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超市銷售營業員提成分配問題
22+27+29+31=109
3092除109=28.37
甲:22乘28.37=624.14
乙;27乘28.37=765.99
丙:29乘28.37+822.73
丁31乘28.37=879.47
Ⅱ 超市代銷利潤怎麼分配
這種事情都是代銷的時候談好的 簽合同的
幫你找了寫超市代銷的程序 希望可以幫到你
一、產品如何進入超市
1、看你想進哪類超市,超市分很多種類,如生活超市,大賣場,商務超市,批發超市等,很多。比如家樂福超市屬於大賣場,萬客隆屬於批發超市,麥德龍屬於會員批發超市,華潤超市屬於生活超市,還有什麼京克隆,美廉美等等。
如果你想進入超市,那要看超市是門店集權制度還是總部集權制度.舉例,比如華潤超市就是總部集權制,那就要跟總部的采購溝通,確定相關費用,以及想進的門店。但門店執行的好與不好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正常的來講,走超市的東西都是賺錢的,尤其是食品。但門店內總是想方設法的壓榨供貨商,小的廠家就是目標,因此有些會被他們搜刮後變成虧損。
門店集權制度就是超市進貨是門店說的算,你就得找采購、店長或者招商經理,具體到店內打聽最好。如果沒做過超市的生意,建議你到超市多走動看看,了解的會更多.
2、超市商場的運作
第一,進場,特別是大的賣場,會需要交進場費,不同的超市,要求的進場費不一樣,這個是不退還的。而且,如果是新超市,一定要和賣場管理搞好關系,爭取好的位置。
各種費用:進場費、條碼費,端架費,店慶費,節慶費,DM廣告費,堆頭費(如果需要)、促銷費(規定次數)……具體費用不清楚,需要和采購部門談判協調。
第二,自己聘請導購員,或者請已有的導購員兼職推銷和整理貨架。
第三,和招商部經理談扣點問題。一般情況,超市是不會和你經銷的。這時候,就只剩下聯營和租憑兩種方式了。至於選取何種方式,這由你們的產品作決定。聯營的話,扣點是可以談的,如果你認為太高了,自己承受不了,就要堅持談判降下來,不要別人說多少就多少。還要謹防超市來個不低於市場任何商場的售價政策,你想提價也提不起來了,虧的是你自己。
第四,對於超市現場的管理費,還有水電費分攤,等等要弄清楚,充分評估自己在這個商場能否真的賺到錢。一般這是強行收取的,給你結算的時候,會把明細打給您。
第五、了解到他們的結款方式,是一月一結,還是拖很久才結。
了解超市的相關管理,有的商場會因為你的貨物擺放不整齊,導購員的站姿,還有空櫃等問題開罰單,然後從你的貨款中直接扣除。
第六、進場鋪貨。
二、下面是超市的采購程序(采購作業的具體流程)
1.供應商准入制度
供應商准入制度的核心是對供應商資格的要求,包括供應商資金實力、技術條件、資信狀況、生產能力等,這些基本資料要求供應商詳細提供並通過相關資信評估機構的確認。
經審核,供應商資格達到標准後,超市公司采購人員應將本方對具體供貨要求的要點向供應商提出,初步詢問供應商是否接受。具體要點包括:商品的質量和包裝要求;商品的送貨、配貨和退貨要求;商品的付款要求等等。
2.供應商接待制度
為了規范采購行為,超市公司有與供應商的接待制度,以保證順暢的溝通渠道,接待地點在公司采購業務部供應商接待室,雙方洽談內容緊緊圍繞采購計劃、促銷計劃來進行。采購計劃包括各類別商品的總量目標及比例結構、周轉率、進貨標准、退換貨條件,以及背後服務保證等;促銷計劃包括確認廠商是否參加促銷活動、時間安排、促銷方式、優惠幅度等。這些談判內容再加上違約責任、合同變更與解除條件,以及其他合同中必須具備的內容,即形成采購合同。
3.簽訂采購合同
采購合同中有八個方面是必備的條款:
(1)每個品種的單位交易量。其中包括全公司一次的交易量,一年中每一次的交易量,每一年有何增長率等。
(2)整體交易額。包括每一次、一個月、一個季度、一年的總交易額情況,每年有何增長率等。
