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商譽權確認無形資產

商譽權確認無形資產

發布時間:2021-04-10 18:31:54

① 商譽權的保護制度

在英美法系國家,商譽權的保護制度主要是通過判例建立起來的。在英國1901年的國內稅收專員訴穆勒一案中,法院將商譽稱之為「形成習慣的吸引人的力量」,抑或「企業的良好名聲、聲譽和往來關系帶來的惠益和優勢」,明確承認商譽的無形財產屬性。此外,英國判例還創設了包括「Actiofornpassingoff」在內的各種不同形態之訴訟以對抗商品假冒、損害競爭對手利益的行為,其中一些特別程序即是針對誹謗或損害他人商譽的行為而設定的。 在大陸法系國家,主要是沿用侵權法或反不正當競爭法來保護商譽。一般而言,大陸法系國家的民法典鮮有對商譽權保護的明確規定。在一些國家的侵權法中,關於法人名譽權的規范隱含著有關商譽權的內容,即商譽權的保護適用一般人格權制度的規定。
在商譽權的國際保護領域,目前相關國際公約主要是從制止不正當競爭的角度對商譽權進行規定,並將其納人到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之中。 《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1967年斯德哥爾摩文本第10條之2列舉了三種特別應予以禁止的行為,包括「在經營商業中,具有損害競爭者的營業所、商品或工商業活動商譽性質的虛偽說法」。1967年簽訂的《成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明確規定知識產權包括制止不正當競爭的權利。何為不正當競爭行為,該公約雖未作出解釋,但1993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制定的《對反不正當競爭的保護示範法草案》第5條以巴黎公約的相關條款為依據,規定了詆毀商譽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凡在工商活動中損害或可能損害他人企業或其活動,尤其是對該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信譽的虛偽或不正當的說法,應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關於商譽的無形財產性質及其法律保護,在中國首先是通過國際間的雙邊條約加以確認的。1982年中國與瑞典簽訂的《關於互相保護投資的協定》規定,「投資」應包括締約的一方投資者在締約的另一方境內,依照法律和規章用於投資的各種形式的資產,尤其是版權、工業產權、工藝流程、商號和商譽。1984年中國與法國簽訂的《關於互相鼓勵和保護投資的協定》 ,對「投資范圍的解釋亦將商譽包括在內」以法律形式確定企業法人信譽的相關制度首推1986年的《民法通則》 ,該法第5章「人身權」一節中專門規定了法人名譽權、榮譽權。該類規定將上述權利歸類於非財產權,這與發生在工商業活動中的商譽權有很大差別。雖然中國的商譽權保護制度已在相關法律文件中得以確立,但這些規范散見於多部法律之中,許多規范過於粗疏而缺乏可操作性。參考國際公約的有關規定與國外立法例,從促進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維護市場良好秩序的需要出發,完善中國的商譽權制度應著重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關於商譽權的法律地位。在國際上,知識產權曾被稱為「以權利為標的的物權」或「訴訟中的准物權」。根據物權法定主義的原則,商譽權作為一種現實中存在的具體無形財產權,必須由民法予以確認。中國《民法通則》沒有確認商譽權,僅僅從法人人格權中推導出商譽權,並將這種權利歸類於非財產權,這一立法缺陷應予以修正。
2.關於商譽權保護的法律方式。中國目前對商譽權的保護大抵採取間接保護的方式,即對侵害商譽的行為,或確認為侵害法人人格權的行為,或視為不正當競爭的行為。間接保護方式不是完備的獨立的權利保護制度,且特別法(如反不正當競爭法)沒有細則性規定,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多有不便。
3.關於侵害商譽權的法律責任。保護財產權是各個法律部門的共同任務,不同的保護方法即責任形式往往規定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但無形財產權的相關立法規定不同,其侵權行為的各項法律責任一般規定在同一法律之中。中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侵害商譽權的行為,僅規定了民事責任,既缺乏行政處罰條款,又無刑事制裁條款,顯見不足。

