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村商品房土地使用費收費標準是什麼
商品房不分城市和農村不會再次收取土地使用費,商品房的土地是國家所有在辦理不動產證時全部繳清,不再收土地使用費,國家規定到期後直接續期。
⑵ 辦理土地使用證需要繳納多少費用
1、假如所購買的房屋用地屬劃撥性質的,需繳納按評估專價40%出讓金,評估費、屬測繪費、登記費按不同的用地面積收取。交易服務費600元、證書費20元,印花稅票5元。
營業稅5.4%,契稅3%,增值稅1%屬財稅部門收取部分。
2、如果你所購買的房屋用地屬出讓性質的,則除出讓金部分不用繳交外,其他收費同上。
根據《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登記規則》的規定,土地登記按照土地登記申請書——地籍調查——權屬審核——登記發證的程序辦理:
1、土地登記申請書;
2、單位、法定代表人證明,個人身份證明或者戶籍證明;
3、土地權屬來源證明材料(政府材料);
4、初始登記頒發的土地證書;
5、地上附著物權屬證明;
6、建設用地批准書(土地違法案件行政處罰決定書);
7、批准用地繳稅費發票或有關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支付憑證。
⑶ 請問土地使用費的徵收標准如何
答:土地使用費依據土地等級和類別,按《深圳經濟特區甲種土地使用費徵收標准》或《深圳經濟特區乙種土地使用費徵收標准》計征;如屬臨時用地的,按《深圳經濟特區臨時(短期)地租標准》計征。
⑷ 四川省宜賓市土地賠償標準是多少
四川省宜賓市征地補償標准來源:中國土地法律網 發布時間:2010-04-27 責任編輯:鮑鳳陽 查看次數:707 關於印發《宜賓市征地補償安置辦法》的通知
宜府發[2001]13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級各部門:
《宜賓市征地補償安置辦法》已經市政府批准,現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宜賓市征地補償安置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征地補償安置管理,保障征地工作順利進行,保護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實施條例》、《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行政區域內的征地補償安置適用本辦法,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征地補償安置,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徵用集體所有的土地,對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包括其他合法使用集體土地的單位和個人,下同)進行補償安置的行為。
第四條 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城市規劃區和市屬以上重點工程征地補償安置工作,區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區縣范圍內征地補償安置工作,但是需要由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的除外。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征地工作的領導,有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做好征地補償安置工作;有關鄉鎮、街道辦事處和村(居)民委員會應當支持、配合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做好征地補償安置工作。
第五條 市、區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本辦法對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給予補償安置。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應當服從國家征地的需要,不得阻撓征地工作。
第六條 除市、區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進行征地活動。
第七條 在征地補償安置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市、區縣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一般規定
第八條 自徵用土地調查公告發布之日起,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不得在征地范圍內搶栽、搶種農作物和改變土地用途。搶栽、搶種的農作物不予補償,改變土地用途的按改變前的土地用途予以補償。
第九條 徵用土地方案由市、區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擬訂。徵用土地方案經依法批准後,由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市、區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並將批准征地機關、批准文號、徵用土地的用途、范圍、面積以及征地補償標准、農業人員安置辦法、辦理征地補償登記的地點和期限等,在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街道辦事處)和村予以公告。
第十條 市、區縣人民政府在發布徵用土地調查公告後,公安、工商行政、規劃等有關部門,在征地期限內暫停辦理戶口遷入、分戶、發放營業執照,房屋改建擴建等有關手續。
在征地期限內,因出生、婚嫁和軍人復員退伍等確需入戶或者分戶的,由本人申請,經市、區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核實後,到公安機關辦理。
第十一條 被徵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等有關證明文件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被徵用土地上有建(構)築物的,還應提供有關建(構)築物的合法證件。市、區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征地工作人員到現場調查核實。
第十二條 市、區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批準的徵用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其內容包括:征地拆遷數量、補償依據、補償費用數額、農業人員安置方式以及房屋安置方式、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的步驟和期限等。
第十三條 市、區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經批準的徵用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街道辦事處、村予以公告,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區縣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市、區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對補償標准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不影響徵用土地方案的實施。
第十四條 市、區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街道)和村、組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
第十五條 征地補償費用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三個月內全額支付。拒不領取征地補償費用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將其征地補償費用專戶儲存。
