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非法侵佔公司無形資產是否觸犯刑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5條第2款規定,行為人私刻公章或擅自使用公章、業務介紹信、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以簽訂經濟合同的方法進行的犯罪行為,單位有明顯過錯,且該過錯行為與被害人的經濟損失之間具有因果關系的,單位對該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你的描述,他的行為有可能構成刑事犯罪,建議您向公安機關報案。
❷ 關於無形資產納稅差異影響應交所得稅的問題
簡單問題復雜化了。150%是加計扣除的優惠政策(企業所得稅法30條,條例95條)內:每年攤銷的無形容資產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加計扣除50%。企業正常核算扣除的無形資產攤銷400萬元/年,稅法允許400*150%=600萬元。15000萬元是企業正常核算的結果,再多扣200萬元即可:
應交企業所得稅=(15000-200)*25=3700(萬元)
❸ 企業避稅最佳設計方案的目錄
引論:避稅合法就應該避
給避稅正名
企業避稅是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企業避稅的基本原理及意識
企業避稅籌劃平台
企業避稅的基本方法
第1篇:企業流轉稅最佳避稅方案
第1章 增值稅最佳避稅方案設計
1.1 增值稅避稅籌劃可選方案
1.2 利用優惠政策的避稅方案
1.3 選擇納稅「身份」的避稅方案
1.4 選擇銷售方式的避稅方案
1.5 改變經營方式的避稅方案
1.6 合理籌劃運費的避稅方案
1.7 不同核算方式的避稅方案
1.8 進出口業務的避稅方案
第2章 消費稅最佳避稅方案設計
2.1 消費稅避稅籌劃可選方案
2.2 「先銷售後包裝」的消費稅避稅方案
2.3 不同核算方式的消費稅避稅方案
2.4 分開稅率的消費稅避稅方案
2.5 納稅環節的消費稅避稅方案
2.6 兼營行為中的消費稅避稅方案
2.7 酒業公司自行加工消費稅避稅方案
2.8 利用銷售額核算的消費稅避稅方案
2.9 利用自製品的消費稅避稅方案
2.10 連續生產的消費稅避稅方案
2.11 首飾行業的消費稅避稅方案
2.12 消費稅稅率的避稅方案
2.13 外購消費品的消費稅避稅方案
2.14 委託加工業務的消費稅避稅方案
2.15 「先銷售後入股」的消費稅避稅方案
2.16 消費稅的低價避稅方案
2.17 消費稅計稅依據的避稅方案
2.18 確定銷售額的消費稅避稅方案
2.19 選擇最佳折算率的消費稅避稅方案
2.20 煙草調撥的消費稅避稅方案
2.21 延長納稅期的消費稅避稅方案
2.22 制酒行業消費稅的避稅方案
第3章 營業稅最佳避稅方案設計
3.1 營業稅避稅籌劃可選方案
3.2 利用營業稅稅收優惠的避稅方案
3.3 營業稅征稅范圍的避稅方案
3.4 營業稅課稅對象的避稅方案
3.5 營業稅納稅計算及處理的避稅方案
3.6 營業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避稅方案
3.7 利用營業額的避稅方案
3.8 企業延期納稅的營業稅避稅方案
3.9 財產轉移的營業稅避稅方案
3.10 變換專利使用方式的營業稅避稅方案
3.11 代購代銷的營業稅避稅方案
3.12 混合銷售的營業稅避稅方案
3.13 兼營銷售的營業稅避稅方案
3.14 擴大生產規模的營業稅避稅方案
3.15 利用簽訂合同進行的營業稅避稅方案
3.16 利用應稅項目定價的營業稅避稅方案
3.17 轉讓無形資產和銷售不動產的避稅方案
3.18 租賃變倉儲的營業稅避稅方案
3.19 運輸企業的營業稅避稅方案
3.20 金融保險企業營業稅避稅方案
3.21 建築業營業稅的避稅方案
3.22 建築工程承包的營業稅避稅方案
3.23 建築安裝企業營業稅的避稅方案
3.24 企業租賃業務的營業稅避稅方案
3.25 租賃企業的營業稅避稅方案
3.26 房地產開發與銷售的營業稅避稅方案
第4章 進出口企業最佳避稅方案設計
4.1 進出口關稅避稅籌劃可選方案
4.2 稀有產品完稅價格的籌劃
4.3 構建中介國際許可公司的避稅方案
4.4 轉讓定價的避稅方案
4.5 「高進低出」的避稅方案
4.6 構建復合金融公司的避稅方案
4.7 進口零部件的關稅避稅方案
4.8 利用避稅地的避稅方案
4.9 構建中介國際貿易公司的避稅方案
4.10 進料加工和來料加工的避稅方案
4.11 買斷出口與自營出口的避稅方案
4.12 出口單證申報的避稅方案
4.13 出口退稅方式的避稅方案
4.14 不同國家稅負的避稅方案
4.15 不同國家稅制結構的避稅方案
4.16 不同國家納稅義務的避稅方案
4.17 反傾銷稅的避稅方案
4.18 利用保稅制度的避稅方案
4.19 利用全球避稅港的避稅方案
第2篇:企業所得稅最佳避稅方案
第5章 企業所得稅最佳避稅方案設計
5.1 企業所得稅避稅籌劃可選方案
5.2 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避稅方案
5.3 利用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避稅方案
5.4 預繳企業所得稅的避稅方案
5.5 利用賬面調整的避稅方案
5.6 一投資抵免的所得稅避稅方案
5.7 先補虧後繳稅的所得稅避稅方案
5.8 企業所得稅申報過程的避稅方案
5.9 不同折舊年限的避稅方案
5.10 不同折舊方法的避稅方案
5.11 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避稅方案
5.12 長期投資核算方法的避稅方案
5.13 不同存貨計價方法的避稅方案
5.14 壞賬轉銷的所得稅避稅方案
5.15 籌資活動中的所得稅避稅方案
5.16 捐贈活動的所得稅避稅方案
5.17 子公司合並的所得稅避稅方案
5.18 銷售變租賃的避稅籌劃
5.19 轉移利潤的所得稅避稅方案
