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會計准則沒有規定折舊年限,是稅法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有規定。企業所得稅法規定: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只要不小於上述折舊年限,都可計入企業成本,在所得稅計算時可以將折舊記入扣除部分。
⑵ 我單位有一項工程,款項為2100萬元,從在建工程轉入長期待攤費用,攤銷年限最長為幾年
2100萬元的資產轉為費用處理,根據什麼?稅務部門會同意嗎?請慎重處理。
希望能幫助到你!
⑶ 最新會計准則的待攤費用的攤銷年限/
原制度規定的待攤費用,是指企業已經支出,但應由本期和以後各期分別負擔的、且分攤期限在1年以內(包括1年)的各項費用,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裝物攤銷、預付保險費、經營租賃的預付租金、預付報刊雜志費、季節性生產企業在停工期內的費用、一次交納數額較大需分攤的印花稅以及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
(一)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裝物攤銷
對於原制度中的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在新准則中歸類到「周轉材料」科目核算。新准則應用指南指出,周轉材料是指企業能夠多次使用、逐漸轉移其價值但仍保持原有實物形態不確認為固定資產的材料,如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應當採用一次轉銷法或者五五攤銷法進行攤銷;企業(建造承包商)的鋼模板、木模板、腳手架和其他周轉材料等,可以採用一次轉銷法、五五攤銷法或者分次攤銷法進行攤銷。「周轉材料」科目可按其種類,分別「在庫」、「在用」和「攤銷」進行明細核算。
採用一次攤銷法的,領用時應按其賬面價值,借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銷售費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貸記「周轉材料」科目。周轉材料報廢時,應按報廢周轉材料的殘料價值,借記「原材料」等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銷售費用」、「工程施工」等科目。
採用其他攤銷法的,領用時應按其賬面價值,借記「周轉材料——在用」科目,貸記「周轉材料——在庫」科目;攤銷時按應攤銷額,借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銷售費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貸記「周轉材料——攤銷」科目。周轉材料報廢時應補提攤銷額,借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銷售費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貸記「周轉材料——攤銷」科目。同時,按報廢周轉材料的殘料價值,借記「原材料」等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銷售費用」、「工程施工」等科目;並轉銷全部已提攤銷額,借記「周轉材料——攤銷」科目,貸記「周轉材料——在用」科目。
(二)預付保險費、經營租賃的預付租金、預付報刊雜志費
對於預付保險費、經營租賃的預付租金、預付報刊雜志費的處理,按預付的金額分別計入有關成本或損益類科目。屬於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計入管理費用;屬於企業生產車間(部門)為生產產品或者提供勞務而發生的計入製造費用;屬於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過程中發生的計入銷售費用。預付上述款項時,借記「管理費用」、「製造費用」、「銷售費用」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三)季節性生產企業在停工期內的費用
新准則應用指南中規定,企業發生的季節性的停工損失,借記「製造費用」科目,貸記「原材料」、「應付職工薪酬」、「銀行存款」等科目。
(四)一次交納數額較大、需分攤的印花稅
對於一次交納數額較大、需分攤的印花稅的處理,新准則應用指南規定,企業按規定計算確定的應交礦產資源補償費、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交稅費」科目。
(五)固定資產修理費用
新准則規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後續支出,符合準則規定的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不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固定資產的日常維護支出只是確保固定資產處於正常工作狀態,通常不滿足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應在發生時計入管理費用或銷售費用,不得採用預提或待攤方式處理。新准則應用指南規定,企業生產車間(部門)和行政管理部門等發生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後續支出,如不滿足資本化條件,應當直接計入管理費用。企業發生的與專設銷售機構相關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後續支出,直接計入銷售費用。
⑷ 在新准則下關於在建工程的疑問
如果不是房地產企業,購買的土地均記入無形資產科目,並設置無形資產攤銷科目(類似累計折舊),攤銷時貸記本科目,不象以前在攤銷時貸記無形資產。
土地使用權應根據合同約定期間攤銷,不論是否使用、開發。
⑸ 在建工程期間發生的費用怎麼攤銷
如果你適用企業會計制度,先在「長期待攤費用」歸集,待開始生產經營的當月起一次版性記入當期損權益,一般記入管理費用。
借:長期待攤費用
貸:銀行存款等相關科目
借:管理費用
貸:長期待攤費用
如果你適用新會計准則,在發生時直接記入管理費用科目。
借:管理費用
貸:銀行存款等相關科目
⑹ 新會計准則下的在建工程怎麼核算
一.需要通過在建工程核算的項目
1.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企業進行基建工程、技術改造工程、改建、擴建、改良工程等發生的實際支出
2.需要安裝的設備應先通過本科目核算,待達到使用狀態後轉入固定資產。企業購置的不需要安裝可直接使用的設備,通過固定資產科目核算
3.固定資產發生符合資本化條件後續支出時由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核算
4.企業支付的土地款等征地費用,在「無形資產」核算
