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軟體屬於無形資產么
問:如果屬於,該如何攤銷? 答:會計核算方面:(1)無形資產的確認:《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第三條明確: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中的可辨認性標准:(一)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資產或負債一起,用於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 (二)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 如果貴公司購進的軟體符合上述無形資產的確認條件可以作為無形資產管理。(2)無形資產的攤銷:《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第十七條明確: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應攤銷金額應當在使用壽命內系統合理攤銷。企業攤銷無形資產,應當自無形資產可供使用時起,至不再作為無形資產確認時止。企業選擇的無形資產攤銷方法,應當反映與該項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無法可靠確定預期實現方式的,應當採用直線法攤銷。 稅收方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若干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1號)第一條第(五)項明確:企事業單位購進軟體,凡符合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進行核算,經主管稅務機關核准,其折舊或攤銷年限可以適當縮短,最短可為2年。根據上述規定,貴公司會計上也可以按上述規定將購入軟體作為無形資產管理,並經主管稅務機關核准後按2年攤銷。 (山西宏啟稅務師事務所)
Ⅱ 哪些屬於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包括貨來幣資金、自金融資產、專利權、商標權、應收賬款、長期股權投資。
中國的企業會計准則規定:無形資產,指企業擁有或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的非貨幣性資產。它一般具有以下一些特點:不存在實物形態;有償取得的;可以在許多會計期間為企業提供經濟效益;它們所能提供的未來經濟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無形資產,才能予以確認: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2)自媒體算不算無形資產擴展閱讀
處置報廢:
企業租讓無形資產使用權形成的租金收入和發生的相關費用,分別確認為其他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成本。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應當將取得的價款與該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資產處置損益。
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應當將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予以轉銷,其賬面價值轉作當期損益(營業外支出)。
Ⅲ 自媒體有哪些盈利模式
當下自媒體盈利研究綜述一、
近年來,自媒體逐漸興起,從博客到微博大號乃至微信公眾賬號,互聯網及媒體從業人員紛紛加入其中,探索其盈利模式,其中不乏業界精英。對於自媒體商業化的討論,唱衰者有之,對其滿懷信心者亦有之。筆者雖為一文科生,但對互聯網科技興趣濃厚,每天混跡於虎嗅網、36氪、雷鋒網等科技新媒體,看各家觀點競相爭鳴,開始做當下中國自媒體商業化相關問題的思考,遂寫成本文。本文在寫作之初所研讀的40多篇文章皆為虎嗅網、36氪等新媒體兩個月之內刊載。
