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糖料分布南萊北蔗對嗎
我國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其中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各省區,甜菜分布在北方各省區,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點,其影響因素是熱量.
故選:B.
❷ 甘蔗可作為哪些資源加以利用
甘蔗最大的作用就是作為糖分的一個來源,尤其是紅糖的
❸ 如何寫一篇糖廠防止本蔗區甘蔗外流的預案
你這個問題. 標題用;關於甘蔗外流的調查報告!文章編寫如下;一,概況 1.面積.管理.產量.效益《可比性》,二,對甘蔗外流現狀的調查;1.你的廠里的收購價格和其他廠的價格比.有什麼利弊?2.蔗農管理及其利益分配《對比數字 》3.你的廠對蔗農的服務態度及質量有無問題?三,調查結果<如實細述調查結果利弊。四,存在問題和解決辦法的建議。 喜歡的話,就按我的這個安排內容去搜集資料去做去寫! 祝你成功!
❹ 能說說溫州的基本情況嗎
溫州,位於浙江省東南部,是浙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是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全國首批13個農村改革試驗區之一,是全國18個港口城市之一,是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是中國綜合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的試點城市,也是國家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試點城市之一。全市轄三區兩市六縣,陸地總面積11784平方公里,人口750多萬,其中市區人口190多萬。
溫州氣候宜人,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東無嚴寒,夏少酷暑。全年平均氣溫18.8℃,全年平均降雨量1922毫米,作物年可三熟,素稱"魚米之鄉"。經濟作物有茶葉、柑桔、楊梅、甘蔗等160餘種。西部山區有大量的林木產品和動植物資源。溫州海域廣闊,漁場有洞頭、南麂、樂清灣等處。海產魚類有帶魚、黃魚、鰻魚等370餘種,淺溪灘塗主要養殖蝦、蟹、蟶、蛤等水產品。
溫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郡,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先民在
這里勞動生息。這里風光秀麗,擁有雁盪山、楠溪江兩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有烏岩嶺、南麂島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有仙岩、瑤溪、寨寮溪,玉蒼山等七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有蒲壯所城、玉海樓兩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里人才輩出,代有名家,南宗時形成永嘉事功學派;近現代陣黼宸、孫詒讓、夏鼐、夏承燾、蘇步青等人為我國教育文化和科技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這里還是浙江省的著名僑鄉,全市有華僑華人30多萬人,分布在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
溫州位處我國黃金海岸線的中部,交通通信事業發達。溫州海岸線長達355公里,港口條件優越,是一個集河口港、海灣港於一體的綜合性天然良港,為浙南、閩北貨物進出的咽喉。是全國20個主樞紐港之一。溫州機場已開辟60條國內航線,並開通了與香港、澳門的地區航線。溫州火車站是我國第一條股份制合資建設鐵路----金溫鐵路的終點站,旅客列車可直達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國內主要城市。溫州市已經成為全國4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公路運輸四通八達,104國道和330國道貫穿南北,黑龍江同江至海南三亞高速公路溫州段正在建設之中。溫州郵政通信事業迅猛發展。至2002年,全市電信業務總量達49.3億元,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容量200多萬門,列全國地級城市前茅。溫州城市供水供電設施日益完善。電力建設已同華東電網連接,澤雅水庫、珊溪水利樞紐工程相繼建成,城市日供水量達45萬多噸
。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溫州把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同本地實際相結合,率先發展家庭工業、專業市場和個體私營經濟,率先進行市場取向改革,率先開展以股份合作制為重點的企業制度創新,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發展路子,取得了溫州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輝煌。改革開放20年來,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均翻了5至6番。2002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055億元, 工業總產值2270億元,財政總收入126.3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34.54億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91元,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091元。
經過改革開放20年的發展,溫州區域經濟呈現了五個鮮明的特色:
一: 是靈活的市場機製成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力。機制靈活,是溫州的最大優勢,溫州的先發性優勢主要也在於此,它始終使溫州經濟保持生機和活力。
二: 是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的骨幹。全市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經濟佔了70%以上的比重。
三: 是社會投入成為建設資金來源的主渠道。2002年,全市用於基礎設施投資的90.9億元資金,用於文化教育設施建設的20.89億元資金,主要是靠社會來籌集、來投入的。
四: 是小城鎮的崛起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全市建制鎮從改革開放前的18個增加到現在的146個。五是敢闖市場的溫州人成為溫州發展的獨特優勢。講到底,溫州經濟是溫州人經濟,是老百姓經濟。走南闖北的溫州人在全國、在世界各地建起了眾多的溫州城、溫州街、溫州村、溫州店,把溫州經濟與全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現在,溫州人已經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徵,一個特殊的群體,"溫州"兩個字已經成為一種品牌、一種文化、一種無形資產。
說實話這是網上找來的!!!
