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固定資產折舊額的計算公式
一、年限平均法
年折舊率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二、工作版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權舊額=固定資產原值×(1-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三、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四、年數總和法:
年折舊率=(預計使用壽命-已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預計使用壽命+1)÷2]×100%
(1)年攤銷額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折舊的范圍:
一、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1)房屋建築物;
(2)在用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運輸車輛、工具器具;
(3)季節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設備;
(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二、不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1)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2)以前年度已經估價單獨入賬的土地;
(3)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
(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貳』 固定資產折舊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及計算公式如下:
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稱直線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是等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l-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叄』 攤銷額怎麼算
應該先有總的生產量,比如一項無形資產在生產100萬件產品後攤銷完畢,那麼你每月生產多少,就按照比例來計算攤銷額 應該少加了括弧【(無形資產成本—預計殘值)/預計生產總量】×實際生產總量 括弧里是比值
『肆』 年累攤銷額怎麼計算的呢
原值為8737159.50元,
攤銷期限40年,
月攤銷額=8737159.5/(40*12)=18202.42元
原值為內8737159.50元-累計攤銷額為163821.78元=凈值容為8573337.72元
累計攤銷額為163821.78元——是指自攤銷期開始至現在的已攤銷金額。
凈值為8573337.72元——剩餘未攤銷金額
原值為8737159.50元——當時購買時的金額
『伍』 固定資產的年折舊率或年攤銷額怎麼算
根據今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教材上的說明,只有更新改造中和報廢的固定資產,土地(非土地使用權),破產、關停企業的固定資產,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不提。
房屋、建築物以外未使用、不需使用以及封存的固定資產根據新准則是要提折舊的。
一、固定資產的折舊
(一)固定資產應當按月計提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不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提足折舊後,不論能否繼續使用,均不再計提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提足折舊,是指已經提足該項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應計折舊額,是指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後的金額。已計提減值准備的固定資產,還應當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累計金額。
(二)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固定資產,應當按照估計價值確定其成本,並計提折舊;待辦理竣工決算後,再按實際成本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但不需要調整原已計提的折舊額。
二、固定資產的後續支出
固定資產的後續支出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費用等。
固定資產的更新改造等後續支出,滿足本准則第四條規定確認條件的,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如有被替換的部分,應扣除其賬面價值;不滿足本准則第四條規定確認條件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應當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三、固定資產的棄置費用
棄置費用通常是指根據國家法律和行政法規、國際公約等規定,企業承擔的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等義務所確定的支出,如核電站核設施等的棄置和恢復環境義務等。企業應當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3 號——或有事項》的規定,按照現值計算確定應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金額和相應的預計負債。油氣資產的棄置費用,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7 號——石油天然氣開采》及其應用指南的規定處理。
不屬於棄置義務的固定資產報廢清理費,應當在發生時作為固定資產處置費用處理。
四、備品備件和維修設備
備品備件和維修設備通常確認為存貨,但符合固定資產定義和確認條件的,如企業(民用航空運輸)的高價周轉件等,應當確認為固定資產。
五、經營租入固定資產改良 企業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發生的改良支出,應予資本化,作為長期待攤費用,合理進行攤銷。
不計提折舊的情況:對於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資產,可以不計提折舊。
年限平均法(一)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折舊均衡地分攤到各期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是等額的。
