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特許權使用費怎麼界定
日前,蘇州工業園區海關對轄區內一制葯企業審價補稅萬元,所針對的是該公司2006年度進口貨物的特許權使用費。2004年以來,該關已累計對特許權使用費審價補稅746萬元。據了解,對特許權使用費征稅的相關規定缺乏認識,是導致企業稅款漏繳的主要原因。為此,海關特別提醒廣大進出口企業,在申報完稅價格時應充分考慮特許權使用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審定進出口完稅價格辦法》這樣定義:特許權使用費,指進口貨物的買方為取得知識產權權利人及權利人有效授權人關於專利權、商標權、專有技術、著作權、分銷權或者銷售權的許可或者轉讓而支付的費用。 根據該定義,我們不難發現特許權使用費具有的三個特徵:一是因智力及才藝等產生的成果而帶來的財產權利;二是由他人付出費用後加以利用,而非由權利所有人本人使用;三是權利所有人根據他人對權利實際利用的程度收取使用費。 根據該辦法,符合一定條件的特許權使用費應當計入完稅價格,在貨物進口時向海關申報。 海關規定,當進口貨物的特許權使用費與該貨物無關,以及其支付不構成該貨物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條件時,不納入海關征稅范圍。換句話說,除此以外都要計入完稅價格。 下列四種情況被認為特許權使用費與該貨物有關:第一、用於支付專利權或者專有技術使用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含有專利或者專有技術的;二是用專利方法或者專有技術生產的;三是為實施專利或者專有技術而專門設計或者製造的。第二、用於支付商標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附有商標的;二是進口後附上商標直接可以銷售的;三是進口時已含有商標權,經過輕度加工後附上商標即可以銷售的。第三、用於支付著作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含有軟體、文字、樂曲、圖片、圖像或者其他類似內容的進口貨物,包括磁帶、磁碟、光碟或者其他類似介質的形式;二是含有其他享有著作權內容的進口貨物。第四、用於支付分銷權、銷售權或者其他類似權利,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進口後可以直接銷售的;二是經過輕度加工即可以銷售的。 本例中,該公司進口貨物涉及的特許權使用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製造、使用、銷售葯品的配方和技術所對外支付的費用(即專有技術費用),二是成品葯的商標權費用。經查,該公司成品葯在進口時的申報價格中已含有專有技術使用費,原料葯的生產加工主要是在國內完成,這兩項專有技術使用費都無需計入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而對於以原材料狀態進口的原葯的商標權使用費,因其國內的生產已超出輕度加工的范圍,亦無需計稅。但對於以成品狀態進口的葯品的商標權使用費,則應計入完稅價格予以補稅。 近年來,隨著政府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持續加大,以及企業品牌意識的不斷增強,特許權使用費在產品中的比重逐漸提高。為了保障國家稅收應收盡收,維護良好的進出口經營秩序,海關將加大對特許權使用費不主動完稅行為的查處力度。
⑵ 著作權轉讓費用:著作權轉讓的稅收標准及特許權使用費指什麼
著作權抄的對象是作品,作品的作者卻不一定是享有著作權的人,有可能是法人或其它組織。著作權可以通過繼承、轉讓、買賣、贈送等手段獲得。那麼著作權轉讓費用是多少?著作權轉讓的稅收標準是如何規定的呢?著作權轉讓費用:著作權轉讓的稅收標准及特許權使用費指什麼《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條第(六)款規定,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同時條例還明確規定,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徵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通知》規定,作者將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復印件拍賣取得的所得,應以其轉讓收入額減除 800元(轉讓收入額4000元以下)或者20%(轉讓收入額4000元以上)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按照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項目適用20%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1-20%)×20%。另外,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對若干項目免徵營業稅的通知》(財稅字〔1994〕002號)的規定,個人轉讓著作權,免繳營業稅。
⑶ 支付特許權使用費及稅費的賬務處理
交納的稅金
借:其他應收款-代扣代交稅款
貸:銀行存款
支付的技術使用費(需扣下代交的稅款)
借:預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收到技術使用費發票後
借:管理費用
貸:預付賬款
貸:其他應收款-代扣代交稅款
企業應設置「預付賬款」會計科目,核算企業按照購貨合同規定預付給供應單位的款項。
(1)企業因購貨而預付的款項,借記「預付賬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2)收到所購物資時,根據發票賬單等列明應計入購入物資成本的金額,借記「物資采購」或「原材料」、「庫存商品」等科目,按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按應付金額,貸記「預付賬款」科目。
(3)補付的款項,借記「預付賬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4)退回多付的款項,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預付賬款」科目。
(3)稅收分類特許權使用費擴展閱讀:
企業撥出用於投資、購買物資的各種款項,不得在「其他應收款」科目核算。企業發生其他各種應收款項時,借記「其他應收款」科目,貸記有關科目;收回各種款項時,借記有關科目,貸記「其他應收款」科目。
實行定額備用金制度的企業,對於領用的備用金應當定期向財務會計部門報銷。財務會計部門根據報銷數用現金補足備用金定額時,借記「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現金」或「銀行存款」科目,報銷數和撥補數都不再通過「其他應收款」科目核算。