② 商譽權的攤銷年限按新會計制度有什麼規定

按新會計制度,商譽不再攤銷。
對商譽的性質,早在19世紀末期就存在爭論,直到現在理論界對此問題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目前,會計界普遍接受的觀點是:①商譽代表被收購企業凈資產的「收購價格與其公平價值之差額」。②商譽代表企業所具有的超額盈利能力,也就是說,商譽是能為企業帶來預期超額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收購價與被收購企業凈資產公允市價之間的差額,並不能代表商譽的性質,而且,將這種差額全部歸結為商譽是極其武斷和危險的,它不利於對企業盈利能力作出合理預測。事實上,收購企業願意以超過被收購企業公允市價的代價來收購另一家企業,往往是出於自身戰略發展的需要,而超額盈利能力僅僅是其中可能的原因之一。因此,商譽的本質只能是超額盈利能力,而那種將商譽視為差額的觀點應該摒棄。
第一,根據新企業會計准則《長期股權投資》、《企業合並》或《資產減值》等規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
一般是公允價值,而稅法上的投資成本也為公允價值,所以,在合並或初始投資時,財務上或稅法上在新准則下沒有差異。
第二,新准則為了與國際會計准則的趨同,大量使用了「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負商譽在當期即確認為收益,法律界或會計界有不同的觀點,而我國採用了國際會計准則通用的方法,計入當期收益,對報表盈餘難免會產生影響。
另外,商譽是能使企業中的人、財、物等因素在經濟活動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種「最佳狀態」的客觀存在。其經濟含義是:企業收益水平與行業平均收益水平差額的資本化價格。它是由顧客形成的良好聲譽、企業管理卓著、經營效率較好、生產技術的壟斷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優勢所產生的。依據商譽的取得方式,商譽可分為外購商譽和自創商譽。外購商譽是指由於企業合並採用購買法進行核算而形成的商譽;其他商譽即是自創商譽或稱之為非外購商譽。商譽的構成因素是相互聯系、相互配合的,它們構成一個完整系統,共同反映和影響商譽。由此可見,商譽主要是由一些不可以量化的因素組成的。即使是外購的商譽,其購買價格也不能真正反映其所包含的諸多不可量化的因素。所以商譽不可以攤銷。

③ 商譽權是屬於無形資產還是不屬於

舊准則上是復屬於無形資產;

新准制則上已經不屬於無形資產了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的規定: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由於商譽屬於不可辨認資產,因此不屬於無形資產,只能算作「無形項目」。但是,商譽仍然滿足資產確認條件,應當確認為企業一項資產,並在資產負債表中單獨列示。 另外,企業合並中形成的商譽,不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應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和《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

④ 商譽權能否作為財產擔保

不能,你也說了,這是商譽,是無形資產,它的價值很難用實際金額來進行評估,而且商譽權與公司本體密切聯系。

⑤ 商譽的內容

商譽(Goodwill)是能使企業中的人、財、物等因素在經濟活動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種 「最佳狀態」的客觀存在。

商譽的經濟含義是:
企業收益水平與行業平均收益水平差額的資本化價格。它是由顧客形成的良好聲譽、企業管理卓著、經營效率較好、生產技術的壟斷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優勢所產生的。

依據商譽的取得方式,商譽可分為外購商譽和自創商譽.外購商譽是指由於企業合並採用購買法進行核算而形成的商譽;其他商譽即是自創商譽或稱之為非外購商譽。

商譽的構成要素按其包含的內容不同可分為狹義和廣義兩大類。
狹義的商譽構成要素主要有:
1、傑出的管理人員;2、科學的管理制度;3、融洽的社會關系;4、優等的資信級別;5、良好的社會形象。
廣義商譽構成要素除了包含狹義的商譽外,還包括:
1、有利的地理位置;2、先進的生產技術;3、專營專賣特權。也有人認為,只有狹義商譽的構成要素構成真正的商譽。

商譽及商譽權

(一)商譽及其構成因素
商譽,英文是Goodwill,依照牛津辭典的解釋,有兩層含義:一指親善,友善;二指老店鋪所享有的信譽。在現實條件下,雖然法學界與經濟學界對商譽的界定不盡一致,但能為大部分學者所接受的解釋是,商譽是商品生產者或經營者在其生產、流通和與此有直接聯系的經濟行為中逐漸形成的,反映社會對其生產、產品、銷售、服務等多方面的綜合評價。商譽從本質上講是企業因經營管理有方等原因而長期形成的某種信譽,它包括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是企業的一種綜合優勢。對消費者而言,表現為對企業的「好感」;對投資者或債權人(或購受者)而言,表現為對某個企業「超額收益能力的預期」。

