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IPO對申購者有什麼要求,得具備什麼條件才允許購買
申購者需要擁有上海證交所或深圳證交所證券帳戶並且在券商處開好戶,申購創業板新股的也要開通創業板。
根據2014年新股申購新規,在新股申購T-2日前20個交易日(含T-2日)的日均持有市值在10000元以上的客戶才可以參加新股申購。擁有滬市日均市值每10000元可以對應申購1000股滬市新股,深市日均市值每5000元可以對應申購500股深市新股,滬深市值不合並計算。
需要多少資金要看申購的什麼新股,股價不一樣,資金要求也不一樣。上海的最低申購1000股,深圳的最低申購500股。
㈡ 如果一個公司和一個科研機構共享一個專利,那麼公司在IPO時,這個專利怎麼計入報表算不算無形資產
只有來在開發階段能資本化的部分才能形自成無形資產的成本 而且資本化的條件比較嚴格 證監會也比較關注 大多數自行研發的專利的費用都是計入當期損益的 不會體現在無形資產科目里 原來報表上沒有的 也不能憑空造出來 像這種共享的 如果想體現在無形資產科目里 那就只能花錢向科研機構買他那部分所有權 然後成本計入無形資產 如果這個專利是公司的關鍵技術的話 最好花錢買過來 要不可能存在資產不完整的嫌疑
㈢ 什麼是IPO管理辦法
IPO管理辦法凸顯三大特點
來源:經濟日報
證監會4月28日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主要具有三大特點。
推動優質企業發行上市
《辦法》對發行人從公司治理和財務指標兩個方面提出了較為嚴格的條件,對證券法規定的發行條件進行了細化。一方面,為了從增量上調整上市公司結構,針對過去由於改制不徹底、部分剝離上市、模擬計算業績帶來的上市公司不獨立、業績不真實的情況,加大了對發行人獨立性的要求,體現了鼓勵整體上市的精神。另一方面,考慮到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需要,《管理辦法》對在主板上市的公司提出了比較高的財務指標方面的要求,為今後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預留了空間。
從嚴格對發行人獨立性的要求方面來說,《辦法》對發行人的資產、人員、財務、機構和業務的獨立性提出了要求,並且明確了對發行人主體資格的要求。
一是在組織形式上規定,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滿三年後方可申請發行上市;二是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允許有限責任公司以按原賬面凈資產值折股的方式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行人連續計算持續經營時間,但發行人必須最近三年主營業務和管理層未發生重大變化,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更;三是對募集設立股份公司的方式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只允許經國務院批準的有限責任公司方可採用募集設立的方式發行股票並上市;四是為支持大型優質企業發行上市,規定了經國務院批準的發行人可以不受成立三年限制的豁免條款。
在要求適當提高發行人的財務指標方面,《辦法》從多方面設定了具體的條件。
首先,對發行人的凈利潤提出了三個要求:一是最近三年連續盈利,要求企業有穩定的盈利能力;二是最近三年累計凈利潤不低於3000萬元,要求企業具有一定的盈利規模;三是計算凈利潤時要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較低者為依據,以合理反映發行人生產經營活動的持續盈利能力。
其次,對發行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和營業收入提出要求,並將二者設定為替代性指標。《辦法》要求發行人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超過5000萬元。《管理辦法》將營業收入指標設定為現金流量指標的替代指標,即要求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營業收入累計超過3億元,為最近三年凈利潤指標的10倍。
再次,關注持續盈利能力。《辦法》
主要從防範重大風險的角度,對可能對持續盈利能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情形做出了禁止性規定。
第四,延續了無形資產比例限制的要求。《辦法》延續了最近一期末無形資產占凈資產的比例不高於20%的規定,但允許扣除土地使用權、水面養殖權和采礦權等用益物權。
第五,明確了擬在主板市場上市的公司的發行前股本規模。《辦法》要求發行人發行前的股本總額不少於3000萬元,證券交易所還將在《上市規則》中明確主板上市公司的最低股本規模。
強化市場約束機制
為加強市場對發行人的約束機制,《辦法》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了調整。
一是實施預先披露制度,強化社會監督。《辦法》對預先披露的時間、地點和內容做出了具體規定。
二是取消籌資額不得超過凈資產兩倍的規定,要求發行人建立募集資金專項存儲制度。《辦法》保留了籌資額和投資項目應當與發行人生產經營規模、財務狀況、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等相適應的要求,並要求發行人建立募集資金專項存儲制度,以便於對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三是取消關聯交易比例不得超過30%的規定,對關聯交易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披露要求。《辦法》未對發行人的關聯交易比例作出具體的數字規定,而是對發行人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披露要求,由投資者根據披露的信息作出投資決策。
此外,還取消了輔導期一年的規定,對保薦人的審慎核查工作提出嚴格的監管要求;取消了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前12個月內不得增資擴股的規定,但提高禁售期要求。
加大中介機構責任
證券法規定股票發行審核實行核准制度。核准制的內涵是對發行人實行強制性信息披露,監管部門對發行人披露的信息進行合規性審查,投資者根據發行人披露的信息作出投資決策。保薦人、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等中介機構在監督和指導發行人真實、准確、完整地披露信息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證券法對發行人披露的信息存在虛假記載、重大遺漏和誤導性陳述的情況規定了嚴厲的處罰措施,對中介機構的連帶責任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辦法》根據證券法的立法精神,為進一步提高發行人信息披露的質量,發揮中介機構的把關作用,細化和加強了中介機構的審慎核查責任。
其中包括:對中介機構出具的文件明確提出要求,加大其審慎核查責任;將中介機構出具的文件作為招股說明書的備查文件,在指定網站上披露;加大對中介機構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等方面。
㈣ ipo新規中,網上配售和網下配售分別是什麼意思有啥區別。新規和舊規有啥區別
