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固定資產取得
固定資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取得時的成本入賬。取得時的成本包括買價、進口關稅、運輸和保險等相關費用,以及為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必要的支出。必須特別指出的是,按照新的增值稅徵收規定地勘單位購買固定資產所支付的增值稅額可以作為進項稅進行抵扣,因而將這部分增值稅不計入固定資產的取得成本之中(以下所指的相關稅費不包括增值稅)。
一、購入固定資產
地勘單位從外部購置的、不需要經過建造過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資產,按實際支付的買價、包裝費、運輸費、安裝成本、繳納的有關稅金等,作為入賬價值。
(一)購入不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
在購入固定資產時,按實際支付的價款(包括買價、包裝費、運輸費、交納的相關稅費等),作為入賬價值,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二)購入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
地勘單位購入需要經過安裝以後才能交付使用的固定資產,其支付的價款和安裝費用,先作為在建工程處理,待安裝完畢交付使用後再轉作固定資產。購入時,按實際支付的價款(包括買價、包裝費、運輸費、交納的相關稅費等)借記「在建工程」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發生的各種安裝費用等,借記「在建工程」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安裝完工交付使用時,按實際成本(包括買價、包裝費、運輸費、交納的相關稅費、安裝費用等)作為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在建工程」科目。
二、自建固定資產
地勘單位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按照建造該項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以前所發生的全部支出,作為入賬價值。這部分支出首先在「在建工程」科目中歸集,待建造完工交付使用時,再轉入「固定資產」科目。
1.自營工程
地勘單位採用自營方式進行的固定資產工程,實際發生的各項支出,應先在「在建工程」科目中歸集,工程完工交付使用並辦理竣工決算後,再按實際成本轉入「固定資產」科目。對尚未完工或雖已完工交付使用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工程實際成本應在「在建工程」科目保留余額。
地勘單位為在建工程准備的各種物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買價、增值稅額、運輸費、保險費等相關費用,作為實際成本,在「工程物資」科目中核算。該科目應該按照各種專項物資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自營工程領用物資時,借記「在建工程——某工程項目」科目,貸記「工程物資」科目。
2.出包工程
地勘單位採用出包的方式建造固定資產,工程的具體支出一般是由承包商核算,地勘單位按合同規定支付或預付工程款時,借記「預付賬款」,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工程完工後與承包商進行工程價款結算時,結算價款,借記「在建工程——某工程項目」科目,貸記「應付賬款」科目;結轉預付工程款時,借記「應付賬款」科目,貸記「預付賬款」科目;補付的工程款,借記「預付賬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同時,按實際購建成本,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在建工程——某項工程項目」科目。
三、接受投資取得的固定資產
地勘單位接受投資者投入的固定資產,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入賬價值。按實際接受投入的固定資產及確認的金額,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實收資本」科目。
四、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地勘單位向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經營融資租賃業務的單位(企業公司)租入的固定資產,一般租期較長,租賃費包括設備價款、租賃費、借款利息等。租賃期滿後,產權歸承租方。租入固定資產時,按租賃設備的價款,加上運輸費、保險費、安裝調試費等作為租入固定資產的原價,借記「固定資產——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在建工程」(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長期應付款」科目。租賃期間,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由承租方計提折舊。
五、改擴建固定資產
地勘單位在原有固定資產的基礎上進行改建、擴建的,按原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由於改建、擴建而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發生的支出,減去改建、擴建過程中發生的變價收入,作為入賬價值。改擴建發生的全部支出,借記「在建工程」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竣工驗收交付使用時,減變價收入後,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在建工程」科目。
六、接受抵債取得固定資產
地勘單位接受的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產抵償債務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或以應收債權換入固定資產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入賬價值。涉及補價的,按以下規定確定受讓的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
(1)地勘單位收到對方支付補價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減去補價,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入賬價值。
(2)地勘單位向對方支付補價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支付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入賬價值。
