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舟山采礦權有償使用費

舟山采礦權有償使用費

發布時間:2021-03-30 08:09:00

Ⅰ 問,煤礦企業的采礦權登記費、采礦權使用費、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計什麼科目,二級明細也需要,謝謝!

建議還是徵求一下當地礦產資源管理科的意見吧。我估計你與他們有接觸機會。

Ⅱ 求「我的這五年」文章

2008年國土資源工作總結和2009年工作打算

一、2008年國土資源工作回顧

2008年,全省國土資源系統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兩創」總戰略,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規范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積極服務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切實履行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維護權益、服務社會的工作職能,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為我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積極主動做好資源要素保障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規劃修編,加強土地利用計劃編制和管理。高度重視規劃修編工作,《浙江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已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和省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並將盡快上報國務院審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試點工作進展順利,2008年基本農田規劃調整項目469個,涉及基本農田38831畝,較好地解決了部分急需重點項目的用地空間。加強對各地建設用地計劃執行情況的動態管理,啟動新增建設用地計劃中期評估和指標調整工作。二是認真做好建設用地報批服務工作,著力保障重點建設項目合理用地需求。開展「重點建設項目推進服務月活動」,確保重點建設項目的順利開工。全面加快用地審批工作,全省共受理農轉用徵收報件1347個、面積46.23萬畝。認真做好報國務院審批建設項目用地報批工作。及時制定出台相關舉措,狠抓保穩促調各項措施的貫徹落實。

(二)嚴格規范做好耕地保護工作。

一是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順利通過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統計局聯合對我省2007年度省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履行情況抽查,我省補充耕地工作列居全國第二。組織完成2007年度全省市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對杭州市、金華市、衢州市等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優秀單位進行表揚、獎勵。二是全面完成全省標准農田上圖入庫工作。全省標准農田上圖入庫面積1590.05萬畝,其中任務面積1513.71萬畝,儲備面積76.34萬畝,確保了全省3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三是全力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加強耕地佔補平衡管理。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復墾新增耕地26.85萬畝,連續第13年實現全省耕地佔補平衡。積極籌集造地改田資金,為我省耕地佔補平衡提供資金保障。切實落實城市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制度。四是切實加強土地執法監察,嚴肅查處土地違法案件。全面開展部第八次和省第三次衛星遙感土地執法檢查,對違法用地超過15%的21個市、縣政府領導進行了約談。進一步完善執法監察動態巡查工作責任制和考核制度。深入推進土地執法百日行動。積極探索和建立土地執法監管長效機制。去年,國土資源部對各省土地執法監察工作進行評估,我省列居第四位。2008年全省共發現土地違法案件14802宗,面積6.45萬畝,已立案查處14440宗,面積6.4萬畝。

(三)扎實有效實施節約集約用地工作。

一是扎實推進「365」節約集約用地行動計劃。起草下發《「365」節約集約用地行動計劃》,建立「365」節約集約用地聯席會議制度和工作動態完成情況季度報告制度。開展「365」節約集約用地行動計劃,圓滿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二是加大閑置土地清理處置力度,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抓好建設用地的挖潛調整、優化配置,探索與完善存量建設用地的退出機制和追加投入機制。加快建設用地供應速度,切實有效利用和消化城市分批次農用地轉而未供土地。全省利用批而未供土地面積為14.29 萬畝,盤活存量建設用地3.90 萬畝。三是繼續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長效機制,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試點。全省工業用地招拍掛出讓面積9.43萬畝,同比增加13.38%,工業用地平均出讓地價同比上升5.71%。全省基礎設施建設用地有償使用面積1203.8畝,土地出讓金2.62億元。