網上和網下一直都有的,不是新規才有的
一個公司發行股票,比如發行1000股,那麼可能600股在網上發行,400股在網下發行
而網上發行呢,無論機構還是個人都可以參與申購,而網下發行,只有合格的機構才能參與
新規以後,就是參與網下的機構不能再參與網上了,這樣呢可以降低機構的中簽率,盡量提高散戶等中小投資人的中簽率
㈤ ipo歷史沿革要求對無形資產出資超過注冊資金的50
可以用無形資產出資,但無形資產的比例不能超過70%,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專法》、《公司注屬冊資本登記管理規定》及中國證監會的有關規定,以無形資產出資時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1)無形資產出資不得超過一定比例。公司設立時,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於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三十,即無形資產不得超過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七十。公司在申請發行上市時,最近一期末無形資產(扣除土地使用權、水面養殖權和采礦權等後)占凈資產的比例不高於20%。 (2)無形資產出資形式有一定限制。即無形資產必須符合可以用貨幣估價和可以依法轉讓的要求,股東不得以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譽、特許經營權等作價出資。 (3)涉及到以非專利技術出資的,應以法定方式向公司交付該技術以及公司在使用該技術上有無存在障礙。 (4)涉及到以專利權和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出資的,應注意其剩餘保護年限及是否許可第三人使用的情況、對公司經營的影響。
㈥ ipo重啟新規 市值配售多少市值最佳
IPO重啟新規,主要是繳款制度的改變,而市值的要求沒有變化。根據大部分新股的申購上限來看,上限一萬到二萬股的居多,因此,深市和滬市的新股額,各達到2萬是比較好的結果。達到2萬的新股額,就要在20個交易日中,平均每日持有股票市值達到20萬,深市和滬市各20萬,這樣總共每日要達到40萬的市值。當然,如果你資金多,可以持有更多的股票,也是可以的,少數新股的申購上限大於2萬股。
㈦ ipo需滿足哪些財務指標
一、償債能力指標
(一)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1.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2.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3.現金流動負債比率=年經營現金凈流量÷年末流動負債×100%
(二)長期償債能力指標
1.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2.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
二.營運能力指標
(一)人力資源營運能力指標
勞動效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或凈產值÷平均職工人數
(二)生產資料營運能力指標
1.流動資產周轉情況指標
(1)應收賬款周轉率(次)=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應收賬款余額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平均應收賬款×360÷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2)存貨周轉率(次數)=主營業務成本÷平均存貨
存貨周轉天數=平均存貨×360÷主營業務成本
(3)流動資產周轉率(次數)=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流動資產總額
流動資產周轉期(天數)=平均流動資產總額×360÷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2.固定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固定資產平均凈值
3.總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資產總額
三.盈利能力指標
(一)企業盈利能力的一般指標
1.主營業務利潤率=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2.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成本費用
3.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100%
4.資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觀因素後的年末所有者權益÷年初所百者權益×100%
(二)社會貢獻能力的指標
1.社會貢獻率=企業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
2.社會積累率=上交國家財政總額÷企業社會貢獻總額
四.發展能力指標
1.銷售(營業)增長率=本年銷售(營業)增長額÷上年銷售(營業)收入總額×100%
2.資本積累率=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年初所有者權益×100%
3.總資產增長率=本年總資產增長額÷年初資產總額×100%
4.固定資產成新率=平均固定資產凈值÷平均固定資產原值×100%
㈧ ipo歷史沿革要求對無形資產出資50%的要求
可以用無形資產出資,但無形資產的比例不能超過70%, 根據《中華人民共內和國公司容法》、《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管理規定》及中國證監會的有關規定,以無形資產出資時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1)無形資產出資不得超過一定比例。公司設立時,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於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三十,即無形資產不得超過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七十。公司在申請發行上市時,最近一期末無形資產(扣除土地使用權、水面養殖權和采礦權等後)占凈資產的比例不高於20%。 (2)無形資產出資形式有一定限制。即無形資產必須符合可以用貨幣估價和可以依法轉讓的要求,股東不得以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譽、特許經營權等作價出資。 (3)涉及到以非專利技術出資的,應以法定方式向公司交付該技術以及公司在使用該技術上有無存在障礙。 (4)涉及到以專利權和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出資的,應注意其剩餘保護年限及是否許可第三人使用的情況、對公司經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