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計算無形資產應納稅所得額時候費用化部分調減
加計扣除是企業所得稅的一種稅基式優惠方式,一般是指按照稅法規定在實際發生支出數額的基礎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的扣除數額。如對企業的研發支出實施加計扣除,則稱之為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按照現行政策規定,企業為了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
希望幫助到你。
㈡ 無形資產攤銷對應納稅所得額如何調整
按照直線型攤銷費用,進行扣除。
㈢ 無形資產攤銷對應納稅所得額的調整
這道題是來自東奧的吧,你的資料不齊全,導致誤解啦!
題目中還有:
甲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版:
① 2013年權12月31日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為2300萬元,累計攤銷額為100萬元;
所以,答案:
應調減利潤總額的金額=2400/10*6/12-2400/10*5/12=20萬元,調整後利潤總額=10000-20=9980萬元。
這一步是在補提無形資產一個月的攤銷額,利潤減少
㈣ 如何理解無形資產成本150%攤銷對應交所得稅的影響,請舉例說明。望各位大俠指點迷津。
例如,我公司07年的研究開發支出總共是500萬,資本化支出300萬,07年12月確認了版300的無形資產,10年攤銷,年權底,稅法按150%加計扣除抵稅,請問當期應納稅額如何確認,形成的暫時性差異如何計算和調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五條,根據上述規定 ,可以分兩個步驟處理:
1、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
計算:200+100=300萬元
賬面處理:按照200萬元直接列支為當期費用
稅務處理:年度匯算清繳時進行納稅調整,應納稅所得額調減100萬元。
2、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計算:300+150=450萬元,
每月差異 150÷10÷12=1.25萬元
賬面處理:無形資產按照300萬元原值分10年攤銷。
稅務處理:每月申報時做納稅調整,應納稅所得額調減1.25萬元。
原則:賬面處理按會計制度,納稅申報按稅法,此處理無需調賬。
㈤ 無形資產攤銷為什麼需繳納所得稅
1.根據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七條規定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准專予扣除,無形資產的攤屬銷年限不得低於10年。
所得稅法的精神是允許無形資產攤銷的,但要符合規定的攤銷辦法,如果企業採取的攤銷方法與稅法規定的有出入,那麼在每年的匯算清繳時,注冊會計師就會按照規定的辦法重新計算攤銷,差額部分調整或調減應納稅所得額,但是長遠來看,盡管每年都有差異,但是最終攤銷的總量是不變的,所以長遠來看最終是不影響應納所得稅額的。
2. 所以,如果會計發生處理是:將上年的無形資產攤銷金額計入當年的費用,需要在交納所得稅時做納稅調整增加。
㈥ 無形資產所得稅的計稅基礎怎樣計算
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按照稅法口徑計算而形成的。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二條所稱無形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 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
無形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計稅基礎:
1、外購的無形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為計稅基礎。
2、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以開發過程中該資產符合資本化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
途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
3、通過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無形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
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准予扣除。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低於10年。作為投資或者受讓的無形資產,有關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或者約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攤銷,外購商譽的支出,在企業整體轉讓或者清算時,准予扣除。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第六 十七條)。
(6)無形資產攤銷應納稅所得額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 無形資產所有權和使用權處理不當做假
無形資產的所有權是企業在法律規定范圍內對無形資產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處置的權力。無形資產的使用權是按照企業無形資產的用途和性能加以利用,以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
將只有使用權的無形資產作為有所有權的無形資產下帳,從而增大無形資產攤銷,減少利潤,進而減少所得稅的上繳。
2、 無形資產增加不真實,不合規
企業增加的無形資產有的沒有合法的文件證明,有的已超出了法定有效期。
3、虛增商譽,增大費用
商譽的作價入帳只是在企業合並的情況下發生的,而企業在正常的經營期內,擅自將商譽作價入帳,多攤費用、降低利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無形資產
㈦ 關於無形資產開始攤銷加計扣除應納稅所得額的問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七條規定,無形資產按回照直線法計答算的攤銷費用,准予扣除。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低於10年。作為投資或者受讓的無形資產,有關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或者約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攤銷。外購商譽的支出,在企業整體轉讓或者清算時,准予扣除。如果會計上無形資產攤銷年限低於上述規定的,需要進行納稅調整。
㈧ 無形資產的應納稅所得額都是稅前會計利潤-管理費用而且怎麼應納稅所得額不是計稅基礎
1,首先明確下什麼是資產計稅基礎,計稅基礎是資產負債表日資產賬面價值在未來使用處置時允許作為成本費用在企業所得稅前列支的金額。
資產的計稅基礎=資產歷史成本-以前期間已稅前列支的金額。
題目中無形資產資本化300萬,2017.7.1資本化,7月攤銷,2017年攤銷300/5/2=30萬
無形資產賬面價值300-30=270
2,應納稅所得額
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收入減去准許扣除的項目,
注意,准許扣除的項目和成本是有區別的,無形資產在使用時,准許扣除的就是其成本的攤銷,計稅基礎是攤銷後的成本,不扣除減值准備
應納稅所得額=1000(會計利潤,已經扣除研究100,不資本化100,攤銷30)-230*75%(研究100,不資本化100,攤銷30賬面沒有加計,只有實際發生和攤銷)=827.50
3,計稅基礎
是未來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特別說明是未來)
無形資產攤銷後270萬元+未來可加計扣除的部分270*75%=472.5
4,根據財稅2018年99號文件,所有符合條件的企業2018年.1.1-2020.12.31可以按研發費用按實際發生額的75%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科技型中小企業到2019年後沒有新政策)
題目因此不算嚴謹,因為75加計的比例有時間限制,造成結果全按75%加計計算計稅基礎有些問題。但不影響我們理解
㈨ 無形資產攤銷會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嗎
是的,正確,無形資產攤銷一般直接計入損益,如果有暫時性差異的,會影響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
㈩ 無形資產攤銷對應納稅所得額的調整
稅法規定,研究開發支出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這題目中,無形資產計稅基礎=2400×150%-2400×150%/10×6/12=3420萬元
年末的無形資產賬面價值=2400-2400/10×6/12=2280萬元
當年已攤銷=(2400/10)*6/12=120萬元
或2400-2280=120萬元
年末應交所得稅=(10000-120×50%)×25%=2485萬元
你那本書上那20萬元我看不懂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