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無形資產會計問題論文

無形資產會計問題論文

發布時間:2020-12-12 11:24:24

『壹』 無形資產會計論文的提綱怎麼寫啊,

無形資產是來科學技術、社會生源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在工業革命以來的傳統經濟模式下,雖然在某些產業中,專利、專有技術等對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等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總體上經濟的增長和企業的發展主要靠資本、土地等傳統生產要素的投入,無形資產發揮作用只是個別行業的個別現象,沒有成為各產業中重要的資源,人們也沒有形成對無形資產的普遍重視。二十世紀下半葉特別是八十年代以來,信息、通訊、交通、管理等領域技術水平迅速發展,使得無形資產成為各國經濟增長和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無形資產的重要作用已成為各產業的普遍現象。

『貳』 求《有關無形資產會計計量問題的探討》論文大綱

無形資產計量問題一般分為自行開發和外購,自行開發,就牽涉到開發中那些進費用化支出,那些要歸於資本化。(即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進無形資產成本,不符合的於當期直接進費用。) 外購的直接以外購時所付價款和各項稅費的累積之和作為購入的成本。攤銷一般分為已知攤銷期限的無形資產和未知攤銷期限的無形資產,對於這方面的論述,你可以從已知攤銷期限的無線資產是怎麼處理的(在法定和預測里選擇較短的期限進行合理攤銷。),對於未知攤銷期限的無行資產是如何處理的(不攤銷,但每年要進行減值測試,如果發現此無形資產已經可以預測其使用年限了,就要按照已知年限的無線資產進行處理啦)進行闡述。以上都是會計准則的規定,但稅法上與會計准則是有很大區別的,稅法對已知的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一般都是直線法,如果公司採用的折舊方法不一致,就會產生暫時性差異;稅法對未知攤銷年限的無形資產按不少於10年的方法去攤銷,這種與公司的不攤銷就會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也就是遞延所得稅負債。所以你還可以從所得稅的方向出發去論述無形資產的攤銷問題。對於減值方面,公司在年終了,都會對無形資產進行減值測試,測試結果和賬面價值去比較,如果發生減值,就提減值准備,並且要重新計提攤銷。同樣這種情況稅法上也是有規定的,稅法不承認資產減值一說,除非你吧該資產處理時,才會認可,所以你也可以從這發面論述。最後就是無形資產轉移使用權和轉移所有權的賬務處理,再去比較它們賬務處理上的不同的。一般轉移使用權就是出租,轉移所用去就是出售。它們處理上的不同可以從會計分錄上去找,比如對營業稅的處理不同等等。你好,這是我提供的無形資產行文思路,希望可以幫到你。建議如果你們還未學習稅法,可以在攤銷和減值方面不要論述關於稅法上的規定問題,直接按照會計准則就行了。不過如果你已經學過稅法,建議論述時涉及稅法,以確保論文的完整和深度。

『叄』 「淺談無形資產會計」這個論文題目范圍大嗎導師說不能范圍大的

范圍不大 無形資產可以說很多啊 比較前沿的 你可以談商譽是不是可以用無形內資產的會容計處理方式 因為你也知道 商譽不具有可辨認性因此不能確認 但是在合並報表中(非同一控制下合並)中我們知道是可以確認商譽的 還有商譽減值測試方法 當然我說的這只是個前沿的例子 你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探討如何確認商譽減值所引起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等 你可以看看國外比較變態的高級會計學教材 這個論文范圍不大 希望你寫好 我剛剛寫了個論文 是關於青島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 已經發在CSSCI上了 呵呵 加油

『肆』 無形資產會計論文摘要翻譯

Sorry,I do not know.
找個軟體翻譯會比較好的.

『伍』 急求「無形資產的會計核算畢業論文」~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1.當前資產評估期待解決的問題
2.對建設銀行實施績效審計內方法應用的研究
3.江門市內容部會計控制問題研究
4.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育教學相關問題研究
5.關於在少直供電所財務會計的實踐報告
6.合理利用財務杠桿優化企業資本結構
7.江蘇新河農用化工有限公司流動資金管理的調查報告
8.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問題的探討
9.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的選擇與構建
10.淺談商業銀行會計部位風險及對策
11.行政事業單位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對內部審計的影響及對
12.強化農村信用社內控建設積極防化金融風險
13.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舞弊調查報告
14.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對策的研究
15.如何通過稅務籌劃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21.17304545
16.談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及其內部控制
17.無形資產評估若干問題探討
18.應收賬款內部控制制度的探討
19.淺談網路會計及對會計假設的影響
20.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陸』 如何寫會計論文題目是關於無形資產的研究

