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成本分攤協議的主要內容
(一)協議的主要內容
(1)參與方的名稱、所在國家(地區)、關聯關系、在協議中的權利和義務;
(2)成本分攤協議所涉及的無形資產或勞務的內容、范圍,協議涉及研發或勞務活動的具體承擔者及其職責、任務;
(3)協議期限;
(4)參與方預期收益的計算方法和假設;
(5)參與方初始投入和後續成本支付的金額、形式、價值確認的方法以及符合獨立交易原則的說明;
(6)參與方會計方法的運用及變更說明;
(7)參與方加入或退出協議的程序及處理規定;
(8)參與方之間補償支付的條件及處理規定;
(9)協議變更或終止的條件及處理規定;
(10)非參與方使用協議成果的規定。
(二)協議變動機制已經執行並形成一定資產的成本分攤協議,參與方發生變更或協議終止執行,應根據獨立交易原則做如下處理:
(1)加入支付,即新參與方為獲得已有協議成果的受益權應做出合理的支付;
(2)退出補償,即原參與方退出協議安排,將已有協議成果的受益權轉讓給其他參與方應獲得合理的補償;
(3)參與方變更後,應對各方受益和成本分攤情況做出相應調整;
(4)協議終止時,各參與方應對已有協議成果做出合理分配。
企業不按獨立交易原則對上述情況做出處理而減少其應納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做出調整。
(三)補償調整成本分攤協議執行期間,參與方實際分享的收益與分攤的成本不相配比的,應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補償調整。
⑵ 攤銷成本的定義是啥
攤銷成本是指某抄一產品在某一段時間內應該分攤負擔的成本.
所以攤銷成本有兩種方法:按時間段分攤,或按產品品種分攤.
攤銷就是本月發生,應由本月和以後各月某種產品功多種產品成本共同負擔的費用.
攤銷費用的攤銷期限最長為一年.如果超過一年,應作為長期待的攤費用核算.
⑶ 什麼是成本分攤協議
成本分攤協議是跨國企業降低無形資產研發風險、分攤共同勞務成本的經營方式,新企業所得稅法從法律層面給予了認可和規范。報告從實踐層面研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美國關於成本分攤協議的相關規定和具體做法,重點剖析買入/賣出支付和平台貢獻交易等技術問題,借鑒其成熟的經濟分析方法和先進的管理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提出落實我國成本分攤協議法律規定、建立和完善相關管理制度的具體措施。
⑷ 企業所得稅成本分攤協議表怎麼填
2006年7月以後企業所得稅稅前工資扣除已從以前的880元調為1600元,所以你公司不用調增實扣即可。職工教育經費1.5%;工會經費2%;職工福利費14%
⑸ 成本攤銷
你說的采購A產品可使用3年,這個應該計入固定資產,至於你說的人工費用和年底可內收入這兩筆與成容本攤銷無關。
實際上,你的問題是這8400元如何將其成本攤銷到各個期間。
按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就可以了
原值減列值,8400-1500=5900元,分成三年,每年5900/3=1966.67元
每年的人工費用,應直接計入該年成本費用,年底可收入7500元,計入該年收入
至於最後一句每年繼續采購,每采購一次則做為一個新的業務處理就可以了。
⑹ 匯算清繳 成本分攤協議表是什麼意思
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二條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准予扣除。下列無形資產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一)自行開發的支出已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的無形資產(二)自創商譽;(三)與經營活動無關的無形資產(四)其他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的無形資產。
⑺ 什麼是簽訂或者執行成本分攤協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四十一條 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企業或者其關聯方應納稅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調整。 企業與其關聯方共同開發、受讓無形資產,或者共同提供、接受勞務...
⑻ 成本分攤協議的基本概念
成本分攤協議即CCA(Cost Contribution Arrangements),是兩個以上企業之間議定的一項框架,用以確定各方在研發、生產或獲得資產、勞務和權利等方面承擔的成本和風險,並確定這些資產、勞務和權利的各參與者的利益的性質和范圍。
最常見的CCA是無形資產共同開發協議,每一個參與者都可以獲得所開發無形資產的一份權利。在這種CCA中,每個參與者都被授予獨立的利用無形資產的權利。當參與者對CCA開發的資產擁有所有者權益,且貢獻是按適當比例劃分時,參與者無需為使用與其獲得的權益相一致的資產,而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或其他報酬。
根據OECD《跨國企業與稅務機關轉讓定價稅務指南》的規定,CCA的簽訂應遵循公平交易原則。
根據2009年《特別納稅調整實施辦法》(試行)的最行規定。
所謂成本分攤協議是指參與方共同簽署的對開發、受讓的無形資產或參與的勞務活動享有受益權、並承擔相應的活動成本的協議。參與方使用成本分攤協議所開發或受讓的無形資產不需另支付特許權使用費。
根據《辦法》的規定,關聯方承擔的成本應與非關聯方在可比條件下為獲得上述受益權而支付的成本相一致。
企業對成本分攤協議所涉及無形資產或勞務的受益權應有合理的、可計量的預期收益,且以合理商業假設和營業常規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