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大家,生產設備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為10年,企業是否可以自己制定,計提年限為15年
生產設備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為10年,企業可以自己制定,計提年限為15年。
❷ 設備如何計算折舊
折舊方法有四種分別是:平均年限法 、工作量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數總和法。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稱為直線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折舊均衡地分攤到各期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是等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月折舊率
採用平均年限法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簡單,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只有當固定資產各期的負荷程度相同,各期應分攤相同的折舊費時,採用平均年限法計算折舊才是合理的。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彌補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時間,不考慮使用強度的缺點。計算公式為: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後的余額和雙倍的直線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凈值*月折舊率
這種方法沒有考慮固定資產的殘值收入,因此不能使固定資產的賬面折余價值降低到它的預計殘值收入以下,即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其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的最後兩年,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攤銷。
4、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凈殘值後的凈額和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率 =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100%
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n*(n+1)/2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2)生產設備十年攤銷公式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最低折舊年限的規定
1、房屋、建築物的最低折舊年限為20年。
房屋和建築物作為最主要的固定資產,使用壽命相對較長,其使用價值的體現也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根據收入與支出配比原則等要求,其折舊年限也應相對較長,所以本條規定,房屋、建築物的最低折舊年限為20年,這基本能反映房屋、建築物的現實使用情況。
2、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最低折舊年限為10年。
飛機、火車、輪船作為交通工具,與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其性能較強,價值較高,使用期限相對較長,折舊年限也相應較長,此類固定資產的最低折舊年限為10年。
3、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最低折舊年限為5年。
此類固定資產,是除機械設備之外,但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即不是直接的生產工具,而是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起到輔助作用的器具、工具等,它們的使用壽命相對較短,其最低折舊年限為5年。
4、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最低折舊年限為4年。
此類運輸工具,相對而言價值較低、使用年限較短,其折舊年限也就應相應較短,所以本條規定,此類固定資產的最低折舊年限為4年。
5、電子設備,最低折舊年限為3年。
電子設備的最低折舊年限為5年,考慮到現在技術更新換代較快、電子設備的使用年限相對縮短等各種現實因素,本條將電子設備的最低折舊年限從5年改為3年,使企業的折舊扣除額向前提前。
❸ 設備折舊費的計算公式
設備折舊費的計算公式和計算方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稱直線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是等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l-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例10:甲公司的一台機器設備原價為680000元,預計生產產品產量為2000000件,預計凈殘值率為3%,本月生產產品34000件。則該台機器設備的月折舊額計算如下:
單件折舊額=680000×(1-3%)/2000000=0.3298(元/件)
月折舊額=34000×0.3298=11213.2(元)
3.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年年初固定資產凈值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額的一種方法。應用這種方法計算折舊額時,由於每年年初固定資產凈值沒有扣除預計凈殘值,所以在計算固定資產折舊額時,應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的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攤銷。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的使用年限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年初賬面余額×月折舊率
例11:乙公司有一台機器設備原價為600000元,預計使用壽命為5年,預計凈殘值率為4%。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每年折舊額計算如下:
年折舊率=2/5=40%
第一年應提的折舊額=600000×40%=240000(元)
第二年應提的折舊額=(600000-240000)×40%=144000(元)
第三年應提的折舊額=(360000-144000)×40%=86400(元)
從第四年起改按年限平均法(直線法)計提折舊:
第四、五年應提的折舊額=(129600-600000×4%)/2=52800(元)
4.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又稱合計年限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乘以一個以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為分子,以預計使用壽命逐年數字之和為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壽命/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例:承例11,採用年數總和法計算的各年折舊額如表1:表1
年份尚可使用壽命原價-凈殘值年折舊率每年折舊額累計折舊
155760005/15192000192000
245760004/15153600345600
335760003/15115200460800
425760002/1576800537600
51576000l/1538400576000
例:丁企業在2002年3月購入一項固定資產,該資產原值為300萬元,採用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5%,要求計算出2002年和2003年對該項固定資產計提的折舊額。
採用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需要考慮固定資產的凈殘值,同時要注意折舊的年限一年與會計期間一年並不相同。
該固定資產在2002年3月購入,固定資產增加的當月不計提折舊,從第二個月開始計提折舊,因此2002年計提折舊的期間是4月到12月,共9個月。
2002年計提的折舊額為:300×(1-5%)×5/15×9/12=71.25(萬元)
2003年計提的折舊額中(1-3月份)屬於是折舊年限第一年的,(9-12月份)屬於是折舊年限第二年的,因此對於2003年的折舊額計算應當分段計算:
1-3月份計提折舊額:300×(1-5%)×5/15×3/12=23.75萬元。4-12月份計提折舊額:300×(1-5%)×4/15×9/12=57萬元2003年計提折舊額為:23.75+57=80.75萬元。
❹ 設備的折舊怎麼計算的
折舊方法有1、平均年限法 2、工作量法 3、雙倍余額遞減法 4、年數總和法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稱為直線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折舊均衡地分攤到各期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是等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1+預計凈利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採用平均年限法計算固定資產折舊雖然簡單,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固定資產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經濟效益不同,平均年限法沒有考慮這一事實。又如,固定資產在不同使用年限發生的維修費用也不一樣,平均年限法也沒有考慮這一因素。 因此,只有當固定資產各期的負荷程度相同,各期應分攤相同的折舊費時,採用平均年限法計算折舊才是合理的。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彌補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時間,不考慮使用強度的缺點,計算公式為:
每一工作量折舊額
={固定資產原價×(1-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第一工作量折舊額
3、加速折舊法
加速折舊法也稱為快速折舊法或遞減折舊法,其特點是在固定資產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舊,後期少提折舊,從而相對加快折舊的速度,以使固定資產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補償。 常用的加速折舊法有兩種:
(1)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一期期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和雙倍直線法折舊額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的折舊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這種方法沒有考慮固定資產的殘值收入,因此不能使固定資產的賬面折余價值降低到它的預計殘值收入以下,即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其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的最後兩年,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攤銷。
(2)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也稱為合計年限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凈殘值後的凈額和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折數總和
或:
年折舊率
=(預計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1}÷2×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❺ 固定資產折舊計算方法
一、折舊方法
折舊計算方法有:直線法(也叫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
用的比較多的是直線法,部分生產企業採用工作量法(淡旺季特別明顯的生產企業建議採用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用的是最少的。大部分企業用的是直線法,而且直線法也是稅務上認可的折舊方法。要採用其他方式計提折舊的企業,最好先跟稅務溝通,進行備案。免得進行納稅調整,啰嗦而麻煩。
二、注意事項
注意1:固定資產入賬的次月開始計提折舊,當月不計提!處置(報廢或出售)時,當月繼續計提一個月折舊。
注意2:殘值率的確定
資產到使用年限還能回收的價值/原值計算凈殘值率。一般原按資產原值的3%~5%確定。現在統一為5%
注意3:雙倍余額遞減法及年數總和法均稱為加速折舊法。加速折舊法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之時一般都需要進行納稅調整。
三、具體的計算方法:
1、直線法:
每月折舊額=【資產原值*(1-殘值率)】/(折舊年限*12月)
說明:折舊年限的確定: 1)房屋、建築物,為20年;2)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3)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4)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5)電子設備,為3年。
2、工作量法:月折舊額=月工作量*[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工作總量
3、雙倍余額遞減法 :(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
年折舊率=2/使用年限 ;
每月折舊額=(原值-累計折舊)*年折舊率 /12
最後兩年的年折舊額用直線法計算,即 (原值-累計折舊-預計凈殘值)/2
4、年數總和法
年折舊率=(N-I)/0.5*N*(N+1) [其中,N=預計使用年限.I=已使用年限]
每月折舊額=(原值-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12
四、案例:說明
A公司有一台生產設備價值60萬元
一)按照直線法計提折舊
折舊年限按照規定為10年,殘值率預計為5%
每月折舊額=600000*(1-5%)/(10*12)=570000/120=47500元
二)工作量法
根據生產部門統計本月工作量為80000件,根據全年預算,預計工作總量為500000件
則本月折舊額=80000*[600000*(1-5%)]/500000=91200元
工作量法會因為各月生產量的大小不同得到的折舊額不同,對於計算單台生產成本來講更加合理,使得單台生產成本更加均衡。
如:該公司上月因為訂單少,月生產量僅為30000件,則上月的月折舊額=30000*【600000*(1-5%)】/500000=34200元
三)雙倍余額遞減法(1-8年不考慮凈殘值)
年折舊率=2/10=20%
第一年折舊額=600000*20%=120000元 第一年每月折舊額=10000元
第二年折舊額=(600000-120000)*20%=96000元 第二年每月折舊額=8000元
第三年折舊額=(600000-120000-96000)*20%=76800元 第三年每月折舊額=6400元
……
資產原值 600000 年折舊率20% 殘值率5%
年 折舊後余值 每年折舊額 每月折舊額
第1年 600000 120000 10000
第2年 480000 96000 8000
第3年 384000 76800 6400
第4年 307200 61440 5120
第5年 245760 49152 4096
第6年 196608 39322 3277
第7年 157286 31457 2621
第8年 125829 25166 2097
第9年 100663 35332 2944
第10年 65332 35332 2944
合計 570000
因為每年年初固定資產凈值沒有扣除預計凈殘值,所以在計算固定資產折舊額時,應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的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攤銷。
四)年數總和法
以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為分子,以預計使用壽命逐年數字之和為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同樣以該案例,按照年數總和法計算的結果為:
資產原值 600000 年折舊率20% 殘值率5%
年 尚可使用年限 年限總和 每年折舊率 每年折舊額 月折舊額
第1年 10 55 18% 103636 8636.36
第2年 9 55 16% 93273 7772.73
第3年 8 55 15% 82909 6909.09
第4年 7 55 13% 72545 6045.45
第5年 6 55 11% 62182 5181.82
第6年 5 55 9% 51818 4318.18
第7年 4 55 7% 41455 3454.55
第8年 3 55 5% 31091 2590.91
第9年 2 55 4% 20727 1727.27
第10年 1 55 2% 10364 863.64