一、無形資產的概念
「無形資產」這一術語,在不同的學科,不同應用環境中,有不同的定義。我國《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中將無形資產定義為:「企業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1]此定義與國際會計准則第38號[2]的定義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國際會計准則將商譽排除在外,而我國會計准則則包括商譽。但國際會計准則第22號----企業合並[3]中,對商譽的會計處理作了規定,也就是說國際會計准則實際上也認為商譽是可以確認的,美國正在修訂中的無形資產准則則將商譽作為無形資產的一種。 我國《資產評估准則--無形資產》中將無形資產定義為:「特定主體控制的,不具有實物形態,對生產經營長期發揮作用且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4]並且也將商譽作為無形資產的一種。《國際評估准則--國際評估指南四--無形資產》中的無形資產定義為:「無形資產是以其經濟特性而顯示其存在的一種資產,無形資產無具體的物理形態,但為其擁有者獲取了權益和特權,而且通常為其擁有者帶來收益。」[5]它也將商譽列作無形資產的一種。
在會計准則中,主要從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角度來界定無形資產。一般認為財務會計報告應提供會計主體各項資產的可用資源的信息,那麼,對無形資產這一特定資產進行單獨計價就是必須的。但是,由於無形資產的未來效益有極大的不確定性,而且缺乏活躍的市場,則可行的計量屬性應是歷史成本,或是根據一般購買力變動進行調整後的成本。這就要求必須要有交易或事項的發生,並且每項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單獨辨認,所以會計上單獨確認的單項無形資產必須是可辨認的。對於商譽,只能在企業整體轉讓時,也就是有交易發生且成本可以可靠計量時才可能確認。這樣,在國際評估准則中明確提到的關系類無形資產,如工作人員的組合,與顧客的關系等則不能作為無形資產在會計上單獨確認。這種關系類的無形資產是非契約性的,短期存在的,難以控制的,我國從謹慎的角度出發,在資產評估准則中將無形資產限定在長期發揮作用的范圍內,會計准則將無形資產也限定為長期資產,可以說都將關系類無形資產排除在外。理論上講,資產的價值在於其未來的經濟利益,有形資產的取得成本可認為是對該資產未來經濟利益流入的現值的現時估計。無形資產尤其是自創無形資產,由於其取得支出是長期的、不易確指的,會計上只把一小部分認定為取得成本,因此,取得成本與其未來的經濟利益是弱相關的。而會計上又是以取得成本來計量無形資產的,很多情況下是低估了無形資產。因此,藉助於科學的無形資產評估,對會計確認的無形資產進行調整在理論上是必要的。
資產評估准則側重於強調無形資產的未來經濟利益,而並不注重其取得成本是否可確指。盡管評估無形資產有時可採用成本法,但一般認為成本與無形資產的價值在多數情況下是不相關的。資產評估准則對無形資產的定義更接近於其經濟學中的含義。在經濟方面而言,無形資產是某類價值的代表。這種價值是企業盈利的剩餘(即,所得利益超過其資本應得的利息及企業家應得的報酬的部分)。按照一定的利率折現後的現值。它強調的是無形資產能夠帶來超額收益,而不去區分它能否單獨辨認。
上述種種關於無形資產的闡釋,各有所側重,各自考慮本學科的特點,無所謂孰是孰非。從資產評估角度來說,有兩個主要問題需要解決:第一,什麼樣的經濟現象可以作為無形資產加以評估,也就是說資產評估中的無形資產應具備什麼屬性;第二,什麼樣的經濟現象能夠表明或顯示無形資產的價值,從而為評估無形資產的價值提供依據。

二、無形資產的屬性
(一)無形資產應是財產,應具有財產權利和責任
作為一項有財產權利的財產,應該是可以描述和確切辨認的,也就是說它應具有明顯的邊界。商譽在企業正常的經營中,無法單獨辨認,因此,是否把商譽作為無形資產尚存在爭議。
作為一項財產,其財產權利應能夠得到法律保護,也就是說財產所帶來的經濟利益能夠被企業所控制。從這一角度考慮,關系類無形資產不符合財產要求。雖然它可以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但這種經濟利益是無法控制的,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因為關系本身不受法律保護。資產評估對於無形資產帶來的經濟利益,是指它的預期未來利益,而不是指它的現實或過去的實際利益。這就要求企業能夠合法控制無形資產的未來經濟利益,而關系的未來不確定性很大,因此作為無形資產不是很合理。從評估風險角度來說,對那些不受法律保護的所謂無形資產進行評估也是不可取的。
作為目標無形資產不一定要擁有所有的法定財產權,如處置權。有些無形資產如政府給予的特許經營權,它所帶來的經濟利益是顯而易見的,並且能夠被企業所控制,受法律保護。但是這種權利卻不能任意轉讓。資產評估中對於能否作為目標無形資產,主要看它能否給企業帶來可以控制的預期經濟利益,不能因為無處置權而否定其作為目標無形資產的資格。會計上也並不要求擁有所有法定財產權利,才能作為企業的資產,它著眼於某項資產的風險和報酬是否被企業所控制。從這一點上看,資產評估與會計對資產的界定是基本相同的。
當然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一樣,其控制者也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如納稅、接受政府監管以及對無形資產給他人造成的損失承擔法律責任等。
(二)無形資產不具有實物形態
這是無形資產區別於有形資產的一個明顯特徵。有形資產應該有物質形式,具有可觸性和可視性,如你可以觸摸並看到廠房、設備、存貨等。但是無形資產的證明文件也是可觸、可視的,如你也可以觸摸並看到專利證書、特許經營權協議等;另一方面,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價值,實質上都來自其財產權利,而這種財產權利都是無形的。從形式上看,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區別並不明顯,要區分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應從本質上考察。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本質區別在於;有形資產的價值是由它的有形性質所創造的;而無形資產的價值是由它的無形性質所創造的,也就是說,有形資產的可觸的、有形的和可視的因素賦於其價值。有形資產的價值來自於它的物質特徵,盡管其財產權利是無形的,但它來源於其物質特性。而無形資產的價值或來自於某些權利如許可權、抵押權等,或來自於一些無形因素影響,如競爭優勢,獨一無二性等,這些無形資產的價值來源都是無形的。
正是由於無形資產價值來源於其無形特性,要想作為一種可確認的、受法律保護的財產,必須能夠提供無形資產存在的有形證明。有些無形影響因素如神秘性,市場潛力等對企業來說是有價值的,但它們並不能作為無形資產,它們缺乏有效的有形證明。它們的價值是隨著與之相聯系的特定財產而產生的,這一特定財產可以是無形資產,也可以是有形資產。
(三)無形資產應該是在可確認的時間內或作為可確認事件的結果而產生或存在的,同時也應該在可確認的時間內作為可確認事件的結果而被破壞或終止
同其他資產一樣,無形資產是在某一特定時刻產生的,也許此前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醞釀才得以創造和開發出來。這樣就需要提供證明無形資產產生的依據,往往這一依據是它的有形證明文件。也就是說,一種存在狀態,如果沒有能夠證明其產生或存在的可辨認證明,則不能作為無形資產。
同它在特定的時刻產生一樣,無形資產也應該在某一特定的日期消亡。有的無形資產有確切的有效期,則它將在有效期滿消亡;有的無形資產並無確切的有效期限,並不能在開始時就清楚它的確切消亡時間,但它將在某一特定時刻消亡是勿庸置疑的。認識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的有限性對於資產評估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在評估其價值時應充分考慮其貶值的程度和可使用的程度。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的有限性,也為會計上對無形資產的攤銷提供了依據。