二、 主體(一)何為自媒體? 關於自媒體(we-media)的定義,網路的闡述復雜而不夠清晰,故不採用,簡單說來,自媒體就是一個人或一小群人做的媒體,它必須有強烈的個人特徵和風格,比如張三建一個博客,可能這個博客是原創文字為主,也有可能是轉帖為主,但需要有張三自己的強烈的個人風格。沒有強烈個人風格的「自媒體」,其實只是一個媒體而已,談不上「自媒體」。此外,自媒體須具有獨立的特性,媒體人羅振宇將其定位為「U盤化生存」方式——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時插拔,自由協作。不屬於任何組織,沒有任何名片,由此,可為其貼上「獨立」二字。這兩個特性(個人風格、獨立)業界討論者基本沒有爭議。關於商業屬性是否為自媒體的必須屬性,還存在爭議,這里暫不做判斷,因為本文的主題即為自媒體的商業化,那些沒有經營慾望的個人博客和微博不在本文討論范圍。需要補充的是,業界普遍認為如韓寒主編的《one一個》不屬於自媒體,因為其編輯團隊已達到十個以上,如虎嗅、36氪等也非自媒體,而是一個自媒體的聚合平台。關於自媒體的形式,以文字圖片為主流,自媒體所發新聞、評論、小說大多是這種形式,此外也有媒體人希望有聲有色,提出音頻視頻的想法,並建議做獨立APP。這些都是可以嘗試的形式,當然一些人已經在做,如羅振宇已經在做視頻方面的探索。
(二)自媒體的商業模式 自媒體能否找到其商業化模式,實現盈利,這在互聯網業界存在很大爭議。如魏武揮曾撰文闡述「我為什麼反對自媒體有商業模式「,認為自媒體人玩個票容易,做成事難,支持者則放話,」全世界自媒體聯合起來,收入千萬不是夢「綜合各家意見,筆者認為,目前自媒體獲得商業通道的可能性有這么幾個:廣告收入、付費閱讀、線下收益。 2012年8月,騰訊網科技總監程苓峰,發布微博宣布離職遷居南方小鎮,「我選擇不打工、不創業,專心做個人媒體,關注互聯網。通過微博和各媒體專欄發布信息,通過稿費和咨詢獲取收入。」幾個月後,程苓峰把微博里的話變成了現實。更靠譜的是,他為其他也准備做「自媒體」,但苦於沒有盈利模式的同行指點了一條明路:賣廣告。 1月25日,程苓峰對外宣布:以他為主筆的自媒體「雲科技」推出微信廣告,報價每天1萬,或是每3天5萬,向中國乃至全球業界開售。此後不到2個月,他就做了10單生意,入賬13萬。 有了程苓峰的成功案例在前,樂觀者認為這條路前景已經可期,「個人媒體為什麼能賺到錢?因為微博、微信這些社會化媒體前所未有地讓個人直接獲得自己的用戶,而且能幫助好內容擴大10倍、100倍的傳播。」程苓峰認為,傳播力的增加,能帶動傳統媒體的廣告市場向這個新領域轉移,即使轉移的數量有限,也已經足以養活一定規模的自媒體人。 不過,也有質疑者認為,程苓峰的「銷售業績」更多是在於第一塊試驗田帶來的聚光效應,以及他個人的人脈資源,但並非可以推而廣之的可持續模式。一旦自媒體如雜草般快速出現生長,公眾會很快陷入新聞疲勞,行業內也會因為爭奪商業化資源爭奪陷入紅海。 一個被引用的反例是,早在博客時代,自媒體就已不乏商業化嘗試,很多博客主甚至博客平台都曾試圖將博客的公眾影響力變現為廣告收入,並進行分成,但基本都以失敗告終。關於付費閱讀,也有不少媒體人持樂觀態度,有人撰文對微信公眾平台滿懷信心,認為當微信打通支付功能,如果自媒體微信公眾賬號採取免費增值的方式,還真有可能走得通,一算下來可能年收入過20W。「微信公號時代同樣如此。微信公號是一個機會,很多人藉此造勢,有了知名度後再去其它方面賺錢。「"微信不只在毀滅舊有商業秩序,它還為其他群體提供創造新商業價值的機會,基於微信公眾號的用戶自媒體既是其一。所謂微信公眾號,是商家或個人在微信公眾平台上申請應用賬號,並與訂閱用戶進行文建個人自媒體,探索盈利之路。如果說博客的興起開啟了自媒體時代大門,微博等使之勃興,那麼基於手機的微信公眾號模式,或將會成為自媒體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至少在中國大概會如此。" 如果微信5.0真的推出移動支付和公眾賬號付費訂閱,自媒體的商業價值將更加放大,因為付費閱讀將直接成為現實,甚至可能引發一場自助出版浪潮。另外,按照現有版權法,文章被網路轉載均應支付作者稿費,但現實中免費卻早成潛規則,而自媒體的崛起將有助於作者改變弱勢地位,收回應有權益。 此外,豆瓣閱讀的作者丁小雲最近撰文《我如何在豆瓣閱讀月入兩萬稿費》,闡述豆瓣閱讀這一平台為內容提供者打造內容付費或廣告分成的商業模式。 當然,也有人認為,鑒於國內受眾免費閱讀習慣,版權意識薄弱,最終因手機自媒體受益的永遠是兩種人:介入早者和公眾熱度高者,大多數作者仍將處於打醬油狀態。關於線下收益,程苓峰在一篇博文中指出:「為什麼人人都在寫微博,獲得注意力,製造影響力。因為注意力和影響力可變現,可以變現成『任何東西』。」以正和島為例,它可以借自媒體作線上營銷,而線下收取會員費。近日虎嗅也刊載了一個案例,「一位律師將微信當做營銷平台,受益若干,先從無形資產——擴大品牌知名度起步,最終實現了從線上到線下的盈利,並由此改變了處事模式的格式。」微博紅琢磨先生,他先是以微博為自媒體進行創作,吸引讀者,在因寫「微博三國」小有名氣後,開始在北京一些劇場舉辦脫口秀表演。當然,也有人認為,自媒體只能是只是精英的商業化,線下的活動比如講座和咨詢都需要自媒體人極強的素質和影響力。