(四)全面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工作。

一是全面完成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在全省集中開展「三查」工作,及時發現查處無證勘查開采157起、超層越界開采242起、非法轉讓采礦權3起。加強了對6個重點礦區專項整治的督查,將5起典型件案件通過媒體進行了曝光。圓滿完成了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及「回頭看」行動的各項任務。通過了國務院九部委的督查和檢查驗收,我省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走在全國前列。二是進一步推進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工作。加大對重點礦種和重點礦區的整合力度。全省所確定的主要礦種以及15個省重點礦區和49個市縣重點礦區的整合工作全面到位。全省各市已全部完成既定的整合任務並通過省政府組織的考核驗收。全省礦山總數大幅度減少,整合後礦區減少採礦權189個,占整合前原采礦權數的51%。三是全面完成新一輪礦產資源規劃編制,進一步規范做好礦業權管理工作。新一輪《浙江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經省政府審議通過後已上報國土資源部審批。全省市縣級礦產資源規劃已經全部批准實施,杭州、紹興、麗水等市獲得優秀規劃獎。四是積極完善探礦權有償出讓程序,全面實行探礦權分類管理。依法嚴格審批探礦權和轉讓探礦權。完成勘查許可證全國統一配號工作。進一步規范采礦權出讓所得的分配管理。在全國率先全部開通采礦權統一配號系統。對寧波、舟山海域海砂開采工作進行規范管理。加強對地熱資源的勘查與開發,實現了杭嘉湖平原地熱資源勘查突破。五是深入推進礦山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扎實推進「百礦示範、千礦整治」工程,組織開展礦山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督查。全省廢棄礦山治理率累計完成75%以上。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創建工作,全省累計建成省級綠色礦山20個,收取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備用金1.74億元。六是推進礦山儲量動態監管。對所有礦山、礦種實行動態監管。加強對礦業權評估、儲量評審工作的監管,共完成礦業權評估報告235份和儲量評審報告430份。加大礦產資源補償費征管力度,全年共徵收補償費1.9億元,同比增長46%。探索補償費徵收與消耗儲量掛鉤新方法,不斷提高征管工作水平。依法做好地質資料的匯交、保護與利用工作,地質資料服務社會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五)主動認真做好維權維穩工作。

一是高度重視加強涉土信訪處理工作。全面開展農村土地徵收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集中開展重信重訪專項治理工作。認真做好中央聯席會議交辦的82件和省梳理出的390件國土資源矛盾糾紛和重信重訪的處理工作。去年,全省共受理群眾來信27657件,來訪8402批,其中省廳受理群眾來信5956件,來訪1330批、4167人次。通過實施省、市、縣聯動和廳機關聯合辦理的信訪工作格局,在兩個奧運會期間,我省實現「零進京非正常土地上訪」。二是強化土地徵收管理。嚴把土地徵收審批關,從源頭遏制非法征地、強制征地、低價征地行為。全省批准徵收集體土地16.04萬畝(農用地13.37萬畝),安置被征地人數16.89萬人。完成全省征地年產值標准和區片綜合地價調整方案制訂工作。三是依法做好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裁決案件。2008年,省廳共辦理行政復議、行政應訴應復案件645件,征地裁決案件18起。全年行政復議案件依法受理率為100%,依法辦結率為100%。

(六)著力夯實國土資源管理基礎工作。

一是調查評價進展順利。加快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進度,86.7%的縣(市、區)完成了農村土地調查任務,處於全國領先。完成城鎮數字地籍調查面積2870平方公里。強化土地產權管理,全省共辦理各類土地登記95萬件。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儲量調查和礦業權實地核查取得階段性進展。地熱資源的勘查與開發有了新進展。二是全面推進依法行政,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積極推進國土資源立法工作。積極配合省人大、省政府做好《浙江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等6個地方性法規規章項目的起草調研論證工作。三是加強信息化建設和統計工作。省廳61項行政執法事項通過廳門戶網站向社會公開。對建設用地審批、礦業權審批等行政審批事項實行網上並聯審查。報國務院批準的建設用地實行省級電子申報。統計資料的准確性和及時性得到進一步保障。

(七)全面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地質勘查和測繪工作。

一是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完成全省48個重點縣(市、區)5.96萬平方公里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工作,提出了分類處置的意見和防災預案。組織對欠發達地區突發性地質災害避讓搬遷補助項目的申報與審查認定工作,全年共審查認定需搬遷避讓的重點地質災害點96個。由於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2008年全年因地質災害死亡人數同比下降92%。二是加強地質勘查工作。在螢石、鈾礦和地熱資源的勘查上取得新的突破。地勘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實現總收入43.85億元,同比增長10.8%。實現國有資產增值11.9%。積極響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號召,積極參與青川地震災區災後重建項目的地質勘察工作,完成了我省所有援建項目的工程地質勘查工作和新縣城竹園鎮等一鎮四鄉恢復重建規劃區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任務,為災後重建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三是加強測繪管理工作。加強測繪法制建設,認真履行測繪工作統一監管職能。基礎測繪與「數字浙江」建設進展順利,測繪成果應用日益廣泛,測繪保障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全省各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組織360多人的36支測繪隊伍奔赴青川等災區,圓滿完成各項測繪任務,為災區災後重建提供了基礎圖件,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領導和災區人民的高度評價。