三、無形資產價值的表明或顯示
無形資產具有經濟價值的表現之一,是它本身能夠帶來可計量的經濟利益。這種經濟利益可以表現為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或提高管理效率等。有時這種經濟利益的量化較為困難,但它必須能夠量化。如果直接量化不可行,可以採用間接方法,如可以通過把使用目標無形資產時產生的經濟利益與該無形資產不存在時的經濟利益相比較來計量該無形資產的價值。如果無法量化其價值,則無論是資產評估還是會計都不能將其確認。有必要區分一下無形資產的經濟存在形式和它的經濟價值,作為目標無形資產僅僅具有經濟存在形式是不夠的,它還必須具有經濟價值,二者缺一不可。如一個企業設計了一個商標並將其注冊,則它已具備商標權的經濟存在形式,但如果企業將其永遠鎖在抽屜,而不準備用於任何目的,則它不具有經濟價值,當然它就不能作為目標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具有經濟價值的另一種表現是,能夠潛在地增加與之相聯系的其他資產的價值。也就是說如果將目標無形資產加入到一個資產組合中,它能夠產生積極影響。無形資產本身可以產生經濟價值,如出租無形資產的收益;有時,無形資產需要藉助一些有形資產才能實現或充分實現其經濟價值,但不論哪種形式來實現,都可說明無形資產是具有價值的。
無形資產領域的爭論很激烈,認識差異較大。筆者認為,作為目標無形資產,具備合法的經濟存在形式並且具有可量化的經濟價值這一點應該是必須的。

『柒』 無形資產會計問題研究論文,要真實案例

知識經濟具有許多不同於工業經濟的特點,隨著它的到來,如同一個國家經濟的增長愈來愈依賴於科技的進步一樣,企業的進步也愈來愈依賴於所擁有的無形資產,實物資產的作用已退居第二。無形資產的豐富程度和質量高低事關企業的存亡興衰,因此無形資產的概念必須明確,計量范圍必須擴大。只有更廣泛、更客觀、更准確地計量無形資產,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才能有利於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企業及政府管理部門等的科學決策。探討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會計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問題進行一些粗淺分析。
一、無形資產的地位變化及其確認條件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無形資產貿易增長更為迅速,地位更加突出。與此同時,無形資產價值在企業中所佔比重,正在不斷上升,有的已佔絕大部分。在20世紀7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中企業無形資產所佔比重約為20%,90年代則上升到30%以上,依靠科技進步所提高的勞動生產率的比重,已從20世紀初的5%~20%增加到目前的70%~90%。 近幾年國際貿易中,以技術貿易為代表的無形資產貿易迅速增長,年平均增長速度大大超過其它商品貿易的增長速度。各國技術貿易總額1964年為27億美元,1974年為110億美元,80年代中期為400億美元,1993年則高達1500億美元,這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而在我國,如北京愛特信互聯網技術公司(搜狐網頁)無形資產含量就佔80%以上。由此可見,在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無形資產既能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又是對外投資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強企業技術經濟實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但是,由於現有規范中缺乏對無形資產予以會計確認的具體標准,因此,各企業對無形資產的認定顯得比較混亂。根據《企業會計准則》(財政部,1993)第三章第三十一條的規定:「無形資產是指企業長期使用而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等。」從表面上看,這一主要以列舉方式定義的無形資產似乎一目瞭然,但目前公司的實際披露狀況卻似乎正好相反。一方面,在我國傳統會計中,無形資產雖有所反映,卻一般只有7~8項,許多無形資產價值十分巨大,例如服務品牌,企業品牌等,卻未能納入會計核算范圍,足見傳統會計無形資產確認范圍之狹窄;而另一方面,據有關統計,上市公司列示的無形資產具體名目累計已達百種之多,而且,很多無形資產名稱在一定程度上已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難,如「鄉村會員證」、「電話選號」、「DOT」等。
因此,如何加強無形資產具體類別名稱的規范,已成為無形資產規范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鑒於上述所指出的問題,無形資產核算的范圍應該得到明確限制,同時對無形資產具體構成項目的名稱應作出簡明而有效的統一規范。這里就產生一個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問題,即滿足什麼條件下的無形資產項目才能作為企業無形資產入賬。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發布的「無形資產原則公告」(草案)認為,只有滿足與該資產項目相聯系的未來經濟利益可能流入企業且已被證實有充足的資源,並能夠可靠地計量該資產項目的成本。我國會計准則的規定與之相似。據此,一般地認為只有外購或接受投資取得的無形資產才可以被確認為無形資產,而自創專利商譽等無形資產的開發研究成本則不予確認。但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則應當根據實際適當予以確認,這是因為根據會計信息質量特徵的有關要求,如不確認這些無形資產,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偏離權責發生制的要求,諸如商譽等作為反映企業具有較高盈利能力的信息,若不及時提供,勢必不能滿足經營者正確報告受託責任的要求,也不能滿足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各方決策的需要。
二、關於無形資產計量方面的問題
技術進步所導致的企業生產函數中知識資本比重的不斷增加,因此,為了提供客觀、真實的無形資產價值,必須合理反映自創無形資產。自創無形資產計量,在理論上應包括在開發研究和持有期間的全部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費用支出,但在實際計量操作過程中形成了與有形資產不同的特徵:
首先,無形資產成本的弱配比性。知識性無形資產的取得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存在著復雜的智力支付過程,其成果的取得往往帶有隨機性、偶然性和關聯性。由其負擔全部研究開發試驗等費用不甚合理,但要分別歸類分配也十分困難,導致其成果價值與其對應的成本缺乏配比性。
其次,無形資產成本的缺項性。現行會計制度規定,取得無形資產所支付的各項費用只有予以資本化後,方能計入無形資產,而在一些知識性無形資產取得的前期開發、培訓、試驗等費用因無法資本化,難以進行成本計量,不能計入無形資產,導致不少無形資產被排除在外,這樣反映的無形資產就顯得支離破碎。
再次,無形資產成本的象徵性。由於上述的弱配比性、缺項性所決定了無形資產成本的外在形式只是具有象徵意義。例如商標權,其成本僅含有其注冊登記等相關費用,並非其全部費用。這樣就使得無形資產價值缺位,企業蒙受重大損失。正因為如此,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無形資產計量基礎逐漸由會計學家的投入價值轉變為經濟學家的產出價值。
正由於計量上存在的種種問題,導致有些被部分企業列為無形資產的項目在另外一些企業卻被當作了待攤費用或遞延資產,從而導致企業間無形資產信息缺乏可比性;有些企業把本該資本化的無形資產項目列為當期費用處理,從而致使企業的盈利能力得不到恰當表達,帳外無形資產趨多。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投資者對投資決策的正確評價。
要正確計量無形資產,可以考慮設置「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本」賬戶,該賬戶性質和用途同「生產成本」賬戶。自創無形資產時,先將無形資產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用、直接參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用、開發過程中發生的租金、借款費用等,直接計入「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本」賬戶,待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功,將已計入「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本」賬戶的費用和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作為無形資產的實際成本。若無形資產研究開發失敗,將已計入「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本」賬戶的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或進行追溯調整。
三、關於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
無形資產地位的急劇上升,使得無形資產信息對企業財務狀況的描述起著重要性的作用。因此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應該充分、公開、真實與科學,真實地反映無形資產的原始價值、攤銷價值和凈值的增減變化形態以及新創造價值的情況。但是目前的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都只規定對無形資產攤銷等採用直接沖減原始價值的處理方法,既不能完整反映無形資產原始價值的增減變化,也不能真正反映成本費用中的無形資產攤銷份額。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無形資產信息應通過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以及各種有關的附表及附註等形式予以披露。
1. 無形資產信息在資產負債表中的披露。現行的資產負債表,在資產方設置「無形資產」項目,以價值形式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的總存量。但這只是其凈值,從中看不出企業對無形資產的投資和在成本費用中所佔的份額,其披露是殘缺不全的,不充分的,不能滿足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管理及外界有關部門與人士對無形資產信息的要求,應該進行改進和採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能全面反映無形資產原始價值、累計攤銷價值和凈值。這可以通過增設「無形資產攤銷」科目並改革現行資產負債表有關無形資產的編制方法來實現。在報表中以三種價值形態分別列出,其關系如下:
無形資產原始價值-無形資產累計攤銷=無形資產凈值
2. 無形資產信息在損益表中的披露。目前通過損益表來反映無形資產所創造的效益,並不是直接而是間接反映的,故而不能從我國目前流行的多步式損益表中直接取得無形資產損益情況,例如對無形資產轉讓損益,只能通過其轉讓收入、支出,分別匯集到其它業務收入、其它業務支出科目中,通過損益表的其它業務利潤項目來反映。又如對於某些無形資產,如專有技術等,因為知識經濟時代高新尖技術的大量採用,技術革新而導致的提前廢止,在沖銷其凈值的同時增加營業外支出,在損益表中從營業外支出項目中加以反映。再如對應分攤的無形資產攤銷額,則通過損益表中的管理費用項目反映等等。這種間接反映無形資產損益情況的做法,顯然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無形資產經營管理的要求。其改革的出路有兩條,要麼改革現有損益表,使之能直接反映無形資產損益的情況;要麼通過設計無形資產收益計算表來進行直接披露。
3. 無形資產信息在有關附表中的披露。為了詳盡反映無形資產增減變化情況,可以設計編制「無形資產增減明細表」,主要項目應按類別反映企業所擁有的無形資產;按項目反映全部無形資產增減變化的動態,即年初余額、本年增加額、本年減少額、年末余額等。
企業根據內部管理與外部需要,也可以編制「無形資產收益計算表」 、「開發研究成本明細表」等等,作為正式報表的附表,與報表同時報送。
4. 無形資產信息在會計報表附註中的披露。盡管以上正式報表與其附表已經基本上能夠比較詳細地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的各類信息,但不同企業無形資產的業務千差萬別,且數量繁多、交易頻繁、變化無常,在知識經濟時代更是如此;加上正式報表及其附表等只能提供簡單的定量信息,不少有關無形資產定性及其它信息無法給予詳盡反映,因此必須在相關的會計報表中以附註的形式加以披露。如應該在會計報表附註中列示有關R&D的詳細信息,至少也應該列明當年的管理費用中含有多少數額的R&D的詳細信息。
參考文獻:
1.於玉林.21世紀會計之光.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
2.呂勁松.無形資產會計.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2000.
3.蔡吉祥.無形資產.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捌』 會計問題