(三)優勢及面臨問題 第一,速度優勢。提供干貨速度快,出了一個事件,傳統媒體記者以及網媒記者還在花費大量時間來求證,自媒體可以直接開始深入分析。
第二,內容優勢。媒體要有更嚴肅的寫作原則,容易枯燥,而自媒體沒有這些束縛,如果是記者的自媒體,可以有鮮明的傾向性和態度,更多吐槽和爆料,自媒體背景多元化,有很多來自行業內部從業人士,經驗和知識結構都比媒體記者更強。
第三,信譽優勢。媒體環境原因,公眾對有信譽的自媒體信任度沒有問題、甚至比官媒更高。有相當多的情境下,受眾更趨向於相信個體,人際傳播力量更有效。 第四,受眾優勢。一些自媒體可以產生意見領袖效應,另外通過微信和微博組織起來的用戶渠道,更容易進行量化分析,你甚至可以知道每一個受眾的大致身份。一些自媒體的受眾水準很高。而且,「與其弱弱的影響10萬人,不如深深的打動1萬人。」劣勢:一是量產水平偏弱,每天一篇供應幾乎已是極限,一些自媒體只有遇到自身領域的事件或者感興趣的事件發生時才會動筆,一周一篇甚至一個月一篇。 二是渠道能力弱,自媒體個人影響力巨大,不需要渠道傳播,屬於極少情況,甚至這部分自媒體為0,因為所有自媒體都有不斷擴大影響力和傳播渠道的需求,微博+微信+個人網站+給自媒體聚合網站投稿+給網路媒體投稿+給傳統媒體寫專欄,這幾個都需要上。但自媒體單打獨斗,受眾增長速度不快,領域容易被局限,容易遇到瓶頸。商業化能力還很弱,議價、定價能力弱,數量多價格亂,無法被大型廣告機構代理。(四)建議及前景 一個自媒體,做好產品是最重要的,自媒體人應該根據自己興趣,找到相似的坐標,提升用戶體驗,擴大影響力。同時如媒體人小歐所言,抱團子、壯膽子和接單子。選擇適合的平台。「比如,你是一個大美女,喜愛搭配衣服,你可以考慮去美麗說。如果你是文藝青年,喜歡讀書,能寫書評,可以去豆瓣。如果你喜歡對商業發表自己觀點,經常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你可以考慮去微博。有時候,多種平台可以綜合利用,比如你在有微博的同時,也可以開一個微信公眾平台。」同時規避內容生產和實際經營混搭所引發的一些倫理問題:比如公關稿或者收取所謂「保護費」,不能擁粉自重,避免被保養還應把握內容品質與發送頻率的關系 , 情懷與市場的關系,在追求經濟效益同時保證作品水準。 創立自媒體聚合網站,除了聚合展示自媒體們的內容外,花大力氣為自媒體帶來粉絲,推動自媒體們微信、個人網站和微博粉絲的增長,乃至幫助自媒體建站,微信和個人網站作為主要廣告位提供源,微博等其他渠道作為推廣平台,屆時只要統計微信和個人網站展示效果即可。自媒體聚合網站可以聚合這些廣告位,統一進行廣告銷售,與自媒體進行分成,為自媒體發展和繁榮提供商業模式的基礎,從而形成生態循環。誠如斯,則自媒體的未來充滿希望。三、 總結 正如某媒體人所言,「亂世,當出自媒體。」 邵飄萍等一批媒體人博得大名,甚至出現猛人梁啟超,一個人做出了N個媒體,媒體史上屈指可數,與其身處亂世有關。 移動浪潮興起,就是一個新的亂世。 豆瓣閱讀已經出現月入兩三萬的作者,這將沖擊中短篇文章市場; 微信公眾賬號,扁平化的傳播結構和高質量的粉絲互動,正在印證「再小的個體,也有品牌」的正確性。虎嗅、創業家、雷鋒網等科技自媒體平台,已經讓不少作者靠文章覓得新工作;《曉說》這樣的視頻脫口秀,硬生生讓一個過氣明星重新回到了巔峰狀態。越來越多的知識精英可以通過內容打造個人影響力,並以此變現,過上獨立而體面的生活,並專注於內容的生產和研究。這自然是極好的。渺小的我,也許是先驅,也許是先烈,因為,和許多自媒體的先行者一樣,我們認為,自媒體是一波浪潮。每一波的浪潮,總有一部分利益獲得者,總有一部分空手而歸者。
Ⅳ 外購網站屬於無形資產嗎
不屬於。我國會計准則對無形資產有嚴格限定。無形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內確認:與該無形資容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Ⅳ 自行開發的軟體是否確認未無形資產
《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要求對企業進行的研究開發項目,應當區分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分別進行核算。對於研究階段的支出,全部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本化計入無形資產成本,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
