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無形資產的後續支出不引起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增減變動
按企業會計准則規定:企業取得的已作為無形資產確認的正在進行中的研究專開發項目,在取得後發屬生的支出應當再次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按照研究與開發費用的處理方法進行確認。在開發階段,可將有關支出資本化計入無形資產的成本,但必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開發階段的支出不能全部資本化,必須符合相關的條件):
1.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並使用或出售的意圖。
3.無形資產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存在市場或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的,應當證明其有用性。
4.有足夠的技術、財務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並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
5.歸屬於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地計量。
無法區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支出,應當在發生時作為管理費用,全部計入當期損益。
即然後續支出計入當期損益。那麼當然不引起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發生增減變化
㈡ 無形資產的後續支出,會不會引起賬面價值的變動為什麼
對於無形資產的後續支出需要計入管理費用,不能計入無形資產。也就不會引起賬面價值的變動。
㈢ 無形資產的後續支出,金額較小的計入當期費用,較大的增加無形資產賬面價值面價值,這句話對不對
不對,後續支出應確認為當期損益,符合資本化的可以進行資本化,增加無形資產帳面價值.
㈣ 對無形資產後續支出如何入賬
無形資抄產後續支出是襲指無形資產入賬後,為確保該無形資產能夠給企業帶來預定的經濟利益而發生的支出。如相關的宣傳活動支出等,無形資產的後續支出應在發生當期確認為費用。
無形資產後續支出應計入當期損益,不得將其資本化處理。
《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第六條規定:
企業無形項目的支出,除下列情形外,均應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符合本准則規定的確認條件、構成無形資產成本的部分;
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中取得的、不能多帶帶確認為無形資產、構成購買日確認的商譽的部分
對無形資產後續支出的處理方法,國際上普遍採用了費用化的處理方法,但同時對一些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後續支出允許資本化,這一點上與我國現行規定有一定的差異。
想知道更多有關初級會計的最新資訊,一定不要錯過環球快問會計在線頻道。
關注環球網校快問對無形資產後續支出如何入賬
㈤ 請教:無形資產的後續支出問題
新准則的表述是將初始支出和後續支出的資本化按照同一原則處理。所以後續支出在符合準則第三至第五條規定的情況下是可以資本化增加無形資產價值的,並不是全部費用化。
准則第六條:「企業無形項目的支出,除下列情形外,均應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一)符合本准則規定的確認條件、構成無形資產成本的部分;(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中取得的不能單獨確認為無形資產、構成購買日確認的商譽的部分。」。這里只是提到「無形項目的支出」,沒有區分初始支出還是後續支出。
㈥ 無形資產的確認和計量
無形資產的確認
我國的會計准則規定,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無形項目,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
(1)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
(2)與該資產相關的預計未來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3)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
這一確認條件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因為無形資產所能夠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一般只有在企業為獲得某項無形資產而發生實際支出的條件下,才能夠將這些相關的支出列作無形資產的成本並確認為無形資產。
2、無形資產的計量
由於取得無形資產的方式不同,所以計量方法也有所不同。我國的《企業會計准則》規定:
購入的無形資產,應當按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實際成本;以出讓方式單獨獲得土地使用權的成本,應根據土地出讓合同規定的出讓金和為獲得十地使用權所直接相關的其他支出作為其成本。
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昨為實際成本,但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實際成本。
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如果捐贈方提供了有關憑據的,按憑據上標明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確定;如果捐贈方沒有提供有關憑據的,該無形資產存在活躍的市場。
無形資產徵收范圍包括: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商標權、轉讓專利權、轉讓非專利技術、轉讓著作權、轉讓商譽。
(一)轉讓土地使用權,是指土地使用者轉讓土地使用權的行為。
土地所有者出讓土地使用權和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
土地租賃,不按本稅目征稅。