1
標題: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研究目的:了解企業合並會計處理相關方法,結合我國國情,比較分析適應我國企業合並的相應方法。

內容:1、企業合並的涵義及不同合並形成;2、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方法及適應情況;3、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的國際比較;4、我國企業合並會計方法的選擇及理由。

參考資料:《財經研究》2001、1,「企業合並的基本會計方法及其比較分析」,鄧小平;《財會月刊》2000、12:「購買法與權益聯合法的比較分析」,寧宇新;《時代財會》2003、5:「對我國企業保並會計方法選擇的現實思考」,萬宇洵、李典和;《高級財務會計學》萬宇洵主編,西南財大出版,「第三章,企業合並會計」;《會計研究》合並會計報表問題研究課題組:「論控制與合並財務報告問題。

2
標題: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相關研究目的:辨別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規定;2、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國際國比較;3、關聯方交易的定價政策;4、關聯方關系的披露分析;5、關聯主交易的規范措施;6、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則的進一步完善。

參考資料:《會計准則講解與操作》閆德玉等,中國財經出版社,1997年;《財會月刊》2002、11「關聯方之間出售資產的合並會計報表編制」,孟宇;《財會月刊》2003、1,「尋探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價格的監管體系」,車嘉麗,《黑龍江財會》「加強關聯方交易披露和監管的對策」,雷鳴等;《國際會計准則第24號》「關於關聯方說明」等。

3 標題:或有事項的分析研究目的:了解或有事項的意義和種類,掌握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

內容:1、或有事項的涵義與種類;2、或有事項的確認;3、或有事項的計量;4、或有事項的帳務處理及披露;5、或有事項准則的不足與建議。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1996、3,「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林斌;《會計研究》」關於我國或有事項准則的有關問題「,宣和;《企業會計准則》財政部,2003年版,經濟科學出版社;《企業會計准則(制度)選解》萬宇洵編著,2003年,湖南大學出版社;《上海會計》」試談或有事項確認為負債時的會計核算「王錫嵐等。

