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有償使用費與環境稅

有償使用費與環境稅

發布時間:2021-04-02 23:38:56

A.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和稅費改革

為遏制資源的粗放利用和無序開采,促進資源的保護、節約集約利用,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更好地維護國家資源性資產的合法權益,國土資源部會同有關部門,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同意深化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的批復》的精神,加快改革和制度建設,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進一步完善,傳統體制下廉價或無償使用資源的情況已經改變,充分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系和環境治理成本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初步建立,促進資源節約和集約利用的機制正在形成。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用經濟手段配合礦產資源管理政策的調整:

一是深化礦業權有償取得。從 2006 年 10 月起,全面實現礦業權有償取得制度。落實《國務院關於同意深化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批復》(國函〔2006〕102 號)的要求,積極推進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在貴州等 8 個煤炭主產省進行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其核心是建立起煤炭資源勘查、開發合理成本負擔機制以及煤炭開采綜合補償和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印發了《關於深化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財建〔2006〕694 號)和《關於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財建〔2008〕22 號),進一步明確了加快推進改革試點工作的有關要求,並對礦業權價款有償處置的范圍,已轉增為國家資本金的礦業權價款的清理,礦業權價款的分成等問題進行了規定。同時,進一步規范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的管理,對礦權人已經佔有、無償取得礦業權的清理工作已逐步展開。

二是完善礦產資源稅費制度,積極推進資源稅改革。印發《關於加強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促進煤礦回採率提高的通知》、《關於加強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在開展礦山儲量動態監測基礎上,全面復查核定開採回採率,規范確定開採回採率系數,積極探索補償費徵收與儲量消耗掛鉤的政策措施,建立礦業權人珍惜利用資源的經濟機制。積極與有關部門研究資源稅費制度的改革方向和措施,研究對礦產資源補償費、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資源稅徵收標准、方式的調整。同時,還按照《國務院關於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8〕38 號)的要求,配合有關部門積極研究制定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准備金,重點解決資源型企業發展接續替代產業、解決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和企業關閉後的善後工作。

「十一五」期間,全國資源稅收入年均增長 23.97%,資源稅收入佔全國稅收總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2010 年,全國資源稅收入為 417.6 億元,同比增長 23.5%,增速較前兩年大幅提高(表 8-1)。

表8-1 資源稅收入及增長情況

2010 年 6 月,國務院決定在新疆率先進行資源稅改革。6 月 1 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了《新疆原油天然氣資源稅改革若干問題的規定》,將原油、天然氣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按照 5% 的統一稅率從價計征,這標志著中國資源稅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2010 年 12 月 1 日起,內蒙古油氣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稅率為 5%。中國資源稅改革的推進,對於完善資源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更好引導經濟結構調整、緩解中西部地區財力緊張都具有重要意義。

專欄8-1 資源稅改革試點

2010年6月1日,新疆在全國率先實施石油天然氣資源稅改革,將計征方法由原來的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稅率為5%。2010年12月1日,資源稅改革的試點范圍被擴大到了西部內蒙古、甘肅等12個省區。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能夠進一步體現資源有償開采原則,促進資源節約使用,目前改革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地方資源稅收入大幅增加,增加地方財力的效果已初步顯現。以新疆為例,2010年6月1日至年末,新疆油氣資源稅收入累計達到21.64億元,每月增幅基本均衡穩定,且同比增幅較大,平均每月徵收3.61億元,平均同比增長450.89%,平均增收2.95億元。2010年全年全區共徵收油氣資源稅25.35億元,較2009年的7.66億元增長了230.94%,佔全區資源稅總收入32.32億元的78.4%,比2009年提高15.9個百分點。

二是相關企業稅負增加,但增幅有限。改革前,新疆各油田企業資源稅的平均稅負率約在0.8%左右,而改革後的平均稅負率是4.5%。油田企業資源稅應納稅額雖然有所增加,但企業所得稅卻相應減少(企業繳納的增值稅做為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支出,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扣除),導致油田企業的總體稅負增加的並不多,與企業的利潤率相比仍然較輕。