(八)更加重視幹部隊伍建設。

一是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按照中央和省委統一部署,以加快構建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新機制、積極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轉型升級、努力建立節約資源創新發展的新格局為實踐載體,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把大學習、大討論與學習實踐活動、貫徹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及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切實解決與科學發展觀不適應、不符合以及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著力加強和改進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扎實推進以「六個百」活動為抓手的「樹新形象創新業績」主題實踐活動。二是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懲防體系建設扎實推進,教育監督工作進一步加強,查辦案件力度持續加大,政風行風建設取得新成效,治本抓源工作不斷深化,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逐步完善。探索建立巡察工作機制,對市局和廳直屬事業單位開展巡察工作試點。認真落實和完善「三談一述」和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加強行政監察和效能監察。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懲治力度進一步加大。三是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加強市局領導班子建設,進一步優化領導班子隊伍結構,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做好乾部的提拔使用、上掛下派、各類人才引進和培養,以及公務員錄用和處級領導幹部公開選拔等工作,逐步優化系統人才結構。加強基層國土資源所建設,較好地完成了全省基層國土資源所參照公務員管理法管理工作。四是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全面完成縣(市)、鄉(鎮)、村級幹部國土資源法律知識宣傳教育培訓任務。共培訓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幹部163人,鄉(鎮)幹部3354人,村幹部79258人。通過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全省各級幹部保護耕地、依法合理使用土地的責任意識。

二、2009年主要目標任務

2009年,我省國土資源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全國國土資源廳局長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省政府「保增長、抓轉型、重民生、促穩定」的工作主線,全面落實「保護保障、節約集約、維權維穩、依法依規、有責有方」的基本要求,積極主動服務,嚴格規范管理,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狠抓落實,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促進我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一)以保障重大項目建設為重點,積極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在新的一年裡,全省國土資源工作的首要任務是積極主動服務大局,保障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1、積極保障重點項目建設。一是保重點。積極保障中央和省重點建設項目用地,優先保障我省已經明確的今明兩年政府主導性的79個重大建設項目用地,兼顧地方和社會投資項目。二是快審批。按照能簡則簡、能放則放、能並則並的原則,加快審批制度改革。實行審批「權責」雙下放,逐步建立省、市、縣三級國土資源部門分級審查負責制度。進一步完善報省政府批準的城市分批次和單獨選址建設項目用地審批制度。推進采礦權審批制度改革。2009年1月1日起,將由市、縣登記的新設置采礦權審批許可權由省廳下放到設區市國土資源局。進一步簡化重點建設項目紅線范圍內需開采礦產資源的審批和登記手續,優先保證其采礦權的統一配號。三是強服務。認真做好重點建設項目先行用地組織報批工作,建立重點建設項目用地報批綠色通道,確保重點建設項目依法依規用地。

2、加強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統籌和管控。加快推進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加強對各類新增建設用地項目的統籌安排和總體布局。完成省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上報工作,爭取盡早獲國務院批准。11個市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年內完成編制報批工作。同時積極推進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試點縣、鄉爭取提前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任務。積極推進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試點工作。按照國土資源部的批復精神,遵循規劃修改試點原則,把握納入試點范圍的項目,確保涉及基本農田調整的5000公頃額度用於「急、重、難」項目。

3、完善土地利用計劃管理。切實加強土地利用計劃管理,統籌耕地保護和建設用地,合理安排各類建設用地,積極為我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要素保障。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總量,積極推進城鄉增減掛鉤試點工作,建設用地復墾等指標要納入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進行管理。各地要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統籌安排用地計劃,確保新增中央投資計劃項目用地。強化建設項目用地預審,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增長質量提高,實現保障發展和保護耕地「雙贏」。繼續完善加強計劃動態管理,加強對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分解安排的監督、指導和調控,合理把握新增建設用地審批節奏,有序推進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執行。省廳將根據計劃中期執行情況評估和年終考核,適時適度進行獎懲激勵、調整安排。

