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探礦權使用費應該如何交納
錢是交到省國土資源廳,縣里或是說地方上的國土局只是負責辦事的按照要求第一年為預查,從第二年起轉普查,一般為期兩年,也就是說為什麼探礦權為什麼要一次交三年的了,對於一個探礦權,能夠保留到第四年,基本上都是有貨的了,不差那點錢了。
Ⅱ 企業支付的探礦權費用,如何入賬
讓地勘單位開發票,就可以入帳了
Ⅲ 采礦權使用費怎麼寫分錄呢 費用報銷單上就只有采礦權使用費2000元
這樣完全可以。
Ⅳ 礦業企業的賬務處理方法
兩類礦業企業的賬務處理方法不同,各自的處理方法如下:
第一類企業:企業探礦權采礦權會計處理規定
一、探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的核算
(一)會計科目
企業應增設「勘探開發成本」科目和「地質成果」科目,分別核算企業在地質勘探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和通過地質勘探取得的地質成果的實際成本。
企業應在「其他應交款」科目下增設「應交探礦權使用費」、「應交探礦權價款」明細科目(外商投資企業在「其他應付款」科目下增設「應交探礦權使用費」、「應交探礦權價款」明細科目,下同),核算企業按規定應交納的探礦權使用費和價款。
(二)賬務處理
企業按規定申請取得探礦權,其應交納的探礦權使用費,直接計入勘探開發成本。企業按規定計算出應交納的探礦權使用費,借記「勘探開發成本—××項目」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或「其他應交款—應交探礦權使用費」科目。
企業申請取得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除應交納探礦權使用費外,還應交納探礦權價款,應交納的探礦權價款直接計入勘探開發成本。企業按規定應交納的探礦權價款,借記「勘探開發成本—××項目」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或「其他應交款—應交探礦權價款」科目。
實際交納探礦權使用費、價款,借記「其他應交款—應交探礦權使用費、應交探礦權價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企業在勘探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借記「勘探開發成本—××項目」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工資」等科目。勘探結束形成地質成果的,借記「地質成果」科目,貸記「勘探開發成本—××項目」科目;不能形成地質成果的,一次計入當期損益,借記「管理費用—勘探開發成本」科目,貸記「勘探開發成本—××項目」科目。
石油企業在勘探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借記「勘探開發成本—××項目」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工資」等科目;勘探結束形成地質成果並轉入開採的,形成資產的部分,借記「固定資產」等科目,貸記「勘探開發成本—××項目」科目;未形成資產的部分,經批准予以核銷,借記有關科目,貸記「勘探開發成本—××項目」科目。勘探結束全部未形成地質成果的,經批准核銷已發生的勘探開發支出,借記有關科目,貸記「勘探開發成本—××項目」科目。
二、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的核算
(一)會計科目
企業應在「無形資產」科目下增設「采礦權」明細科目,核算企業通過交納采礦權價款取得的由國家出資形成的采礦權。在「其他應交款」科目下增設「應交采礦權使用費」、「應交采礦權價款」明細科目(外商投資企業在「其他應付款」科目下增設「應交采礦權使用費」、「應交采礦權價款」明細科目,下同),核算企業應交納的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
企業應在「管理費用」科目下增設「采礦權使用費」明細科目,核算企業在開采過程中,按規定交納的采礦權使用費。
(二)賬務處理
企業申請取得采礦權,其應交納的采礦權使用費直接計入當期管理費用。企業按規定計算出應交納的采礦權使用費,借記「管理費用—采礦權使用費」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其他應交款—應交采礦權使用費」科目。
企業通過交納采礦權價款取得的由國家出資形成的采礦權,按規定應交納的采礦權價款,應作為無形資產核算,並在采礦權受益期內分期平均攤銷。企業應按應交的采礦權價款,借記「無形資產—采礦權」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或「其他應交款—應交采礦權價款」科目;分期攤銷時,借記「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科目,貸記「無形資產—采礦權」科目。
實際交納采礦權使用費、價款,借記「其他應交款—應交采礦權使用費、應交采礦權價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三、探礦權和采礦權轉讓的核算
國有企業實際佔有的由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和采礦權在轉讓時,應首先補交探礦權和采礦權價款部分,借記「地質成果」、「無形資產—采礦權」科目,按規定轉增資本的部分,貸記「實收資本」科目,按規定上交的部分,貸記「銀行存款」科目。轉讓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其他業務收入」科目;同時,結轉探礦權和采礦權成本,借記「其他業務支出」科目,貸記「地質成果」、「無形資產—采礦權」科目。
