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如何確認無形資產
關鍵是購銷渠道及人脈的價值能否確認,如果在合並時這項資產的價值可以區分並確認,是可以確認為無形資產的,否則確認為商譽為好,但就商譽內涵而言,這部分資產完全確認為商譽並不太合適。
公司應當綜合考慮並購業務與公司自身業務的性質,以及並購後對整體業務的影響,再此基礎上考慮自建該渠道所需資金等因素以確認其價值,這部分價值可以卻認為無形資產,剩餘再確認為商譽。
2006版的企業合並准則應用指南規定:「購買方應當按照以下規定確定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的公允價值:……存貨,對其中的產成品和商品按其估計售價減去估計的銷售費用、相關稅費以及購買方出售類似產成品或商品估計可能實現的利潤確定。
在產品按完工產品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仍將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相關稅費以及基於同類或類似產成品的基礎上估計出售可能實現的利潤確定;原材料按現行重置成本確定」。這與公允價值計量准則下的處理原則大體上一致。
(1)合並無形資產確認致同研究擴展閱讀
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5號 財會[2012]19號:
第一條: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中,購買方應如何確認取得的被購買方擁有的但在其財務報表中未確認的無形資產?
答: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中,購買方在對企業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資產進行初始確認時,應當對被購買方擁有的但在其財務報表中未確認的無形資產進行充分辨認和合理判斷,滿足以下條件之一的,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一)源於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
(二)能夠從被購買方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單獨或與相關合同、資產和負債一起,用於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交換。 」
㈡ 內部研究開發的無形資產在確認時產生的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的差異不影響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
對於享受稅收優惠的研究開發支出,在形成無形資產時,按照會計准則規定確定的成本為版研究開發過程中符合權資本化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而因稅法規定按照無形資產成本加計攤銷,則其計稅基礎應在會計上入賬價值的基礎上加計,所以產生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在初始確認時的差異。
但因為該無形資產的確認不是產生於合並交易、同時在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則按照所得稅會計准則的規定,不確認該部分所得稅影響。相當於是一筆營業外收入,最後是分配給了所有者。
希望幫助到你。
㈢ 不是說無形資產的確認不是產生於合並交易中的,不影響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不確認該暫時性差異影響么
你好,你的理解有誤,不是不確認暫時性差異,而是 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自行研發回的無形資產確認時產答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由於無形資產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這個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確認的,只是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計提的減值准備符合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條件,對應的科目是 所得稅費用 。
㈣ 非同一控制下合並中確認的無形資產要獨立於商譽計算要怎麼理解
意思是指的無形資產需要單獨予以確認,不能與商譽混為一談。
㈤ 無形資產的確認不是產生於企業合並交易,同時在確認是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補影響應納稅所的額,
理解①:「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是指:在確認無形資產時的分錄是:借:無形資產,貸: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在此分錄中既沒有影響會計利潤,也沒有影響應納稅所得;而不是說在無形資產使用過程中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在使用過程中由於攤銷、減值等原因必定會影響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
理解②:之所以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是因為:由於無形資產確認時不影響利潤和應交所得稅,所以如果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則對應科目就不應當是所得稅費用。又由於它不是合並業務,對應科目也不能是商譽;又由於它不對所有者權益產生影響 ,所以對應科目也不能是資本公積;那麼對應科目只對是無形資產本身,分錄是: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無形資產。
由於這一分錄中減少了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 ,從而違背了歷史成本計量原則;同時這一分錄中貸方的無形資產使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少了,又產生了新的暫時性差異,這又得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這將進入一種無限循環,所以,這種情況下准則規定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舉例:假設企業內部研發新技術,發生開發支出100萬元符合資本化條件,計入了無形資產,按照稅法規定,這項無形資產可以按照150萬元(100×150%)來攤銷(即該項無形資產在未來期間稅法允許稅前扣除的金額為150萬元)。所以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為100萬元,而計稅基礎為150萬元。賬面價值小於計稅基礎,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但對於這項差異,按規定不能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因為該無形資產的確認不是產生於企業合並交易、同時在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即分錄借記「無形資產」科目100萬元,貸記「研發支出」科目100萬元,這個處理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按照所得稅會計准則的規定,不應確認有關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
㈥ 關於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合並方以無形資產支付合並對價的按照賬面價值還是公允價值計量
你好,
很高興你為回答問題!