【例5-1】地勘單位的一筆金額為300 000元的應收賬款,因為對方單位無力如期償還,經雙方協商,同意對方以一棟建築物抵債,地勘單位必須對該建築物進行改造後方可使用。該單位已經為該項應收賬款計提壞賬准備1 500元。在辦理建築物產權過戶手續等過程中共發生相關稅費 2 300元。另外,該單位向對方支付補價50 000元,並在對該建築物進行改造過程中,共耗費物資、資金等共計188 600元。本例中,該建築的取得成本為:
300 000-1 500+2 300-50 000=350 800(元)
會計分錄為:
借:在建工程 350 800
壞賬准備 1 500
貸:應收賬款 300 000
銀行存款 50 000
應交稅金等科目 2 300
改造後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為:
350 800+188 600=539 400(元)
改造完工、交付使用的會計分錄為:
借:固定資產 539 400
貸:在建工程 539 400
七、非貨幣性交換取得固定資產
地勘單位以非貨幣性交換取得的固定資產,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入賬價值。涉及補價的,按以下規定確定換入固定資產入賬價值:
(1)地勘單位收到對方支付的補價,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確認的收益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減去補價後的余額,作為入賬價值。
其中,應確認的收益的計算公式為:
應確認的收益=補價-(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
這樣,換入資產入賬價值的計算公式為:
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2)地勘單位向對方支付補價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和補價,作為入賬價值。
【例5-2】地勘單位以本單位的產品一批,換入一輛汽車。換出的產成品市場價值為280 000元,賬面實際價值為190 000元。使用的增值稅率為17%。收到對方支付的補價30 000元,支付汽車過戶等各項稅費8 200元。
本例中,應確認的收益為:
30 000-(30 000/280 000)×190 000=9 643(元)
應交增值稅為:
280 000×17%=47 600(元)
換入汽車的取得成本為:
190 000+9 643+47 600+8 200-30 000=225 443(元)
會計分錄為:
借:固定資產 225 443
銀行存款 30 000
貸:庫存商品 190 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47 600
銀行存款等科目 8 200
營業外收入 9 643
八、接受捐贈固定資產
地勘單位接受其他單位或個人捐贈取得的固定資產,應按照以下規定確定其入賬價值:
(1)捐贈方提供了有關憑據(發票、合同、賬單等),按憑證上標明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入賬價值。地勘單位接受捐贈時,按照捐贈方提供的賬單金額加上應由本單位負擔的運雜費、保險費、安裝調試費和稅金等,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地勘發展基金」、「銀行存款」等科目。
(2)捐贈方沒有提供相關憑據的,按如下順序確定入賬價值:
①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應該按照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估計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入賬價值。
②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有關按照該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預計未來現金凈流量現值,作為入賬價值。
地勘單位接受捐贈時,按照上述方法確定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地勘發展基金」、「銀行存款」等科目。
(3)如受贈的系舊的固定資產,按照上述方法確認的價值,減去按該項資產的新舊程度估計的價值損耗後的余額,作為入賬價值。地勘單位接受捐贈時,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地勘發展基金」等科目。
九、盤盈固定資產
現行地勘單位會計制度規定,地勘單位在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過程中盤盈的固定資產,按照有關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減去按該項資產的新舊程度估計的價值損耗後的余額,作為入賬價值。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固定資產盤盈」科目,報經批准後,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固定資產盤盈」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新《企業會計准則》對固定資產盤盈的會計處理作了較大調整。新准則規定,企業在資產清查中盤盈的固定資產,應作為前期差錯處理,盤盈的固定資產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核算。盤盈的固定資產,按以下原則確定其入賬價值:如果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按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減去按該項資產的新舊程度估計的價值損耗後的余額,作為入賬價值;如果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按該項固定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限制,作為入賬價值。發生固定資產盤盈,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累計折舊」、「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視情況調整企業所得稅,即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余額調整到「利潤分配」科目,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貸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
新准則之所以將企業固定資產盤盈作為前期差錯處理,主要是基於這樣的考慮:一是企業固定資產盤盈的可能性極小,企業出現了固定資產的盤盈必定是企業以前會計期間少計、漏計而產生的,因此應當作為會計差錯進行更正處理;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為調劑企業利潤的可能性的發生。