(3)貨款支付方式。包括銀行轉賬及期票或運期支票方式選擇,結算截止日和結算支付日,代銷、委託銷售需附的特殊條件等。
(4)運輸方法。包括運輸費和包裝費由誰承擔,運輸距離,送貨頻率,指定的交易時間,貨品包裝及包裝單位,運輸時所選的車種等質量管理程度,卸貨時的方式和數量等。
(5)交貨期限。
(6)給公司回扣的支付條件。
(7)退貨的正當條件。
(8)促銷服務事項。
4.下訂單
訂單這項工作由采購部的貨架管理員與裏手共同履行,訂單量的大小取決於鋪貸方式。對於一項新商品,如果採取單店鋪貨方式,則可以最大范圍地規避風險,但是促銷影響力很小,市場對該商品的接受過程將會很長;如果採取多店鋪貨的方式,則促銷影響面廣,有可能短期內成為超市的主力商品,但是也存在很大經營風險。
因此,訂單量的確定需要在周密的市場預測的基礎上進行,不可隨意行動,以免為超市經營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5.商品質量監控
對進貨商品進行質量監控是超市一項重要性工作,質量監控通過驗收工作來實現, 由於驗收是超市經營的關鍵一環,其人員的選任除了需要良好的忠誠度外,還要對商 品的特性、品質及相關法規等有充分認識才能勝任。驗收的權責如下:
·商品數量的檢查事項;
·商品質量、規格的檢查事項;
·商品內容、成分的檢查事項;
·商品製造商、進口商、地址及電話的檢查事項;
·進貨廠商送貨車輛的溫度、衛生情況的檢查事項;
·進貨廠商發票與送貨內容的檢查事項;
·退換貨的檢查事項;
·送貨人員的檢查事項;
·其他有關驗收業務的處理事項。
6.付款
Ⅲ 在超市中如何和店長分擔工作如何說
在超市中想要和店長分擔工作,店長的工作主要是負責整個超市的運營和管理,作為店員,應該就是配合店長做好每日的清貨,每日的超市日常運營工作。
Ⅳ 超市和供貨商利潤都是怎麼分配的
WEB應用日趨成為互聯網主流趨勢的時候,如何從虛擬的在線數據中汲取價值鏈,這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任何一個階段都無法避免的現象。從早期簡單的信息傳輸到今天的人機互動,互聯網帶來的信息變化已經深入地影響到人類消費生活的各個環節,而從互聯網所帶來的這種衍生環境中發掘價值,這成了互聯網發展到 WEB2.0時期必然會出現的結果。
因此,在互聯網的虛擬經濟中,如何將潛在的機會轉化為更加現實的現金流,這是很多網站之前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只要是蘇州移動客戶,只要在10月31日之前安裝和網站合作的運營帶寬寬頻,即能有機會獲得三重價值不等的好禮,這是筆者在蘇州移動生活網上所看到的景象。誠然,如果不藉助互聯網的便利傳播,蘇州移動生活網所起的活動宣傳充其量也只是一個鬧劇,但目前蘇州移動生活網藉助了互聯網,使得互聯網在訊息傳播上的效力直投在對該活動有吸引力的用戶身上,這樣網站見解地完成了回報用戶的使命,當然最主要的是,用戶藉助網站獲得了意外的回報。
這樣的案例細化到局部的時候,各種已經完全滲透到現實中的案例已經足以說明這種模式的可用性。在蘇州本地最大的生活門戶網站蘇州移動生活網(鏈接)上,網站主辦方和運營商別出心裁地用網站為依託,使得網友通過互聯網平台辦理相關的業務,從而能獲得價值不等的三重大禮,沖調品。在蘇州移動生活網所舉辦的該活動中,其中心意義就在意更好地利用了互聯網的衍生價值理念。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將不會再單獨將互聯網單一產品拿來博取利潤,隨著新經濟模式的變革,互聯網企業整合、利用自身相關資源和其他優勢,使得自身的有利條件和其他相關產品以合適的方式合作的時候,基於互聯網的理論價值向實體經濟的轉型,沖調品,自然就在情理之中