4、做好礦產資源調控和地質技術服務。嚴格按照新一輪礦產資源規劃和各類重點工程建設對礦產資源的需要,合理配置采礦權,調控礦產資源的開采量,做到礦產資源開發與重點項目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進一步提高地質信息資料社會化服務水平,為各類新增投資計劃項目的工程選址和工程施工提供基礎地質資料服務和技術支撐。

(二)以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復墾為重點,確保實現全省耕地佔補平衡。

全省國土資源系統要從認識到行動更加重視占補平衡、造地改田工作。這是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土地資源管理「兩個最嚴格」的具體要求,是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土地保障工程的具體行動,也是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全省國土資源系統要把占補平衡,造地改田工作作為2009年國土資源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

1、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力度。開展「百萬」造地保障工程建設,確保實現耕地佔補平衡。化大力推進以低丘緩坡開發和灘塗圍墾造地為重點的土地開發、以提升耕地尤其是基本農田生產能力為重點的土地整理、以廢棄工礦和宅基地整理為重點的建設用地復墾三大補充耕地工程,充分挖掘補充耕地潛力,拓展建設用地空間,確保全省全年新增耕地面積20萬畝。提升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質量,全省組織評選 「十大開發、十大整理、十大復墾」質量示範工程項目,促進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質量不斷提升。

2、著力落實耕地保護責任目標,探索建立基本農田保護補償制度。組織開展2008年度市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進一步完善2009年度考核實施細則。率先在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示範鄉鎮建設中,結合基本農田保護責任落村到戶工作,充分調動村和農民通過土地耕作提升地力保護基本農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步探索建立基本農田保護補償制度,盡快出台基本農田保護補償辦法。嚴格落實各級政府行政首長耕地保護責任,堅守耕地紅線。

3、完善耕地佔補管理機制。繼續嚴格實行墾造耕地市級驗收制、報國務院重點項目補充耕地省級確認制。加強「邊補邊占」墾造耕地項目監管,層層把好耕地補充質量關。不斷完善耕地補充儲備庫和耕地佔補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切實落實耕地先補後占。全面實行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報部備案制度。積極推行新增耕地質量等級驗收制度,夯實補充耕地數量質量等級折算基礎工作。繼續推進建設佔用耕地耕作層剝離和再利用工作,推進廢棄礦山覆土復墾工作,努力提高復墾新增耕地質量。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後期管護力度,防止新增耕地拋荒浪費。認真落實省統籌委託造地任務,努力確保省重大建設項目的耕地佔補平衡。收足用好造地改田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三)以加強執法監管為重點,嚴格規范管理國土資源。

要落實兩個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嚴格保護耕地,加強建設用地動態監管。加強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監管。

1、加強建設用地動態監督管理。加強建設用地批後監管,出台實施《關於切實加強建設用地開發利用管理的通知》。公開建設用地審批結果,推行建設用地「掛牌施工」,強化建設項目用地開發利用全過程的監督檢查制度。全面實施建設項目用地復核驗收工作。對各地批後實施情況定期發布監測月報。

2、嚴格土地執法監管。建立健全以共同責任機制為主要內容的土地執法監管長效機制,推進部門聯合執法。開展「土地執法模範縣」創建活動,提高基層政府土地法制觀念。加強基層土地執法動態巡查,切實做到對違法違規行為早發現、早制止、早處置,有效制止各類土地違規違法行為。改進監管手段,推進「天上看、網上管、地上查」的土地執法監測網路建設。今年,杭州市等五個城市主城區將納入第九次全國衛星遙感土地執法檢查,各市、縣要高度重視,嚴格規范管理。認真貫徹落實《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嚴格土地違法問責。今年6月底前,再次約談土地違法用地問題較多的城市政府負責人,切實促進整改,避免真正受到問責。

