平性,所以這樣定的。
勞務報酬計算稅額是:
1、<=4000的工資,減除800免稅額後按20%計算稅額。
2、>4000,分三段(2萬以下20%速算扣除為0,2~5萬30%速算扣除為2000,5萬以上40%速算扣除為7000)。
(6)勞務費與特許權使用費的比較擴展閱讀:
勞務報酬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每次勞務報酬收入減去收入額的20%。
例如:歌星劉某一次取得表演收入40000元,扣除20%的費用後,應納稅所得額為32000元。請計算其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
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1-2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40000×(1-20%)×30%-2000=7600(元)
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的,要實行加成徵收辦法,具體是:一次取得勞務報酬收入,減除費用後的余額(即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加征十成。
例如:王某一次取得勞務報酬收入5萬元,需扣除20%的費用。其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
=50000×(1-20%)=40000元
=40000×30%(30%的稅率為20000對應的20%的稅率加征五成為30%)-2000=10000(元)
7. 關於勞務費與工資繳納各稅問題
可以按工資薪金操作,但是以後企業交殘保金的時候,基數就大了……
勞務費計算方法見下:
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一、發放含稅勞務報酬的計算方法:
1、每次發放的勞務報酬不超過800元(含)不上稅;
2、每次發放的勞務報酬超過800元至4000元(含)的,扣除費用800元,稅率為20%;
3、每次發放的勞務報酬超過4000元至25000元(含)的,扣除20%的費用,稅率為20%;
4、每次發放的勞務報酬超過25000元至62500元(含)的,扣除20%的費用,稅率為30%,並減2000元速算扣除數;
5、每次發放的勞務報酬超過62500元的,扣除20%的費用,稅率為40%,並減7000元的速算扣除數。
二、發放不含稅勞務報酬的計算方法:根據1996年9月17日國稅發[1996]161號
(一)、不含稅收入額為3360元(即含稅收入額4000元)以下的: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800)÷(1-稅率)
(二)、不含稅收入額為3360(即含稅收入額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速算扣除數)×(1-20%)÷[1-稅率×(1-20%)]
(三)、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公式一、二中的稅率,是指不含稅所得按不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
根據:國稅發[2000]192號《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明確單位或個人為納稅義務人的勞務報酬所得代付稅款計算公式對應稅率表的通知》
不含稅勞務報酬收入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
21000元以下的部分 20% 0
超過21000元至49500元的部分 30% 2000
超過49500元的部分 40% 7000
公式三中的稅率,是指應納稅所得額按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
含稅勞務報酬收入額 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
不超過25000的部分 不超過20000的部分 20% 0
超過25000元至62500的部分 超過20000元至50000的部分 30% 2000
超過62500的部分 超過50000的部分 40% 7000
(一)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二)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
(三) 勞動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適用
(四) 財產轉讓所得適用
(五)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適用
工資薪金如下:
(一)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級數 含稅級距 不含稅級距 稅率(%) 速算扣除數 說明
1 不超過500元的 不超475元的 5 0 1、本表含稅級距指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八百元後的余額或者減除附加減除費用後的余額。
2 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超過475元至1,825元的部分 10 25
3 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超過1,825元至4,375元的部分 15 125 2、含稅及距適用於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於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