4
標題:會計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原則及方法探究目的:掌握已有的會計調整事項的處理原則和方法,熟練運用其要求處理實際問題。

內容:1、會計調整事項的涵義和內容;2、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3、會計政策變更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4、會計估計變更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5、會計差錯更正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6、對調整事項的處理原則和方法改進建議。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准則》財政部制定,相應學習輔導資料及繼續教育的教材,《企業會計准則(制度)選解》萬宇洵編著,湖南大學出版社;各種會計雜志上相關論文。

5 標題:實質量於形式原則的運用分析目的:結合實際把握實質重於形式的精神,旨在會計實踐中靈活加以運用。

內容:1、實質重於形式為什麼是修正性原則(要義);2、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確認收入時的表現;3、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融資租賃業務中的表現;4、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確認資產時的表現;5、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其他方面的運用;6、對該原則在具體准則中進一步體現的建議。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制度》財政部制定,「實質重於形式探析」萬宇洵,《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4期;近幾年來有關財會雜志上相關文章。

6
標題:重要性原則在具體准則中的體現目的:分析研究重要性原則的要義,融會貫通其在會計實踐中的運用。內容:1、重要性原則的要義分析;2、重要性原則在干具體准則中的體現;3、具體准則中重要性原則表現的分析;4、進一步完善我國具體准則的建議。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准則》2002年版,經濟科學出版社;《企業會計准則(制度)選解》2003年,湖大出版社;近幾年來有關會計雜志的相關論文。

7
標題:試論人力資源會計計量的二重性目的:介紹人力資源計量的兩種方法:成本法和價值法,探討建立人力資源會計成本計量與價值計量並存的二重模式。

內容:1、人力資源計量的成本法,其優點和缺點;2、人力資源計量的價值法,其優點和缺點;3、採用二重計量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採用二重計量模式的具體做法。

參考資料:《人力資源會計專題》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略論人力資源會計的幾個問題》,財會通訊,2002,6。

8
標題:會計職業道德問題研究目的:探討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途徑內容:1、會計職業道德概述;2、我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成因;3、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具體措施。參考資料:近三年的會計雜志、報紙,如《會計研究》《FIOI財務會計導刊》《財會通訊》《財會月刊》等。

9 標題:商譽會計問題研究目的:通過此論文的寫作,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增強商譽領域的專業知識。

內容:1、商譽的基本概念;2、商譽的確認;3、商譽的計量;4、商譽的攤銷;5、商譽的誠值;6、商譽的披露。

參考資料:1、鄧小平《商譽會計論》,立信會計出版社;2、FASB、AcSB、ASB、LASB、AASB、等有關國際組織關於商譽的會計規范。

10 標題:知識經濟對會計的挑戰及其對策目的:闡述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會計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面對。

內容:1、知識經濟的主要特徵;2、知識經濟時代所面臨的挑戰;3、面對知識經濟挑戰的對策。

參考資料:《管理會計學》(人民大學出版社)余緒纓主編;有關報刊雜志。

11
標題: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會計若干問題探討目的:在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的地位相當重要,對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報告對確定企業價值有重大意義。

內容:1、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的地位;2無形資產的確認問題;3、無形資產的計量問題;4、無形資產的披露問題。

參考資料:《無形資產會計》(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9於長春);《知識經濟對無形資產計量的影響》(《會計研究》1999、2,唐學松);《無形資產的特徵與評價》(《會計研究》1999、2,崔也光。

12 標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思考目的:理論聯系實際,探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意義與途徑

內容:1、簡述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現狀;2、剖析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因素;3、提高會計信息的措施和途徑。

參考資料:《會計信息失真的制度因素分析》《財會研究》2002、11,《淺談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對策》《事業財會》2002、5;《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源探討及其監管機制創新》《當代財會》,2002,5.

13
標題:會計信息質量與公司治理結構問題研究目的:分析會計信息質量的企業制度因素;探尋提高信息質量的相關途徑;分析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的會計學途徑。

內容:1、會計信息質量的決定因素分析;2、公司治理結構的相關分析;3、會計信息質量與公司治理結構的相關關系分析;4、提高信息質量的治理結構措施;5、改善治理結構的會計途徑。

參考資料:《公司治理》、《企業管理與會計信息系統》,《會計研究》,2000、6;《公司治理中的會計確定》,《會計研究》,2002、4;《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行為》和《會計信息質量的關系》,內蒙古社會科學2003、1。

14
標題:論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目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在較長時間內一直在困擾著各方面的信息使用者,其失真程度之深,范圍之廣、危害之大,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通過本文的論述,更進一步控制,克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內容: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論述:1、會計信息失真的種類及其主要表現;2、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3、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對策。

參考資料:1、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大舉措——感悟《企業會計制度》會計研究,2001,2,黃世出劉維;2、《銀行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及對策》——《金融會計》2000年第7期;3、《財經理論與實踐》200人年第1期「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5 標題: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研究目的:研究治理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措施。

內容:1、會計信息真實性概述(含義,重要性等);2、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特徵、危害;3、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4、治理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具體對策。

參考資料:近三年的會計雜志、報紙,如《會計研究》《FIOI財務會計導刊》等。

16 標題:我國會計規范問題研究目的:探尋我國會計規范的具體形式,會計規范體系的完善等。

內容:1、會計規范的意義;2、目前會計規范的現狀、體系、形式、有效性等;3、會計規范體系的完善;4、提高規范有效性的措施。

參考資料:王開田。會計規范理論結構;陳亞民,會計規范論;陳箭深,會計研究,2001、1;葛家澍,會計研究,2001,1。

17 標題:會計政策選擇問題研究目的:分析影響會計政策選擇的原因,為規范會計政策選擇提供指南。

內容:1、會計政策選擇存在的原因;2、影響會計政策選擇的原因;3、會計政策選擇的原則等;4、規范會計政策選擇的必要性;5、規范選擇的原則、方法。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經濟分析》,《會計研究》2000,3:「試論會計政策的選擇原則」《會計研究》1999、2;《會計選擇論》。