3、維護正常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進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及部門維護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目標責任制。探索建立鄉鎮人民政府和基層監管人員動態巡查職責,完善礦區動態巡查、群眾舉報、媒體監督等發現機制。加強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的監督管理。組織開展勘查活動的監督檢查。推進全省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工作,促進動態監管工作的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不斷提高監管水平。

(四)以實施「365」節約集約用地行動計劃為重點,努力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以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為要求,完善工作管理機制,落實年度目標任務,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1、繼續推進 「365」節約集約用地行動計劃。一是完善「365」行動計劃工作管理機制。落實「365」行動計劃的各項目標任務,重點做好六大節地工程和十大示範工程,確保年度目標任務順利完成。二是嚴格執行供地政策,嚴格依據規定合理確定建設項目供地數量,引導和促進建設項目用地的集約高效利用。三是完善區域集約利用評價考核工作。全面實施開發區(園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工作。完成所有省級開發區評價成果接收和公示,並上報國土資源部備案。

2、積極推進存量挖潛工作。一是建立閑置土地處置長效機制。建立健全全省統一的閑置土地登記備案制度和定期公告制度,不斷強化建設項目用地開發利用情況巡查工作,有效建立健全閑置土地的預防體系。二是繼續加大轉而未供土地的消化利用,加快建設用地供地速度。將盤活存量建設用地與消化農用地轉而未供土地年度任務指標落實到各地,並加強督促指導。2009年,全省實現盤活存量建設用地2萬畝。三是開展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政策研究工作。配合財政、稅務部門落實和完善鼓勵節約集約用地的稅收政策。

(五)以實施新一輪礦產資源規劃為重點,進一步提升礦產資源開發管理水平。

充分發揮新一輪規劃的調控能力,進一步提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加大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

1、加快規劃研究制定和實施工作。研究制定《礦產資源規劃實施指導意見》,完成《浙江省地質勘查規劃》評審、報批,並發布施行。進一步落實探礦權采礦權總量控制目標責任,2009年探礦權總量控制在450個以內,采礦權總量控制在3000個以內。

2、繼續推進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和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創建工作,全年創建綠色礦山40家;全面推進「千礦整治」活動,廢棄礦山治理達到80%。有效解決大礦小開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提高集約化、規模化的開發利用水平。

3、嚴格實行探礦權分類管理。按照國土資源部和省廳要求,准確界定有償出讓勘查區塊的探礦范圍,做好新設探礦權勘查區塊范圍的核實與復核工作。依法審批探礦權及轉讓探礦權,維護正常的勘查秩序,維護探礦權人的合法權益。

(六)以深化改革為重點,構建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新機制。

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拓展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新機制的內涵和外延,持續推進新機制建設。

1、穩步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決定》明確指出,土地制度是農村的基礎制度。要按照「產權明晰、用途管制、節約集約、嚴格管理」基本原則,通過開展調查研究,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配套政策,規范穩妥開展試點工作。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從嚴控制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做好農村土地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面建設與農村改革發展相適應的土地產權制度。推進征地制度改革,維護農民土地財產權益。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促進建立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新格局。

2、深化土地、礦產資源使用制度改革。繼續深化工業用地招拍掛制度,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工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用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嚴格控制劃撥土地范圍。進一步規范推進礦業權有償使用制度改革。

3、積極構建保障和促進國土資源科學發展新機制。改革和發展難度不斷加大,構建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新機制的任務十分繁重,要深入探索,著力在參與宏觀調節、節約集約、市場配置與行政法律手段相結合的資源調節、共同責任和統籌配置城鄉土地資源五個機制建設中取得突破和進展。

(七)以維護農民權益為重點,全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在當前經濟發展遇到困難的情況下,資源利益訴求和糾紛可能進一步凸顯。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把維護群眾利益和維護社會穩定擺在突出的位置。

1、切實維護群眾權益。一是適時調整完善並出台我省征地補償安置政策,適度提高征地補償標准。按照「同地同價、公開透明」的原則,合理補償,及時足額支付到位,並認真做好新、老征地補償標準的銜接工作。積極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安置機制。實行全覆蓋的被征地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妥善解決歷史遺留的被征地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問題。二是健全征地工作日常監督和責任追究機制,完善征地補償爭議協調裁決制度和工作機制。三是完善征地程序,切實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2、進一步加強信訪工作。實行省、市、縣和廳機關聯合的信訪工作大格局,堅持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制度,及時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進一步完善信訪工作責任制,加強對信訪工作的考核和責任追究。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切實做好初信初訪工作,把矛盾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充分發揮鄉鎮政府、基層國土資源管理所調解信訪矛盾的作用,爭取就地解決信訪問題,減少重信重訪和越級上訪。

