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無形資產評估准則在資產評估准則體系中屬於什麼准則
『貳』 資產評估准則的我國評估准則體系
1997年,在總結資產評估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中國資產評估協會開始啟動制定資產評估准則的工作。2004年2月,財政部正式發布了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制定的《資產評估准則——基本准則》和《資產評估職業道德准則——基本准則》,標志著資產評估准則體系初步形成。
至2010年,財政部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累計共發布21項評估准則。這些准則包括2個基本准則、8個具體准則、4個評估指南和7個指導意見。這些准則的發布,使得評估業務的基本程序、主要資產類型的評估業務都有相應的評估准則予以規范,標志著我國資產評估准則體系基本建立,同時也標志著我國的評估實踐全面進入准則規范時代。
我國資產評估准則體系詳見右圖: (一)、從資產評估准則體系橫向關繫上劃分,資產評估准則包括業務准則和職業道德准則兩個部分。
(二)、從資產評估准則體系縱向關繫上劃分,資產評估准則分為不同的層次。
1、資產評估職業道德准則的縱向關系較為簡單,分為職業道德基本准則和具體准則兩個層次。
2、資產評估業務准則由於涉及面廣,在縱向關繫上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為資產評估基本准則;
第二層次為資產評估具體准則;
資產評估具體准則分為程序性准則和實體性准則兩個部分。
第三層次為資產評估指南。包括對特定評估目的、特定資產類別(細化)評估業務以及對資產評估中某些重要事項的規范。
第四層次為資產評估指導意見。是針對資產評估業務中的某些具體問題的指導性文件。 我國資產評估基本准則包括由財政部發布的《資產評估准則——基本准則》和《資產評估職業道德准則——基本准則》。
2004年2月25日,財政部發布《資產評估准則——基本准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該准則屬於業務性准則的基本准則,共6章27條,從資產評估基本要求、操作準則、報告准則、執業責任等方面對各類資產評估業務進行了規范。
《資產評估准則——基本准則》重點在以下五個方面做出了規定:
一是根據國際慣例重新定義資產評估;
二是對注冊資產評估師執業提出了基本要求;
三是對評估操作進行了原則性規范;
四是對評估信息披露環節進行規范;
五是明確執業責任。
2004年2月25日,財政部發布《資產評估職業道德准則——基本准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該准則共6章32條,分別從基本要求、專業勝任能力、與委託方和相關當事方的關系、與其他注冊資產評估師的關系等方面對注冊資產評估師職業道德行為進行了規范。
《資產評估職業道德准則——基本准則》重點在以下六個方面做出了規定:
一是注冊資產評估師遵紀守法的要求;
二是注冊資產評估師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要求;
三是注冊資產評估師在承接業務、評定價值、評估結論披露等具體執業過程中的職業道德要求;
四是注冊資產評估師專業勝任能力的要求;
五是注冊資產評估師與委託方和相關當事方關系的要求;
六是注冊資產評估師與其他注冊資產評估師關系的要求。
『叄』 資產評估具體准則又具體劃分為什麼等
資產評估准則體系簡述
(一)、從資產評估准則體系橫向關繫上劃分,資產評估准則包括業務准則和職業道德准則兩個部分。
(二)、從資產評估准則體系縱向關繫上劃分,資產評估准則分為不同的層次。
1、資產評估職業道德准則的縱向關系較為簡單,分為職業道德基本准則和具體准則兩個層次。
2、資產評估業務准則由於涉及面廣,在縱向關繫上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為資產評估基本准則;
第二層次為資產評估具體准則;
資產評估具體准則分為程序性准則和實體性准則兩個部分。
第三層次為資產評估指南。包括對特定評估目的、特定資產類別(細化)評估業務以及對資產評估中某些重要事項的規范。
第四層次為資產評估指導意見。是針對資產評估業務中的某些具體問題的指導性文件。
資產評估基本准則
我國資產評估基本准則包括由財政部發布的《資產評估准則——基本准則》和《資產評估職業道德准則——基本准則》。
2004年2月25日,財政部發布《資產評估准則——基本准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該准則屬於業務性准則的基本准則,共6章27條,從資產評估基本要求、操作準則、報告准則、執業責任等方面對各類資產評估業務進行了規范。