18 標題: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相互協調的思考目的:從降低遵循稅法的成本著想,探討有關經濟業務處理中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的相互協調問題。

內容:分析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的關系,探討如何盡量做到二者的協調,並以某類經濟業務的處理為例,說明如何協調。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制度》;有關稅法規定;2002-2003年有關報刊中的相關資料。

19 標題:資產減值會計問題研究目的:研究資產減值會計核算與監督的具體問題。

內容:1、資產減值准備概述(含義、意義、理論依據等);2、《企業會計制度》關於資產減值准備規定的若干突破;3、執行資產減值准備計提規定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成因);4、對於八項資產減值准備計提規定和操作的具體建議。

參考資料:近三年的會計雜志、報紙,如《會計研究》《FIOI財務會計導刊》《財會通訊》《財會月刊》《上海會計》《四川會計》《財會月刊》等。

20
標題:我國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及其完善目的:完善的資本市場需要完善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作為市場經濟初期階段的我國,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很多不足與缺陷,如何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是一個重要課題。

內容:1、探討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意義;2、分析我國目前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缺陷及原因;3、提出完善我辦會計信息披露的改進思想。(可參考西方發達國家關於會計信息披露治理經驗)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准——現金流量表》《企業會計准則——中期財務報告》,國際會計准則第14號——分部報告〉《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理論與證據》(吳聯生:2000,廈門大學博士後研究報告)、〈會計域秩序與會計信息規則性失真〉(吳聯生:2002,經濟研究)等。

21 標題:關於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理論探討目的:從理論上分析我國會計國際化的必然性和措施,為會計國際化的實踐作指導。

內容:會計國際化的理論解析,影響會計國際化的因素,目前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現狀,加速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的對策和措施。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財務與會計〉〈財會通訊〉〈財會月刊〉。

22
標題:淺議我國加入WTO與會計改革目的:我國加入WTO後,會計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國現有的會計管理系統,面對新的環境應如何進行改革和調整,從而更好的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以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內容:文章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綜述:1、「入世」後對我國會計環境的影響;2、加入WTO後會計改革的目標與設想;3、適應國際環境,改革中國會計。

參考資料:1、〈向二十一世紀我國會計的改革與發展〉,上海會計2001,(1);2、〈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會計問題論文摘編〉上海會計,2001,(2);3、加入WTO會計怎麼辦〉會計之友,2002,(2);4、〈加入WTO與中國會計改革〉時代財會2002;5、〈加入WTO與我國會計行業應作出哪些調整〉——當代財經2002.

23
標題:國有企業經理人期權激勵問題研究目的:通過寫作本文,學生應熟悉經理人期權激勵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與操作方法,掌握我國國有企業經理人期權激勵中的特殊問題等。

內容:1、經理人期權激勵的涵義與功能;2、國有企經理人期權激勵的必要性與重要性;3、國有企經理人期權激勵的難點解決措施。

參考資料:1、謝德仁,劉文:〈關於經理股票期權會計確認問題研究〉,〈會計研究〉,2002年第9期;2、魏剛:〈高級管理層激勵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經濟研究〉,2000(3)。

24
標題:論合夥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資格目的:通過寫作本文,學生應掌握合夥事務所的特點及其對合夥人的要求,掌握我國合夥人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參考資料:1、王善平:〈合夥會計師事務所中的私人財產與創新能力〉,〈會計論壇〉2002年第2卷,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王善平:《獨立審計的誠信問題》,《會計研究》,2002年第7期。

25
標題:試論財務管理目目的:明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內容:介紹國內外關於企業財務目標的幾種主要觀點;運用經濟學理論論述如何定位企業財務目標。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財務與會計》;《財務與會計導刊》。

26
標題:試論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目的:理解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財務目標觀點,能比較各自的優劣,並結合當前我國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分析。

內容:1、簡述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財務目標觀點,並作比較。2、財務目標選擇的原則標准;3、我國選擇何種財務目標。

參考資料:《現代企業財務目標選擇》《湖南大學學報》1998年第4期;《有關財務目標理論的分岐綜述》《財會月刊》2002,2;《企業財務目標的比較與選擇》《交通財會》1999,3。

27 標題:非營利組織財務問題探討
目的:本題為在非營利組織上(如學校、科研單位、非營利醫院等)工作或對非營利組織財務感興趣的同學准備。目的在於將所學的財務管理知識,與非營利組織的實際相結合,探討有關財務問題。

內容:就非營利組織的某個或某些財務問題(如收入、支出、籌資等),探討非營利組織財務與企業財務的異同以及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優化。只要求就某一個或幾個問題論述,不要求全面論述。

參考資料:1、何進日主編《財務管理》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2、王名編著〈非營利組織管理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3、張彪《非營利組織可持續發展的財務策略》,《財經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1期;4、張彪、張士建《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若干基本問題探討》《雲夢學刊》2003年第4期;5、2002—2004年有關報刊中的相關資料。

28 標題: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經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
目的:提示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經營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

內容:1、資本經營在國有企業中的運用狀況;2、國有企業資本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3、國有企業資本經營主要問題產生的根源;4、解決國有企業資本經營中存在有主要問題的對策(或改進設想)。

參考資料: 1、范恆山,資本經營:走出誤區,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2、李麗偉,淺議資本經營,現代會計,2002年第4期;3、余建春,建立和完善國資運營新機制,國有資產管理,2001,5;
4、郭元唏,資本經營,西南財經大學出版,1997版;5、陳光鴻,關於國有資產授權經營的幾點思考,上海會計,1997,11;6、韓曉亮,資本經營應注意的七天風險,財務與會計(財政部),2002,12。

29 標題:改進企業財務報告問題研究目的:探尋改進、完善企業財務報告的辦法、措施。

內容:1、改善企業財務報告的必要性,現行企業報告的不足,環境的需要;2、改善企業財務報告應遵循的原則;3、改善企業財務報告的措施、辦法。

參考資料:1、葛家樹《改進企業財務報告問題研究》;2、王相年,《論財務報告忍氣吞聲改進》《會計研究》1999年、7;3、朱元年論文,《會計研究》99、7;4、張延成論文,《會計研究》98、3。

