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會計菜鳥,想詢問一下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怎麼做會計分錄~~~ 遇到兩個情況,一、把本應計入無形資產的金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來科目的使用,其實自就是把去年你實際計入損益科目的金額,調整回來,所以這個記借方還是貸方,要看之前錯誤,是要把損益調處來還是調回去
比如你說的例子:
第一個,錯把資產計入了費用,這時候就要把費用沖回來——之前計入費用是借方,那麼沖回就要記貸方
第二個,錯把費用計入了往來,這時候應該調整增加損益,那就應該借記以前年度損益
或者最簡單的理解,你看記錯的方向
如果上年度成本費用記多了,或者收益記少了,調整的時候,以前年度損益應該在貸方
如果上年度成本費用記少了,或者收益記多了,調整的時候,以前年度損益應該在借方
這樣最後以前年度損益還要結轉到利潤分配科目,轉了之後報表的期初未分配利潤才是對的
2.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是指企業對以前年度多計或少計的重大盈虧數額所進行的調整,以使其不至於影響到本年度利潤總額。以前年度多、少計費用或多、少計收益時,應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來代替原相關損益科目,對方科目不變,然後把「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結轉到「利潤分配」科目下,進行相應的盈餘公積的調整。最終不能影響當期的「本年利潤」科目。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會計處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本年度發生的調整以前年度損益的事項以及本年度發現的重要前期差錯更正涉及調整以前年度損益的事項。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發生的需要調整報告年度損益的事項,也可以通過本科目核算。
二、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調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潤或減少以前年度虧損,借記有關科目,貸記本科目;調整減少以前年度利潤或增加以前年度虧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二)由於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增加的所得稅費用,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等科目;由於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減少的所得稅費用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三)經上述調整後,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本科目如為貸方余額,借記本科目,貸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如為借方余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三、本科目結轉後應無余額。
3. 對於調整以前年度無形資產少攤銷的分錄,
下個月攤銷的時候分錄還是借:管理費用46.67貸:累計攤銷46.67在賬本上本期金額一欄還是46.67,在專累計金屬額中就是93.34.以後,以後每月的分錄都一樣,賬本上的本期金額一欄都是46.67,只是本年累計金額那裡會逐月增加。
4. 無形資產可以補攤以前年度嗎
在今年做分錄
1、補攤抄無形資產
借:以前年度?p益調整
貸:無形資產攤銷
2、調整所得稅(多提沖回用紅字,補提用藍字)
借:以前年度?p益調整
貸:應交稅金——所得稅
3、結轉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調整上年利潤分配
借:盈餘公積
公益金
貸:利潤分配——提取盈餘公積
——提取公益金
借:利潤分配——提取盈餘公積
——提取公益金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同時要調整上年報表上相應數字。分錄1的「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要調整上年報表的「管理費用」,分錄2的「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要調整上年報表的「所得稅」。其他科目對應調整。
5. 調整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補繳所得稅
1、調減主營業務成本時,借:庫存商品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補提所得稅時,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金-所得稅
扣款時,借:應交稅金-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3、結轉時,看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余額在哪一方,如果余額在借方的話,就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如果余額在貸方的話,就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6. 上年度無形資產有幾個月沒有攤銷 ,今年需要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嗎應該怎麼做
數額大的話,應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進行處理,數額較小的話,可在今年專直接處理。屬
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分錄為: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無形資產攤銷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借:盈餘公積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7. 請教高手:涉及「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這個科目沒用過,幫我處理下賬務
1.借:累計折舊 29.44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9.44
2.借:長期待攤費用 54355.82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54355.82
3.借:無形資產 28434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8434
8.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如何結轉
實務中無論稅務檢查還是財務審計都可能涉及到差錯調整、利潤分配、應交稅費等的處理,至於什麼時候用到「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雖然新《企業會計准則——應用指南》附錄中作了具體規定,但因會計實務紛繁復雜,許多財稅人員仍錯漏百出,本文就實務中常見問題做一簡述。
一、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的應用范圍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應用指南》附錄的規定,本科目核算企業本年度發生的調整以前年度損益的事項以及本年度發現的重要前期差錯更正涉及調整以前年度損益的事項。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發生的需要調整報告年度損益的事項,也可以通過本科目核算。
即「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主要調整的是以前年度的重要差錯,以及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作為損益類項目的過渡性科目,其餘額最終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該調整金額不體現在本期利潤表上,而是體現在未分配利潤中。
