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無形資產資金的收入記入

無形資產資金的收入記入

發布時間:2021-03-24 07:08:59

A. 轉賬無形資產,取得資金。應計入哪些科目

轉賬無形資產,取得資金。應計入哪些科目?
1.發生時做: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務收入
2.同時做:按收入*5%計繳營業稅
借:其他業務支出
貸:應交稅金:應交營業稅
貸:應交稅金:城建稅/教育附加費/地方教育附加費等;
3.結轉無其他業務支出成本;
借;:其他業務支出
貸:無形資產-***

B. 無形資產轉讓收入或使用權收入計入GDP嗎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十一五」規劃
——兼論地方政府規劃指標體系創新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是《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建議》最鮮明的特點。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我國長期以來經濟建設中的經驗教訓,吸收人類現代文明進步新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發展。制定和實施「十一五」規劃,必須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並要把科學發展觀貫穿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

地方政府在編制「十一五」規劃中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創新規劃指標體系。任何規劃都是以指標來構畫本地區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因而,選擇什麼樣的指標體系,是編制規劃中最重要的問題。在編制十一五規劃中,要改變以GDP為中心的指標體系,選擇更能體現科學發展觀的新指標。GDP是反映經濟增長的重要指標,但不能全面反映發展的所有內涵。如果在指導思想上把經濟增長本身當作最終的目的,就會過於看重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自覺不自覺地忽視擴大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健全公共服務、保護資源環境等與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的問題。在工作中就會確定不太符合實際的高指標,甚至不顧實際情況地層層分解、級級加碼。這是造成國內資源被過度利用、經濟社會發展「一條腿長」和「一條腿短」、內需擴大緩慢、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的重要原因。

對經濟發達的北京而言,在規劃中,採用新的GNP(國民生產總值)+SCC(社會綜合資產)指標,既能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又能統籌兼顧地促進經濟與社會、城市與農村、區域之間、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地區發展與對外開放,構建和諧北京。

一、GDP指標的弊端
世界各國都以統計GDP指標作為宏觀調控的參考,然而,除中國外,幾乎所有市場經濟國家都不以GDP作為規劃目標指標或政績考核指標。以GDP作為規劃目標指標有種種弊端:

1.追求GDP,減少了可持續發展的國內資源。地方政府追求GDP,大量盲目引進的外資項目不僅要利用我國的土地、礦產等自然資源,而且造成污染、損害了生態環境。地方政府為了引進外資,違規競爭,以低價轉讓土地使用權,造成土地資源長期損失,還造成不少農民失地又失業,影響社會穩定。外商利用我國低廉的勞動力,從事簡單勞動,不利於勞動者素質提高,人口資源難以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可持續發展缺乏必要的人力資源基礎。

2.全面可持續發展缺乏可靠的民族經濟基礎。引進外資可以迅速地增加本地的GDP,所以,GDP引導地方政府盲目引進外資。外資引入越多,民族企業受到外資擠壓越大,民族經濟發展越緩慢,經濟增長越依賴外資和出口。由於外資在出口中佔主導地位,因而經濟結構調整受制於外國資本的需要,中國只能繼續維持外資引進和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導致經濟發展自主性弱化,國際競爭力低,經濟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缺乏堅實的民族經濟基礎。

3.內需擴大緩慢,失業增加。追求GDP,地方政府之間相互競爭,低水平重復引進外資,引進外資時不注意引進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外資帶來的往往是低技術、過時技術或產品生產鏈中低附加值的環節,讓出了市場卻沒有換來技術,使外資企業在國內市場份額增加而民族企業市場日益萎縮,同時外資吸收的就業人員比民族企業少得多,因而,不僅民族經濟發展緩慢導致內需擴大緩慢,而且失業增加。

4.影響走出去戰略實施。由於對國外投資不能增加本國或本地的GDP,因此,地方政府有引進外資的積極性,而無激勵國內本地常住居民對外國投資的動力,企業對外投資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企業對外國投資不足,走出去戰略進展緩慢。
5.增強了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博弈行為,弱化了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追求相同的經濟指標———GDP指標,地方政府在受到資源制約、遇到管理手段和政策工具約束時,就會與中央政府爭宏觀調控權。在爭宏觀調控權不能如願時,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博弈行為加劇,尋求中央政府政策的空隙、打政策的擦邊球,導致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在地方政府執行中大打折扣,弱化了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和力度。