(二)轉讓商標權,是指轉讓商標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
(三)轉讓專利權,是指轉讓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
(四)轉讓非專利技術,是指轉讓非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提供無所有權技術的行為,不按本稅目征稅。
(五)轉讓著作權,是指轉讓著作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行為。著作,包括文字著作、圖形著作(如畫冊、影集)、音像著作(如電影母片、錄像帶母帶)。
㈦ 政府會計下的無形資產有何不同
《無形資產准則》規定政府會計主體應當對使用年限有限的無形資產進行攤銷。攤銷是指在無形資產使用年限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攤銷金額進行系統分攤。
無形資產攤銷需要考慮的因素有需要進行攤銷的無形資產范圍、攤銷年限、攤銷方法和應攤銷金額。
1.基本要求
政府會計主體應當按月對使用年限有限的無形資產進行攤銷,並根據用途計入當期費用或者相關資產成本。
【比較分析】
《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按月計提無形資產攤銷時,按照應計提攤銷金額,借記 「非流動資產基金——無形資產」科目。
《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按月計提無形資產攤銷時,按照應計提攤銷金額,借記「資產基金——無形資產」科目。
《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的攤銷金額一般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其他會計准則另有規定的除外。
《政府會計准則第××號——無形資產》(徵求意見稿):無形資產的攤銷金額一般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其他會計准則另有規定的除外。
2.需要進行攤銷的無形資產范圍
首先要判斷是否是有限年限,政府會計主體應當於取得或形成無形資產時合理確定其使用年限。政府會計主體應當對使用年限有限的無形資產進行攤銷,以下無形資產不應攤銷:
(1)使用年限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2)已提足攤銷仍繼續使用的無形資產;
(3)名義金額計量的無形資產。
3.無形資產攤銷年限的確定
政府會計主體應當於取得或形成無形資產時合理確定其使用年限。無形資產的使用年限為有限的,應當估計該使用年限。無法預見無形資產為政府會計主體提供服務潛力或者帶來經濟利益期限的,應當視為使用年限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對於使用年限有限的無形資產,政府會計主體應當按照以下原則確定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
(1)法律規定了有效年限的,按照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作為攤銷年限;
(2)法律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按照相關合同或單位申請書中的受益年限作為攤銷年限;
(3)法律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相關合同或單位申請書也沒有規定受益年限的,應當根據無形資產為政府會計主體帶來服務潛力或經濟利益的實際情況,預計其使用年限;
(4)非大批量購入、單價小於1000元的無形資產,可以於購買的當期將其成本一次性全部轉銷。
(5)因發生後續支出而增加無形資產成本的,對於使用年限有限的無形資產,應當重新確定攤銷年限。
【比較分析】
《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應當按照如下原則確定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法律規定了有效年限的,按照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作為攤銷年限;法律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按照相關合同或單位申請書中的受益年限作為攤銷年限;法律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相關合同或單位申請書也沒有規定受益年限的,按照不少於10年的期限攤銷。
《行政單位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應當按照以下原則確定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
法律規定了有效年限的,按照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作為攤銷年限;法律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按照相關合同或單位申請書中的受益年限作為攤銷年限;法律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相關合同或單位申請書也沒有規定受益年限的,按照不少於10年的期限攤銷。非大批量購入、單價小於1000元的無形資產,可以於購買的當期,一次將成本全部攤銷。
《政府會計准則第××號——無形資產》(徵求意見稿):政府會計主體應當按照如下原則確定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法律規定了有效年限的,按照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作為攤銷年限;法律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按照相關合同或單位申請書中的受益年限作為攤銷年限;法律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相關合同或單位申請書也沒有規定受益年限的,按照不少於10年的期限攤銷;非大批量購入、單價小於1000元的無形資產,可以於購買的當期,一次將成本全部轉銷。
㈧ 無形資產延續的後續成本支出計入哪裡
無形資產後續支出是否資本化 :
《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第六條規定:
企業無形項目的支出,除下列情形外,均應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一)符合本准則規定的確認條件、構成無形資產成本的部分;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中取得的、不能單獨確認為無形資產、構成購買日確認的商譽的部分。
根據這條,可以理解為無形資產後續支出應計入當期損益,不得將其資本化處理。
對無形資產後續支出的處理方法,國際上普遍採用了費用化的處理方法,但同時對一些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後續支出允許資本化,這一點上與我國現行規定有一定的差異。
1.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
在1998年頒布的《國際會計准則第38號——無形資產》中規定,無形資產在其購置或完成後發生的支出應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除非:該支出很可能使資產產生超過其原來預定的績效水平的未來經濟利益;該支出可以可靠地計量和分攤至該資產。若這些條件滿足,後續支出應計入無形資產的成本。在1997年《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常設解釋委員會(SIC)解釋公告第6號——修改現用軟體的費用》中規定,修改現用軟體系統的後續費用應在其發生時確認為費用,除非這些費用很可能使軟體產生超過其原定業績標準的可具體歸屬的未來經濟利益;以及這些費用可以可靠地計量並分配到資產。由此可見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對無形資產的後續支出逐步重視,在採用費用化的同時,規定了符合條件的後續支出予以資本化。
2.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的相關規定
美國會計准則委員會在公認會計原則(GAAP)一般准則的第17章關於無形資產的一般原則中規定:企業除了購買無形資產,還可能發生用於開發、恢復、維護無形資產的費用。企業內部形成的無形資產所發生的費用應予以資本化,但它需要具備三個條件:
(1)這些費用應是可確指的無形資產的費用。
(2)可確指的無形資產有明確的有效期。
(3)這項無形資產不能是企業繼續經營所固有的,也不是企業整體的一部分。
由此可見,在美國會計實務中普遍採用的做法是,對於可辨認無形資產,允許資本化的後續支出通常僅限於那些能夠延長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的支出。即:在符合某些條件時,後續支出可以資本化。
㈨ 無形資產的後續支出應在發生時予以資本化嗎
無形資產後續支出是否資本化 :
《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第六條規定:
企業無形項目的支出,除下列情形外,均應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一)符合本准則規定的確認條件、構成無形資產成本的部分;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中取得的、不能單獨確認為無形資產、構成購買日確認的商譽的部分。
根據這條,可以理解為無形資產後續支出應計入當期損益,不得將其資本化處理。
對無形資產後續支出的處理方法,國際上普遍採用了費用化的處理方法,但同時對一些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後續支出允許資本化,這一點上與我國現行規定有一定的差異。
1.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
在1998年頒布的《國際會計准則第38號——無形資產》中規定,無形資產在其購置或完成後發生的支出應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除非:該支出很可能使資產產生超過其原來預定的績效水平的未來經濟利益;該支出可以可靠地計量和分攤至該資產。若這些條件滿足,後續支出應計入無形資產的成本。在1997年《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常設解釋委員會(SIC)解釋公告第6號——修改現用軟體的費用》中規定,修改現用軟體系統的後續費用應在其發生時確認為費用,除非這些費用很可能使軟體產生超過其原定業績標準的可具體歸屬的未來經濟利益;以及這些費用可以可靠地計量並分配到資產。由此可見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對無形資產的後續支出逐步重視,在採用費用化的同時,規定了符合條件的後續支出予以資本化。
2.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的相關規定
美國會計准則委員會在公認會計原則(GAAP)一般准則的第17章關於無形資產的一般原則中規定:企業除了購買無形資產,還可能發生用於開發、恢復、維護無形資產的費用。企業內部形成的無形資產所發生的費用應予以資本化,但它需要具備三個條件:
(1)這些費用應是可確指的無形資產的費用。
(2)可確指的無形資產有明確的有效期。
(3)這項無形資產不能是企業繼續經營所固有的,也不是企業整體的一部分。
由此可見,在美國會計實務中普遍採用的做法是,對於可辨認無形資產,允許資本化的後續支出通常僅限於那些能夠延長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的支出。即:在符合某些條件時,後續支出可以資本化。
㈩ 關於無形資產的幾個問題...分析解釋一下。。。
1.自創商標經過登記注冊可以作為無形資產,因為它有排他性,而沒有登記注內冊,則意味著別人可以隨便使用。容所以第一句實際從提法上講就是錯誤的。完整的表述應該是「企業自創而沒有登記注冊的商標不能列為無形資產」。
2.第二題的表述依然是錯誤的,無形資產發生的後續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仍然需要計入無形資產,當然這種情況很少見。
同樣,你對後續支出的理解也是錯誤的,這里的後續支出並不是指攤銷,而是指除攤銷以外因該無形資產發生的其他費用。
3.我同樣可以問放入預付賬款有什麼不可以啊,我覺得主要還是為了和租入資產改良支出區分開。
4.第四項表述還是有問題,不嚴謹。沒有說明「用自創專利技術開發新產品」是不是無形資產開發過程一個環節,如果是當然就入初始成本,不是當然不行。
5.非專利技術要看是否經過研發了,如果是自行研發,按照可以資本化的部分入賬唄,如果購買的當然按購買價值入賬。當然研發那塊還是挺模糊的,五個確認確認標准也很抽象,我覺得只要你的支出可以往這5個條件上靠,那就可以確認,其實,說是五個條件,還應該以第一個和第五個為主吧,畢竟比較直觀,其他的太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