計算公式如下:
月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月份×100%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入賬原值×月折舊率
此方法適用於當期新增的固定資產。
年限平均法(二)
月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月份 ×100%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入賬原值-月初累計折舊-月初凈殘值/ 預計使用月份-已計提折舊的月份×100%
此方法適用於建賬日期前已入賬並按照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費用的固定資產。
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的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基本計算公式為:
每一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入賬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舊額
當您選擇以工作量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界面中會提供"預計工作量"、"已提工作量"和"工作量單位"三個欄目,您直接輸入相應的數據即可。
雙倍余額遞減法: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為:
月折舊率=2/預計使用月份×100%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其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以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凈殘值)平均攤銷。系統將根據該固定資產預計使用月份和已計提折舊月份兩項的內容,自動判斷剩餘使用期間,如剩餘使用期間為24個月時,計提折舊的金額會按照規定方法重新計算。
年數總和法:年數總和法又稱合計年限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凈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的減低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計算公式如下:
月折舊率= 預計使用月份-已計提月份/預計使用月份×(預計使用月份+1)÷2×100%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入賬原值-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名詞解釋:
1固定資產的凈值 = 固定資產原值 - 折舊 - 凈殘值
2固定資產殘值是:預計一項固定資產最後能剩下多少的價值,
3固定資產殘值 = 固定資產原值 * 預計凈殘值率
『陸』 關於無形資產的攤銷額的計算
一、直線法
直線法又稱平均年限法,是將無形資產的應攤銷金額均衡地分配於每一會回計期間的一種方法答。計算公式:
無形資產年攤銷額=無形資產取得總額/使用年限
二、產量法
產量法是指按無形資產在整個使用期間所提供的產量為基礎來計算應攤銷額的一種方法。它是以每單位產量耗費的無形資產價值相等為前提的。計算公式:
每單位產量攤銷額=每期無期資產攤銷額=每單位產量攤銷額×該期實際完成產量
三、加速攤銷法
加速攤銷法是相對於每年攤銷額相等的勻速直線攤銷法而言的,是無形資產在使用的前期多計攤銷,後期少計攤銷,攤銷額逐年遞減的一種攤銷方法。採用加速攤銷法,目的是使無形資產成本在估計使用年限內加快得到補償。加速攤銷方法有餘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
余額遞減法:年攤銷額=年初無形資產賬面凈值×年攤銷率
年數總和法:年攤銷率=無形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無形資產使用年數和×100%
『柒』 會計中每種攤銷方法如何計算(直線法,平均年限法等等。)
無形資產攤銷直線法是將無形資產的應攤銷金額均衡地分配於每一會計期間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無形資產年攤銷額=無形資產取得總額÷使用年限。
年限平均法的計算公式如下: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100%,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無形資產應當自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分期平均攤銷,計入損益。如預計使用年限超過了相關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該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按合同規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來確定。
(7)年攤銷額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法律法規,合同或者企業申請書分別規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照法定的有效期限與合同或者企業申請書規定的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則確定。
2、法律法規未規定有效期限,企業合同或企業申請書中規定了受譽年限的,按照合同或企業申請書規定的受譽年限確定。
3、法律法規,合同或企業申請書均未規定法定有效期和受益年限的,按照不少於10年的期限確定。
4、無形資產的攤銷期限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改變,否則須經有關部門批准。
『捌』 無形資產攤銷計算
對無形資產的攤銷採用直線法、產量法和加速攤銷法。
一、直線法
直線法又稱平均年限法,是將無形資產的應攤銷金額均衡地分配於每一會計期間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無形資產年攤銷額=無形資產取得總額/使用年限
二、產量法
產量法是指按無形資產在整個使用期間所提供的產量為基礎來計算應攤銷額的一種方法。它是以每單位產量耗費的無形資產價值相等為前提的。其計算公式如下:
每單位產量攤銷額=每期無期資產攤銷額=每單位產量攤銷額×該期實際完成產量
三、加速攤銷法
加速攤銷法是相對於每年攤銷額相等的勻速直線攤銷法而言的,是無形資產在使用的前期多計攤銷,後期少計攤銷,攤銷額逐年遞減的一種攤銷方法。
1、余額遞減法
余額遞減法是在前期不考慮無形資產預計殘值的前提下,根據每期期初無形資產的成本減去累計攤銷後的金額和若干倍的直線法攤銷率計算無形資產攤銷額的一種方法。下面以雙倍余額遞減法為例予以說明,其計算公式如下:
年攤銷額=年初無形資產賬面凈值×年攤銷率