《資產評估准則——基本准則》重點在以下五個方面做出了規定:
一是根據國際慣例重新定義資產評估;
二是對注冊資產評估師執業提出了基本要求;
三是對評估操作進行了原則性規范;
四是對評估信息披露環節進行規范;
五是明確執業責任。
2004年2月25日,財政部發布《資產評估職業道德准則——基本准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該准則共6章32條,分別從基本要求、專業勝任能力、與委託方和相關當事方的關系、與其他注冊資產評估師的關系等方面對注冊資產評估師職業道德行為進行了規范。
《資產評估職業道德准則——基本准則》重點在以下六個方面做出了規定:
一是注冊資產評估師遵紀守法的要求;
二是注冊資產評估師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要求;
三是注冊資產評估師在承接業務、評定價值、評估結論披露等具體執業過程中的職業道德要求;
四是注冊資產評估師專業勝任能力的要求;
五是注冊資產評估師與委託方和相關當事方關系的要求;
六是注冊資產評估師與其他注冊資產評估師關系的要求。
請在此輸入您的回答,每一次專業解答都將打造您的權威形象
『肆』 1.資產評估准側框架體系是什麼由哪些構成2.資產評估師的職業道德准則包括哪
中國的資產評估准則包括下列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為資產評估基本准則。資產評估基本准則是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各種資產類型、各種評估目的的資產評估業務的基本規范。其規范內容應不區分所評估資產的類別和評估目的,而是各類資產評估業務中所應當共同遵守的資本准則。
第二層次為資產評估具體准則。資產評估具體准則分為程序性准則和專業性准則兩個部分。程序性准則是關於注冊資產評估師通過履行一定的專業程序完成評估業務、保證評估質量的規范,包括評估約定書、評估計劃、評估工作底稿、評估報告等。專業性准則是針對不同資產類別的特點,分別對不同資產評估業務中的評估師執業行為進行規范。專業性准則則主要包括企業價值評估准則、無形資產評估准則、不動產評估准則、及其設備評估准則、珠寶首飾藝術評估准則等。
第三層次為資產評估指南。資產評估指南包裹對特定評估目的的、特定資產類別(細化)評估業務以及對評估中某些重要事項的規范。資產評估指南主要對中國資產評估行業中涉及主要評估目的的業務進行規范,如公司注冊、公司股份經營、關聯交易、抵押貸款、不良資產處置、法律訴訟等。資產評估指南也講涉及一些具體的資產類別評估業務,如專利、商標等。
第四層次為資產評估指導意見。資產評估指導意見是針對資產評估業務中的某些具體問題的指導性意見。該層次較為靈活,針對評估業務中新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指導意見,某些尚不成熟的評估指南或具體評估准則也可以先作為指導性意見發布,成熟後再上升為具體准則或指南。
資產評估師的職業道德准則包括:
第一條為規范注冊資產評估師職業道德行為,提高注冊資產評估師職業道德素質,維護注冊資產評估師職業形象,制定本准則。
第二條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本准則。
第三條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與價值估算相關的其他業務,可以參照本准則。
第四條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指導業務助理人員和專家遵守本准則。
『伍』 國外資產評估准則對我國資產評估准則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有何啟示
資產評估准則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資產評估理論和實踐經驗的高度濃縮,因此,准則的產生需要得到這兩方面的支持。現代評估業的鼻祖,英美兩國現代資產評估行業自19世紀中期起步以來,都經歷了100多年的發展,才在評估理論和實踐發展並取得行業共識的基礎上制定了評估准則。這表明了兩國評估界對資產評估准則制定的謹慎態度,並說明了資產評估理論和實踐對資產評估准則的重要性。我國資產評估行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並從國外評估行業學習了許多有益經驗,不必像英美等國那樣經歷漫長的過程。但英美兩國的經驗表明資產評估准則的制定的確需要深厚的評估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評估實踐來支撐,這就要求我們冷靜地分析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的狀況,並確定其是否對制定評估准則發揮應有的支持作用。因此,我們需要在強調制定評估准則必要性的同時,大力推動評估理論和評估實踐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制定適合中國的資產評估准則。