三是完善資源收益分配。將收益進一步向資源原產地傾斜。印發了《關於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收入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財建〔2006〕394 號)、《關於加大對國有重點礦山企業財政政策扶持力度的指導意見》(財建〔2006〕794 號),《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於將礦產資源專項收入統籌安排使用的通知》(財建〔2010〕925 號),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礦業權收益分配的管理,從 2006 年 9 月 30 日起,中央和地方收取的礦業權價款收入,統一按照 2∶8 的比例分成。按照「取之於礦、用之於礦」的原則,礦產資源中央收入部分主要用於公益性地質調查、中央地質勘查基金、國外風險勘查、地質環境保護和節約與綜合利用等方面;地方分成部分除用於國有企業和國有地勘單位礦產資源勘查和礦山環境治理外,也可用於解決國有老礦山企業的各種歷史遺留問題。

「十一五」期間,礦產資源補償費、探礦權和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等國土資源專項收入中央分成部分持續穩定增長。其中:礦產資源補償費 233.68 億元,礦業權使用費和價款 294.74 億元,年均增長率分別為 21.8%、39.9%(表 8-2,圖 8-1)。

表8-2 國土資源專項資金中央收入情況

圖8-1 礦業權價款中央收入情況

「十一五」期間,除 2009 年受價格影響比上年略有下降外,中央礦產資源補償費收入整體上保持較快增長(圖 8-2)。

圖8-2 礦產資源補償費中央收入情況

四是加強對國家出資探明礦產地管理。2010年,財政部與國土資源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對國家出資勘查探明礦產地及權益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財建〔2010〕1018號)。《通知》一方面維護了礦業投資主體(包括國家和社會投資主體)的合法權益,規范國家出資勘查探明礦產地的管理,提高地質勘查單位找礦的積極性,穩定礦產資源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保障程度,促進礦業經濟健康發展;另一方面,規范了礦業權有償取得制度改革的有關政策,進一步完善制度,推進改革。

B. 停產企業還用交納土地稅嗎交多少停產後的有償使用費怎麼交

企業關閉、撤消後,其佔用未做他用的,經你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機關批准,可暫免徵收城鎮土地使用稅;如土地轉讓給其他單位使用或企業重新用於生產經營的,應依照規定徵收城鎮土地使用稅。 你可以看這個文件 國家稅務局關於印發《關於土地使用稅若干具體問題的補充規定》的通知 國稅地140號 但2004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城鎮土地使用稅有關減免稅政策的通知 財稅180號有進行了新的規定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地方稅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為了規范稅收政策,進一步加強城鎮土地使用稅的徵收管理,經研究決定,《國家稅務局關於印發的通知》(國稅地字第140號)的部分內容做適當修改。即:取消《關於土地使用稅若干具體問題的補充規定》中第九條「企業關閉、撤消後,其佔地未作他用的,經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局批准,可暫免徵收土地使用稅」的規定。 本通知自2004年7月1日起執行。 綜上你現在不能免稅了

C. 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土地出讓金一回事么

土地有償使用和土地出讓金不是一回事。

一、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土地出讓的金概念:

1、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費是指,以劃撥、出讓、租賃、作價出資或入股等方式有償使用國有土地的單位或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和方法,向國家繳納的土地資源性收益。

2、土地出讓金,實際上就是土地所有者出讓土地使用權若干年限的地租之總和。土地出讓金只是取得有償使用方式中的一種出讓方式而需要支付的一種價款,而土地有償使用費則不僅僅包括出讓方式,而且還包括其他更多的方式。

二、本身屬性:

1、土地出讓金是土地本身使用價值的價格表現,他體現和反映的是土地使用價值,隨市場的變化而變化。

2、土地使用費則是因為所有權與使用權發生分離後,所有權人向使用權人收取的費用,他隨不同的土地權利流轉,不同的政府行業政策,不同的土地利用狀況下,其具體標准和收取金額有所不同。

(3)有償使用費與環境稅擴展閱讀:

一、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的法定方式包括:

(1)土地使用權出讓;

(2)土地使用權租賃;

(3)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或者入股。此外,向國有土地使用者常年徵收城鎮土地使用稅和土地使用費,也是土地有償使用的表現方式。

二、土地出讓金:

1、《土地管理法》對土地出讓金的使用范圍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土地出讓收入主要用於征地和拆遷補償支出、土地開發支出、支農支出和城市建設支出等。

