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會計方面什麼是「待攤費用」「無形及遞延資產」
遞延資產是指不能全部計入當年損益,應在以後年度內較長時期攤銷的除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以外的其他費用支出,包括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以及攤銷期在一年以上的長期待攤費用等。 這個概念跟待攤費用其實相當接近,區別在於期限問題。待攤費用是指不超過一年但大於一個月這期間分攤的費用。超過一年分攤的費用就是遞延資產。 遞延資產實質是已經付的費用,花了費用當然應該取得資產,遞延資產就是這個意義上的資產,它沒有實體。 攤銷就是本月發生,應由本月和以後各月產品成本共同負擔的費用。攤銷費用的攤銷期限最長為一年。如果超過一年,應作為長期待攤費用核算。 「待攤費用」簡單的理解,就是當期(現在)已經發生的支出,但該項支出會使以後的某一段期間都能受益,因此需要在以後期間共同分攤、共同承擔的費用。它是會計上「權責發生制」的充分體現。 比如:一個企業在成立的時候,需要到工商、稅務、銀行等多個部門辦理各項手續,還要發生電話費、計程車費、工資等各項費用支出,在開業前所花費的所有這些支出在會計上叫做開辦費,這些費用的支出,都是為了公司以後正式經營活動而發生的支出,就應該由以後經營期間各年度平均承擔,這些費用就都屬於待攤費用的性質,從理論上講,這些支出的分攤應該直到公司廢業為止,但由於這部分金額一般不太大,為了核算簡便,一般規定分攤期不短於5年就可以了。 再如:對公司的房子進行大修理或裝修等,修理或裝修後的房子,功能、環境、條件都會得到較大改善,會使使用者受益多年,這些費用支出也應該在以後各年進行分攤,因此在發生大修理或裝修費時,一般都不是直接記入管理費用或經營費用,而是記入長期待攤費用,按不短於5年的時間攤銷,即發生時: 借:長期待攤費用——大修理支出 貸:銀行存款(或現金) 以後按月攤銷時: 借:管理費用——長期待攤費用攤銷 貸:長期待攤費用——大修理支出 如此等等。 其實,固定資產折舊,就是一個典型的待攤費用,只是提法不同罷了。
B. 關於「無形資產」和「長期待攤費用」
如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有限,應當在其壽命期內合理的進行攤銷。內無形資產的攤銷金額一般應容當計入當期損益。
企業自用的無形資產,其攤銷的無形資產價值應當計入當期「管理費用」,並同時沖減無形資產的成本。
企業出租的無形資產,其攤銷的無形資產價值應當計入當期「其他業務收入」,並同時沖減無形資產的成本。
借:管理費用(企業自用)
其他業務收入(企業出租)
貸:累計攤銷
借:累計攤銷
貸:無形資產
C. 會計中累計攤銷和長期待攤費用有什麼區別
累計攤銷和長期待攤費用的區別如下:
1、管理方法不同
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費用,除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以外,應先在累計攤銷中歸集,待企業開始生產經營起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當期的損益。
而股份有限公司委託其他單位發行股票支付的手續費或傭金減去發行股票凍結期間的利息收入後的相關費用,從發行股票的溢價中不夠抵銷的,或者無溢價的,作為長期待攤費用,在不超過2年的期限內平均攤銷,計入管理費用。
2、包括范圍不同
累計攤銷包括20款,即電力建設基金收入、三峽工程建設基金收入、養路費收入、車輛購置附加費收入、鐵路建設基金收入、公路建設基金收入、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收入、郵電附加費基金收入、港口建設費收入。
而長期待攤費用包括企業依法交納的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教育費附加等稅費、
礦產資源補償費、印花稅、耕地佔用稅等稅費,以及在上繳國家之前,由企業代收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等。
3、計算方法不同
累計攤銷計算公式為:
經營凈收入=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出租房屋凈收入、出租其他資產凈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等。財產凈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
而長期待攤費用計算公式表示為: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4、性質不同
累計攤銷是社會性的內涵因素決定,長期待攤費用是價值的體現,長期待攤費用往往不等於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累計攤銷
網路-長期待攤費用
D. 會計里的計提折舊、待攤費用、無形資產、是什麼意思,簡單的就像我們生活這樣解釋就行了。
1、計提折舊。就是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按一定方法計提的,因逐步損耗而轉移的那部分價值。有工作量法、直線法、年數總和法等,一般都是直線法。使用的科目是「累計折舊」科目,可以下設二級科目,對應固定資產的二級科目。
2、待攤費用。由於某種費用,金額較大,一次性處理,會影響利潤出現大起大落,因此分期攤銷的費用,叫「待攤費用」,攤銷期不超過一年的,適用」待攤費用「科目,攤銷期超過一年的叫長期待攤費用。目前待攤費用科目在新的會計准則中已經不用了!