國有企業按規定轉讓由本企業自行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其他業務收入」科目;同時,結轉探礦權成本,借記「其他業務支出」科目,貸記「地質成果」等科目。
企業按規定轉讓由本企業自行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其他業務收入」科目;同時,結轉所轉讓采礦權的攤余價值,借記「其他業務支出」科目,貸記「地質成果」科目。
四、會計報表
企業應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其他長期資產」項目下增設「地質成果」項目和「勘探開發成本」項目,分別反映企業因地質勘探而獲得的地質成果的實際成本以及在地質勘探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支出。
第二類企業:地質勘查單位探礦權采礦權會計處理
一、地質勘查單位申請取得探礦權,應交納的探礦權使用費應直接計入地勘生產成本。地質勘查單位按規定應交納的探礦權使用費,借記「地勘生產—××項目」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其他應交款—應交探礦權使用費」科目。
地質勘查單位申請取得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除應交納探礦權使用費外,還應交納探礦權價款。應交納的探礦權價款應直接計入地勘生產成本。地質勘查單位應交納的探礦權價款,借記「地勘生產—××項目」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其他應交款—應交探礦權價款」科目。
實際交納探礦權使用費、價款時,借記「其他應交款—應交探礦權使用費、應交探礦權價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二、地質勘查單位申請取得采礦權,應交納的采礦權使用費應直接計入當期管理費用。地質勘查單位應交納的采礦權使用費,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其他應交款—應交采礦權使用費」科目。
地質勘查單位申請取得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除應交納采礦權使用費外,還應交納采礦權價款。應交納的采礦權價款應作為無形資產核算,並在采礦權受益期內分期平均攤銷。地質勘查單位應在「無形資產」科目下增設「采礦權」明細科目,應交納的采礦權價款,借記「無形資產—采礦權」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其他應交款—應交采礦權價款」科目;分期攤銷時,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無形資產—采礦權」科目。
實際交納采礦權使用費、價款時,借記「其他應交款—應交采礦權使用費、應交采礦權價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三、地質勘查單位進行地勘生產發生的各項成本以及結轉地勘生產成本,按現行《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有關地勘生產的規定進行賬務處理,其中,自行出資勘查發生的地勘生產成本,沒有形成地質成果的,應轉作損失,從「地勘生產」科目轉入「管理費用」科目,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地勘生產」科目。
四、地質勘查單位經批准轉讓探礦權或以探礦權對外投資,按現行《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關於轉讓地質成果的規定處理。
地質勘查單位經批准轉讓采礦權,按其轉讓收入,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經營收入—多種經營收入」科目;同時結轉所轉讓采礦權的攤余價值,借記「經營成本—多種經營成本」科目,貸記「無形資產—采礦權」科目。
Ⅳ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計入哪個會計科目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促進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效保護,規范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的徵收和管理工作,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本辦法)。
第二條 我省行政區域內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的徵收和管理適用本辦法。各類采礦權人必須依照本辦法的規定繳納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
第三條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納入省級財政預算,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按照規定的科目,就地及時全額繳入省級財政專戶,專款專用。