2、在土地國有的情況下,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國土資源部要求開發商必須在1年或2年內開發,如囤積土地要罰款或收回土地使用權。

3、土地出讓的高低與土地的用途、位置和土地出讓年限緊密相關。土地出讓金一般一次性支付。但有的土地的出讓金金額巨大、辦理出讓手續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也有多次支付的形式。

D. 農田水利建設政府徵收社保費用、耕地開墾費、耕地佔用稅、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嗎,

打市長電話啊

E. 該情況是否繳納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

土地使用費是指外商投資企業通過不同的方式使用土地(出讓、轉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者除外),國家向其收取得的有償使用土地的費用,是企業為取得土地使用權而交納的費用,它是調節使用土地資源的手段之一,是國家財政收入的組成部分。土地使用費與土地使用稅不同,土地使用稅是國家對使用土地的國內單位和個人徵收的一種稅。土地使用稅以土地面積為課稅對象,向土地使用人課征,屬於以有償佔用為特點的行為稅類型。土地使用稅只在縣以上城市開征,非開征地區城鎮使用,土地則不征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的征稅范圍為城市、縣城、建制鎮、工礦區等。其中,城市是指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市,包括市區和郊區;縣城是指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鎮;建制鎮是指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建制鎮;工礦區是指工商業比較發達,人口比較集中,符合國務院規定的建制鎮標准,但尚未設立建制鎮的大中型工礦企業所在地。工礦區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服。城市、縣城、建制鎮、工礦區的具體征稅范圍,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土地使用稅採用有幅度的差別稅額,列入大、中、小城市和縣城每平方米土地年稅額多少不同。為了防止長期征地而不使用和限制多佔土地,可在規定稅額的2倍-5倍范圍內加成征稅。