5.20 資產重組中的避稅方案
5.21 企業銷售費用的避稅方案
5.22 外幣業務的所得稅避稅方案
5.23 稅前扣除項目的避稅方案
5.24 簽訂投資合同避稅方案
第6章 外資企業所得稅最佳避稅方案設計
6.1 外資企業所得稅避稅籌劃可選方案
6.2 外資企業選擇納稅身份的避稅方案
6.3 外資企業利用征稅范圍的避稅方案
6.4 外資企業選擇計稅依據的避稅方案
6.5 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的避稅方案
6.6 外資企業減免稅的避稅方案
6.7 利用「兩免三減半」優惠政策的避稅方案
6.8 充分利用再投資退稅的避稅方案
6.9 高新技術外資企業的避稅方案
6.10 外資企業虧損彌補的避稅方案
6.11 利用出口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避稅方案
6.12 利用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原則的避稅方案
6.13 利用源泉扣繳預提稅的避稅方案
6.14 三資企業的地區投資優惠政策的避稅方案
6.15 利用三資企業的加速折舊優惠政策的避稅方案
6.16 利用三資企業股息、利息、租金優惠政策的避稅方案
6.17 利用三資企業稅額扣除優惠政策的避稅方案
6.18 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避稅方案
6.19 選擇投資方式的避稅方案
第3篇:企業其他稅種最佳避稅方案
第7章 個人所得稅最佳避稅方案設計
7.1 個人所得稅避稅籌劃可選方案
7.2 計稅工資的避稅方案
7.3 工資與紅利的避稅方案
7.4 勞務報酬所得的避稅方案
7.5 外籍人員工資的避稅方案
7.6 個人收入時間確定的避稅方案
7.7 多處取得工資的避稅方案
7.8 支付高管人員報酬的避稅方案
7.9 銷售提成與獎勵的避稅方案
7.10 房屋出租收入的避稅方案
7.1l 白領階層的避稅方案
7.12 個人財產經營的避稅方案
7.13 收入不均時的避稅方案
7.14 巧妙設計勞務合同的避稅方案
7.15 不同居民身份的避稅方案
7.16 高薪收入者的避稅方案
第8章 土地增值稅最佳避稅方案設計
8.1 土地增值稅避稅籌劃可選方案
8.2 房產開發土地增值稅的避稅方案
8.3 房地產轉讓臨界點的避稅方案
8.4 分散收入的避稅方案
8.5 房地產開發成本的避稅方案
8.6 借款利息費用的避稅方案
8.7 選擇建房方式的避稅方案
8.8 控制增值額的避稅方案
8.9 土地多次轉讓的避稅方案
8.10 適當捐贈的避稅方案
第9章 契稅與房產稅最佳避稅方案設計
9.1 契稅避稅籌劃可選方案
9.2 房屋購買中契稅的避稅方案
9.3 企業合並、分立和股權重組避稅方案
9.4 公司分立的契稅避稅方案
9.5 幾組契稅避稅方案案例
9.6 房產稅避稅籌劃基本知識
9.7 房產稅避稅籌劃可選方案
9.8 出租變倉儲的避稅方案
9.9 房屋出租的房產稅避稅方案
9.10 簽訂房產合同的避稅方案
9.11 會計核算中的房產稅避稅方案
9.12 大宗房產交易的避稅方案
第10章 其他小稅種最佳避稅方案設計
10.1 資源稅的避稅方案
10.2 印花稅避稅方案
10.3 車輛購置稅的避稅方案
10.4 車船使用稅的避稅方案
10.5 城市維護建設稅避稅方案
10.6 城鎮土地使用稅的避稅方案
❹ 無形資產轉讓如何避稅,是否可以通過香港公司收款,入何操作,謝謝
該簡訊網站轉讓需要辦理何種手續?是否需要完憑證方才可轉讓?
如果上述轉版讓手續很簡單,只是雙方簽署相權關文件即可登記備案。可以通過雙方協商,採用其他結算途徑,比如提到的香港公司或者其他海外公司收款。需要注意的是該公司賬戶屬於海外對公賬戶,如果將該賬戶的錢匯進國內,這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有需要不幫助可以網路HI我或者聯系我Q
❺ 注冊資本中的無形資產後可以作為管理費來避稅嗎
可以啊 但是攤銷年限10年 多攤要調增的
❻ 無形資產涉及所得稅的會計處理的問題
初始確認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會產生差異,初始確認的賬面價值是1000萬元,專計稅基礎也是1000萬元。屬你想,加計扣除只是在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加大了扣除項,會計上是不做賬的。因此在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但是影響應繳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也就是說影響應納稅額。兩個概念。
❼ 關於無形資產,如何征稅
應做營業外支出處理。如果掛應付賬款,會造成少交企業所得稅。賬是企業自己做的,開發區沒責任
❽ 購買無形資產的稅費是否計入原值
相關稅費應該要計入無形資產 如果是增值稅就不計入 這可以抵扣
❾ 稅法中的無形資產問題,請問怎麼算
答案選D。
研究開發費稅前扣除優惠政策的具體標準是:
企業為開發新技術內、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容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本題涉及上述兩項,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費用為100萬元,加計扣除50%,則可以進行稅前扣除為150萬元;形成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費用為1000萬元,假設無形資產按10年攤銷,則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稅法中認定的無形資產是1500萬元,按10年攤銷,每年攤銷150萬元。以上兩項合計為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