第四條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由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徵收,省、州(市)、縣(市、區)三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對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的徵收實行分級管理。
第五條 縣級以上財政部門負責對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的徵收進行監督,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對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辦理分流,會同同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對本級所得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的使用進行管理。
第二章徵收與繳納
第六條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應繳費額以采礦權礦區范圍內的佔用資源儲量為基礎進行計算。計算公式為:應繳費額=佔用資源儲量X單位儲量使用費費率標准。
佔用資源儲量是指基礎儲量和內蘊經濟資源量。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費率標准由省人民政府制定,具體標准見本辦法附件。
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財政部門可以根據不同礦產品價格市場變化情況對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費率標准進行適時調整,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第七條 徵收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的佔用資源儲量,新建礦山企業以經評審備案的礦區范圍內礦產資源儲量報告確認的數據為准;在建或者已投產的礦山企業,以批準的礦區范圍內經評審備案或者辦理佔用登記的礦產資源儲量為准。
第八條 國家和省兩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審批頒發采礦許可證的,由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徵收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由州(市)、縣(市、區)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審批頒發采礦許可證的,由同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徵收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
第九條 有關地質勘查單位必須嚴格執行有關行業技術規范和標准,對所編制的礦產資源儲量報告的真實性負責,並按照規定的程序報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評審和備案。
第十條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應繳費額低於500萬元的,由采礦權人在領取采礦許可證時一次性繳納;應繳費額高於500萬元、且采礦權人一次性繳納確有困難的,由采礦權人提出申請,經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審查同意後,可以分期繳納。具體辦法由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另行制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第十一條 采礦權人因擴大礦區范圍需要辦理采礦許可證變更登記的,對新增資源儲量應按照本辦法的規定繳納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
第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減繳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
(一)採用先進技術開采低品位、難開采、難選冶的礦產資源的;
(二)對尾礦或廢石(矸石)進行二次開發利用的;
(三)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認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條 符合本辦法第十二條規定的情形,采礦權人可以向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書面申請減繳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並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由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審批;其中申請減繳費額大於1000萬元的,由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審查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章 管理與使用