F. 環保稅開征在即,「費」怎樣改「稅」

去年青島日報報道供參考:2018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將正式實施,不再徵收排污費,同時依法徵收環境保護稅。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此次開征環境保護稅採取費改稅方式,征稅對象和范圍與現行排污費的徵收對象和范圍基本相同,均為直接向環境排放的大氣、水、固體和雜訊等污染物。那麼環境保護稅和排污費有何不同之處呢?記者邀請了有關部門專家,從納稅人角度進行詳細解讀。
建築交通雜訊等暫不征稅
談到即將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青島市地稅局稅收管理一處處長王琦告訴記者,環境保護稅與排污費的徵收范圍主要存在兩處差異,一是排污費中的雜訊包含建築業雜訊和工業雜訊,在環境保護稅中雜訊僅指工業雜訊。二是揮發性有機物(VOCs)未列入環境保護稅徵收范圍。
為什麼不對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征稅?王琦解釋稱,揮發性有機物是造成大氣污染,特別是形成PM2.5、臭氧的重要根源。為促使企業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改善生態環境,按照國務院有關要求,2015年,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揮發性有機物排污收費試點辦法》,明確在石油化工、包裝印刷等部分行業進行揮發性有機物排污收費試點。同時,各省(區、市)可以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增加揮發性有機物排污收費試點行業。
王琦表示,考慮到目前只在石油化工和包裝印刷等部分行業進行排污收費試點,試點時間較短,尚不具備全面徵收環境保護稅的條件,為此,本次立法未將揮發性有機物列入征稅范圍。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目前對部分揮發性有機物排污收費試點工作繼續進行,待條件成熟後,再考慮將其納入環境保護稅的征稅范圍。
至於為何不對建築施工雜訊、交通雜訊征稅?王琦表示,建築施工雜訊、交通雜訊是影響人們工作生活的重要污染源之一。但考慮到不同建築施工類型、工藝和位置產生的雜訊不同,交通雜訊具有瞬時性、流動性和隱蔽性等特點,建築施工雜訊和交通雜訊監測難度都比較大,將其納入環境保護稅的征稅條件尚不成熟,因此,本次立法未將其納入環境保護稅徵收范圍。今後根據雜訊污染監測水平的提高,待具備征稅條件時,再考慮對建築施工雜訊和交通雜訊征稅。
征管模式變為納稅人自行申報
費改稅後,征管模式轉變為「納稅人自行申報、稅務徵收、環保協同、信息共享」。責任主體發生轉變,由原來的環保部門核定轉變為納稅人自行申報,納稅人對申報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承擔責任。王琦表示,考慮稅務機關通過將納稅人的納稅申報數據資料與環保部門傳遞的相關數據資料進行分析比對,開展風險管理工作。稅務機關在徵收管理過程中發現納稅人的納稅申報數據資料異常或者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的,可以提請環保部門進行復核,按照環保部門復核的數據資料調整納稅人的應納稅額。
此外,王琦提到,考慮排污單位投入生產、經營(含試生產、試營業)後,按月或季度污染物實際排放情況填寫相關申報表,並根據要求在每月或每季結束後7日內向轄區環境監察機構進行申報,同時提供與污染物排放有關的資料。環境保護稅法第十七條規定環境保護稅按月計算,按季申報繳納。不能按固定期限計算繳納的,可以按次申報繳納。申報期限也由7日內轉變為15日內。
實行差別化征稅政策
至於稅收優惠政策,王琦告訴記者,根據污染物排放濃度實行差別化征稅政策,對促進企業減排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現行排污費制度,只規定了一檔減征政策,即對排污單位排放大氣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於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排放標准50%以上的,減半徵收排污費。考慮到將排放濃度值降到規定標準的50%以上技術要求較高,一些企業可能享受不到優惠政策,為充分發揮稅收的激勵引導作用,進一步調動企業改進技術工藝、減少污染物排放的積極性,稅法根據納稅人排放污染物濃度值低於國家和地方規定排放標準的程度不同,設置了兩檔減稅優惠,即納稅人排污濃度值低於規定標准30%的,減按75%征稅;納稅人排污濃度值低於規定排放標准50%的,減按50%征稅,進一步鼓勵企業改進工藝、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除此之外,在大氣污染源中,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電力企業二氧化硫排污費,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徵收,其他排污費由所在市、區、縣環保部門負責徵收。費改稅後,環境保護稅征稅范圍內的徵收對象將全部由屬地地方稅務局負責徵收。
稅額調整更加嚴格
據介紹,排污費收費制度允許地方上調收費標准,環境保護稅法第六條規定,「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具體適用稅額的確定和調整,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考慮本地區環境承載能力、污染物排放現狀和經濟社會生態發展目標要求,在本法所附《環境保護稅稅目稅額表》規定的稅額幅度內提出,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如果發生征納稅爭議,納稅人行政復議或訴訟對象是誰?王琦表示,環境保護稅法第十四條規定:環境保護稅由稅務機關依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和本法的有關規定徵收管理。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照本法和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負責對污染物的監測管理。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依照行政復議法和本條例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的,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根據上述法律法規的規定,如果發生征納稅爭議,納稅人行政復議或訴訟對象是作出具體稅收征管行政行為的稅務機關。
不涉及排污權使用費
據介紹,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38號),明確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試點地區實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制度,排污單位在繳納使用費後獲得排污權。有償取得排污權的單位,不免除其依法繳納排污費等相關稅費的義務。鑒於排污權使用費是排污單位實施排污權交易之前,為獲得排污權而繳納的費用,體現環境資源有價的理念,與對企業排污征稅性質有所不同。環境保護費改稅不涉及排污權使用費,不影響排污權交易制度的實施。

G. 初始排污權有償使用費稅務上怎麼規定

進待攤費用,逐月攤銷。稅務沒有出台優惠政策。

H. 我這個月繳納的耕地佔用稅和土地有償使用費、水利建設基金,但是要下個月才開發票給我,要怎麼做分錄

1、借:預付賬款—預繳稅金
貸:銀行存款
2、下月來繳稅票時沖消原分錄
借:預付賬款—預繳稅金(紅字)
借:應繳稅費—耕地佔用稅等項(蘭字)

I. 土地置換指標有償使用費需要交稅嗎

費上有可能再收稅嗎?

J. 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土地出讓金的區別和定義

前三項屬於稅費,是土地農轉徵用過程中產生的成本費用,而土地出讓金是土地拍賣時成交的錢,一般前三項是從土地出讓金中扣除繳入專用帳戶的

閱讀全文

與有償使用費與環境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