6.追求GDP導致資金流出增加和民族企業融資困難。隨著出口增加和外資引進加速,我國的國際收支順差增加,外匯儲備增多。為了防範外匯風險,我國政府以外國政府長期債券形式持有外匯儲備。外匯儲備越多,政府持有的外國債券越多,資金流出也越多。由於資金流出, 民族企業難以有效地利用外匯儲備資金,出現了資金閑置和企業融資困難並存的局面。

7.追求GDP,增加了國際貿易磨擦。地方政府追求GDP,鼓勵企業擴大出口,不注重內需,導致中國企業在出口中對外惡性競爭,經營秩序混亂,特別是出口產品低價競銷,更容易引發國際貿易摩擦。

8.採用GDP為中心的指標體系,高估了我國的經濟發展潛力和居民收入水平,增加了外國對中國經濟的疑慮。外商在我國的投資能夠在GDP中反映出來,而外商從中國匯回國的利潤卻不能相應體現,產生以下後果:一是GDP擴大了我國的實際經濟增長率,縮小了外商投資者國家的經濟增長率。二是誇大了中國的經濟實力,縮小了外商投資者國家的經濟實力。三是GDP指標高估了我國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估了外國在華投資者所在國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在我國外商投資集中的地區,甚至出現經濟繁榮,而個人收入較低的現象。GDP誇大了中國的經濟發展潛力實力,縮小了跨國公司母國的經濟發展潛力,無謂地增加了外國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恐懼和憂慮,不利於中國和平發展。

二、以GNP指標代替GDP指標 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精神
與GDP存有爭議不同,GNP是世界公認的、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GNP比GDP能更好地體現國民性和以人為本的精神,採用GNP作為規劃目標指標,可以克服GDP的缺陷,有以下優點:

1.有助於保護可持續發展的國內資源基礎。以GNP指標作為政績指標,可以減少盲目引進外資而產生的資源過度消耗和生態惡化,減少土地壓價競爭,部分地減少國土資源的損失,從而保護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國內資源。土地是農民的生產資料,保留一定的土地,農民生計有長遠保障,可以緩解就業壓力,有利於社會穩定。

2.有利於擴大內需,實現自主式增長。外資企業在中國直接投資設廠進行生產,其利潤和外籍員工的收入等不能計入GNP,只有外商投資給本地常住居民帶來收入的部分可以計入GNP。因而,地方政府會以各種優惠政策激勵本地常住居民投資,有利於民族企業和民族經濟的發展,從源頭和市場基礎上擴大內需,經濟轉向自主、內生式增長,就業增加,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的自主性增強,有利於建立起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從整體上提高地區和國家的競爭力,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3.採用GNP指標,有利於優化引進外資的結構,控制引進外資規模。地方政府會引進有利於提高當地居民收入、擴大市場容量並能增加民族企業市場份額、願意提供高新技術的外資,而與之背道而馳的外資會被拒之門外。所以,引進外資的規模相應地收縮,引進外資的結構不斷地優化。

4.有利於實施「走出去」戰略。由於本地居民投資國外能增加本地的GNP,以GNP作為規劃指標,地方政府會主動幫助本地企業到國外投資,通過增加投資者的利潤和對外投資收益的迴流,增加當地的GNP,從而推動「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5.中央政府規劃指標用GDP,地方政府規劃指標用GNP,是從以人為本的視角協調中央與地方責權利關系。GDP指標可以反映某個時期社會投資(包括外資)、社會消費、經濟增長,以及社會就業、物價等經濟總量的變化。中央政府需要依據這些可測的、可控的總量信息進行宏觀調控。因此,在中央政府宏觀調控中,GDP指標仍然有其他指標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央政府統計GDP,為全國人民的利益,進行全局性的宏觀調控;地方政府追求GNP,為本地居民造福。兩者的職責交叉減少,各司其職,在各自掌控的資源和擁有的權力范圍內,完成不同管理經濟的目標和任務,從源頭上理順中央宏觀調控與地方經濟管理的關系,有助於舒緩地方政府的壓力,減少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博弈行為,增進宏觀調控的效應和力度。