第十四條 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徵收的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按季度編制上報有關報表。
省財政部門會同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按季度辦理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的分流和返回。
第十五條 徵收的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由省財政部門會同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礦山企業所在地屬地化原則進行統計匯總後,按照省30%、州(市)20%、縣(市、區)50%的比例進行分流和返還。
第十六條 按照收支兩條線的預算管理原則,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支出列入同級財政支出預算,專項用於礦產資源勘查(50%)、礦產資源保護支出(40%)和管理性支出(10%),不得挪作他用,節余結轉下年使用。
第十七條 礦產資源勘查支出通過建立各級政府礦產資源勘查專項資金,用於政府安排的基礎性和公益性地質勘查、重要成礦區帶和礦產資源的勘查項目。
礦產資源保護項目支出主要用於促進礦山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礦產資源的項目。
管理性支出主要用於礦業秩序維護和礦業權糾紛調處、礦業權監督管理、礦產資源管理信息建設、礦產資源規劃、礦業權評估經費。
第四章 監督與檢查
第十八條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有權對采礦權人上報的礦產資源儲量進行核實和檢查,有權進入生產現場取得有關數據資料,以確保有關數據的真實性。
采礦權人應當配合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依法進行檢查,如實、及時並按規定的方式提供上報有關的資料。
第十九條 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財政部門有權對下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徵收和使用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下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財政部門應當按照規定及時向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報送徵收使用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的報表和資料。
第二十條 礦業中介機構和有關服務機構違法本辦法的規定,提供虛假儲量報告,由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將其行為記人企業不良信息,情節嚴重的,由發證機關依法取消相關資質,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徵收管理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尚未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附 則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施行前已經設立的采礦權,由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開展儲量核實後,按照本辦法的有關規定繳納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
雲南省礦業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條 為了培育和發展我省礦業權交易市場,規范礦業權交易行為,促進礦產資源的優化配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國務院發布的《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本辦法)。
第二條 在我省行政區域內採用招標、拍賣、掛牌等公開競爭方式出讓礦業權以及礦業權人轉讓礦業權的,應當遵守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礦業權包括探礦權和采礦權。
第三條 在我省行政區域內的礦業權交易活動,應當在依法設立的礦業權交易機構中進行。
第四條 礦業權交易應當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遵循公開、公平、公正、誠信、自願的原則。
第五條 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是全省礦業權交易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礦業權交易的監督管理工作,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定礦業權交易的有關管理辦法和礦業權交易市場的發展規劃;
(二)制定礦業權市場交易規則;
(三)對全省礦業權交易進行政策性指導;
(四)對州(市)、縣(市、區)設立礦業權交易機構提出審核意見; ,
(五)依法監督礦業權交易的過程和交易結果,查處礦業權交易中違反交易規則的行為。
