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教債券溢價發行的資金成本計算
請問:發行費用率為4%是按
(發行總面額)計算還是按(發行價格)計算?
2. 債券溢價發行,按實際成本計算攤余成本做賬,誰能把這裡面的問題給我講清楚,通俗點,最好舉個例子。
比如某公司發行了一個債券,面值1000,票面利率10%,市場利率為8%,5年期,問每年應計利息是多少?
步驟一求出債券理論價值:PV=100*(P/A, 8% ,5)+1000*(P/F, 8%, 5)=1079.85
步驟二編制債券折溢價攤銷表:
年數 期初價值 + 應計利息 - 實際支付利息 = 期末價值
1 1079.85 86.39 100 1066.24
2 1066.24 85.30 100 1051.54
3 1051.54 84.12 100 1035.67
4 1035.67 82.85 100 1018.52
5 1018.52 81.48 100 1000
應計利息=期初價值*市場利率
實際支付利息不是計入利潤表的數,而是計入現金流量表的數
應計利息計入利潤表
3. 攤銷是生產成本和管理費用怎麼計算
攤銷費是指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在一定期限內分期攤銷的費用。也指投資不能形成固定資產的部分。
在企業經濟運營中,按會計准則進行帳務處理時,對當期所發生的費用進行歸屬計算的都叫攤銷費,不一定專指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
長期待攤費用,是指企業已經支出,不能全部計入當年損益,需在1年以上分期攤銷的各項費用,包括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開辦費、不能由股票溢價和發行股票凍結期間利息收入抵銷的股票發行費用等。由於這些費用不同於列作流動資產需在1年或1年以內攤銷的待攤費用,在會計中將它另行設置「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科目(採用企業會計制度的開發企業在「長期待攤費用」科目)進行核算,發生時將它記入「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科目的借方。
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採用攤銷方法核算的,實際發生的大修理支出,應在大修理間隔期內平均攤銷。如兩次大修理的間隔期為3年,就應在36個月內平均攤銷。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應在租賃期限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孰短的期限內平均攤銷。在攤銷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和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時,應按受益對象分攤攤入工程施工成本、開發成本、管理費用,作如下分錄入賬:
借:工程施工 ×××
開發成本或生產成本 ×××
管理費用 ×××
貸: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
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包括人員工資、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以及不計入固定資產價值的借款利息等,在發生時,應記入「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科目的借方。至於分期攤銷還是一次轉銷,則有較大的分歧。房地產開發企業會計制度根據企業財務通則規定:開發費自投產營業之日起,按照不短於5年的期限分期攤銷。企業會計制度規定:開辦費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當月的損益。將開辦費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的當月損益,雖符合會計謹慎性原則,但在開發企業開始經營時,一般不可能有經營收入,這樣就會使開業當月發生較大虧損,這在核算上有失公允。不論分期攤銷還是一次攤銷,開辦費均應將它自「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科目的貸方轉入「管理費用」科目的借方。作如下分錄入賬:
借:管理費用 ×××
貸: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 ×××
股份有限公司委託其他單位發行股票支付的手續費或傭金等相關費用,減去股票發行凍結期間的利息收入後的余額,從發行股票的溢價中不夠抵銷的,或者無溢價的,若金額較大,按照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應先記入「長期待攤費用」科目,在不超過2年的期限內平均攤銷,計入管理費用;若金額不大,可直接計入當月管理費用。
「長期待攤費用」科目應按費用的種類設置明細分類賬,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攤銷的各項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應按費用項目披露其攤余價值、攤余期限、攤銷方式等。
4. 溢價發行的債券,按期攤銷和計算應計利息時的分錄是
發行時:
借 銀行存款
貸 應付債券-面值
-利息調整
按期攤銷和計提利息的分錄為:
借 財務費用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貸 應付利息
5. 為什麼攤銷成本的計算方法不一樣一個是5+2,另一個是5-3
為什麼攤銷成本的計算方法不一樣?一個是5+2,另一個是5-3?