3、提升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堅持以人為本、以防為先,治讓結合、應急為先,主動防治地質災害。以抓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為重點,著力提高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群測群防和臨災應急處置等能力。加強地質災害點的勘查、治理與搬遷避讓工作。加強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監測工作。

(八)以加強基礎業務建設為重點,不斷提升國土資源管理水平。

要高度重視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通過夯實基礎,提升國土資源服務水平。

1、加強地籍管理基礎工作。一是扎實推進二次土地調查。加快農村土地調查進度,確保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務,數據真實可靠。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增加且沒有用於占補平衡的耕地要依法作為耕地調查統計,二次土地調查耕地的增減不增加或減少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等指標數量。二是抓好成果應用,縣(市)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要以經國家確定的二次土地調查成果為依據校核規劃修編基數,做好二次調查成果與規劃修編的銜接。三是穩步推進城鎮、村莊數字地籍調查,確保成果質量,2009年爭取完成數字地籍調查2000平方公里以上。四是加強土地產權管理,加快農村宅基地登記發證工作。

2、加強礦產資源儲量管理。抓好礦產資源儲量利用調查,進一步掌握我省礦產資源儲量家底,進一步做好地質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工作,提高掌控礦產資源的能力。

3、加強政策法規和制度建設。建立健全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的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完善落實制度的工作機制和配套措施,加強相關制度的協調銜接,確保各項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加大普法工作力度。

Ⅲ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與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的區別是什麼采礦權價款又是怎麼回事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辦法財政部 (國土資源部 財建[2003]530 號)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維護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加強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和《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海域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均須按規定繳納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價款。
第三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包括:
(一)探礦權使用費。國家將礦產資源探礦權出讓給探礦權人,按規定向探礦權人收取的使用費。
(二)采礦權使用費。國家將礦產資源采礦權出讓給采礦權人,按規定向采礦權人收取的使用費。
第四條 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包括
(一)探礦權價款。國家將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出讓給探礦權人,按規定向探礦權人收取的價款。
(二)采礦權價款。國家將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出讓給采礦權人,按規定向采礦權人收取的價款。
第五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收取標准
(一)探礦權使用費以勘查年度計算,按區塊面積逐年繳納,第一個勘查年度至第三個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每年繳納100元,從第四個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公里每年增加100元,最高不超過每平方公里每年500元。
(二)采礦權使用費按礦區范圍面積逐年繳納,每平方公里每年1000元。
第六條 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收取標准:
探礦權采礦權價款以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確認的評估價格為依據。一次或分期繳納;但探礦權價款繳納期限最長不得超過2年,采礦權價款繳納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年。
第七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由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負責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由探礦權采礦權人在辦理勘查、采礦登記或年檢時繳納。
探礦權采礦權人在辦理勘查、采礦登記或年檢時,按照登記管理機關確定的標准,將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直接繳入同級財政部門開設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財政專戶」。探礦權采礦權人憑銀行的收款憑證到登記管理機關辦理登記手續,領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專用收據」和勘查、開采許可證。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專用收據」由財政部門統一印製。
第八條 屬於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登記管理范圍的探礦權采礦權,其使用費和價款,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登記機關收取,繳入財政部開設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財政專戶」,屬於省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登記管理范圍的探礦權采礦權,其使用費和價款,由省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登記機關收取,繳入省級財政部門開設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財政專戶」。
第九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收入應專項用於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和管理支出,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和省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提出使用計劃,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後,撥付使用。
第十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中可以開支對探礦權、采礦權使用進行審批、登記的管理和業務費用。
探礦權、采礦權價款中可以開支以下成本費用:出讓探礦權、采礦權的評估、確認費用,公告費、咨詢費、中介機構傭金、場地租金以及其他必需的成本、費用等。
第十一條 國有企業實際佔有的由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在轉讓時,其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經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批准,可全部或部分轉增企業的國家資本金。
國有地勘單位實際佔有的由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在轉讓時,其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二條 未按規定及時繳納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的,由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責令其在30日內繳納,並從滯納之日起,每日加收2‰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吊銷其勘查許可證或采礦許可證。
第十三條 財政部門和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收入的財務管理與監督,定期檢查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收入的情況。
第十四條 本辦法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解釋。
第十五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施。本辦法發布之前已經收取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按本辦法的規定處理。