『陸』 中國資產評估准則體系的七大創新
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劉萍
一、引入價值類型理念,突顯評估結論經濟內涵
評估結論的價值類型理論是國際評估界一直倡導的評估理念,其內涵是展示評估結論的形成基礎和適用條件,促使評估結論與評估目的相結合。2004年發布的資產評估基本准則,針對我國評估行業沒有界定評估結論價值類型的情況,明確要求評估師執行評估業務時,要選擇恰當的價值類型並予以定義。幾年的評估實踐證明,社會各界、報告使用各方對價值類型的運用非常贊同,它反映了資產評估的內涵。此次制定並發布的價值類型准則,細化了價值類型的選擇、使用和定義方面的規定,並在相關的准則中對價值類型的使用和定義提出了要求,並貫穿於整個准則體系之中,使評估行業的專業內涵更加彰顯,本質特徵更加體現,評估結論能夠更好地服務於經濟行為。
二、合理定位評估報告准則,服務多種評估目的
我國資產評估行業過去主要服務於國企改革,作為評估結果的評估報告規范完全是根據國資管理的要求制定的。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化,評估服務范圍已擴展到各種所有制形式、國企改革以外的眾多經濟行為。針對國有資產以外其他所有制資產評估報告缺乏相應規范的情況,為體現普適性,評估報告准則在對報告各組成要素提出要求的同時,還對國有資產評估和上市公司評估中在報告要素、格式及評估方面的特殊要求,通過制定專門的指南或指導意見加以規范,使得不同經濟行為和不同所有制性質的評估業務在報告標准基礎上體現出專業性。對於評估報告內容的披露程度和格式,評估報告准則不做僵化規定,而是規定注冊資產評估師可以根據評估對象的復雜程度、委託方要求,合理確定評估報告的詳略程度,加大評估師責任和風險意識,體現評估專業特點。
三、引入區間值形式,提高評估結論合理性
評估報告准則對評估結論的表現形式作出了創新性規定,改變以單一數值表示評估結論的做法,認可以區間值表示評估結論的方式。報告准則規定:「通常評估結論應當是確定的數值。經與委託方溝通,評估結論可以使用區間值表達。」這樣規定,使某些情況下評估結論更加合理,更加容易得到評估報告使用者的理解,也更符合評估專業特點。
四、對評估業務的終止做出規定,防範評估業務風險
在中國評估實踐中,可能出現由於評估師評估程序受到限制需終止評估業務的情況,但現有法規中沒有針對評估業務中終止的規定。業務約定書准則對此做出了專門規定,要求在業務約定書中應當約定中止履行和解除業務約定書的情形。當履行評估程序受限並對評估結論構成重大影響,或相關限制無法排除時,評估機構可以終止評估業務。這是在業務終止相關法規缺失的情況下,以簽約各方約定形式代替法規規定的變通措施,這樣規范有利於保護評估師和相關各方利益,保證經濟行為公正實現,也體現評估師謹慎執業的專業精神。
五、確認了現場調查中的抽樣方式,尊重評估實踐
現場調查階段的抽樣方式符合評估實踐,已經在行業,特別是在大型評估業務中普遍運用,評估有關各方也基本認可現場調查的抽樣方式。為尊重實踐,評估程序准則和機器設備評估准則等項目中對現場調查階段的抽樣方式做出了規定。同時,提醒評估師控制抽樣風險,避免抽樣方法的濫用。此前,在大型評估業務中,對資產的逐項調查,很難做到,也沒有必要,但是不逐項調查,又擔心被指違反規定。這樣規定,區分批量評估和單件評估的差異,解決了多年來在大型評估業務中困擾評估師和監管部門的問題,也符合評估對象的特殊性問題。
六、關注並規范新興評估業務,引領評估實踐
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完善過程中各領域相關政策的出台,為評估行業拓展業務領域提供了機會。如會計准則的改革、財產稅改革、金融企業改革等。這些新興業務與傳統評估業務相比,操作上存在明顯差異。評估准則在制定過程中集中行業內外專家智慧,對相關業務領域進行了研究,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指南、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指導意見等准則項目都是針對新興評估業務所出台的准則。這些准則項目的出台,是中國評估行業以評估准則引領評估實踐的有益嘗試,實踐證明是非常有效的,可以使行業盡快適應新興業務的需求,提高服務水平。
七、完善不動產評估規范,體現市場需求