對於商譽的構成因素或者說商譽的表現形態,在法學界和經濟學界都有研究。一般來說,法學界從知識產權及其保護的角度分析商譽的構成因素是粗線條的,而經濟學界從會計核算的角度研究得更為細致。在法學界,代表性的觀點認為,商譽的構成因素素包括三個:①內在的因素,指商譽主體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水平;②外在的因素,包括商業道德、商業質量、服務質量、資信、價格;③與商品生產流通有直接聯系的廣告宣傳等。 在經濟學界,有的學者通過實證研究,將商譽的構成因素分為四類:A類類因素——增加短期現金流量,包括生產的經濟性、籌集更多的資金、現金准備、較低的資金成本、降低庫存持有成本、避免交易成本、稅收優惠;B類因素——穩定性,包括保證供應、減少波動、與政府的良好關系;C類因素——人力因素,包括管理才能、良好的勞資關系、優良的員工培訓計劃、組織結構、良好的公共關系;D類因素——排他因素,包括接觸和使用某些工藝和技術、商標。綜上所述,商譽的構成因素是相互聯系、相互配合的,它們構成一個完整系統,共同反映和影響商譽。

(二)商譽的性質與特徵

關干商譽的性質,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商譽指企業獲取正常盈利水平以上收益的一種能力,即超額收益能力;二是認為商譽是企業的一種超額收益能力,但它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究其原因,是因為企業有一些未入賬的無形資產。其理論基礎在於,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超額」利潤決不會憑空而生,必然有一種起積極作用的資本或者說資產與之對應,只是這種資本在賬面上沒有反映,這就是商譽;反之,如果相同數量的資本,獲得了低於市場平均利潤率的利潤,那就說明企業一定存有某種不可識別的起消極作用的資本,即負商譽(Negative Goodwill)。由此,我們可以將商譽的性質界定為企業的一種無形財產。

從上述商譽性質的分析不難得出商譽的特徵。首先,商譽作為一種無形財產,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這不僅是因為無形財產的評估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不同的評估主體採用不同的評估方法會得出大相徑庭的結果,而且因為商譽表現為一種社會評價,處於一種信息狀態,其流向和強度難以為人所控制。也正因為如此,市場上低毀他人商譽的不法行為時有發生。其次,商譽是商譽主體整體素質的反映,作為一種綜合的抽象,它必須依附於商譽主體,並與商譽主體相得益彰。商譽的具體經濟行為會影響商譽量值的變動,商譽又反過來對商譽主體的行為產生影響。再次,如前所述,商譽的表現形態有正負之分,良好的商譽具有完美性和創造性,會變成企業超額收益能力;反之,負商譽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會產生消極作用。所以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不惜較大投入去創造良好商譽,同時採取各種措施防止他人對自己商譽的損害。

(三)商譽權

商譽權與商譽密切相關,它是指商譽主體依法對其創造的商譽享有的專有權以及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商譽的無形財產性質,決定商譽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屬於知識產權的范疇。商譽權作為知識產權的組成部分,具有知識產權的共有特徵,即無形性、專有性、地域性和時間性。

商譽權在具有知識產權共性的同時,也有其特性。一方面商譽權的取得與其他知識產權有很多不同。商譽權不是商事主體向特定機關申請獲得的,而是隨著經營實踐中商譽的形成而形成的;商譽權與商譽主體人身不可分離,使得商譽權不可能在未量化以前繼受取得;商譽的信息狀態,使得商譽權不可能像技術商品那樣可以通過申請而加以固定化。另一方面,商譽權的量化過程較其他知識產權更為復雜。商譽權雖然是不特定的,但由於在一般合理長的時間內仍具有一定的相對穩定性,所以可以通過專門的評估機構用科學的評估方法取得量化的商譽權。商譽權量化的復雜性表現在:商譽權本身具有不穩定性,其價值處不斷波動的狀態;影響商譽權量值的因素很多,如前所述商譽的構成因素多達近二十個。對其中任何一個因素的量化評估並非易事;商譽權的無形性,決定其量化只能依賴「評估」,受人的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商譽的量值不同程度地涵蓋有同一主體其他知識產權如商標、專利、專有技術等的價值。
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asp?ArticleID=35791

