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助:財務會計無形資產的會計分錄謝謝
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實際成本。但是,為首次發回行股票而答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按該項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實際成本。
本問題應按180W作為入賬成本
借:無形資產 180W
貸:實收資本 180W
無形資產應當自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分期平均攤銷
1800000 /10 /12 = 15000 (月攤銷額)
借: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 15000
貸:無形資產 15000
⑵ 名義金額分錄
名義金額,就是指1元。
借:無形資產(或其他資產科目) 1
貸:營業外收入 1
⑶ 按名義金額入賬什麼意思
名義金額是計算抄利率的本金額襲,一般是簽訂協議時就確定了。在某一時點上,金融市場上由借貸資金的供求關系直接決定並由借貸雙方自由決定利率。
這種利率不同於銀行利率,銀行利率是一定時期內,由銀行判定,適用於銀行交流和與銀行有業務往來的客戶之間的利率,但這些利率都是一定時期內利息量和本金,即名義金額的比率。利息率和利息本身之所以有數量上的限制正是取決於名義金額的多少。
貸款人放棄了的貨幣資本,是本來能帶來使用價值,因此借貸者和銀行中介必須向貸款人支付一定的報酬,這樣利率就不能為零或負數,而是在名義金額基礎上決定的一個正的百分比率。
當然借貸人借用的名義金額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利潤,因而也不能將其收入的全部以利息形式交給放貸者,因此貸款者的利息和借貸者的利潤二者都有相同的上下限:資本的平均利潤和零,這個上下限圍繞名義金額的總量而決定,在資本市場上由供求來協調。
⑷ 求關於無形資產的四個會計分錄
1、借: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150000
貸:現金 150000
2、 借: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160000
貸:銀行存款 160000
3、借: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300000
——資本化支出 500000
貸:銀行存款 300000
應付職工薪酬 100000
原材料 400000
4、借:管理費用 610000
無形資產 500000
貸: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610000
——資本化支出 500000
⑸ 財務會計~無形資產會計分錄
(1)借:無形資產 10000+20000+100000=130000
貸:研發費用-資本性支出 100000
銀行存款 30000
(2)借:管理費用 130000/6=21666.67
貸:無形資產攤銷版 21666.67
(3)借:銀權行存款30000
無形資產攤銷 21666.67*2=43333.33
營業外支出 56666.67
貸:無形資產 130000
支付營業稅和傭金:
借:營業外支出 1500+1500=3000
貸:銀行存款 3000
這是按新會計准則做的,與舊會計准則下不同。
⑹ 有關無形資產會計分錄
無形資產的開發核算,按照新的會計准則,所發生的研發支出均在「研發版支出」科目權中核算。
分錄是:
借:研發支出-費用性支出
-資本性支出
貸:銀行存款
應付職工薪酬
庫存現金等相關科目
無形資產最後形成時,在做結轉,分錄是:
借:無形資產
貸:研發支出-資本性支出
借:管理費用
貸: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⑺ 什麼情況下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會顯示為1元
公允價值不能可靠取得的非貨幣資產入賬金額不同。企業會計准則下,按照名義金額(即1元)計量。
含義:公允價值無法確定,這個經濟事項又確實存在,給它一個金額,讓帳上有體現,不然易疏漏,讓資產流失。
現在的新准則中有名義金額之說,通常是人民幣1元。例如:國家拔給乙單位一項固定資產,由於市場上沒有同類固定資產,很難確定公允價值;所以乙單位做成會計分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 1
貸:營業外收入 1
⑻ 行政單位以名義1元入賬的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會計分錄怎麼做
行政單位也能印一元入賬的motion資產,土地使用權。
⑼ 無形資產的確認
無形資產確認
無形資產確認是指將符合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項目,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加以記錄並將其列入企業資產負債表的過程。會計制度規定,無形資產在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時,企業才能加以確認:(1)該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2)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也就是說,某個項目要確認為無形資產,首先必須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其次還要符合以上兩項條件。
1.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
作為無形資產核算的項目首先應該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即是企業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
符合無形資產定義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企業能夠控制該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這雖是企業一般資產所具有的特徵,但對於無形資產來說,顯得尤其重要。一般來說,如果企業有權獲得某項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同時又能約束其他人獲得這些經濟利益,則說明企業控制了該無形資產,或者說控制了該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具體表現為企業擁有該無形資產的法定所有權,或企業與他人簽訂了協議,使得企業的相關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比如,企業自行研製的技術通過申請依法取得專利權後,在一定期限內便擁有了該專利技術的法定所有權;又比如企業與其他企業簽訂合約受讓商標權。由於合約的簽訂,使商標使用權受讓方的相關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