6.以GNP作為規劃指標,可以抑制資金外流,有利於民族企業融資。採用GNP為規劃指標,地方政府有選擇地引進外資,我國的國際順差會大幅度地減少,外匯儲備下降,中國政府持有的外國債券減少,資金流出就會減少。資金流出少,國內資金比較充裕,有利於民族企業在國內融資,促進民族經濟發展。

7.GNP指標有助於減少國際貿易摩擦。各地民族企業低價出口產品被國外反傾銷,不僅企業遭受雙重損失,而且減少了GNP的增幅。為了增加當地居民收入和民族企業的利潤率,以利於GNP的增加,政府要治理和制止民族企業出口產品低價競銷的現象,鼓勵民族企業聯合一致對外。這樣,可以減少貿易摩擦,減少外國對中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

8.GNP指標可以真實地反映經濟發展潛力和居民的生活水平,緩解外國的疑慮和中國承受的壓力。GNP指標扣除了外商在華投資者和經營者的收入,可以准確、真實地反映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GNP既計算中國居民從外商投資中取得的收入,真實地反映了外資對居民收入水平產生的影響,又計算民族企業的利潤和民族企業發展對居民收入水平的影響,因而,能夠更真實地反映我國內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由於我國資本項目有順差,因而我國的GDP大於GNP。採用GNP指標後,能夠榨去經濟增長的水份,我國的經濟增長總量減少了,經濟增長速度更實在了,經濟增長潛力更真實了,也弱化了外國對中國的憂慮。

三、採用GNP+SCC指標,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SCC指標的內涵
社會綜合資產(social comprehen-sive capital,縮寫SCC)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歷年積累的所有國民財產和自然資源的總和。國民財產包括過去積累的有形的生產資產(物質資料)和無形的生產資產(包括虛擬資產)等。它既包括國有企業資產又包括個人財產還包括公共產品及公共服務價值(如城鄉基礎設施價值、地產價值、文物價值、人居環境價值、政府信譽和政府品牌價值等)。自然資源包括土地、森林、礦產、水力等等資源,以及由這些資源形成的生態環境等。

SCC指標可以度量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能力。社會財富存量與生產力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社會財富存量越大,越有利於提高生產力;生產力提高得越快,社會財富存量越大。因而,社會綜合資產的增加和積累,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之所以富裕,就是因為這些國家生產力水平比發展中國家高,社會財富存量比發展中國家多。

2.增設SCC指標的必要性
不論是GDP還是GNP都只是反映經濟增量而沒有反映社會財富存量。我們知道,經濟增量的增加有時可以導致社會財富存量的減少:地方政府新建設項目時破壞了文物、政府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應對突發事件的機制不完善,可以增加GDP或GNP,然而,造成社會財富存量損失和浪費,減少了社會財富存量。例如,符合城市規劃的新建居民小區剛建成,然而,由於政府換屆,新政府要上馬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拓寬街道。拓寬街道要將老馬路拓寬取直,需要將新建成的居民小區拆除。拆除新建居民小區的工程和拓寬馬路的工程及小區綠化工程都增加了當地的GDP或GNP,但是, 拆除新建小區、修建新馬路需要耗費當地資源和財富、給被拆遷戶和新購買房戶造成的個人財富減少和精神損失、處理拆遷糾紛的成本等都導致當地社會綜合財富存量的減少。