對不動產評估的規范,建設部和國土資源部已經發布過《房地產估價規范》和《城鎮土地估價規程》,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發布的《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也有所涉及。但建設部和國土資源部的規范規程更多地是從政府管理角度對評估業務提出要求。《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的相關規定也較多地體現了國家的要求。此次發布的不動產評估准則充分借鑒了《房地產估價規范》、《城鎮土地估價規程》以及《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的相關內容,取其合理內核,針對土地、房地產評估實踐中產生的問題及新的需求加以補充和更新;對於體現資產評估特點的,在總結資產評估實踐的經驗基礎上加以補充。從市場角度根據不動產評估業務特點提出了新要求,如對隱蔽不動產的現場調查關注要求、利用其他評估機構報告應關注的事項等;對企業價值評估中的不動產評估安排專門章節加以規定;對構築物評估的要求進行了專門表述等。這些規定是對多年來評估業務的總結和凝煉,體現市場對不動產評估的需求。
除上述內容外,評估准則中還有許多創新點,反映了評估理論和評估實踐的發展。這些創新點需要評估師和各當事方在評估實踐中共同關注共同研究共同促進。
我們需要的職業准則,應當服務於公眾而不僅僅是為了評估師規范自身的責任,也不是為了客戶的狹隘利益,准則應該使社會公眾信任評估行業
『柒』 無形資產評估的依據准則
1、國務院復91號令《資產評估管制理辦法》、財政部頒布的《資產評估准則》、《資產評估准則—無形資產》;
2、國資辦(92)36號令《資產評估管理辦法施行細則》;
3、中國資產評估協會1996年5月7日發布的《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
4、《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
5、《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8、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相關意見和規定;
9、評估所收集和調研的各類資料。
『捌』 無形資產評估准則
資產評估准則——無形資產
1.本准則規范無形資產的評估和相關信息的披露。
2.本准則不涉及土地使用權的評估。
定 義
3.本准則所稱無形資產,是指特定主體所控制的,不具有實物形態,對生產經營長期發揮作用且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無形資產分為可辨認無形資產和不可辨認無形資產。可辨認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專有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不可辨認無形資產是指商譽。
基本要求
4.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經過專門教育和培訓,具有專業技能和經驗,能夠勝任無形資產的評估工作。
5.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不得求證客戶授意的評估價值。
6.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謹慎區分可辨認無形資產與不可辨認無形資產。
7.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獨立獲取評估所依據的信息,並確信信息來源是可靠和適當的。
8.注冊資產評估師使用的假設應當合理,不得使用沒有依據的假設。
9.注冊資產評估師可以利用專家協助工作,但應當對專家工作的結果負責。
評估要求
10.當出現無形資產轉讓和投資、企業整體或部分資產收購和處置等經濟活動時,注冊資產評估師可以接受委託,執行無形資產評估業務。
11.注冊資產評估師在執行無形資產評估業務前,應當確定下列事項:
(1)無形資產的性質和權屬;
(2)評估目的;
(3)評估基準日;
(4)評估范圍。
12.注冊資產評估師在進行無形資產評估時,應當考慮下列事項:
(1)有關無形資產權利的法律文件或其他證明資料;
(2)無形資產的性質、目前和歷史狀況;
(3)無形資產的剩餘經濟壽命和法定壽命;
(4)無形資產的使用范圍和獲利能力;
(5)無形資產以往的評估及交易情況;
(6)無形資產轉讓的可行性;
(7)類似的無形資產的市場價格信息;
(8)賣方承諾的保證、賠償及其他附加條件;
(9)可能影響無形資產價值的宏觀經濟前景;
(10)可能影響無形資產價值的行業狀況及前景;
(11)可能影響無形資產價值的企業狀況及前景;
(12)對不可比信息的調整;
(13)其他相關信息。
13.無形資產的評估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場法,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根據無形資產的有關情況進行恰當選擇。