關於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辦法的補充通知 財綜字[1999]18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地礦廳(局):

為了進一步規范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的管理,現對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於印

發<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辦法>的通知》(財綜字[1999]74號,以下簡稱《辦
法》)執行中的具體問題補充通知如下:
一、《辦法》中所稱「國家出資」,是指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以地質勘探費、礦產資源補償費,礦業權使用費和價款收入以及各種資金等安排用於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撥款。 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和企事業單位共同出資用於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按各自投入比
例享受出資權利。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撥款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收入,按《辦法》的規定進行管理。

二、對出讓目前擱置的由國家出資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各級登記管理機關應按規定向探礦權采礦權人收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對繳納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確有困難的,經國土資源部和財政部批准,國有企事業單位應繳納的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可全部或部分轉增國家資本金或國家基金;在合資、股份制以及股份合作制企業中持股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其應繳納的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經國土資源部和財政部投准,可轉作為國家股。

三、為了適應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實行四級登記管理機關收取的需要,各地應對市(地)縣登記管理機關收取的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的管理予以規范。具體管理辦法由省級財政部門會同同級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根據《辦法》的規定,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並報財政部和國土資源部備案。

四、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由登記管理機關直接收取,不宜實行層居委託收取的辦法。確需委託收取的,必須經上一級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同意並出具委託書。接受委託的登記管理機關按規定收取的使用費和價款,應全額繳入同級財政專戶統一管理和使用。

五、按照《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國務院第240號令)和《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國務院第241號令)規定,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屬於國家財政權入,納入預算管理。各級財政部門和登記管理機關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可不辦理收費許可證,但必須嚴格按《辦法》規定,切實做好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的收取和管理工作。

六、根據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敦主要由中央和省兩極登記管理機關收取的要求,國務院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登記管理機關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所用專用收據,由國務院財政部門負責印製;省級及省級以下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登記管理機關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所用專用收據,由省級財政部門負責印製。



財政部國土資源部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Ⅳ 請問,煤礦企業的采礦權登記費、采礦權使用費、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計什麼科目,二級明細也需要,謝謝!

剛跑了雲南一家企業,好像全部記入綜合管理費中去了。
你們采礦權使用費是如何交,按年嗎?

Ⅳ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與采礦權使用費有什麼區別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就是采礦權價款,按照財政部、國土資源部文件,只有已回經開採的國家出答資形成的探礦權才要評估繳納采礦權價款。采礦權使用費是登記礦區面積的登記費,兩者數額差距巨大。現在有些省區要求新取得的采礦權也需要按照儲量繳納采礦權有償使用費,實際上變相收取采礦權價款,沒有理解和執行國家探礦權招、拍、掛的市場化競價取得制度。另外礦業權市場化程度不夠,通過招拍掛政府沒有收到多少出讓資源的錢,政府感覺到資源價值沒有得到體現,政府為數不多的出讓礦產資源、土地換錢的招數捨不得放手,於是出此下策。

Ⅵ 不足1平方公里的粘土礦,采礦權使用費怎麼收取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就是采礦權價款,按照財政部、國土資源部文件,只有已版經開採的國家出權資形成的探礦權才要評估繳納采礦權價款。采礦權使用費是登記礦區面積的登記費,兩者數額差距巨大。現在有些省區要求新取得的采礦權也需要按照儲量繳納采礦權有償使用費,實際上變相收取采礦權價款,沒有理解和執行國家探礦權招、拍、掛的市場化競價取得制度。另外礦業權市場化程度不夠,通過招拍掛政府沒有收到中國出讓資源的錢,政府感覺到資源價值沒有得到體現,政府為數不多的出讓礦產資源、土地換錢的招數捨不得放手,於是出此下策