蘇州移動生活網所帶來的效應正在開啟這樣的序幕,將巨大的用戶群體轉接在互聯網的實體方式中(如蘇州移動生活網舉辦該有獎活動),這樣就能使得用戶最終從網站的合作機遇中得到好處,這是目前互聯網價值正在轉換的關鍵。藉助互聯網的便利,沖調品,越來越多的在線方式將會產生巨大的現金流,這是未來互聯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目前新商業模式勢必會在未來發生轉彎的可能。
在這樣的基礎上,依託互聯網平台為背景,從而在這個舞台上回收現金利潤,這是後來很多互聯網企業開始探索到的便捷之路,這樣的方式較之於辛辛苦苦攻打江山的苦難,具備了不費吹灰之力即可贏得勝利的回報。
Ⅳ 超市商品分類銷售佔比怎麼算的公式是什麼
日分類貨品銷售佔比=日某一分類商品的銷售額/日營業額*100%
周、月、季度、年的分類貨品銷售佔比,只須將以上公式的時間量替換即可
例1:某店1月份營業額為40萬,其中靴子月銷售額為12萬,則1月份靴子的銷售佔比=12萬/40萬*100%=30%
備註:銷售佔比反映出門店各類貨品的組合與銷售情況,從這里可以對要貨、組貨或者促銷上做出判斷;可以了解該地區消費者的消費取向;通過比較本店與其他門店的分類貨品銷售佔比情況,可以得出本店的銷售特性,對貨品調撥也有好處。
Ⅵ 如何把商品打入超市銷售
把商品打入超市銷售方法如下:
1、看你想進哪類超市,超市分很多種類,如生活超市,大賣場,商務超市,批發超市等,很多。比如家樂福超市屬於大賣場,萬客隆屬於批發超市,麥德龍屬於會員批發超市,華潤超市屬於生活超市,還有什麼京克隆,美廉美等等。如果你想進入超市,那要看超市是門店集權制度還是總部集權制度.舉例,比如華潤超市就是總部集權制,那就要跟總部的采購溝通,確定相關費用,以及想進的門店。但門店執行的好與不好就是另外的事情了。正常的來講,走超市的東西都是賺錢的,尤其是食品。但門店內總是想方設法的壓榨供貨商,小的廠家就是目標,因此有些會被他們搜刮後變成虧損。 門店集權制度就是超市進貨是門店說的算,你就得找采購、店長或者招商經理,具體到店內打聽最好。如果沒做過超市的生意,建議你到超市多走動看看,了解的會更多.
2、超市商場的運作
第一,進場,特別是大的賣場,會需要交進場費,不同的超市,要求的進場費不一樣,這個是不退還的。而且,如果是新超市,一定要和賣場管理搞好關系,爭取好的位置。各種費用:進場費、條碼費,端架費,店慶費,節慶費,DM廣告費,堆頭費(如果需要)、促銷費(規定次數)……具體費用不清楚,需要和采購部門談判協調。
第二,自己聘請導購員,或者請已有的導購員兼職推銷和整理貨架。
第三,和招商部經理談扣點問題。一般情況,超市是不會和你經銷的。這時候,就只剩下聯營和租憑兩種方式了。至於選取何種方式,這由你們的產品作決定。聯營的話,扣點是可以談的,如果你認為太高了,自己承受不了,就要堅持談判降下來,不要別人說多少就多少。還要謹防超市來個不低於市場任何商場的售價政策,你想提價也提不起來了,虧的是你自己。
第四,對於超市現場的管理費,還有水電費分攤,等等要弄清楚,充分評估自己在這個商場能否真的賺到錢。一般這是強行收取的,給你結算的時候,會把明細打給您。
第五、了解到他們的結款方式,是一月一結,還是拖很久才結。了解超市的相關管理,有的商場會因為你的貨物擺放不整齊,導購員的站姿,還有空櫃等問題開罰單,然後從你的貨款中直接扣除。
第六、進場鋪貨。
Ⅶ 零售行業怎樣按銷售額佔比分攤期間費用
零售行業怎樣按銷售額佔比分攤期間費用:
可以按各類產品銷售版分配率如例題:
期間費權用分配= 期間費用為280萬/當月產品銷售額為3000萬
=0.09334
A類產品的期間費用=銷售額為1700*0.09334
=158.68萬元
B類產品的期間費用=銷售額為450*0.09334
=42.03萬元
C類產品的期間費用=銷售額為850*0.09334
=79.29萬元
Ⅷ 超市銷售模式
直銷:說通俗點就是你為超市供貨配送,銷售價格等主動權在超市,隨著
促銷周期開始,你也要為超市提供力度!