反之,如果沒有通過法定方式或合約方式認定企業所擁有的控制權,則說明相關的項目不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比如,某企業有一支熟練的員工隊伍,且能認定通過進一步的培訓將會使員工的技術更有長進。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預期員工將會繼續把他們的技術貢獻給企業。但是,企業通常無法對因擁有一支熟練的員工隊伍以及對他們進行過培訓所引起的預期未來經濟利益實施足夠的控制,因而不能認為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出於類似的原因,特定的管理或技術才能也不大可能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除非這些管理或技術才能的利用以及預期從中獲得未來經濟利益,受到法定權利的保護。再比如,企業可能擁有一定的客戶或市場份額,並且為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和信賴付出了努力,從而期望這些客戶繼續與其進行商業往來。但是,因為缺乏法定權利來保護或缺乏其他方式來控制這種客戶關系或客戶對企業的信賴,所以企業一般無法對這種客戶關系和客戶信賴引起的經濟利益實施足夠的控制,從而不能認為這些項目(市場份額、良好的客戶關系和客戶信賴)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
2.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作為企業無形資產予以確認的項目,必須具備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這項基本條件。實務中,要確定無形資產創造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需要實施職業判斷。在實施這種判斷時,需要考慮相關的因素。比如,企業是否有足夠的人力資源、高素質的管理隊伍、相關的硬體設備、相關的原材料等來配合無形資產為企業創造經濟利益。當然,最為重要的是應關注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是否存在相關的新技術、新產品沖擊與無形資產相關的技術或據其生產的產品的市場等。總之,在實施判斷時,企業的管理部門應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存在的各種因素作出最穩健的估計。
3.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是資產確認的一項基本條件。對於無形資產來說。這個條件顯得十分重要。企業自創商譽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但自創商譽過程中發生的支出卻難以計量,因而不能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予以確認。又比如,一些高新科技企業的科技人才,假定其與企業簽訂了服務合同,且合同規定其在一定期限內不能為其他企業提供服務。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這些科技人才的知識在規定的期限內預期能夠為企業創造經濟利益,但由於這些技術人才的知識難以辨認,加之為形成這些知識所發生的支出難以計量,從而不能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加以確認。
(二)無形資產計量
會計制度按無形資產取得方式的不同,對無形資產成本的確定作了明確規定。
1.外購無形資產
會計制度規定,購入的無形資產應以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入賬價值。比如,某企業以100萬元外購一項專利權,同時還發生相關費用2萬元,那麼該外購專利權的成本也即入賬價值為102萬元。
相關的兩點說明:
(1)在計算確定無形資產成本時不考慮現值因素。企業可能採取賒購的方式購入無形資產,在這種情況下,應按承擔的負債的總額入賬。比如,甲公司從乙公司購入一項無形資產,價款200萬元,一年後付清款項。在這種情況下,甲公司應按200萬元作為購入無形資產的成本,並以此金額入賬。這種處理方式與國際會計准則及其他一些國家的做法有些不同,它們一般要求將200萬元進行折現來確定該購入無形資產的成本。
(2)對於一攬子購入的無形資產,其成本通常應按該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的公允價值相對比例確定。比如,甲公司從乙公司購入一項專利權和相關設備,價格及相關費用共計300萬元。其中,專利權可以單獨辨認,但其與相關設備的價格沒有分別標明。在這種情況下,應考慮該專利權和相關設備的公允價值的相對比例來分攤實際支付的300萬元價款。假設該專利權和相關設備公允價值的相對比例為5:1,那麼專利權的成本應為250萬元,而相關設備的成本應為50萬元。
採用公允價值相對比例來確定與其他資產一同購入的無形資產的成本,須以該無形資產的相對價值是否較大為前提。如果相對價值較小,則無須單獨核算,可以計入其他資產的成本,視為其他資產的組成部分核算;反之,則需要單獨核算。比如,只是作為電腦必不可少的附件隨機購入的、金額相對較小的軟體,就不必單獨核算;但如果是連同一組電腦購入、金額也相對較大(甚至佔主要部分)的管理系統軟體,則應單獨核算。與地上附著物一同購入的土地使用權也屬於類似的情況。
2.換入無形資產
會計制度規定,通過非貨幣性交易換入的無形資產,其入賬價值應按有關非貨幣性交易的會計處理規定確定。為此,企業應區別以下情況進行處理:
(1)不涉及補價的,換入無形資產應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入賬價值。
比如,甲企業以其非現金資產換入一項無形資產,換出的非現金資產的賬面價值為20萬元,相關稅費為1萬元,不涉及補價,則換入無形資產應按21萬元入賬。
(2)涉及補價的,應區別不同情況處理:
①支付補價的,換入無形資產應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比如,甲企業以其非現金資產換入一項無形資產,換出的非現金資產的賬面價值等於20萬元,支付的補價為2萬元,相關稅費為1萬元,則換入無形資產應按23萬元入賬。
②收到補價的,換入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應按如下公式計算確定:
換入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比如,甲企業以其非現金資產換入一項無形資產,換出的非現金資產的賬面價值等於20萬元,公允價值為20萬元,收到補價2萬元,相關稅費為1萬元,則換入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按以下方法計算確定:
換入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20-(2/20)×20+1=19(萬元)。
如果換入無形資產時,還同時換入其他資產,則該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應按其公允價值占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乘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之和來確定。