3、無形資產。就是指企業可在較長時間使用而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主要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所有權、技術知識和經驗、商譽等。可以下設二級科目來核算不同的的項目。比如你買了塊地,可以作為土地使用權核算,增加時:借,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
4、會計科目的設置分:一級科目、二級科目、三節科目、或四級、五級都可以按需要設置。分級設置的目的是區分會計對象、或管理要求,例如:應收賬款是一級科目,但它不能反映各客戶的應收賬款,所以就要設置二級科目:客戶名稱;又如管理費用一級科目,按費用分類設置二級科目,如果再要考核部門發生的費用,就可以在二級科目下,設置三級科目。總之,科目設置是以區分會計對象和管理要求為目的,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各企業不會千篇一律。
E. 關於待攤費用和無形資產的問題
1、待攤費用和無形資產的攤銷明細表要做出來,並附在憑證後面。
2、不是取消了按10年攤銷,而是最少要按10年攤銷,你的商標權和專利權,按可以使用的年限攤銷,如果沒有明確年限,按10年攤銷。
F. 請問 無形資產攤銷和待攤費用一樣嗎 萬分感謝
科目性質不一樣的。但核算攤銷時會有相似之處。
G. 累計攤銷與待攤費用的區別
累計攤來銷是無形資產的備抵自科目,新准則施行前攤銷無形資產是直接貸無形資產處理,施行後使用的這個會計科目。但體現在報表上是沒啥變化的,依舊是無形資產的賬戶余額。
待攤費用在施行新准則以後就沒有了的科目,但也不代表不可以用,只是在資產負債表上沒有單列而已。你依舊可以使用這個科目,確實比較方便,編制報表的時候把它列入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即可。預提費用也是一個道理,列入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
祝樓主工作順利!
H. 累計攤銷和待攤費用用法上有啥區別
你好:累計攤銷和待攤費用完全不同!
累計攤銷是無形資產的備抵科目,用來記載無形資產的攤銷額;待攤費用是當期或前期發生的應該由當期和以後各期負擔的費用。
I. 固定資產的折舊與無形資產的攤銷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一、聯系
1、固定資產折舊與無形資產攤銷方法均是根據與其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回期實答現方式選擇的。
2、無形資產攤銷和固定資產折舊在會計處理上都應當考慮該項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所服務的對象,並以此為基礎將其折舊、攤銷價值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或者當期損益。
二、區別
1、范圍不同
無形資產的攤銷:企業應對所有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進行攤銷。
固定資產的折舊:企業應對所有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但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和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除外。
2、更新改造不同
無形資產的攤銷:無形資產不存在更新改造的問題。
固定資產的折舊:處於更新改造過程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將其賬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不再計提折舊。
3、期間不同
固定資產的折舊:固定資產從增加的次月起開始計提折舊,停止使用的當月仍計提折舊。
無形資產的攤銷:無形資產從增加當月起計提攤銷,停止使用的當月不計提攤銷。
J. 長期待攤費用是和無形資產一樣嗎,都是從發生當
實施條例第七十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四)項所稱其他應當作為長內期待攤費用的支出容,自支出發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攤銷,攤銷年限不得低於3年。
無形資產的攤銷期自其可供使用時開始至終止確認時止,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系統合理攤銷,處置無形資產的當月不再攤銷。
所以兩者開始攤銷的時間是不相同的,長期待攤費用是取得次月,無形資產是取得當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