聯營:就是超市為你提供場地,你要提供人員駐場,配合你的銷售行為,
不過呢,要服從超市的統一管理,好處就是你的人在,隨時可以向你匯報
銷售情況以及超市動向!
兩種模式各有利弊。
前者好處,超市裡的事很復雜,你所提供的商品如果有市場,超市方面也會
重視,不過呢利潤動向在於超市,在你進入超市前期,超市會與你商討價格
退還貨方面的事宜,相應的直銷來說,超市的主導,你只負責配送,退還貨
促銷周期時商品價格給予超市的價格下幅等,
後者,你需要的精力比較多了,而且超市也會給找些小問題,到時候你在
產品渠道開拓方面也受到牽制。超市是產品推廣的一個主要層面,但
問題自然也多!
你給超市報價30如果超市采購認可,到貨款結算時也是這個價格。
銷售100也與你無關了。這是最基礎的常識了!
後面就是產品的保質期的問題了!
如果你的產品保質期是12個月,那麼在到了1/2---2/3保質期時,超市會通過調
價促銷,來避免超市積壓庫存的情況。當過了2/3時,成熟的超市會及時提醒
你換貨,這也是超市保護自己的手段之一,
當然作為供貨商選擇其他途徑去及時消耗這些產品。還是你買單!
簽定合同時,你就明白了,許多條款都是類似的!
如果你打算走超市,那麼就要多考慮考慮自己的實力與是否能承受超市方面的
壓力!
好了時間有限,就說到這里!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Ⅸ 銷售貨物1季度怎麼分攤到每個月,怎麼計算銷售成本數量是多少
銷售貨物的收入是沒辦法分攤到每個月的,都是按會計准則確認了收入,按收入配比原則,確認了收入,就確定銷售成本。不能平均分攤。
Ⅹ 什麼是商品進銷差價分攤
商品進銷差價是指從事商品流通的小企業採用售價核算的情況下,其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即為商品進銷差價。
期末對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按以下方法計算:
差價率=期末分攤前本科目余額÷("庫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額+「委託代銷商品」科目期末余額+「發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額+本期「主營業務收入」科目貸方發生額)×100%;
月銷售商品分攤的進銷差價=本月「主營業務收入」科目貸方發生額×差價率上述所稱「主營業務收入」,是指採用售價核算的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月度終了,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對於已按售價結轉其成本的,應沖減「主營業務成本」,借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
委託代銷商品和委託加工物資可用上月的差價率計算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小企業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月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採用上月的差價率計算分攤月已銷商品應負擔的進銷差價,並應於年度終了,對商品的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商品進銷差價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購入、加工收回以及銷售退回等增加的庫存商品,按商品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按商品進價,貸記「銀行存款」、「委託加工物資」等科目,按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貸記本科目。
(二)期(月)末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借記本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按以下公式計算:
商品進銷差價率=期末分攤前本科目余額÷(「庫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額+「委託代銷商品」科目期末余額+「發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額)×100%;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主營業務收入」科目貸方發生額×商品進銷差價率;
企業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期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以採用上期商品進銷差價率計算分攤本期的商品進銷差價。年度終了,應對商品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