⑥ 商譽和商譽權有沒有區別

商譽是企業的商業聲譽,是企業在社會上獲取的評價,商譽權是具體某個企業的商業聲譽,同時還意味著一種無形資產權益

⑦ 無形資產的外延是什麼

無形資產內涵的法學表述、發展趨勢與產權市場

不同學科對無形資產有不同表述。就會計學、評估學對無形資產表述可概括為以下三種方法:

比較法:無形資產相對有形資產,其內涵以比較法揭示。「無形資產指特定主體控制的不具有獨立實體,而對生產經營較長期持續發揮作用並具有獲利能力的資產」(《資產評估概論》)

列舉法:以無形資產的外延來表述內涵。「無形資產是指企業長期使用,但是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企業財務通則》)。這種列舉法也是傳統的工業產權與版權兩部分構成的分類法。而國外列舉法則把商業秘密、技術秘密KNOW-HOW權等也列為無形資產。

本質揭示法:比較傳統的說法是使企業獲得利潤特別是超額利潤的經濟資源。以會計學、評估學下定義:無形資產是智力創造成果形成的能帶來經濟效益的經濟資源。

以經濟學下定義:無形資產是智力創造成果的資本。

以法學下定義:無形資產是知識產權。即智力創造成果所有者擁有的使用、經營、收益和處置權。無形資產的本質是「智力創造」,即有新技術創意、創新,這是知識經濟時代,或稱新技術革命、信息產權理論的核心所在。

國內外對無形資產表述的差異:除了表述方法學科不同外,差異主要源於知識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經濟制度不同,知識產權理念不同,涉及的無形資產外延不盡相同。如土地使用權,我國劃入無形資產范疇,可以用來轉讓、投資、抵押的一種很特殊的無形資產。在土地私有制的國家,無形資產不包含土地使用權,企業擁有的土地所有權劃入固定資產。又如西方國家把固定資產的租賃劃入無形資產等等。

無形資產隨著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形成了以知識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新階段、新格局,其必然趨勢是在經濟資源中越來越佔主要地位,如獲得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的吳文俊院士運用計算機進行數學定理證明和非線性方程組求解,為信息時代數學發展開辟了新途徑;袁隆平院士的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平均增產20%,已累計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產生了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實踐證明,國民經濟增長方式、國家綜合實力越來越依託科技創新的第一生產力,並由此成為決定國內外市場競爭勝負的決定性資源--技術類型的無形資產。世界貿易組織已把知識產權列為世界貿易體系的三大支柱之一,美國依靠科技提高綜合國力,以及國內產業結構中技術類型無形資產產業化的迅速崛起,信息產業對美國經濟(GNP)增長的貢獻率(60%以上)位居世界前茅,美國所有工作中的80%以上工作屬知識型的腦力工作,知識財富富豪在全球富豪中排位迅速飄升,以美國微軟公司蓋茨為典型佐證,個人凈資產達510億美元,位居全球200位富豪的首富。又據世界銀行報道,世界上64%財富由人力資本構成。從目前看,無形資產外延不斷擴大,無形資產產權涉及的基本內容為:發明專利權、專有技術權、集成電路權、工業外觀設計機、著作權(版權)及鄰接的傳播權、軟體權、商標權、商譽權、廠商字型大小權、專營權、許可證枚、土地使用權、租賃權、銷售網路權等。上海知識產權工作會議已明確,跨世紀的上海經濟發展進入了主要依靠知識創新推動的新階段,發展專利、商標與版權的知識產權三大支柱,2002年上海的專利、商標申請與計算機軟體登錄跨入全國前三名,尤其是高技術含量的發明專利名列前茅。

閱讀全文

與商譽權確認無形資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