解析:
在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中,對合並成本的初始確認,會計准則做出的規定是,以投資者享有被投資單位凈資產的「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作為投資合並成本的。這里強調的是被投資單位的凈資產的賬面價值。並且在合並過程中是不確認損益的。
但是作為投資方其投資用的無形資產,是相當於用無形資產的處置後的所得在再進行投資一樣,這是兩個環節上的,而非同一個環節,其處置無形資產環節的上利得是應當確認的。也就是說,你應當將這筆處理看作是兩筆經濟業務的合並處理,視同分解的處理是:
借:銀行存款 5000
貸:無形資產 4000
營業外收入 1000
然後再:
借:長期股權投資 6200
貸:銀行存款 5000
資本公積-資本溢價 1200
這樣兩筆合並後,就是題中的處理了,這是兩個環節上的處理,即一是處置非流動資產,二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這裡面有的一個虛擬的「銀行存款」的。只有第二筆處理才是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的准則所規定的,不允許其確認損益。
這里說的不認公允是指,不認同被投資單位凈資產的公允,而不是投資者作為對價資產的公允。不要理解錯了,否則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可就真得少不了!
如果還有疑問,可通過「hi」繼續向我提問!!!
㈦ 只能在合並時才能確認入賬的無形資產是
商譽
㈧ 為什麼非同一控制下合並的這個題無形資產分錄為96000000
分錄中無形資產貸方9600萬指的是用作合並對價的土地使用權和專利技術的賬面原價,詳細見下表版的劃線部分權,而不是指付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以無形資產或者固定資產作為合並對價要視同銷售,把這些資產的賬面價值轉出。
㈨ 關於無形資產確認時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的問題。到底形成的是暫時性差異還是永久性差異。
形成的是永久性差異。
會計上的攤銷額是100%,稅法認可的是150%,所以,形成了50%的差異。而這個差異會持續下去,後期不會發生改變,所以是永久性差異,或者叫非暫時性差異。
對於享受稅收優惠的研究開發支出,在形成無形資產時,按照會計准則規定確定的成本為研究開發過程中符合資本化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而因稅法規定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則其計稅基礎應在會計上入賬價值的基礎上加計50%,因而產生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在初始確認時的差異。
但如該無形資產的確認不是產生於合並交易、同時在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則按照所得稅會計准則的規定,不確認有關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
(9)合並無形資產確認致同研究擴展閱讀
無形資產加計扣除的實際會計處理
例如:會計利潤105萬。當年無形資產原值100萬,使用年限10年,每年攤銷10萬。稅法允許每年攤銷15萬。但是在財務賬簿中並沒有記載會計和稅法5萬的差異,公司只是在計稅應交所得稅時直接扣除。
當期應納稅所得額=105-5萬=100,當期應交所得稅=100*25%=25萬。通過這樣的會計調整,就完成了企業稅法上的加計扣除。這種差異不調整會計賬簿的任何數據,只是在計算應交所得稅時計算使用。
㈩ 關於合並報表無形資產增值問題
解答
會一直存在資本公積上面。合並報表的資本公積余額只是對個別報表的匯總和抵消。
問這專樣的問題,屬最起碼你有兩點沒有弄明白。
1,資本公積賬戶的性質。
2,無形資產增值的會計分錄。
一、資本公積賬戶
資本公積貸方來源:資本(股本)溢價、其他資本公積、資產 資本公積、評估增值、捐贈資本和資本折算差額等
二,升值的無形資產如何做賬務處理
對於因資產評估而引起相關資產價值的增減變化,可以這樣做賬:
企業應在「資本公積」科目下,設置「清產核資評估增值」明細科目,核算企業按照國務院統一規定,進行清產核資時發生的資產評估凈增值。
借:無形資產或固定資產
貸:資本公積--清產核資評估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