企業其他應收款與其他單位的資產交換,或者以其他資產換入其他單位的其他應收款等,比照「應收賬款」科目的相關核算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企業應當定期或者至少於每年年度終了,對其他應收款進行檢查,預計其可能發生的壞賬損失,並計提壞賬准備。企業對於不能收回的其他應收款應當查明原因,追究責任。
對確實無法收回的,按照企業的管理許可權,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准作為壞賬損失,沖銷提取的壞賬准備。
經批准作為壞賬的其他應收款,借記「壞賬准備」科目,貸記「其他應收款」科目。已確認並轉銷的壞賬損失,如果以後又收回,按實際收回的金額,借記「其他應收款」科目,貸記「壞賬准備」科目;同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其他應收款」科目。
其他應收款科目應按其他應收款的項目分類,並按不同的債務人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其他應收款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收回的其他應收款。
⑷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如何征稅
一、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專利權,是由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授予專利申請人或其權利繼承人在一定期間內實施其發明創造的專有權。對於專利權,許多國家只將提供他人使用。取得的所得,列入特許權使用費,而將轉讓專利權所得列為資本利得稅的征稅對象。我國沒有開征資本利得稅,故將個人提供和轉讓專利權取得的所得,都列入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商標權,即商標注冊人享有的商標專用權。著作權,即版權,是作者依法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享有的專有權。個人提供或轉讓商標權、著作權、專有技術或技術秘密、技術訣竅取得的所得,應當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營業稅的徵收
對於個人獲得的特許權使用費,要徵收營業稅,按5%徵收營業稅可以在個人所得稅前扣除。
免稅規定:
(一)個人轉讓著作權,免徵營業稅。
(二)技術轉讓收入,免徵營業稅
為了支持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自1999年10月1日起,對單位和個人(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設立的研究開發中心、外國企業的外籍個人)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除了這些免稅規定外,還有對個人應稅收入未達到起征點的免稅。
所謂技術轉讓是指轉讓者將其擁有的專利技術和非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有償轉讓他人的行為;技術開發是指開發者接受他人委託,就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統進行研究開發的行為;技術咨詢是指就特定技術項目提供可行性論證、技術預測、專題技術調查、分析評價報告等;與技術轉讓、技術開發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是指轉讓方(受託方)根據技術轉讓或技術開發合同的規定,為幫助受讓方(或委託方)掌握所轉讓(或委託開發)的技術,而提供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且這部分技術咨詢、服務的價款與技術轉讓(或開發)價款是在同一張發票上體現。
以圖紙、資料等為載體提供已有技術或開發成果的,可對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免徵營業稅;以樣品、樣機、設備等貨物為載體提供已有技術或開發成果的,可對其除貨物以外的部分免徵營業稅,貨物(樣品、樣機、設備等),則應按規定徵收增值稅;提供生物技術時附帶提供的微生物菌種母本和動、植物新品種,可對其包括這些母本等樣品價值的全部收入免徵營業稅,但批量銷售的微生物菌種母本和動、植物新品種的,應當徵收增值稅。、
三、應納稅所得額計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扣除營業稅後,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一)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800)×20%
(二)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1—20%)×20%
五、每次收入確認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某項使用權的一次轉讓所取得的收入為一次。一個納稅義務人,可能不僅擁有一項特許權利,每一項特許權的使用權也可能不止一次地向他人提供。因此,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次」的界定,明確為每一項使用權的每次轉讓所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如果該次轉讓取得的收入是分筆支付的,則應將各筆收入相加為一次的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⑸ 企業向境外個人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稅稅率是多少
按形式發票金額拆分為價稅額正常記賬:
1、收到形式發票時。
借:成本費用類科目。
貸:應付賬款。
2、代扣繳增值稅及附加稅費時。
借:應付賬款。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應交稅金-代扣增值稅(銷項稅)。
應交稅金-代扣稅費。
(5)稅收分類特許權使用費擴展閱讀:
經營所得:
採用三級超額累進稅的、實行按年綜合徵收。為兼顧現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個人獨資企業所得和合夥制企業所得納稅人的納稅負擔。