二、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涉及的以前年度損益科目調整
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包括資產負債表日後調整事項和資產負債表日後非調整事項兩類。企業發生資產負債表日後調整事項,應當調整資產負債表日已編制的財務報表。涉及損益的事項,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核算。
調整事項的主要事例:
(1)已證實某項資產在資產負債表日已減值,或為該項資產已確認的減值損失需要調整;
(2)資產負債表日後訴訟案件結案,法院判決證實了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已經存在現時義務,需要確認和調整;
(3)表明資產負債表所屬期間或以前期間存在重大會計差錯;
(4)發生資產負債表所屬期間或以前期間所售商品的退回。
【例1】2008年6月甲公司銷售給乙公司一批產品,貨款為35100元(含增值稅),乙公司於當月收到所購物資並驗收入庫,按合同規定,乙公司應於收到所購物資後一個月內付款。由於乙公司財務狀況不佳,到2008年12月31日仍未付款。甲公司於12月31日編制2008年度財務報表時,已為該項應收賬款提取壞賬准備4000元;12月31日該項應收賬款在資產負債表的金額為31100元。甲公司於2009年3月6日(所得稅匯算清繳前)收到法院通知,乙公司已宣告破產清算,無力償還所欠部分貨款。甲公司預計可收回應收賬款的40%,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企業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餘公積,提取法定盈餘公積後不再作其他分配。
本例中,甲公司在收到法院通知後,首先可判斷該事項屬於資產負債表日後調整事項,根據調整事項的處理原則進行處理。具體過程如下:
(1)補提壞賬准備
應補提的壞賬准備=35100×60%-4000=17060 (元)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7060
貸:壞賬准備 17060
(2)調整遞延所得稅資產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4265(17060×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265
(3)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的余額轉入利潤分配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2795(17060-426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2795
(4)調整利潤分配有關數字
借:盈餘公積 1279.5 ( 12795×1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279.5
三、財審與稅審差錯處理一致的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會計與稅法規定一致時,企業調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潤或減少以前年度虧損,借記有關科目,貸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調整減少以前年度利潤或增加以前年度虧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由於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增加的所得稅費用,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等科目;由於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減少的所得稅費用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經上述調整後,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本科目如為貸方余額,借記本科目,貸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如為借方余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例2】某企業執行新企業會計准則,2009年2月14日內審部門對2008年報表進行審計時發現,2008年4月接受甲公司捐贈設備一台,該設備原賬面價值為500萬元,公允價值為600萬,該企業按500萬元增加固定資產,同時增加營業外收入500萬元。企業所得稅率為25%.假設所得稅率為25%,不考慮其他事項。
解析:
會計規定:企業應該按公允價值入賬,同時增加營業外收入。
稅法規定:對於企業接受的各種形式捐贈的確定,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二條的規定:企業取得收入的貨幣形式,界定為取得的現金、存款、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准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以及債務的豁免等;企業取得收入的非貨幣形式,界定為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股權投資、存貨、不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勞務以及有關權益等。由於取得收入的貨幣形式的金額是確定的,而取得收入的非貨幣形式的金額不確定,企業在計算非貨幣形式收入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三條規定,按照公允價值確定收入額。
即會計與稅法處理一致,都以公允價值作為當期損益和稅收收入,假設本例在稅務機關進行的2008年匯算清繳檢查時發現該公司也未按公允價值交納所得稅,則調整處理處理如下:
補作收入:
借:固定資產 100萬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00萬
補繳稅金: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5萬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5萬
結轉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余額: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75萬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75萬
四、財審與稅審差錯處理不一致的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由於會計和稅法服務於不同的目的,遵從不同的原則,日常會計處理一般都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8號——所得稅》的規定核算。在企業所得稅檢查或者財務檢查時,發現會計差錯存在兩種情況:
一是同時影響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即一種會計處理同時違反稅法和會計法規。例如,對於一些時間性差異,包括廣告費、業務宣傳費、固定資產折舊費、職工教育經費、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等費用錯記,在補稅的同時,均應調整損益和「遞延所得稅資產」等科目。
二是納稅差異隻影響計稅所得並不影響會計利潤。例如永久性差異,包括不「合理的工資」、超出標准列支的對外捐贈、贊助、業務招待費、滯納金、罰款、國債利息收入、居民企業投資收益等對收入、費用錯記造成的差異。在調整時,對於永久性差異,一般調整損益類科目,不涉及到遞延所得稅的調整。
【例3】2008年某公司從聯營企業分得稅後利潤17萬元(聯營企業適用企業所得稅稅率15%),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17萬元
貸:盈餘公積 17萬元
調整:
按新准則規定,從聯營企業分得稅後利潤17萬元元應作為投資收益處理,2009年財務審計發現差錯調整處理如下:
借:盈餘公積 17萬元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7萬元
按新稅法的規定,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屬於免稅收入,不記入應納稅所得額,由此形成了永久性差異。
【例4】2008年某公司發生職工教育經費25萬元,按照稅法規定可以稅前扣除的標准為20萬元,企業會計處理如下:
借:管理費用 25萬元
貸:銀行存款 25萬元
調整: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9號——職工薪酬》規定,職工教育經費實際發生時,借記「應付職工薪酬——教育經費」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等,期末按成本費用對象,借記「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教育經費」,期末一般應無余額。
假如2009年財務審計時發現以上做賬錯誤,雖然不會影響以前年度損益,但會影響應付職工薪酬的本年發生額,不符合會計的真實性原則。
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二條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即在新稅法下,職工教育經費的實際發生額是作為一種特殊的時間性差異處理,對於超過當年扣除標準的金額可以無限期向後結轉,類似於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的處理。
2008年形成5萬元(25-20)的可抵扣的暫時性差異,登入備查賬簿中。假設2008年所得稅率為25%,2009年調整分錄如下: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1.25萬元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25萬元
五、固定資產盤盈的會計差錯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及其應用指南的有關規定,固定資產盤盈應作為前期差錯記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而原來則是作為當期損益,之所以新准則將固定資產盤盈作為前期差錯進行會計處理,是以這些資產尤其是固定資產出現由於企業無法控制的因素而造成盤盈的可能性極小,甚至是不可能的為理論基礎的,該些資產如果出現盤盈,必定是企業自身「主觀」原因所造成的,或者說以前會計期間少計或漏計該些資產等會計差錯而形成的,所以,應當按照前期差錯進行更正處理。舊准則直接計入營業外收入,直接影響凈利潤,新准則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計入未分配利潤,使企業的報表更加透明,這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為調解利潤的可能性。
【例5】某企業於2008年6月8日對企業全部的固定資產進行盤查,盤盈一台機器設備,該設備同類產品市場價格為10萬元,企業所得稅率為25%。
解析:
那麼該企業的有關會計處理為:
(1)借:固定資產 10萬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0萬
(2)調整所得稅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5萬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5萬
註:「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是調整增加的「營業外收入」的金額,增加了企業的凈利潤,稅法上也將資產盤盈作為應稅收入,會計與稅法規定一致,要交納所得稅。
(3)結轉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7.5萬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7.5萬
9.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務處理
該追溯調整不涉及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需要根據累計已攤銷情況進調整。
借:無形資產-XX資產
貸:累計攤銷-無形資產-XX資產
金額為2009年及2009年以前該無形資產攤銷全部合計就可以了。
1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怎麼用
1、當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為貸方余額時,會計分錄為: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當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為借方余額時,會計分錄為: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會計處理:
本科目核算企業本年度發生的調整以前年度損益的事項以及本年度發現的重要前期差錯更正涉及調整以前年度損益的事項。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發生的需要調整報告年度損益的事項,也可以通過本科目核算。
(10)無形資產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擴展閱讀: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
1、賬戶性質:損益類賬戶。
2、賬戶用途:核算企業對以前年度發生的多計或少計的重大盈虧數額所進行的調整。
3、賬戶結構:貸方記增加,登記企業調整的以前年度的收益;借方記減少,登記企業調整的以前年度的收益損失;期末余額結轉至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無余額。
第五十六條企業的各項資產,包括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投資資產、存貨等,以歷史成本為計稅基礎。
前款所稱歷史成本,是指企業取得該項資產時實際發生的支出。
企業持有各項資產期間資產增值或者減值,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可以確認損益外,不得調整該資產的計稅基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五十七條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一條所稱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
第五十八條固定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計稅基礎:
(一)外購的固定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為計稅基礎;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以竣工結算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
(三)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以租賃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租賃合同未約定付款總額的,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
(四)盤盈的固定資產,以同類固定資產的重置完全價值為計稅基礎;
(五)通過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
(六)改建的固定資產,除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一)項和第(二)項規定的支出外,以改建過程中發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計稅基礎。
第五十九條固定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
企業應當自固定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