4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超過4,375元至16,375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超16,375元至31,375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超31,375元至45,375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45,375元至58,375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超58,375元至70,375的部分 40 10,375
9 超過100,000元的部分 超70,375元的部分 45 15,375
8. 軟體設計費到底是計入勞務報酬還是特許權使用費
軟體設計費到底是計入勞務報酬。
判定其設計費屬於勞務所得還是特許權使用費,回可以結合合同和實答際執行情況考慮:技術使用費轉讓一般屬於特許權使用費,一般是按一方同意將其技術傳授給另一方,使另一方能自由使用該項未被公開過的特殊知識和經驗,技術授予方一般不參與技術許可一方的活動,並不保證技術實施的後果。如果技術作為資產發生法律權屬關系的轉變則應該是財產轉讓收益。
技術勞務所得,通常是一方使用其行業的習慣技巧,獨立承擔為另一方服務的工作,而並非將其擁有的技術提供給服務對象使用。
在進行這些判斷的過程中,可能發現存在設計中包含勞務提供和技術轉讓混合的問題,對此應盡量分開考慮。
9. "特殊關系確認","價格影響確認","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確認是什麼意思
您好。
特殊關系確認:
填報確認進出口行為中買賣雙方是否存在特殊關系,有下列八種情形之一的,應當認為買賣雙方存在特殊關系,填報「是」,反之則填報「否。
(一)買賣雙方為同一家族成員的;
(二)買賣雙方互為商業上的高級職員或者董事的;
(三)一方直接或者間接地受另一方控制的;
(四)買賣雙方都直接或者間接地受第三方控制的;
(五)買賣雙方共同直接或者間接地控制第三方的;
(六)一方直接或者間接地擁有、控制或者持有對方5%以上(含5%)公開發行的有表決權的股票或者股份的;
(七)一方是另一方的雇員、高級職員或者董事的;
(八)買賣雙方是同一合夥的成員的。買賣雙方在經營上相互有聯系,一方是另一方的獨家代理、獨家經銷或者獨家受讓人,如果符合前款的規定,也應當視為存在特殊關系。
價格關系確認:
在海關審價過程中進口貨物的成交價格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賣方對買方處置或者使用進口貨物不予限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實施的限制除外)
(二)進口貨物的價格不得受到使該貨物成交價格無法確定的條件或者因素的影響;
(三)賣方不得直接或者間接獲得因買方銷售、處置或者使用進口貨物而產生的任何收益,或者雖然有收益但是能夠通過調整項目包含在被估貨物的發票價格中;
(四)買賣雙方之間沒有特殊關系,或者雖然有特殊關系但是未對成交價格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海關審價過程中對於進口貨物成交價格審核的四項條件,是為了實現銷售符合公平交易的原則,且銷售行為導致所有權完整轉移的目的。因此,在向海關申報前需要事先審核申報價格是否符合海關成交價格審價原則,避免由於審價而影響通關速度。
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確認:
特許權使用費是否計入完稅價格關鍵在於是否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一)買方必須直接或間接支付
特許權使用費必須是由買方支付的,且尚未包括在有關價格中,如果特許權使用費不是由買方直接或間接支付的,該費用就無須計入完稅價格。
(二)與被估貨物有關
在實際案例中要判斷這項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情,通常我們應把握一項基本原則,進口企業是否可以無須購買特許權就可以得到貨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可以認定該特許權與被估貨物無關,如果是否定的,那特許權就與貨物有關。
(三)作為被估貨物的一項銷售條件
此項是判斷該費用是否成為被估貨物完稅價格一部分的重要標准,這里所指的銷售是指輸入進口國的出口銷售,因此有關貨物進口後,進口商在進口國內轉售該貨物時引起的特許權使用費不能成為完稅價格的一部分。
那如何認定特許權使用費與被估貨物有關聯,根據海關《審價辦法》第十三條規定:
(一)用於支付專利權或者專有技術使用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
1.含有專利或者專有技術的;
2.用專利方法或者專有技術生產的;
3.為實施專利或者專有技術而專門設計或者製造的。
(二)特許權使用費是用於支付商標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
1.附有商標的;
2.進口後附上商標直接可以銷售的;
3.進口時已含有商標權,經過輕度加工後附上商標即可以銷售的。
(三)特許權使用費是用於支付著作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
1.含有軟體、文字、樂曲、圖片、圖像或者其他類似內容的進口貨物,包括磁帶、磁碟、光碟或者其他類似介質的形式;
2.含有其他享有著作權內容的進口貨物。
(四)特許權使用費是用於支付分銷權、銷售權或者其他類似權利,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
1.進口後可以直接銷售的;
2.經過輕度加工即可以銷售的。
希望可以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