(一)研究階段支出的確認與計量。研究,是指為了獲取並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的調查。研究階段是探索性的,是為進一步的開發活動進行資料及相關方面的准備,已經進行的研究活動將來是否會轉入開發、開發後是否會形成無形資產等均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考慮到研究階段的探索性及其成果的不確定性,企業無法證明其能夠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無形資產的存在,不符合資產確認的條件,因此對於企業自行研究開發項目,研究階段有關支出應當在發生時全部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有關支出發生時,借記「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科目,貸記「原材料」、「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期末,將研究階段發生的支出轉入當期管理費用,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研究支出——費用化支出」科目。
(二)開發階段支出的確認與計量。開發,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相對於研究階段而言,開發階段應當是已完成研究階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備了形成一項新產品或新技術的基本條件。考慮到開發階段的研發項目往往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較大,對於自行研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滿足特定條件的予以資本化,確認為無形資產,否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1、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開發階段支出的會計處理。開發支出發生時,借記「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貸記「原材料」、「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研究開發項目達到預定用途形成無形資產的,應按「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額,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
2、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開發階段支出的會計處理。有關支出發生時,借記「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科目,貸記「原材料」、「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期末,將開發階段發生的支出轉入當期管理費用,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科目。
Ⅵ 著作權要計入無形資產嗎
1、無形資產主要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內權等。公司購買的游容戲版權,應計入無形資產;後期注冊發生的費用應計入無形資產成本;
2、注冊或購買時限制了年限的,則按年限規定攤銷;若未規定年限的,則按10年攤銷。
Ⅶ 廣告費用算無形資產嗎
廣告費用是要計入營業費滴
而無形資產是沒有實物形態的可以計量的資產,技術 專利 等等
一個是費用,一個是資產 ,不一樣啦
Ⅷ (高手指點)請問網站屬於無形資產嗎如何對研發網站支出記賬
屬於無形資產,按受益期攤銷
設置賬戶:研發支出——費用化
——資本化
費用化支出最後轉入管理費用,資本化支出轉入無形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