Ⅶ 探礦權采礦使用費和價款專用收據怎樣領取

礦產資抄源有償使用費由國土資源行襲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徵收,省、州(市)、縣(市)三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對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的徵收實行分級管理。
探礦權使用費標准為:第1至第3勘查年度每年100元/平方公里,從第4勘查年度起每年增加100元,最高為500元。按規定到地屬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繳納後即可取得收據。
采礦權的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應繳費額以采礦權礦區范圍內的佔用資源量為基礎進行計算。計算公式為:應繳費額=佔用資源儲量X單位儲量使用費率標准。
金屬礦、煤礦到省廳儲量處領取繳費通知書,到指定銀行繳款後,即可取得價款收據。
非金屬礦到地(州)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繳納。

Ⅷ 采礦權人何時可以申請減免采礦權使用費和采礦權價款

《礦產資復源開采登記管制理辦法》(國務院令〔1998〕第241號)第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采礦權人提出申請,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管理機關按照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的采礦權使用費和采礦權價款的減免辦法審查批准,可以減繳、免繳采礦權使用費和采礦權價款。
(1)開采邊遠貧困地區的礦產資源的;
(2)開采國家緊缺的礦種的;
(3)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礦山企業嚴重虧損或者停產的;
(4)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Ⅸ 采礦權有償取得

【采礦權有償取得和有償使用】有償取得是指采礦權人向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人支付的准予使用權利的費用,該費用是依據規定的標准按照礦區范圍的面積逐年繳納。有償使用是指國家憑借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向探礦權、采礦權人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它所體現的是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的財產收益,所調整的是礦產資源所有權人與采礦權人之間的經濟關系。礦產資源補償費按照礦產品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計征。

【礦產資源補償費】是指由采礦權人按照礦產品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作為礦產資源所有權人的國家所繳納的一種費用。它是為了保障和促進我國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保護和合理利用,維護國家對礦產資源的財產權益而規定的,是礦產資源有償開採制度的體現方式。

【資源稅】是指為了促進合理開發利用資源,調節資源級差收入,而對資源產品徵收的一種稅。

【采礦權使用費】是指采礦權人向國家支付的准予使用采礦權權利的費用。采礦權使用費依法按礦區面積逐年繳納。

【采礦權取得方式】采礦權人取得采礦權的方式。采礦權的取得有兩種渠道,一是出讓取得;一是轉讓取得。出讓方式取得包括申請授予方式和招標拍賣等競爭方式。

【采礦權申請授予】是指國家出讓采礦權的行為。國家依照法定程序對采礦權申請人的申請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經過批准,將采礦權授予采礦權申請人並頒發采礦許可證,使其成為采礦權人。

【采礦權招標】是指國家或者采礦權人採用招標的方式將采礦權出讓或者轉讓給他人,是采礦權人取得采礦權的方式之一。當國家採用招標方式出讓采礦權時,是由國家組織對某特定礦產地的采礦權的招標,申請人進行投標,投標人以開發方案優勝者取勝,取得采礦權。根據礦體的自然狀況和國家對該礦區採取的開發政策,由采礦登記管理機關委託有關單位編制標書,標書中將對礦產資源開發的綜合回收率,礦產品的技術指標等方面提出最低要求。在實現國家要求的前提下,采礦登記管理機關將在若干投標人中選擇開發方案最先進、可行和經濟效益最佳的一個作為中標人,向其頒發采礦許可證,成為采礦權人。

【采礦權拍賣】是指國家或者采礦權人採用拍賣的方式將采礦權出讓或者轉讓給他人。是采礦權人取得采礦權的方式之一。當國家採用拍賣方式出讓采礦權時,是由國家組織對某特定礦地產的采礦權的拍賣,競買人參加競賣,競買人以價高者取勝,取得采礦權,並由采礦登記管理機關向其頒發采礦許可證,成為采礦權人。

Ⅹ 什麼是采礦權使用費

國家將采礦權出讓給采礦權人,依法按礦區范圍面積向采礦權人收取的費用。

閱讀全文

與舟山采礦權有償使用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
貝倫斯發明 瀏覽:242
馬鞍山匯通大廈地址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