十、無償調入固定資產
地勘單位經批准無償調入的固定資產,按調出單位的賬面價值加上實際發生的運輸費、安裝費等相關費用,作為入賬價值。
地勘單位無償調入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按調出單位的賬面價值扣除原安裝成本,加上運輸費、安裝費,借記「在建工程」科目,按調出單位的賬面價值減去原安裝成本,貸記「國家基金」科目,按支付運輸費,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發生的安裝費費用,借記「在建工程」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安裝工程完工交付時候,按調出單位賬面原值扣除原安裝成本再加上新安裝成本、運輸費等,借記「固定資產」科目,按在建工程實際成本,貸記「在建工程」科目,按其差額,貸記「累計折舊」科目。
地勘單位調入不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應按調出單位賬面原值加上包裝費、運雜費,借記「固定資產」科目,按調出單位凈值,貸記「國家基金」科目,按支付的包裝費、運雜費,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中,還應包括地勘單位為取得固定資產而交納的契稅、耕地佔用稅、車輛購置稅等相關稅費。
『貳』 固定資產使用費、零星固定資產購置費
固定資產抄使用費是如房屋、設備儀襲器等的折舊、大修、維修或租賃等費用。是指管理和試驗部門及附屬生產單位使用的屬於固定資產的房屋、設備儀器等的折舊、大修、維修或租賃費。
固定資產購置,是指不需按照建設項目進行管理的固定資產的簡單購置。比如零星固定資產購置:辦公用,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屬固定資產范圍內的物品。主要包括辦公用的計算機終端及文字處理設備、音像設備、傢具及其他辦公設備、動力空調設備、運輸設備等固定資產內容,
『叄』 固定資產使用費與機械費區別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使用期限超過1年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內、經容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年限超過2年的,也應當作為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使用費是你用這個固定資產交的費用
另一個是一項費用
『肆』 固定資產和固定資產使用費是一個意思嗎區別在哪裡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使用期限超過1年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專他與生產、屬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年限超過2年的,也應當作為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使用費是你用這個固定資產交的費用
區別就是 一個是你了一項資產 看了見摸了找 另一個是一項費用
『伍』 固定資產安裝費如何計入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安裝費,通過「在建工程」計入固定資產。
『陸』 固定資產使用費是什麼意思呢
同學你來好,很高興為您解答!自
固定資產使用費:是指管理和試驗部門及附屬生產單位使用的屬於固定資產的房屋、設備儀器等的折舊、大修、維修或租賃費。
是指管理和試驗部門及附屬生產單位使用的屬於固定資產的房屋、設備儀器等的折舊、大修、維修或租賃費。
希望高頓網校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會計碩士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柒』 什麼固定資產使用費
是指現場管理及試驗部門使用的屬於固定資產的設備、儀器等的折舊、大修理、維修費或租賃費等。
『捌』 購入固定資產怎麼做分錄
購入固定資產的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列印機 3076.9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593.10
貸:庫存現金 4300使用期
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電子設備和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個月開始計提折舊。
1)計提折舊的賬務處理:
借:管理費用/製造費用/銷售費用貸:累計折舊
2)計提折舊的計算方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
『玖』 固定資產使用年限規定新規定
折舊年限的最新規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汽車折舊年限及凈殘值如何規定?
汽車折舊年限為4年,凈殘值比例在原價的5%以內,由企業自行確定。
固定資產的折舊,按下列規定處理:
(一)下列固定資產應當提取折舊:
1、房屋、建築物;
2、在用的機器設備、運輸車輛、器具、工具;
3、季節性停用和大修理停用的機器設備;
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5、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6、財政部規定的其他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二)下列固定資產,不得提取折舊:
1、土地;
2、房屋、建築物以外未使用、不需用以及封存的固定資產;
3、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4、已提足折舊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5、按照規定提取維簡費的固定資產;
6、已在成本中一次性列支而形成的固定資產;
7、破產、關停企業的固定資產;
8、財政部規定的其他不得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不得計提折舊。
(三)提取折舊的依據和方法
1、納稅人的固定資產,應當從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提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從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提折舊。
2、固定資產在計算折舊前,應當估計殘值,從固定資產原價中減除,殘值比例在原價的5%以內,由企業自行確定;由於情況特殊,需調整殘值比例的,應報主管稅務機關備案。
3、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