省財政、工商、稅務、商務、編制、監察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助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做好礦業權交易工作。
第六條 州(市)、縣(市、區)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礦業權交易工作的監督管理,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助國土資源部門做好礦業權交易工作。
第七條 經省政府批准設立的雲南省礦業權交易中心,由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管理,其主要職責是為礦業權交易提供平台,確認交易結果,提供法律和技術服務,並對市、縣級礦業權交易機構提供業務指導。
第八條 州(市)、縣(市、區)設立礦業權交易機構的,當地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報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由有關主管機關依法審批。依法設立的礦業權交易機構由當地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管理。
需利用已有土地交易中心開展礦業權交易業務的,應當經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
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開出讓礦業權的,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第十條 礦業權人轉讓礦業權的,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並經省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十一條 礦業權受讓人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礦業權申請人的條件。
外商申請受讓礦業權的,應當經過有關部門核准。
第十二條 轉讓的礦業權中,涉及「政府出資勘查並探明礦產地」的,應當由礦業權評估機構先對政府出資部分的礦業權價值進行評估,結果得到確認並繳納價款後方可轉讓。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採用招標、拍賣、掛牌等公開競爭方式出讓礦業權的,應當委託礦業權交易機構承辦礦業權出讓的具體工作。
第十四條 礦業權人轉讓礦業權的,應當持省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同意轉讓的文件,委託礦業權交易機構承辦礦業權轉讓的具體工作。
礦業權人轉讓礦業權,可以採用招標、拍賣、掛牌、協議以及法律、法規允許的其他方式
第十五條 委託礦業權交易機構承辦礦業權出讓或者轉讓具體業務的,應當與礦業權交易機構簽訂委託合同或者出具委託書,提供擬出讓或者轉讓礦業權的有關資料。
委託書應當寫明委託事項及委託范圍。
第十六條 申請受讓礦業權妁,應當向礦業權交易機構提出申請,並提交其符合礦業權申請人資格的證明材料。
第十七條 採用招標、拍賣、掛牌等公開競爭方式出讓礦業權的,實行有底價出讓。
礦業權的出讓底價,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確定。
第十八條 採用招標、拍賣、掛牌方式轉讓礦業權的,其底價由礦業權人確定。
第十九條 採用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或者轉讓礦業權的,按照招標、拍賣、掛牌規則確定成交價。
採用協議或者其他方式轉讓礦業權的,按照礦業權交易雙方達成的÷致意見確定礦業權成交價。
第二十條 採用招標、拍賣、掛牌、協議方式出讓或者轉讓礦業權的具體交易規則由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二十一條 出讓礦業權的,出讓方與中標人或者竟得人應當簽訂礦業權成交確認書。成交確認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中標人或者竟得人的名稱、地址;
(二)成交時間、地點;
(三)中標、竟得的勘查區塊、開采礦區的簡要情況;
(四)礦業權成交價;
(五)礦業權成交價的繳納時間、方式;
(六)辦理礦業權登記所需的材料和要求;
(七)辦理礦業權登記的時間期限;
(八)其他事項。
第二十二條 轉讓方與受讓方達成礦業權轉讓意向後,應當簽訂礦業權交易合同。礦業權交易合同包括下列基本內容:
(一)礦業權轉讓人、受讓人的名稱、法定代表人、注冊地址;
(二)轉讓礦業權的基本情況,包括當前權屬關系、轉讓的許可證編號、發證機關、有效期限、礦業權的地理位置、坐標、面積二地質勘查工作或開發利用情況等;
(三)轉讓價格,付款方式或者權益實現方式等; 」
(四)爭議解決方式;
(五)違約責任;
(六)其他事項。
第二十三條 礦業權成交確認書、礦業權交易合同,經雙方當事人簽字、蓋章後,由礦業權交易機構鑒證。
礦業權成交確認書、礦業權交易合同的內容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礦業權交易機構應當出具鑒證文書。
第二十四條 礦業權交易的受讓方,憑礦業權交易機構出具的鑒證文書、礦業權成交確認書、礦業權交易合同及其他有關材料,向礦業權登記管理機關申請辦理礦業權登記手續。礦業權登記管理機關應當在法定期限內辦理礦業權登記手續。
第二十五條 礦業權交易過程中,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經礦業權交易機構確認,可以終止交易:
(一)第三方對出讓或者轉讓的礦業權有爭議且尚未裁決的;。
(二)礦業權轉讓方或者受讓方有礦產資源違法行為,尚未處理的,或者礦產資源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尚未執行完畢的;
(三)依法應當終止礦業權交易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條 在礦業權交易過程中,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終止交易,其礦業權交易行為無效:
(一)交易一方不具備交易資格的;
(二)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
(三)交易顯失公平、損害國家利益的;
(四)出(轉)讓方或者受讓方向礦業權交易機構提出終止礦業權交易的;
(五)人民法院依法發出終止交易書面通知的;
(六)依法終止礦業權交易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七條 在礦權交易活動中,禁止下列行為:
(一)在礦業權交易機構外進行礦業權交易;
(二)操縱交易市場或者擾亂交易秩序;
(三)礦業權交易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作為出讓方、轉讓方、受讓方參與礦業權交易活動;
(四)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第二十八條 礦業權交易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組織礦業權交易或者礦業權交易機構出具虛假成交確認書、虛假鑒證文書的,由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第二十九條 礦業權交易雙方和交易機構違反法律、法規,在礦業權交易中有影響公平交易行為和操縱市場行為的,由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第三十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Ⅵ 采礦權該怎麼入賬
這個采礦權肯定是進無形資產,按合同價入賬,用發票和合同做附件。專
借 無形資產——采礦權 200,000
貸 應付賬款屬(銀行存款) 200,000
按6*12=72期攤銷,每月攤銷憑證如下:
借 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 2777.78
貸 累計攤銷 2777.78
Ⅶ 評估的采礦權價值如何入賬
可以根據評估價值入賬,計入「無形資產」科目。 借:無形資產--采礦權 貸:資本公積等相關科目 一、采礦權的概念及屬性 (一)采礦權的概念及特徵采礦權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礦權許可證規定的礦區范圍和期限內,開采礦產資源和獲得所開采礦產品的權利。依法取得采礦許可證的單位或個人,被稱為采礦權人。采礦權具有以下特徵:第一,采礦權是由礦產資源所有權派生出來的他物權。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屬於國家,國家對礦產資源依法享有古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因而礦產資源既是物質實體,又是以物權形式表現出來的自物權。國家通過轉讓礦產資源的采礦權,實現礦產資源的使用權能,因此,采礦權是由礦產資源所有權派生出來的他物權。采礦權人對礦產資源沒有完全支配能力,只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從而采礦權又是一種限制物權。第二,采礦權的功能是對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進行開采,為國家和 社會 提供所需的礦產品。采礦權人取得采礦權的目的是在采礦許可證規定區域內,開采或加工礦產品並從礦產品銷售中獲取收益。 (二)采礦權的資產屬性依據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規定的資產應具備的三個條件,采礦權屬於資產,這是因為采礦權具有資產的三個特徵:第一,采礦權人所持有的采礦權就其形成渠道看,探礦權人在勘查區塊內優先獲取的采礦權,在取得采礦權之前,為從事普查勘探已經發生了費用支出;采礦權人取得國家出資形成的采礦權需要支付采礦權價款;從原采礦權人處取得采礦權同樣要支付款項。因此,采礦權是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所形成的現實資產。第二,采礦權具有法律上的排他性,采礦權人在取得采礦許可證後,依法享有在規定的區塊范圍內開采礦產資源的權力,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侵犯。因此,采礦權具有法律上的排他性。第三,采礦權人開采並銷售礦產品或依法轉讓采礦權,可以獲取現金流入。因此,采礦權能夠給采礦權人帶來預期的 經濟 利益。 采礦權屬於無形資產范疇。第一,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中對無形資產的定義,采礦權具備無形性(無實物形態)、排他性、非貨幣性資產(貨幣或以貨幣結算的項目以外的資產)等特徵,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第二,采礦權就其自身性質來看屬於對物產權類無形資產。對物產權類無形資產是權利人對他人(包括國家)擁有所有權的財物因一定限度的權利而形成的資產。采礦權必須依附於礦產資源而存在,離開特定區塊的礦產資源,采礦權就沒有任何價值,因此,采礦權是對物產權。