銜接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的徵收,可將稅率簡化為三級超額累進稅率。以每一納稅年度的各項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和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稅所得額,按年綜合徵收,分月(或季)預繳、年終匯算清繳。
其他所得:
採用20%的比例稅率、實行按月(次)分類徵收。對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遺產繼承所得和接受捐贈所得等非勞動所得採用20%的比例稅率,分項按月(或按次)徵收,不作任何扣除,並對一次性收入畸高的實行加成徵收。
⑹ 什麼是特許權使用費在執行稅收協定時,特許權使用費如何理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2號)第二十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七)項所稱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企業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國政府關於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及議定書條文解釋的通知》(國稅發〔2010〕75號)規定:「三、第三款是對「特許權使用費」一語的定義,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一)使用或有權使用有關權利所支付的款項
特許權使用費首先應與使用或有權使用以下權利有關:構成權利和財產的各種形式的文學和藝術,有關工業、商業和科學實驗的文字和信息中確定的知識產權,不論這些權利是否已經或必須在規定的部門注冊登記。還應注意,這一定義既包括了在有許可的情況下支付的款項,也包括因侵權支付的賠償款。
(二)設備租金
特許權使用費也包括使用或有權使用工業、商業、科學設備取得的所得,即設備租金。但不包括設備所有權最終轉移給用戶的有關融資租賃協議涉及的支付款項中被認定為利息的部分;也不包括使用不動產取得的所得,使用不動產取得的所得適用協定不動產所得的規定。
(三)使用或有權使用專用技術所支付的款項
特許權使用費還包括使用或有權使用有關工業、商業、科學經驗的專用技術取得的所得。一般是指進行某項產品的生產或工序復制所必需的、未曾公開的、具有專有技術性質的信息或資料。與專有技術有關的特許權使用費一般涉及技術許可方同意將其未公開的技術許可給另一方,使另一方能自由使用,技術許可方通常不親自參與技術受讓方對被許可技術的具體應用,並且不保證實施的結果。被許可的技術通常已經存在,但也包括應技術受讓方的需求而研發後許可使用,並在合同中列有保密等使用限制的技術。例如,根據中國某制葯公司的需求,美國某公司專門研發出一種新葯品,美方將該葯品配方許可給中國公司用於新葯品生產,合同規定美方保留對該葯品配方的所有權,中方僅有使用權,並負有保密責任,未經美國公司同意不得將該葯品配方提供給他人使用。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公司為取得該葯品配方使用權所支付的款項屬於特許權使用費。......」
執行中請注意:
一、我國對外所簽協定有關條款規定與中新協定條款規定內容一致的,中新協定條文解釋規定同樣適用於其他協定相同條款的解釋及執行;
二、中新協定條文解釋與此前下發的有關稅收協定解釋與執行文件不同的,以中新協定條文解釋為准。
⑺ 支付境外特許權使用費是否預提企業所得稅
境內企業如果對外支付的是特許權使用費,則應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回實施條例相關規定按收答入全額繳納10%的企業所得稅。
境內企業如果對外支付的是勞務費等,則需要視該境外企業所提供的勞務是在境內還是境外,如果勞務完全發生在境外,則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相關規定不需在我國繳納企業所得稅;如果該境外企業需要到境內進行服務,則需要視提供服務的國家是否為與我國簽訂了稅收協定的國家。
如果是與我國簽訂稅收協定的國家,則還要判斷其是否在境內構成了機構、場所,如果未構成常設機構則按照協定不需要在境內繳納企業所得稅;如果確實構成了常設機構,則應於境內按勞務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而對於與我國沒有簽訂稅收協定的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派遣雇員到中國境內提供勞務,通常構成上述意義上的機構、場所,應對歸屬於該機構、場所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適用25%的稅率,而不再區分是否構成常設機構。
通常情況下,技術服務費與特許權使用費的區分,應按《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執行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507號)相關規定進行判定。
⑻ 稅法題:支付給境外某公司特許權使用費,扣繳相應稅款並取得稅收繳款憑證,合同約定的特許權使用費的金額
第一,1000000是含增值稅的
第二,特許權是無形資產,稅率是6%
⑼ 沒有稅收協定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按什麼交稅
「營改增」以後,境內企業對非居民企業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時,除了需要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以外,屬於「營改增」范圍的服務費支出,還要代扣代繳增值稅、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其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第四條第二款、第二十七條第五項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對外支付特許權使用費代扣代繳稅款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0%。
如果非居民企業提供的服務是屬於「營改增」范圍的現代服務業的,對外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代扣代繳稅款的增值稅稅率為6%。
境內企業對非居民企業支付特許權使用費,與支付對象所在國家或地區簽訂有稅收協定的,按照稅收協定相關條款執行,沒有簽訂稅收協定的,按照上述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