其中,無形資產賬面凈值=無形資產成本-累計攤銷額。在雙倍余額遞減法下,無形資產在後期的賬面凈值可能會低於其殘值,因此,應在攤銷轉自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無形資產成本減去累計攤銷額再扣除預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攤銷。
2、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是將無形資產的成本減去預計殘值後的金額乘以逐年遞減的攤銷率計算每年攤銷額的一種方法。攤銷率的分子代表無形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其計算公式如下:
年攤銷率=無形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無形資產使用年數和×100%
或者表示為:
年攤銷率=×100%
年攤銷額=(無形資產成本-預計殘值)×年攤銷率
(8)年攤銷額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
第三條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中的可辨認性標准:
(一)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資產或負債一起,用於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
(二)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
第四條 無形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一)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二)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第五條 企業在判斷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時,應當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壽命內可能存在的各種經濟因素作出合理估計,並且應當有明確證據支持。
第六條 企業無形項目的支出,除下列情形外,均應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一)符合本准則規定的確認條件、構成無形資產成本的部分;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中取得的、不能單獨確認為無形資產、構成購買日確認的商譽的部分。
第七條 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應當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研究是指為獲取並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
開發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
第八條 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第九條 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
(一)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
(二)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並使用或出售的意圖;
(三)無形資產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存在市場或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的,應當證明其有用性;
(四)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並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
(五)歸屬於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地計量。
第十條 企業取得的已作為無形資產確認的正在進行中的研究開發項目,在取得後發生的支出應當按照本准則第七條至第九條的規定處理。
第十一條 企業自創商譽以及內部產生的品牌、報刊名等,不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玖』 年折舊額和月折舊額的公式
直線法:也叫年限平均法。 年折舊額=(原價-凈殘值)/預計使用的年限 或=原價(1-凈殘值率)/預計使用的年限比如:一項固定資產原價20000,預計凈殘值2000,預計使用的年限為9年 那麼相應的年折舊額=(20000-2000)/9=2000年數總和法:是加速折舊法的一種。他的特點是折舊的總額不變,但每年的折舊率逐年降低。開始用資產的頭幾年,資產的效能高,所以折舊大,後幾年,貢獻低,所以折舊相應的少。 年折舊額=(原價-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年折舊率是遞減的分數來表示,將逐期年數相加作為這遞減分數的分母(比如預計使用5年,遞減分數的 分母 則為 5+4+3+2+1=15),將逐期年數倒轉順序分別做遞減分數的分子(即分子的順序是 5,4,3,2,1)所以如果預計使用的年限是5年,相應的年折舊率是5/15, 4/15, 3/15, 2/15, 1/15.-----年數總和法計算折舊額,關鍵是折舊率因此如果題目中告訴了原價,預計凈殘值,由預計使用年限推出年折舊率,就可以算出年折舊額了與此有點相反的是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凈值*年折舊率 他的特點:年折舊率不變,每年的折舊率都是: 2/預計使用的年限; 這體現的是雙倍余額遞減法里的「雙倍」 但是每年計提折舊的基數變了(期初固定資產的凈值 每年在變化) 這體現的是雙倍余額遞減法里的「余額」 最後兩年的折舊額是一樣的=(到那時的賬面價值-預計凈殘值)/2 舉個例子,某設備的原值是800萬,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20萬,如果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那麼設備的第一年該計提的折舊? 首先 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凈值*年折舊率 年折舊率=2/5 期初固定資產凈值=原價-已經計提的累計折舊=800-0=800萬(最後兩年考慮殘值) 所以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凈值*年折舊率=800* (2/5) =320萬同理,第二年的折舊 年折舊率不變還是2/5 期初固定資產凈值=原價-已經計提的累計折舊=800-320=480萬 所以第二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凈值*年折舊率=480*(2/5)=192萬第三年的折舊額同第二年的一樣的演算法除了最後兩年的折舊額是一樣的,=(原價-所有已經計提的累計折舊-預計凈殘值)/2
月折舊為年折舊除以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