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EBITDA計算時,折舊和攤銷取值是用「期末余額」還是「本期發生額」啊!請專業人士指教,說明下理由,謝謝
本期發生額。期末余額= 期初余額 - 本期發生額根據這個公式,那麼第一期的期末余額即是期初額,如果第一期EBIT = EBITDA - 期初額(可折舊攤銷的總額),你可以想像這個值會是什麼(應該是負值)。
⑵ EBITDA中的攤銷指的是哪些呢
有形資產計入折舊,無形資產列入攤銷。
⑶ EBIT的描述中是不含折舊和攤銷的,否則就不會有EBITDA這個概念。而利潤總額是包含折舊和攤銷的。
公式錯了。
息稅前利潤(EBIT)=利潤總額+利息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息稅前利潤+折舊+攤銷=利潤總額+利息+折舊+攤銷=凈利潤(稅後利潤)+所得稅+利息+折舊+攤銷
⑷ EBITDA,用凈利潤加上息稅、固定資產折舊及無形資產攤銷,攤銷是除12嗎
無形資產包括土地使用權,采礦權,專利權等。
如果土地使用權是40年,那麼就是除以40.以此類推。
⑸ ebitda 中的「折舊」對應財務報表中的哪些項目
是的,是當期累計折舊貸方增加額,即本期計提金額。
一般對應賬戶有:管理費用——折舊費;銷售費用——折舊費;製造費用——折舊費
⑹ 「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中的「攤銷」具體對應會計科目中的哪些項目
都屬來於EBITDA中的攤銷的自概念范圍。
攤銷(Amortization)指對除固定資產之外,其他可以長期使用的經營性資產按照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攤購置成本的會計處理辦法,與固定資產折舊類似。攤銷費用計入管理費用中減少當期利潤,但對經營性現金流沒有影響。
常見的攤銷資產如大型軟體、土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和開辦費,它們可以在較長時間內為公司業務和收入做出貢獻,所以其購置成本也要分攤到各年才合理。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或,利息折舊攤銷前收入),即EBITDA,全稱EarningsBeforeInterest,Tax,DepreciationandAmortization,是扣除利息、所得稅、折舊、攤銷之前的利潤。
計算公式為:
EBITDA=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折舊+攤銷,或EBITDA=EBIT+折舊+攤銷。
EBITDA剔除攤銷和折舊,則是因為攤銷中包含的是以前會計期間取得無形資產時支付的成本,而並非投資人更關注的當期的現金支出。而折舊本身是對過去資本支出的間接度量,將折舊從利潤計算中剔除後,投資者能更方便的關注對於未來資本支出的估計,而非過去的沉沒成本。
⑺ EBITDA中折舊和攤銷金額如何計算,求列出計算具體科目名稱。
折舊=累計折舊科目本年貸方發生額
攤銷=累計攤銷科目本年貸方發生額
會計記賬時:
借
管理費用、製造費用等科目
貸
累計折舊
⑻ 折舊和攤銷是什麼意思啊
折舊是固定資產的價值在使用過程中逐步轉移到成本費用中的價值,攤銷是已經支付完的費用,以後逐步轉移到費用成本,使成本均衡的。
⑼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是什麼意思
扣除利息、所得稅、折舊、攤銷之前的利潤
EBITDA剔除攤銷和折舊,則是因為攤銷中包內含的是以前會計期間取得無容形資產時支付的成本,而並非投資人更關注的當期的現金支出。而折舊本身是對過去資本支出的間接度量,將折舊從利潤計算中剔除後,投資者能更方便的關注對於未來資本支出的估計,而非過去的沉沒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