因此,考核地方政府政績的指標,僅有經濟增量指標GNP是不夠的,還需要增設衡量社會財富存量的指標SCC。

3.以GNP+SCC為引導,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採用GNP+SCC指標,既可以糾正GDP和GNP指標的缺陷,又可以彌補單一GNP指標之不足,還有以下的優點:(1)有利於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社會綜合資產越多,越有利於文化、教育、衛生和科學研究等社會事業的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2)有利於城鄉協調發展。城市社會綜合資產增加越迅速,政府就越有能力利用社會綜合資產補貼貧困的農村人口,提高農村生活水平,實現城鄉協調發展。(3)有利於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地方政府為了確保本地社會綜合資產增加,必須重視環境保護,自覺地配合中央的環境保護政策,主動地治理企業污染,努力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4)從增加社會綜合資產著眼進行政府管理,政府會慎重地進行投資管理和決策,減少形象工程、懲治豆腐渣工程。此外,採用GNP SCC指標還有利於政府防範和及時處理突發事件;促進生產力空間布局合理化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還可減少資金外流,減少國際貿易摩擦等等。

這是下載別人的文章,你得改題目刪減內容。 http://www.bjpopss.gov.cn/bjpopss/xzlt/xzlt20051124.htm.zh" http://www.bjpopss.gov.cn/bjpopss/xzlt/xzlt20051124.htm.zh
參考資料:http://www.bjpopss.gov.cn/bjpopss/xzlt/xzlt20051124.htm.zh" http://www.bjpopss.gov.cn/bjpopss/xzlt/xzlt20051124.htm.zh

C. 轉讓無形資產取得的收入為什麼不能計入收入

收入和利得的一個很大區別在於收入是日常活動形成的,比如銷售商品提供勞務,而利的是非日常活動,出售無形資產顯然屬於非日常活動,計入利得。希望你能明白!

D. 無形資產轉讓收入計入什麼科目

無形資產也算作我們的資產。但是他卻不能並入我們的固定資產里邊畢竟它是沒有實體的存在。

E. 無形資產怎樣做會計分錄

之了課堂回答:

1、不對的,購買的無形資產如果確認是計入資產項目,則不應使用管理費用科目,應該

借:無形資產

貸:銀行存款

2、記入開辦費的具體內容是這些:

一、籌建人員開支的費用

(1)籌建人員的勞務費用:具體包括籌辦人員的工資獎金等工資性支出,以及應交納的各種社會保險。在籌建期間發生的如醫療費等福利性費用,如果籌建期較短可據實列支,籌建期較長的,可按工資總額的14%計提職工福利費予以解決。

(2)差旅費:包括市內交通費和外埠差旅費。

(3)董事會費和聯合委員會費

二、企業登記、公證的費用

主要包括登記費、驗資費、稅務登記費、公證費等。

三、籌措資本的費用

主要是指籌資支付的手續費以及不計入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匯兌損益和利息等。

四、人員培訓費: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

(1)引進設備和技術需要消化吸收,選派一些職工在籌建期間外出進修學習的費用。

(2)聘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的勞務費及相關費用。

五、企業資產的攤銷、報廢和毀損

六、其他費用

(1)籌建期間發生的辦公費、廣告費、交際應酬費。

(2)印花稅

(3)經投資人確認由企業負擔的進行可行性研究所發生的費用

(4)其他與籌建有關的費用,例如資訊調查費、訴訟費、文件印刷費、通訊費以及慶典禮品費等支出。

F. 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取得的收入計入哪個科目

有兩種情況:

1、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可以比照企業出租無形資產所取得的收入

借:銀行存款版(其他應收權款等)

貸:其他業務收入

2、結轉該無形資產的攤銷

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累計攤銷


(6)無形資產資金的收入記入擴展閱讀:

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無形資產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帳款、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因為它們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但是,會計上通常將無形資產作狹義的理解,即將專利權、商標權等稱為無形資產。

G. 無形資產投資的怎麼做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 12000
累計攤銷 3000
貸:無形資產 15000

投資價值12000大於被投資企業所有者權益份額體現在商譽中。

H. 為什麼出售無形資產的收入記入營業外收入而不記入其他業務收入呢

主營復業務收入
就是企業出制售主要生產的產品
是企業持續經營獲利的手段
出售無形資產只是企業偶爾的業務活動
屬於利得收入或損失
所以計入營業外收入
或支持
如果你主要靠出售無形資產獲得持續經營獲利的
他就是你的主營業務收入

閱讀全文

與無形資產資金的收入記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海信濮塘 瀏覽:37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