14.注冊資產評估師使用成本法時應當注意下列事項:
(1)無形資產的重置成本應當包括開發者或持有者的合理收益;
(2)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
15.注冊資產評估師使用收益法時應當注意下列事項:
(1)合理確定無形資產帶來的預期收益,分析與之有關的預期變動、受益期限,與收益有關的成本費用、配套資產、現金流量、風險因素及貨幣時間價值;
(2)確信分配到包括無形資產在內的單項資產的收益之和不超過企業資產總和帶來的收益;
(3)預期收益口徑與折現率口徑保持一致;
(4)折現期限一般選擇經濟壽命和法定壽命的較短者;
(5)當預測趨勢與現實情況明顯不符時,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
16.注冊資產評估師使用市場法時應當注意下列事項:
(1)確定具有合理比較基礎的類似的無形資產;
(2)收集類似的無形資產交易的市場信息和被評估無形資產以往的交易信息;
(3)依據的價格信息具有代表性,且在評估基準日是有效的;
(4)根據宏觀經濟、行業和無形資產情況的變化,考慮時間因素,對被評估無形資產以往交易信息進行必要調整。
17.當對同一無形資產使用多種評估方法時,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對取得的各種價值結論進行比較,分析可能存在的問題並作相應調整,確定最終的評估價值。
披露要求
18.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在評估報告中聲明下列內容:
(1)評估報告陳述的事項是真實和准確的;
(2)對評估所依據的信息來源進行了驗證,並確信其是可靠和適當的;
(3)評估報告的分析和結論是在恪守獨立、客觀和公正原則基礎上形成的,僅在假設和限定條件下成立;
(4)與被評估無形資產及有關當事人沒有任何利害關系;
(5)利用了專家的工作,並對專家工作的結果負責(如果沒有利用專家工作,則不用聲明);
(6)評估報告只能用於載明的評估目的,因使用不當造成的後果與簽字注冊資產評估師及其所在評估機構無關。
19.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在評估報告中明確說明有關評估項目的下列內容:
(1)無形資產的性質;
(2)評估目的;
(3)評估基準日;
(4)評估范圍;
(5)重要的前提、假設、限定條件及其對評估價值的影響;
(6)評估報告日期。
20.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在評估報告中明確說明有關無形資產的下列內容:
(1)無形資產的權屬;
(2)使用的信息來源;
(3)宏觀經濟和行業的前景;
(4)無形資產的歷史狀況;
(5)無形資產的競爭狀況;
(6)無形資產的前景;
(7)無形資產以往的交易情況。
21.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在評估報告中明確說明有關評估方法的下列內容:
(1)使用的評估方法及其理由;
(2)評估方法中的運算和邏輯推理方式;
(3)折現率等重要參數的來源;
(4)各種價值結論調整為最終評估價值的邏輯推理方式。
施行日期
22.本准則自2001年9月1日起施行。
『玖』 什麼是中國資產評估准則的框架體系
資產評估准則的框架體系
包括下列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為資產評估基本准則。
第二層次為資產評估具體准則。資產評估具體准則分為程序性准則和專業性准則兩個部分。
第三層次為資產評估指南。
第四層次為資產評估指導意見。
『拾』 無形資產准則內容,概述!
本准則所稱無形資產,是指特定主體所控制的,不具有實物形態,對生產經營專長期發屬揮作用且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無形資產分為可辨認無形資產和不可辨認無形資產。可辨認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專有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不可辨認無形資產是指商譽。
基本要求
4.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經過專門教育和培訓,具有專業技能和經驗,能夠勝任無形資產的評估工作。
5.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不得求證客戶授意的評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