第三,采礦權不同於其他無形資產的特點是使用周期長、投資多、風險大。采礦權取得前,一般經過了礦產資源的普查、詳查和勘探階段,探明了各級礦產儲量,提交了勘探報告,可以作為礦山建設可行性 研究 和設計的依據。 二、采礦權的確認 (一)采礦權入賬范圍符合下列條件的采礦權應列入「無形資產——采礦權」賬戶:第一,探礦權人在勘查作業區內優先取得的采礦權;第二,采礦權人通過申請、招標、拍賣等出讓形式,從國家登記管理機關取得的采礦權;第三,采礦權人通過出售、作價出資、合作等轉讓形式從出讓方獲得的采礦權。 (二)采礦權入賬時間采礦權一般應在辦理變更登記手續、產權發生轉移時入賬。第一,地質勘查單位(探礦權人)在勘查作業區內優先取得采礦權,應以經過登記管理機關批准並辦理采礦權許可證的時間為采礦權入賬時間;第二,地質勘查單位或礦山企業通過出讓形式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取得的采礦權,應以經過登記管理機關批准、辦理采礦權許可證並繳納采礦權價款的時間為采礦權入賬時間;第三,采礦權人通過轉讓即出售、作價出資、合作等形式從出讓方獲得的采礦權,應以辦理采礦權許可證變更手續並支付采礦權價款的時間為采礦權入賬時間。 三、采礦權的計量 (一)初始計量取得時的初始計量一般按取得采礦權時的實際成本計量,實際成本是指取得采礦權過程中實際支付的采礦權價款計價和其他相關支出。具體而言,地質勘查單位優先取得的在原勘查區內的采礦權,按為形成采礦權實際發生的地質勘查成本和其他相關支出計量;地質勘查單位和一般礦山企業通過出讓形式獲得的采礦權,按實際支付的采礦權價款及其他相關支出計量;地質勘查單位和一般礦山企業通過轉讓即出售、作價出資、合作等形式從出讓方獲得的采礦權,按實際支付的采礦權價款及其他相關支出計量。采礦權價款的確定應區別取得的方式,通過申請出讓方式取得的采礦權,應按評估確認的結果計量采礦權價款;通過招標、拍賣出讓方式取得的采礦權,應依據評估確認的結果確定招標、拍賣的底價或保留價,按成交後的實際交易額計量采礦權價款;采礦權人通過轉讓形式取得的采礦權,應依據評估確認的結果確定轉讓的底價,按成交後的實際交易額計量采礦權價款。國土資源部於1999年頒布的「探礦權采礦權評估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采礦權價款評估的 方法 包括貼現現金流量法和可比銷售法。最常用的評估方法是貼現現金流量法。 (二)後續計量後續計量包括采礦權價值的攤銷、會計期末的減值測試和采礦權取得後的後續支出。 (1)采礦權價值的攤銷。采礦權價值的攤銷一般採用直線法,按預計采礦年限平均分攤,預計采礦年限是根據已探明的儲量、礦山設計規模、礦產品的市場需求及 發展 趨勢等因素來確定的。採用該攤銷 方法 的原因在於:第一,符合謹慎性原則。儲量是采礦權價值評估和礦山建設的主要依據,儲量的確定是由國家權威部門認定的,因此,采礦權預計攤銷年限可通過確認的儲量與礦山設計規模 企業 當年的消耗的儲量來確定開采期和攤銷期,這樣既有利於企業合理、 科學 地確定開采規模和周期;又有利於防止人為操縱損益現象的發生。第二,符合配比原則和一貫性原則。 目前 資源開發企業采礦期一般遠在10年以上,由於取得采礦權初期費用較大,按不超過10年攤銷,會造成攤銷期與受益期不配比,攤銷期內攤銷額較大,有可能在相應的會計年度中出現虧損;而攤銷期後由於沒有與收入相配比的費用,又有可能出現較大的收益,采礦期與攤銷期不能有效配比。因此,采礦權的攤銷年限不能採用一般無形資產攤銷年限的確定辦法。 (2)會計期末的減值測試。一般礦山企業和地質勘查單位在會計期末應按《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規定於會計期末進行采礦權減值測試,采礦權減值測試應按單個項目進行。 (3)采礦權取得後的後續支出應予資本化。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的規定,無形資產在確認後再發生的支出,應在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但該准則不適用一般礦山企業的采礦權。原因在於:探采一體化是一般礦山企業的經營方式,國家鼓勵資源開發企業通過採取多種形式,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礦區及外圍的勘查開發力度,以實現勘查、開發一體化的可持續發展。而地勘企業在取得采礦權後,通過對礦區及外圍的再投入,不僅可以探明更多資源,而且可以提高儲量的級別。因此,采礦權的權益價值會因資源開發企業不斷加大對礦區及外圍的勘查投入而發生較大的變化。新增的投入繼續資本化,一方面按新探明儲量與當年的產量重新核定攤銷年限,可使產出與攤銷更好地配比;另一方面有利於從政策上鼓勵資源開發企業加大對礦區及外圍資源的勘探投入的積極性,提高企業可持續發展和生存的能力。 四、采礦權的核算 (一)采礦權取得的核算地質勘查單位優先取得的在原勘查區內的采礦權(國家出資或自籌資金),應按實際發生的實際成本和其他支出,借記「無形資產——采礦權」,貸記「地質勘查生產——××項目」、「銀行存款」(成果鑒定登記驗收費用)。地質勘查單位和一般礦山企業通過出讓形式獲得國家出資形成的采礦權,應按實際支付的采礦權價款及其他相關支出,借記「無形資產——采礦權」,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地質勘查單位和一般礦山企業通過轉讓即出售、作價出資、合作等形式從出讓方獲得的采礦權,應按實際支付的采礦權價款及其他相關支出,借記「無形資產——采礦權」,貸記「銀行存款」、「實收資本」等科目。 (二)采礦權後續支出的核算地質勘查單位和一般礦山企業對取得采礦權後發生的後續支出,一般應予資本化。即首先按實際發生的支出,借記「無形資產——采礦權」,貸記有關科目;然後按新探明儲量與當年的產量重新核定攤銷年限,分攤采礦權價值。 (三)采礦權價值攤銷的核算采礦權取得後,在其使用期間,按其預計使用年限分攤時,借記「管理費用」,貸記「累計攤銷——采礦權」。 (四)采礦權出售的核算一般礦山企業或地質勘查單位出售其實際佔有的由國家出資形成的采礦權時,應首先補交采礦權價款或按規定轉贈資本,即借記「無形資產——采礦權」,貸記「銀行存款」或「實收資本」;轉讓時反映獲取的實際收入並結轉成本,即借記「銀行存款」,貸記「其他業務收入」;借記「其他業務支出」,貸記「無形資產——采礦權」。一般礦山企業或地質勘查單位轉讓由其自行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的,反映獲取的實際收入並結轉成本,即借記「銀行存款」,貸記「其他業務收入」;借記「其他業務支出」,貸記「無形資產——采礦權」。 (五)以采礦權對外投資的核算一般礦山企業或地質勘查單位用其實際佔有的由國家出資形成的采礦權投資時,應首先補交采礦權價款或按規定轉贈資本,即借記「無形資產——采礦權」,貸記「銀行存款」或「實收資本」;投資時,借記「長期股權投資」,貸記「采礦權——××項目」;投資後的會計處理依照《企業會計准則——長期股權投資》進行。利用自籌資金形成的采礦權進行投資,一般應按評估確認的價款增加長期股權投資,其會計處理可參照《企業會計准則——長期股權投資》進行。 (六)采礦權減值的核算會計期末,一般礦山企業或地質勘查單位應對已入賬的采礦權進行減值測試,如果出現明顯減值跡象的,應提取減值准備。按確定的減值數額,借記「營業外支出」,貸記「無形資產減值准備——采礦權減值准備」。由於采礦權屬於無形資產范疇,提取減值准備後一般不會出現價值轉回的情況,因此,對采礦權計提的減值准備在以後期間一般不予轉回。
Ⅷ 『采礦權使用費』走什麼科目這個使用費是年年交還是一次性的請大家幫幫忙,謝謝了:)
礦區權益取得後發生的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和租金等維持礦區權益的支出,應當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Ⅸ 企業購買采礦權費用如何記賬
計入無形資產--采礦權。
借:無形資產--采礦權
貸:銀行存款
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有限的,應當估計該使用壽命的年限或者構成使用壽命的產量等類似計量單位數量;無法預見無形資產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期限的,應當視為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1)企業持有的無形資產,通常來源於合同性權利或是其他法定權利,而且合同或法律規定有明確的使用年限。
來源於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的無形資產,其使用壽命不應超過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的期限。
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能夠在到期時因續約等延續,且有證據表明企業續約不需要付出大額成本的,續約期應當計入使用壽命。
(2)合同或法律沒有規定使用壽命的,企業應當綜合各方面因素判斷,以確定無形資產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期限。
經過上述方法仍無法合理確定無形資產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期限的,才能將其作為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9)礦權使用費入賬擴展閱讀:
無形資產核算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無形資產核算應根據不同類型的無形資產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
1、研究和開發費用資本化。
企業無形資產的取得主要有:外購、自創、接受其他單位投資三種途徑。外購與接受投資的無形資產價值的確認較為容易,對於自創無形資產核算,按照現行規定僅包括取得注冊時發生的注冊費、聘請律師費支出,而把研究和開發過程中的費用記入當期損益,採用費用化處理。
這種處理的結果會導致企業自創無形資產價值不能全部體現出來,甚至導致知識產品的成本計量嚴重失真,對於投資人利用提供的信息做出投資決策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企業應該對自創無形資產研究和開發支出盡量資本化。
由於研究費用與新產品或新工藝的生產或使用及給企業帶來效益的確定性較差,應在費用發生的當期確認為費用,直接記入當期損益,並且在以後會計期間也不確認為資產。對於研究活動—— 初步智力成果,採取費用化處理。
對於開發項目由於是直接轉化為生產力,應該採取資本化處理方法。例如,對有些隨同固定資產硬體系統一起投入的軟體系統(如計算機軟體系統)可考慮與固定資產硬體系統合並在 「固定資產」科目核算。
2、對有確切使用年限的無形資產,如專利權、專有技術等採用加速攤銷法中的年數總和法進行攤銷。對於沒有確切年限的非專利技術,可以不作攤銷,為了對這一類無形資產進行價值補償,可以建立「無形資產信息系統」規范無形資產管理與衡量無形資產價值。
對無限壽命的無形資產,如外購商譽,則不應當攤銷。外購商譽能在多方面起作用,難以分清其在各方面作用的權重,對於這類無形資產應採用定期評估的方法,定期調整帳面價值。
Ⅹ 請問一下探礦權使用費計入什麼科目
不可以.
借:長期待攤費用--勘探開發成本
貸:現金
攤銷時候:
借:管理費用
貸:長期待攤費用--勘探開發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