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開發的無形資產要交所的稅嗎以多少為計稅基礎計算所得稅額
根據企業會計抄准則體系(2006)的有關襲規定: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確認為無形資產。
因此,題中相應的會計處理為:
借: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800萬元(400 + 400)
借: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 1 200萬元
貸:銀行存款 等科目 2 000萬元
借:管理費用——研究費用 800萬元
貸: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800萬元
借:無形資產——開發支出 1 200萬元
借: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 1 200萬元
根據稅法的有關規定:納稅人發生的「三新」研究開發費用,准予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此外,對於符合稅法規定條件的,加計扣除50%。
因此,在稅法上,研究開發費用全部費用化,不確認為無形資產。由此,題中在會計上形成的該無形資產(開發支出)的計稅基礎為零。
由於題中無形資產(開發支出)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稅基礎,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企業應當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貳』 內部研究開發的無形資產在確認時產生的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的差異不影響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
對於享受稅收優惠的研究開發支出,在形成無形資產時,按照會計准則規定確定的成本為版研究開發過程中符合權資本化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而因稅法規定按照無形資產成本加計攤銷,則其計稅基礎應在會計上入賬價值的基礎上加計,所以產生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在初始確認時的差異。
但因為該無形資產的確認不是產生於合並交易、同時在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則按照所得稅會計准則的規定,不確認該部分所得稅影響。相當於是一筆營業外收入,最後是分配給了所有者。
希望幫助到你。
『叄』 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問題
計稅基礎是這樣的:根據稅法規定,企業為開發新技術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內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容,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無形資產成本150%攤銷。所以,未形成無形資產而記入當期損益的,計稅基礎為零;形成無形資產的,按150%扣除了,計稅基礎也為零。
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是1200w,形成的應納稅差異為1200-0=1200w。
遞延所得稅負債(假設所得稅率是25%)=1200*25%=300w。
攤銷1200/20=60w/年,轉回遞延所得稅負債60*25=15w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15w,貸:所得稅費用15w。
『肆』 無形資產計稅基礎問題
計稅基礎 1200×150%=1800
第二個答案是 1800-1200=600
攤銷20年 每年30w元 形成可抵扣所得稅資產
『伍』 外購尚在研發中的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
費用化研發費用,稅前可加計扣除50%,故本期可扣除金額為800+800*50%=1
200萬元。資本化的研發費用專,按資產的計屬稅基礎的定義,應為該項資產按稅法規定在未來期間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未來期間該項無形資產通過計提累計攤銷的方式費用化並加扣50%,所以未來可稅前扣除的金額為無形資產賬面金額+無形資產賬面金額*50%=1
200+1
200*50%=1
800萬元。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為:1
800萬元,賬面價值為:1
200萬元。賬面價值小於計稅基礎的差異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1
800-1
200=600萬元,當期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600*25%=150萬元
『陸』 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當年未完成的計稅基礎和會計角度認定的利潤扣除額有
無形資產開發抄支出資本化,在襲無形資產尚未開發完成時不會進行攤銷,也就不會影響損益。
自行研究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計稅基礎等於賬面價值的150%,研究階段支出(費用化支出)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50%稅前扣除。資本化支出會在以後無形資產攤銷期間攤銷扣除,因為計稅基礎等於賬面價值的150%,因此在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攤銷時稅前扣除金額也會是會計攤銷額的150%(當然,稅法和會計攤銷方法可能存在差異)。
『柒』 關於無形資產計稅基礎的問題
(1)初始確認時,內部研發產生差異。
會計准則規定:研究階段的支出費用化內,開發階容段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支出資本化
稅法規定:符合"三新"標準的研發項目,未形成無形資產的,在發生當期按150%稅前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成本的150%攤銷
比如:內部研發無形資產入賬價值為1 000萬元,會計、稅法均按10年採用直線法攤銷。
則稅法的年攤銷額=1 000/10×150%=150(萬元)
整個使用期間總共可稅前扣除1 500萬元。
所以研發成功時,其計稅基礎=未來期間稅法允許稅前扣除的金額=1 500(萬元)
(2)後續計量時,差異來自攤銷規定的不同及減值准備的提取。
會計准則規定:對於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要求攤銷,每期末進行減值測試。
稅法規定:除外購商譽外,無形資產均應在一定期間內攤銷
由於企業內部研究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在初始確認時,其研究開發支出在發生的當期依據稅法規定已經扣除,因此所形成的無形資產在以後期間可稅前扣除的金額為0,其計稅基礎為0。。。。。這句話對。
後續計量中計稅基礎=成本-稅法規定可與稅前扣除的攤銷金額。這個成本不包括費用化的部分。
『捌』 內部研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入賬價值與計稅基礎產生了暫時性差異為什麼不確認暫時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謝謝
內部研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入賬價值與計稅基礎產生了暫時性差異為什麼不確認暫時性差異對回所得稅的影響?
內部研發答形成的無形資產入賬價值與計稅基礎產生差異不是暫時性差異,而是永久性差異。無形資產只有會計與稅法的攤銷年限不同而產生的差異才是暫時性差異。
如內部研發支出1000萬元。會計上是1000萬元。而計稅基礎是1500萬元(可加扣50%)這其中的500萬元差異是永久性差異而不是暫時性差異。所以不確認遞延所得稅。
應付職工薪酬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存在差異為什麼?
因為現在不搞計稅工資了,會計和稅法的應付職工薪酬就沒有差異了。
『玖』 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
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按照稅法口徑計算而形成的。
本例中,研究階段支出800萬,直接費用專化,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計屬入當期損益抵減應納稅所得額,抵減時可加計50%,也就是說按照稅法口徑能扣計入「管理費用——研發支出」科目的金額為:800*(1+50%)=1200萬。所得稅前可以扣除1200萬。
形成無形資產的部分1200萬元,轉入無形資產後按照稅法的規定: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入賬價值的150%基礎進行攤銷。也就是說計稅基礎是無形資產每期末賬面價值的150%是計稅基礎。
所以無形資產入賬時1200萬,入賬時點的計稅基礎就是1200*150%=1800
如果繼續核算的話就是:
假定該無形資產10年攤銷,年末賬面價值為1200-1200/10=1080,年末的計稅基礎為賬面價值的150%,所以應該是1080*150%=1620更多精彩內容來源沈陽律師 http://china.findlaw.cn/shenyang
『拾』 內部研發的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
=(資本化支出—累計攤銷)*150%
這個正確。
內部研發形成無形資產的,攤銷額按150%加計扣除
未形成無形資產的,費用按150%加計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