合計 55 570000
❻ 設備折舊費的計算公式
固定資產折舊方復法:
1、年限平均製法(也稱直線法)
年折舊率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年折舊率 ÷ 12
2、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 1 - 預計凈殘值率 )/ 預計總工作量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2÷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凈值 × 年折舊率 ÷ 12
4、年數總合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 尚可使用壽命/ 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合 × 100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預計凈殘值 )× 年折舊率 ÷ 12
注會
❼ 生產用機器折舊年限
生產用機器折舊年限:年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1、房屋、建築物,為20年;
2、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3、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4、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5、電子設備,為3年。
本條的規定,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1、房屋、建築物的最低折舊年限為20年。
房屋和建築物作為最主要的固定資產,其構造、屬性等方面相對較為特殊,使用壽命相對較長,價值相對較高,其使用價值的體現也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
根據收入與支出配比原則等要求,其折舊年限也應相對較長,所以本條規定,房屋、建築物的最低折舊年限為20年,這基本能反映房屋、建築物的現實使用情況。
2、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最低折舊年限為10年。
飛機、火車、輪船作為交通工具,與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其性能較強,價值較高,使用期限相對較長,折舊年限也相應較長;機器、機械及其他生產設備等,也具有使用年限較長等特性,折舊年限也應相對較長。
3、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最低折舊年限為5年。
此類固定資產,是除機械、機器和其他生產設備之外,但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即不是直接的生產工具,而是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起到輔助作用的器具、工具、傢具等,它們的使用壽命相對較短,其最低折舊年限為5年
4、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最低折舊年限為4年。
除了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其他運輸工具,相對而言價值較低、使用年限較短,其折舊年限也就應相應較短,所以本條規定,此類固定資產的最低折舊年限為4年。此類固定資產包括汽車(小型汽車,越野汽車)、電車、拖拉機、摩托車(艇)、機帆船、帆船以及其他運輸工具。
5、電子設備,最低折舊年限為3年。
原外資稅法實施細則規定,電子設備的最低折舊年限為5年,考慮到現在科技日新月異,技術更新換代較快、電子設備的使用年限相對縮短等各種現實因素,本條將電子設備的最低折舊年限從5年改為3年,使企業的折舊扣除額向前提前。
(7)生產設備十年攤銷公式擴展閱讀
折舊范圍
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1、房屋建築物;
2、在用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運輸車輛、工具器具;
3、季節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設備;
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不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1、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2、以前年度已經估價單獨入賬的土地;
3、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
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特殊情況
一、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固定資產,如果尚未辦理竣工決算,應當按照估計價值暫估入帳,並計提折舊。待辦理了竣工決算手續後,再按照實際成本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不需要調整原已計提的折舊額。當期計提的折舊作為當期的成本、費用處理。
二、處於更新改造過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將其賬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不再計提折舊。更新改造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轉為固定資產後,再按照重新確定的折舊方法和該項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計提折舊。
三、因進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資產,應當照提折舊,計提的折舊額應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
❽ 求設備折舊的計算公式
設備折舊的計算公式有以下四種:
1、年限平均法(也稱直線法)
年折舊率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年折舊率 ÷ 12
2、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 1 - 預計凈殘值率 )/ 預計總工作量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2÷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凈值 × 年折舊率 ÷ 12
4、年數總合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 尚可使用壽命/ 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合 × 100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預計凈殘值 )× 年折舊率 ÷ 12
(8)生產設備十年攤銷公式擴展閱讀
由於折舊費在產品成本中所佔的比重不大,一般都把它作為間接費用處理,按它的經濟用途和使用地點計入有關的綜合費用。
比如基本生產車間所使用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用,應記入製造費用明細賬中的折舊費項目;輔助生產車間所使用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用,應記入輔助生產費用明細賬有關項目;企業行政
部門所使用的固定資產折舊費,應記入管理費用明細賬中的折舊費項目;銷售部門所使用的固定資產折舊費,應記入產品銷售費用明細賬中的有關項目。
如果企業是生產單一品種的產品,其發生的所有費用則全部都由該種產品承擔,成本項目可按費用的經 濟內容設置。一切費用在這種情況下,都是直接費用,所以折舊費用可直接計入「生產成本」明細賬中的「折舊費」成本項目。
對於現代化技術密集型企業來看,折舊費用在產品成本中所佔的比重會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折舊費用也可以作為單獨的成本項目列示。
如果企業、車間只生產一種產品,可將折舊費用直接計入生產成本明細賬「折舊費」項目,如果企業、車間生產多種產品,則可按機器工時比例將折舊費在各種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後記入生產成本明細賬。
❾ 攤銷一次性進製造費用,還是按年限算出每月年限是5年還是10年500萬以下可以一次性入當期成本
設備進入固定資產,照常提折舊,至於你說的,500萬設備是允許稅前一次性扣除,不是說就是直接計入費用了。而是匯算清繳可以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可以參考財稅2018第5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