30 標題:企業業績評價問題研究目的:探尋評價企業業績的指標體系、方式方法。

內容:1、企業業績評價的意義、目標;2、業績評價的指標體系設計;3、業績評價的方式方法。

參考資料:1、張蕊論文,《會計研究》2001、12;2、李曉強論文,《會計研究》2000、11;3、池國華論文,《會計研究》2003、8。

31
標題:淺議私營企業期間費用的控制目的: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私營企業象雨後春筍發展很快,現已成為推動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重要力量。但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何去研究,解決這些問題,便是本文所旨。

內容: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論述:1、私營企業期間費用控制的內容;2、當前私營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3、私營企業期間費用控制的對策。最後對私營企業發展前景展望。

參考資料:1、《試論期間成本》——會計研究,1999年11月,於勝道等;2、《論現代企業成本的戰略管理》——會計研究;1995年7月,陸距;3、《現代市場經濟成本控制新觀念》——財會月刊,2002、6;頡茂華;4、《企業管理概念》——教材。

32
標題:企業融資結構的比較分析參考文獻:會計研究,2004,7;楊興王,鄭軍,基於代理成本的企業績務融資契的安排研究;鄭榮鳴,中外企業融資結構的比較分析;①
楊之帆,企業資本結構與融資方式偏好,財經科學,2001,4;周忠患等,財務管理,上海三聯書店,1993。

33
標題:關於增值稅若干問題的探討目的: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以及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與完善,這就必然要求現行增值稅制也應當逐步適時的完善,這樣才能推動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向更深層次發展。

內容: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論述:1、增值稅稅負的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2、推行增值稅轉型的高風險及其對策;3、世界稅制改革的動向與趨勢。

參考資料:1、《世界稅制改革的動向與聲勢》——「稅務研究」鄧子基2001、5;2、《增值稅的宏觀稅負與微觀稅負》。——「稅務研究」蘇筱華2001、5;3、《對增值稅轉型的幾點逆向思考》——「稅務研究」陳曉等2001、5;4、《增值稅分析控製法的大批量及稽查應用》「稅務研究」李慶章2001、7。

34
標題:債轉股對企業治理結構的效應分析目的:債轉股成功的關鍵在於轉股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改善與完善。通過深入分析債轉股對企業治理結構帶來的正、負面效應,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內容:1、我國企業債轉股的由來;2、債轉股性質定位;3、債轉股對企業治理結構的效應分析;4、完善債轉股的相關政策建議。

參考資料: 2、課題組:債轉股對企業治理結構的影響及其前景分析[J],管理世界,2001(5);1、
吳有昌,趙曉、債轉股:基於企業治理結構的理論與政策分析[J],經濟2、 2000(2);
2、延華、彭繼廠、重建債轉股企業公司治理結構的困難與對策[J],經濟體制改革2001(6);3、
玉,關於債轉股問題的思考[J],經濟體制改革,2002(2);4、 庄乾志,債轉股:功能缺陷七制度依賴,財經問題研究;2000(1);5、
周小川,關於債轉股的幾個問題研究[J],投資研究,1999(12)。

35 標題:淺析國有企業債務重組問題目的:分析國有企業債務問題形成的原因,為解決國有企業債務問題尋找出路。

內容:1、國有企業債務問題的現狀;2、債務問題形成原因及分析;3、債務問題的解決(不同角度進行探討)。

參考資料:《財務月刊》《遼寧經濟》《現代會計》等。

36
標題:我國上市公司監事會效能狀況研究目的:分析我國上市公司監事會的構成,履職現狀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效能,找出其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設想,以便監事會在公司治理中效能的發揮。

內容:1、研究背景;2、上市公司監事會的構成現狀分析(抽樣調查);3、市公司履職現狀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效能分析;4、上市公司監事會改進設想(結論)。

參考資料:1、網上查詢有關上市公司監事會設置、工作效能、履職現狀等有關資料;2、陳湘水,公司治理結構模式,資本市場,2001年第11期,63-67;3、監事會運行機制研究課題組,強化監事會職能,上海證券報,2001、12、19;4、李維安,張亞雙、如何構造適合國情的公司治理監機制,財經科學,2002年第2期,63-665、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原則研究課題組,中國公司治理原則草案及其解說,南開管理評論,2001年第1期,9-24;6、上海證券交易研究發展中心,當前我四市公司治理存在三大突出問題,中國證券報網路版,2001、11、12;7、夏冬林,我國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功能分析,會計研究,2000年第3期,12-17;
8、夏冬林,我國上市公司董事會交通狀況研究,當代財經,2001年第7期,34-39。

37
標題:企業利潤操縱方法的會計分析參考文獻:[1l黎仁華。談談會計報表粉飾的審計策略[J]。財會月刊,2002,(2)。[2]閻務達等。上市公司利潤操縱行為的財務指標特徵研究[J.]財務與會計,2001,(10)。[3]肖時慶。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粉飾防範體系研究[J]。會計研究,2000,(5)。[4]馬永義。對遏制利潤操縱行為的一些思考[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1(5)。

38 標題:企業的財務管理的模式研究參考文獻:② 王斌,企業的財務管理及其模式會計研究,1999,11③
董偉,張朝,集團型的財務管理的模式,財務與會計,2001,10④ 於比彪等,財務管理與績效考核集成,系統議計,財務與會計,2004,2、3⑤
錢德勤,看得見的手——美國企業的財務管理革命,商務印書館,1987;於比彪等,關於集團公司的財務管理系統的框架研究,會計研究。2004,8。

39
標題: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研究目的:通過對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結合國內外近幾年來發生的一系列審計失敗案例,分析CPA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因,探討目前CPA法律責任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CPA民事賠償制度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內容:1、CPA法律責任基本問題(主體、客體、歸類原則、構成要件等);2、CPA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因分析(主、客觀原因);3、CPA承擔法律責任的現存問題分析;4、對策和建議。