❺ 80後在原承包蔗地邊開荒塊未定權的地種甘蔗至2干年後改種樹。現轄區征地,那麼開荒那塊是歸誰的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條、第七十四條和《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對經依法批准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同意,簽訂了家庭土地承包合同的農戶新開墾土地,應按原土地承包關系進行確權登記頒證。
對未經依法批准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同意,農戶私自開墾的荒地,應報請國土資源部門依法處置。
對報請國土資源部門批准,確認為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且簽訂了家庭土地承包合同的農戶新開墾土地,應按原土地承包關系進行確權登記頒證;對未經村集體經濟組織同意,未簽訂家庭土地承包合同的農戶新開墾土地,可採取村民議決方式,決定是否納入農戶家庭承包經營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對村民議決不同意的,應在承包經營權登記簿中對新開墾土地進行備注登記,但不頒發承包經營權證書,待有關規定明確後再處置。
❻ 中國甘蔗的主產區在哪裡
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其中以甘蔗為主。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各省區,甜菜分布在北方各省區,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點。
1.甘蔗:熱帶和亞熱帶經濟作物,具有喜高溫、喜濕、喜肥的特性,生長期長。我國甘蔗主要分布在北緯24°以南的地區。其中以廣東、廣西、台灣、福建、海南、雲南、四川等省區種植面積最大,廣東是大陸上種植甘蔗最多的省份。
2.甜菜:喜溫涼氣候,耐寒、耐旱、耐鹼。我國甜菜主要分布在40°N以北各省區,如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吉林、甘肅、寧夏,其中黑龍江是我國甜菜的最大產區。甜菜生產基地有:黑龍江松嫩平原西部、吉林西部、內蒙古河套地區和新疆瑪納斯地區。
❼ 甘蔗的種植條件,生長習性,分布地區,及甘蔗的經濟效益
生長習性:甘蔗為喜溫、喜光作物,年積溫需5500℃~8500℃,無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氣濕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時數在1195小時以上。
種植條件以及產區:甘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緯33°至南緯30°之間,其中以南北緯25°之間,面積比較集中。如以溫度線為世界蔗區的分布是年平均氣溫17~18℃的等溫線以上。甘蔗的垂直分布在赤道附近可達1500米。在中國雲南的滇西南蔗區,海拔已達1500米~1600米。中國地處北半球,甘蔗分布南從海南島,北至北緯33°的陝西漢中地區,地跨緯度15°;東至台灣東部,西至西藏東南部的雅魯藏布江,跨越經度達30°,其分布范圍廣,為其它國家所少見。中國的主產蔗區,主要分布在北緯24°以南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包括廣東、台灣、廣西、福建、四川、雲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湖北、海南等南方12個省、自治區。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的蔗糖產區迅速向廣西、雲南等西部地區轉移,至1999年廣西、雲南兩省的蔗糖產量已佔全國的70.6%(不包括台灣省)。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在中國大陸的中原地區也有分散性大棚種植(如河南,山東,河北等地)。
種植地區:現廣泛種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價值: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甘蔗中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此外,還含有對人體新陳代謝非常有益的各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有機酸、鈣、鐵等物質。甘蔗不但能給食物增添甜味,而且還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和熱量。含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天門冬素、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絲氨酸、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正這氨酸、賴氨酸、羥丁氨酸、谷氨醯胺、脯氨酸、酪氨酸、胱氨酸、苯丙氨酸、γ-氨基丁酸等多種氨基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醇酸、蘋果酸、檸檬酸、草酸等有機酸及維生素B1、B2、B6、C。榨去汁的甘蔗渣中,含有對小鼠艾氏癌和肉瘤180有抑製作用的多糖類。
還可製成蔗糖酯、果葡糖漿等。