比如,甲企業以若干項資產換入包括無形資產在內的一組資產,換出的資產賬面價值總額為1000萬元,換入無形資產的公允價值占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為2:5,發生的相關稅費為2萬元,則換入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應按如下公式計算確定:
換入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1000+2)×(2/5)=400.8(萬元)
3.投資者投入無形資產
會計制度規定,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入賬價值;但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入賬價值。也就是說,企業在確定通過投資獲得的無形資產成本時,應區分以下情況來處理:
(1)一般情況下,企業接受投資獲得的無形資產(即不包括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其成本由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確定。
比如,A公司為甲、乙兩個股東共同投資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經營一年後,甲、乙股東之外的另一個投資者丙要求加入A公司。經協商,甲、乙同意丙以一項非專利技術投入,三方確認該非專利技術的價值是100萬元。在這個例子中,A公司在接受丙投入的非專利技術時,應按100萬元入賬。
又比如,B公司為一家上市公司,今年擬增發新股。甲企業為其老股東,經與B公司協商,擬以一項專利權抵繳新購股款。雙方確認,甲企業用於抵繳股款的專利權價值為200萬元,等於所購股款。在這個例子中,B公司在接受甲公司投入的專利權時,應按200萬元入賬。
(2)對於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由於發行當時股票沒有明確的市價,因而應以該無形資產在對方(即投資方)的賬面價值入賬。這也說明,如果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在投資者賬上沒有記錄,那麼首次發行股票的企業在接受這項無形資產時不應將其入賬。
4.債務重組取得無形資產
會計制度規定,通過債務重組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入賬價值應按有關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規定確定。
通過債務重組取得無形資產的情況,通常產生於債務人以無形資產償債。根據債務重組准則的規定,債權人企業獲得的無形資產的成本,應按重組債權的賬面價值入賬;如發生相關稅費,應考慮相關稅費的影響。
比如,如果企業債權的賬面價值(即扣除減值准備後的余額)為120萬元,發生的相關稅費為2萬元,則通過債務重組取得的無形資產應按122萬元入賬。
債務重組交易涉及補價的,應區別不同情況進行處理:收到補價的,無形資產的成本按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減去補價後的余額確定;支付補價的,按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和補價確定。
5.接受捐贈取得無形資產
會計制度規定,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應分別以下情況確定:
(1)捐贈方提供了有關憑據的,按憑據上標明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確定。比如,甲公司接受外單位捐贈的一套計算機管理軟體,捐贈方所捐軟體系外購的,價款100萬元;捐贈過程中,發生相關稅費3萬元。在這個例子中,甲公司應按103萬元將接受捐贈的該軟體入賬。
(2)捐贈方沒有提供有關憑據的,按如下順序確定:同類或類似無形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應按參照同類或類似無形資產的市場價格估計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確定;同類或類似無形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按該受贈無形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確定。
比如,企業接受別人捐贈獲得某專利權,但捐贈方未提供有關其價值的憑據;在技術市場上,與該專利權相類似的專利權的價格為100萬元,按專業人士估計,該專利權的價值為90萬元。假定沒有發生相關稅費,則企業應將該專利權按90萬元入賬。
值得注意的是,無形資產的惟一性決定了同類或類似無形資產的缺乏,以及相關市場不夠活躍。因此,在捐贈方沒有提供相關價值憑據的情況下,往往要藉助於對其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計算來確定其入賬價值。
6.自創開發無形資產
會計制度規定,自行開發並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入賬價值應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資、律師費等費用確定;依法申請取得前發生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應於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
企業在自行研究與開發無形資產過程中,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費用。比如,研究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和福利、所用設備的折舊、外購相關技術發生的支出等。發生的這些費用往往難以根據某個特定的項目進行歸集;此外,隨著企業間技術競爭的加劇,企業研究與開發的項目是否很可能成功,是否將來很可能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往往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會計制度明確要求企業在自行開發無形資產過程中發生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應於發生當時確認為當期費用;而依法申請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則應作為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的成本,並依此入賬。
比如,某企業自行開發成功一套計算機管理軟體,並依法申請了專利。為此發生了注冊費和律師費等4萬元。在這個例子中,企業應將申請取得的專利按4萬元入賬。
需要說明的是:(1)無形資產自行開發並依法申請成功前已計入發生當期的費用,在申請成功後不能轉增無形資產的成本。(2)我國會計制度對研究與開發費用規定的處理原則,與相關國際會計准則有所不同。國際會計准則認為,研究與開發應予區分;相應地,研究費用應計入當期損益,開發費用則應在符合一定條件時予以資本化。
⑽ 本月攤銷無形資產價值10000元的會計分錄
要看無形資產是什麼?根據使用用途分別計入管理費用或其他業務成本
借管理費用或其他業務成本10000
待無形資產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