二.在建工程預付款項的核算
1.根據合同和工程進度預付工程款的,付款前應事先經過集團公司審批,進行如下三級明細核算
借:預付賬款—工程款—××公司
貸:銀行存款
憑證附件:合同、財務支出審批單、付款申請單、銀行回單、對方收據
2.根據合同預付設備款的,付款前應事先經過集團公司審批,進行如下三級明細核算
借:預付賬款—設備款—××公司
貸:銀行存款
憑證附件:合同、財務支出審批單、付款申請單、銀行回單、對方收據
三.取得有關工程或設備發票後,在建工程進行如下三級明細核算
(一)企業發包的在建工程,按合同規定向承包單位預付工程款時,均先在預付賬款核算,待收到承包單位發票後,借:「在建工程-建築工程-某工程」科目,貸記「預付賬款」;尚未支付的工程款(含質保金),借:「在建工程-建築工程-某工程」科目,貸記「應付賬款」
(二)企業自營的在建工程,應在各單項工程下設置材料費、人工費、機械費、其他等三級明細
1.領用工程物資,按實際成本,借記「在建工程-某工程-材料費」,貸記「工程物資」科目
2.在建工程應負擔的職工薪酬,借記「在建工程-某工程-人工費」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三)企業進行的技術改造工程,應於工程開始時將被改造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轉入本科目,借記「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差額借記本科目。改造過程中發生的相關支出比照自營或發包基建工程的相關會計處理。
(四)將需要安裝設備交付承包單位進行安裝時,應按設備的成本,借記「在建工程-在安裝設備-某設備」(在安裝設備),貸記「預付賬款」科目
(五)企業在建工程相關的管理費、可行性研究費、勘察費、設計費、臨時設施費、公證費、監理費及應負擔的稅費等,借記「在建工程-待攤支出-相關明細」,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未取得發票前一律在預付賬款核算,待取得發票後轉入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進行負荷聯合試車發生的費用,借記本科目(待攤支出),貸記「銀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試車形成的產品或副產品對外銷售或轉為庫存商品的,借記「銀行存款」、「庫存商品款」、「庫存商品」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待攤支出)
(六)在建工程完工時,已領出尚未使用的剩餘物資辦理退庫手續,借記「工程物資」科目,貸記本科目。
(七)在建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應計算分配待攤支出
借:在建工程-建築工程-某工程;在建工程-安裝工程-某安裝工程;在建工程-在安裝設備-某設備
貸:在建工程-待攤支出-具體明細
待攤支出的分配方法,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實際分配率=累計發生的待攤支出÷(建築工程支出+安裝工程支出+在安裝設備支出)×100%
某工程應分配的待攤支出=該工程的建築工程成本、安裝工程成本和在安裝設備的成本合計×分配率
(八)基建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時,企業應計算各項交付使用固定資產的成本,編制交付使用財產明細表。交付使用的固定資產成本,按下列內容計算:
1.房屋、建築物等固定資產成本,包括:建築工程成本、應分攤的待攤支出
借:固定資產-主車間
貸:在建工程-建築工程-主車間
2.動力設備和生產設備等固定資產成本,包括:需要安裝設備的實際成本;安裝工程成本;設備基礎、支柱等建築工程成本或砌築鍋爐的建築工程成本;應分攤的待攤支出
借:固定資產-生產用固定資產-主車間××設備
貸:在建工程-安裝工程-主車間××設備安裝工程
在建工程-在安裝設備-主車間××設備
3.確認固定資產的記賬憑證應附工程或設備驗收報告、決算報告、結算書、財產分配明細表等轉資手續
四.企業應當設置「在建工程其他支出備查簿」,專門登記基建項目發生的構成項目概算內容
五.本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在建工程的成本
⑺ 新會計法的固定資產攤銷年限是多少
最新的會計准則沒有規定折舊年限,是稅法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有規定。企業所得回稅法規定:
(一)房屋答、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只要不小於上述折舊年限,都可計入企業成本,在所得稅計算時可以將折舊記入扣除部分。
殘值率會計准則和稅法都沒有規定殘值率,多數企業預計殘值率定位5%。
新會計准則沒有規定固定資產價值,固定資產確認條件:
(一)是用年限1年(不含)以上
(二)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
(三)該資產能可靠計量
⑻ 在最新會計准則下「土地使用權的攤銷開始時間以及是否計入在建工程成本啊」我看到了好多版本 亂啊
土地使用權的攤銷不計入在建工程成本,而是在攤銷時記入管理費用
⑼ 2019新准則固定資產使用年限
我國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有對企業固定資產折舊的明文規定版,其權中第六十條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分別為:
1、企業房屋、建築物最低折舊年限為20年;
2、企業擁有的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最低折舊年限為10年;
3、企業擁有的器具、工具、傢具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最低折舊年限為5年;
4、企業擁有除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最低折舊年限為4年;
5、企業擁有的電子設備最低折舊年限為3年。
另外,企業從事的行業不同其設備的折舊年限也不同,折舊年限一般小於設備的耐用年限即使用年限,參考折舊年限一般是在此基礎上增加1-5年。
(9)新准則在建工程攤銷年限擴展閱讀:
企業在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壽命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1)該固定資產的預計生產能力或實物產量。
(2)該固定資產的有形損耗,如因設備使用中發生磨損,房屋建築物受到自然侵蝕等。
(3)該固定資產的無形損耗,如因新技術的進步而使現有的資產技術水平相對陳舊、市場需求變化使產品過時等。
(4)有關固定資產使用的法律或者類似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