而你退
6. 怎麼計算攤銷費用
攤銷費是指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在一定期限內分期攤銷的費用。也指投資不能形成固定資產的部分。
在企業經濟運營中,按會計准則進行帳務處理時,對當期所發生的費用進行歸屬計算的都叫攤銷費,不一定專指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
長期待攤費用,是指企業已經支出,不能全部計入當年損益,需在1年以上分期攤銷的各項費用,包括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開辦費、不能由股票溢價和發行股票凍結期間利息收入抵銷的股票發行費用等。由於這些費用不同於列作流動資產需在1年或1年以內攤銷的待攤費用,在會計中將它另行設置「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科目(採用企業會計制度的開發企業在「長期待攤費用」科目)進行核算,發生時將它記入「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科目的借方。
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採用攤銷方法核算的,實際發生的大修理支出,應在大修理間隔期內平均攤銷。如兩次大修理的間隔期為3年,就應在36個月內平均攤銷。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應在租賃期限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孰短的期限內平均攤銷。在攤銷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和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時,應按受益對象分攤攤入工程施工成本、開發成本、管理費用,作如下分錄入賬:
借:工程施工 ×××
開發成本或生產成本 ×××
管理費用 ×××
貸: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
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包括人員工資、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以及不計入固定資產價值的借款利息等,在發生時,應記入「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科目的借方。至於分期攤銷還是一次轉銷,則有較大的分歧。房地產開發企業會計制度根據企業財務通則規定:開發費自投產營業之日起,按照不短於5年的期限分期攤銷。企業會計制度規定:開辦費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當月的損益。將開辦費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的當月損益,雖符合會計謹慎性原則,但在開發企業開始經營時,一般不可能有經營收入,這樣就會使開業當月發生較大虧損,這在核算上有失公允。不論分期攤銷還是一次攤銷,開辦費均應將它自「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科目的貸方轉入「管理費用」科目的借方。作如下分錄入賬:
借:管理費用 ×××
貸: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 ×××
股份有限公司委託其他單位發行股票支付的手續費或傭金等相關費用,減去股票發行凍結期間的利息收入後的余額,從發行股票的溢價中不夠抵銷的,或者無溢價的,若金額較大,按照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應先記入「長期待攤費用」科目,在不超過2年的期限內平均攤銷,計入管理費用;若金額不大,可直接計入當月管理費用。
「長期待攤費用」科目應按費用的種類設置明細分類賬,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攤銷的各項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應按費用項目披露其攤余價值、攤余期限、攤銷方式等。
7. 15、若公司債券溢價發行,溢價按實際利率法攤銷,隨著溢價的攤銷,各期計入財務費用的金額( )。單項
A.會逐期減少
攤余成本越來越少,因此計提的利息越來越少
8. 購買短期債券的折溢價攤銷和利息攤銷(實際利率法)
實際利率法又稱「實際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費用按實際利率乘以期初債券帳面價回值計算,按答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與按票面利率計算的應計利息的差額,即為本期攤銷的溢價或折價。
實際利率法是採用實際利率來攤銷溢折價,其實溢折價的攤銷額是倒擠出來的.計算方法如下:
1、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 期初債券的帳面價值 * 實際利率
2、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 = 面值 * 票面利率
3、在溢價發行的情況下,當期溢折價的攤銷額 = 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 - 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4、在折價發行(即發行價低於債券票面價值)的情況下,當期折價的攤銷額(記入「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科目) = 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記入「投資收益」) - 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記入「應收利息」)
注意: 期初債券的帳面價值 = 面值 + 尚未攤銷的溢價或 - 未攤銷的折價。如果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計提的利息會增加債券的帳面價值,在計算的時候是要減去的。
9. 會計上的攤余成本怎麼計算,在溢價和折價兩種情況下計算有什麼區別
攤余成本計算方式:
假設A企業溢價發行5年期債券面值100元,實際發行價格125元,票面年利率10%,每年付息,5年到期後一次性償還本金100元。
100×10%×(P/A,i,5) + 100×(P/F,i,5) = 125
其中(P/A,i,5)為利率為i,期數為5期的年金現值系數;(P/F,i,5)為利率為i,期數為5期的復利現值系數。
用插值法計算出實際利率i=4.33%
第一年年末攤余成本
=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本期實際利息(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 應付利息(票面利率*票面面值)
=125+125*4.33%-100*10%
=120.4125;
區別:
溢價發行債券和折價債券區別如下:
1、當你的債券票面利率高於銀行利率時,由於投資人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而對於發行方來說,溢價發行相當於從投資人那裡多收取一部分錢來彌補今後將付給投資人的那部分利息。
2、相反,當你的債券票面利率低於銀行利率時,如果你不折價發行,沒有人會來購買你所發行的債券,因為債券的風險比銀行儲蓄高,而如果你不能夠提供更高的利率,投資者沒有理由購買你發行的債券。
3、折價發行,相當於彌補給投資者一部分在今後他無法從購買債券中獲得的利息,使得他能夠獲得比銀行利息更高的一個利息。
溢價或折價是由於債券的票面利率與實際利率不同而引起的。當債券票面利率高於市場利率,表明債券發行單位實際 支付的利息將高於按市場利率計算的利息,發行單位則在發行時按照高於債券票面價值的價格發行,即溢價發行,對購買者而言為溢價購入。
溢價發行對投資者而言,是為以後多得利息事先付出的代價。對發行者而言,是為以後多付利息而事先得到的補償。如果債券的票面利率低於市場利率,表明發行單位今後實際支付的利息低於按照市場利率計算的利息,則發行單位按照低於 票面價值的價格發行,即折價發行,折價發行對投資者而言,是為今後少得利息而事先得到的補償,對發行者而言是為今後少付利息而事先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