蔗渣、廢蜜和濾泥等可製成紙張、纖維板、碎粒板、糠醛、飼料、食用品培養基、酒精、乾冰、酵母、檸檬酸、賴氨酸、冰醋酸、味精、甘油、水泥、肥料等。
蔗梢、蔗葉、蔗渣糠、廢糖蜜或酒精廢液作牛、羊等可作反芻動物的飼料;把糖蜜、濾泥摻到穀物類飼料中可製成顆粒飼料;糖廠排出的廢渣、廢液又可作甘蔗的肥料。
甘蔗是中國製糖的主要原料。在世界食糖總產量中,蔗糖約佔65%,中國則佔80%以上。糖是人類必需的食用品之一,也是糖果、飲料等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同時,甘蔗還是輕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因而,發展甘蔗生產,對提高人民的生活、促進農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乃至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❽ 什麼是甘蔗種質資源
甘蔗種質資源(sugarcane germplasm resources):廣義上的甘蔗種質資源是:「泛指一切可用於甘蔗育種的植物遺傳資源」,是所有甘蔗屬及其近緣屬種。狹義上通常是指甘蔗屬某一具體物種而言的。
❾ 甘蔗那個地方有產
我國的主產蔗區,主要分布在北緯24°以南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包括廣東、台灣、廣西、福建、四川、雲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湖北等南方11個省、自治區。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的蔗糖產區迅速向廣西、雲南等西部地區轉移,至1999年廣西、雲南兩省的蔗糖產量已佔全國的70.6%(不包括台灣省)。
目前,甘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緯33°至南緯30°之間,其中以南北緯25°之間,面積比較集中。如以溫度線為世界蔗區的分布是年平均氣溫17~18℃的等溫線以上。甘蔗的垂直分布在赤道附近可達1500米。在我國雲南的滇西南蔗區,海拔已達1500米~1600米。
我國地處北半球,甘蔗分布南從海南島,北至北緯33°的陝西漢中地區,地跨緯度15°;東至台灣東部,西至西藏東南部的雅魯藏布江,跨越經度達30°,其分布范圍廣,為其它國家所少見。
❿ 我國生產蔗糖可分為幾個蔗區
我國地處北半球,甘蔗分布南從18°N的海南島,北至33°N的陝西漢中地區,地跨緯度15°;東至台灣東部,直到西藏東南部的雅魯藏布江,跨越經度達30°,分布范圍之廣,為其他國家所少見。我國的主產蔗區,植蔗自然條件優越,主要集中分布在24°N以南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包括廣西、雲南、廣東、海南、福建、四川、湖南、江西、浙江、貴州和台灣11個省自治區。總體而言,全國可分為南部蔗區、西南蔗區和長江中下游蔗區三大蔗區。其中,南部蔗區包括珠江三角洲、閩粵東南部、台灣、瓊雷、廣西南部和滇南六個蔗區;西南蔗區包括雲南中部及北部(雲南金沙江流域)、四川西部高原的南部蔗區(四川安寧河谷地)和貴州西部高原蔗區(北盤江、赤水河流域)三個蔗區;長江中下游蔗區包括四川盆地、湘南湘北、贛中南和浙江等四個蔗區。不同蔗區有不同的甘蔗生態類型。
我國擁有13億人口,是世界食糖消費大國。新中國建國以來,在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我國糖料生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建立了以廣西、雲南、廣東甘蔗糖料基地為主,新疆、內蒙古甜菜基地相配套的食糖生產布局。甘蔗種植面積從1949年的10.82萬hm2,發展到2003年的109.2萬hm2,蔗糖產量從1949年的264.2萬t,發展到2003年的929.5萬t,蔗糖佔全國食糖總產量的88%以上。目前,中國已是居巴西、印度之後的第三大蔗糖生產國。
近10年來,全國甘蔗種植面積、產量見表。從表可知,1991年,全國甘蔗種植面積116.4萬hm2,佔全國糖料面積的60%;至2004年,全國甘蔗種植面積已達114萬hm2,佔全國糖料面積的84%以上;1991/1992年榨季,全國產甘蔗糖625.1萬t,佔全國食糖總產的79.0%;至2004/2005年榨季,全國產甘蔗糖857.1萬t,佔全國食糖總產的93.4%,形成了我國以甘蔗糖為主的食糖生產格局。
中國糖料產區分布圖
近10年全國甘蔗面積、產糖情況表
我國每年人均食糖消費為7~8kg,僅為世界人均年消費食糖量的1/3。目前,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國食糖消費量有了較大提高。自2003年以來,我國食糖消費每年以不少於100萬t的速度增長。2005年,我國食糖消費需求達1200萬t,而當年食糖總產為917.4萬t,加上進口糖,產需缺口約100多萬t。
甘蔗作為中國主要的糖料作物,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甘蔗優良品種推廣速度的加快和栽培管理技術的提高,甘蔗單產穩步上升。由1995年的52.2t/hm2提高到2003年的64.2t/hm2;甘蔗出糖率由1995年的10.65%提高到2003年的11.49%。1995年,蔗糖產量為447萬t,占當年全國食糖總產542萬t的82%,至2003年甘蔗糖產量達939萬t,佔全國食糖總產1064萬t的88.2%。
1991—2003年全國糖料生產基本情況統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