參考資料:謝榮,1994《市場經濟中的民間審計責任》,上海社科院出版;《蒙氏審計學》第10版;江平《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論CPA民事責任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審計研究》2002年第4期;《CPA民事責任的幾個基本問題》《審計研究》2002年第4期。

40
標題:審計失敗的成因及規避目的:通過近幾年國內外發生的一系列審計失敗案例的分析,尋求其審計失敗的原因,探討規避審計失敗的措施。

內容:1、審計失敗案例分析(典型審計失敗案例分析或綜合分析);2、原因分析;3、規避審計失敗的措施。

參考資料:網上查詢典型審計失敗案例;CPA考試指定教材《審計學》;《會計研究》、《審計研究》2001、2002、2003年相關文章。

41 標題:試論界定審計責任的理性原則目的:研究和探討審計人員審計責任的界定原則和思路。

內容:1、審計責任的概念界定;2、界定審計責任的理性原則,即程序理性原則或結果理性原則,或其他原則;3、實證問題研究。

參考資料:1、謝斐信「淺論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審計與經濟研究》1998,5;2、申香華「論注冊會計師審計責任的界定」《經濟經緯》,1999,2;3、賀花「國外有關注冊會計師民事法律責任研究述要」《中國注冊會計師》,2003,8。

『玖』 本科論文題目為「淺議無形資產價值的確認」和「淺談權責發生制對會計信息的影響」

無形資產是指納稅人長期使用但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和商譽等。
(一)無形資產的計價
無形資產的計價,往往涉及到很多復雜情況,其形成有的是經過專門開發,也有的是實踐經驗的總結。特別是企業自有的無形資產,如某些秘密配方、技術訣竅等專業生產技能,很准確定其價值;因此,《細則》規定,納稅人的無形資產計價,應區別以下四種情況處理:
1.投資者作為資本金或者合作條件投入的無形資產,按照評估確認或者合同、協議約定的金額計價。
2.購入的無形資產,按照實際支付的價格計價。
3.自行開發並且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按照開發過程中的實際支出計價。
4.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按照發票帳單所列金額或者同類無形資產的市場計價。 權責發生制直接影響會計質量特徵
應該說,權責發生制自產生以來就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環境日益復雜,權責發生制在提供會計信息質量方面的缺陷逐漸表現出來。

(一)權責發生制與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相關的會計信息不僅能夠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而且還應能夠用來評估企業業績的優劣。最重要的是會計信息要成為企業外部和內部決策的依據。其中的現金流動信息尤其具有重要的理財價值。無論企業為加強內部管理改善經營,還是投資人、債權人作出決策都會重視現金流動狀況,而不是以傳統的凈利潤指標來進行判斷。而權責發生制恰恰是不考慮現金實際收付,因而不能提供現金流動的信息。因此,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得到的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大打折扣。

(二)權責發生制與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會計盡可能減少不同計量者對會計計量方法和程序的主觀偏好,從而造成會計信息不實,增強會計信息的客觀性。但在權責發生制的實際應用中,由於「預提費用」和「待攤費用」兩個賬戶的存在,給一些企業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入為地調整費用、利潤提供了可能。具體來說,如果虧損企業想從賬面上「扭虧為盈」,它可以通過少提少攤費用達到虛增利潤的自的;著企業想隱瞞利潤逃避稅收,它可以通過多提多攤費用調減利潤。另一方面,由於在權責發生制條件下,收入確認是以收入實現原則為前提,如果企業有大量的賒銷收入,那麼企業雖沒有實際收到貨款但在財務報表中仍確認收入並據此計算利潤。顯然,這樣的利潤並沒有真正的實現,不能如實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不僅如此,企業還要根據這樣的利潤來計繳稅金,無疑加重了企業的負擔。因此可以說,根據權責發生制提供的會計信息還不能完全滿足可靠性的要求。

(三)權責發生制與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可比性也是會計信息有用性的基本要求,美國FASB在發表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中曾指出:「如果某一企業的信息與其它企業的類同信息對比並能與本企業其它期間或其它時點的類同信息對比,信息的有用性會大大提高」。但在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確認收入費用時不可避免地運用應計、遞延、攤銷、分配等程序和方法,這就使得會計確認帶有一定的主觀隨意性。比如說,不同企業或同一企業的不同期間對費用的待攤和預提,以及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採用不同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都使得相同的會計業務得出不同的結果,從而使得會計信息之間無法可比
(一)會計核算基礎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並存。目前,我國會計核算的基礎有兩種: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由於大多行政事業單位不需要進行成本和盈虧的核算,收入和成本費用的配比事項也不十分明確,所以行政單位全部採用的是收付實現制。在當前的事業單位當中,會計核算基礎是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並存。

(二)事業單位性質是經營性業務和行政服務職能並存。事業單位的性質介乎行政和企業之間,雙重性質和多元的職能決定了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對其核算基礎不應簡單地予以歸並。

(三)事業會計實務中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並存。雖然按照《事業單位會計准則》的規定,大多數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依據的是收付實現制,但在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中,卻是兩種基礎同時存在的,比如,在臨近年終的時候,由於財政很難將應該年前撥付的款項在決算前及時撥付到位,如果按照收付實現制的要求,事業單位次年一月份收到的資金就應該把收入記到次年的進賬上,但實際情況是,財政以撥列支,要求單位將年底撥出次、年初到位的資金也作為當年的財政撥款予以反映,所以單位只能在得到財政電話通知的時候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做出如下會計處理:借:應收賬款,貸:財政補助收入,待收到財政撥款回單的時候再記借:銀行存款,貸:應收賬款。在填報決算報表時,不僅財政補助收入要使用權責發生制,對事業支出的反映亦然,財政臨近年底前撥付的款項,收款單位不可能在沒有收到資金之前就做出支出,但同時為了不使年底結余轉事業基金的數額過大,單位在決算報表中往往要同時做支出反映,而這部分支出的反映完全是不符合收付實現制要求的。

從以上情況看,引入權責發生制是非常必要的。

5.非專利技術和商譽的計價應當依法評估機構確認,其中商譽在企業合並時可作價入帳。

『拾』 有沒有無形資產會計研究的論文

的論文

閱讀全文

與無形資產會計問題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