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的期限內拆遷騰地。
第十六條 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及時支付屬於被征地村民的有關費用,並將征地補償費用的收支狀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公示,接受監督。
禁止侵佔、挪用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征地補償費用以及其他有關費用。
第十七條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征地補償安置工作中,必須出示有關證件,秉公執法。
第三章 征地補償
第十八條 徵用土地面積按水平投影面積和實有耕地面積計算,征地的各項補償、補助費以該面積為計算依據。
第十九條 徵用土地按該土地經依法批準的用途進行補償。擅自改變用途的只按原經批準的用途補償。未進行種植一年以上的按其它土地補償。被征地單位和個人按政府征地方案公告的要求,持有效證明材料到指定地方辦理補償登記手續。
第二十條 徵用土地年產值標准和青苗及地上附著物補償標准,按經省政府批準的標准執行。
第二十一條 征地補償安置應首先考慮被佔地戶和被拆遷戶。
第二十二條 土地補償費:徵用耕地按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計算。其它土地的土地補償費按耕地的一半計算。
征地後人均耕地0.8畝以上,土地補償費為年產值的6倍;人均耕地0.6至0.8畝,土地補償費為年產值的6至8倍;人均耕地0.4畝[(菜地0.3畝)不含耕地0.4畝、菜地0.3畝]至0.6畝,土地補償費為年產值的8倍至9倍;人均耕地0.4畝(菜地0.3畝)以下,土地補償費為年產值的10倍。
第二十三條 安置補助費:按照每畝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徵用耕地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其它土地的安置補助費按該耕地的一半計算。
征地後人均耕地0.8畝以上,需安置的每人的安置補助費為年產值的4倍;人均耕地0.6至0.8畝,需安置的每人的安置補助費為年產值的4至5倍;人均耕地在0.6畝以下,需安置的每人的安置補助費為年產值的5至6倍。
第二十四條 征地後需要安置的每一個農業人口(除勞動力外)的安置費用不得低於被徵用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年產值的四倍。
第二十五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耕地被全部徵用的,依法撤銷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建制,原有的農業戶口全部轉為非農業人口。征地單位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按規定用於土地被徵用後人員的安置。
第四章 征地安置
第二十六條 按照省人民政府規定的人口與耕地的比例,按規定程序報經批准後,將被徵用土地農民的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
第二十七條 征地後有農轉非人員的,征地單位支付的土地補償費應首先用於農轉非人員的安置(包括就業、住房和生活);安置補助費全部用於農轉非人員安置。征地後沒有農轉非人員,多餘的勞動力和不能就業人員由被征地單位安置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由被征地單位組織管理和按規定使用。
第二十八條 征地後對每個農轉非勞動力(即18至60周歲的男性村民和18至50周歲的女性村民)的安置費若低於6000至10000元,由征地單位補足到該標准,可一次性支付給自謀職業的被安置人員。有單位願意接收安置且農轉非勞動力願意接受安置也可按此標准撥付給安置勞動力的單位。
第二十九條 確定安置人員的年齡以批准征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征地之日為准。
第三十條 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農轉非人員的倒遷住房,可以以貨幣安置辦法安置,也可由征地單位報經政府批准後提供行政劃撥土地的房屋,每個農轉非人員可購買不超過20平方米建築面積的該類優惠住房,個別特殊情況,經土地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同意,也可以實行自建。
第三十一條 除在農村集體經濟的組織中按《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條規定有承包地或合法宅基地以及依法婚嫁、生育、服義務兵役、大中專在校學生、服有期徒刑的人員外,其它遷入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人員一律不得計入該集體經濟組織總人口計算人均耕地,不得享受一切因征地而獲得的補償、安置費用和倒遷房優惠政策(個人財產除外);該類遷入人員只有在所上戶口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因征地解體時計入總人口辦理農轉非手續。
第三十二條 因建設征地拆遷建、構築物,其需倒遷安置的用地及相關費用由征地單位承擔。
第三十三條 征地涉及對電、通訊、管道、道路等的補償參照有關行業規定標准執行。
第三十四條 臨時佔用農業用地,用地單位和個人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復墾,沒有條件復墾或者復墾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按10—20元/平方米的標准向市、區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交納土地復墾費。土地復墾費應在佔地前預交。確實不能復墾的臨時用地,應予徵用。
第三十五條 征地後涉及被征地單位進行土地調整的,由征地單位根據實際情況支付所需的土地調整費。
第三十六條 建設需使用已徵用未補償的國有土地參照本辦法進行補償。
第三十七條 鄉鎮企業、鄉村公益設施、鄉村公共事業佔用土地參照本辦法進行補償。
第三十八條 征地費用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各項費用的管理和使用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三十九條 徵用土地經依法批准,並對當事人依法補償、安置後,土地所在地的區縣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向被征地單位發出交地通知。被征地單位應按通知規定的期限交付土地,不得拒絕和阻撓。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非法進行征地活動的,一律無效;已開發建設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查處。
第四十一條 侵佔、挪用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征地補償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被征地方阻撓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拒不搬遷的,由市、區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搬遷交出土地;逾期不搬遷交出土地的,經市、區縣人民政府批准,實行強制搬遷或者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可處3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三條 阻礙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過程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五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執行。
第四十六條 各區、縣可在本辦法范圍內制定實施細則報市政府批准後執行。
第四十七條 本辦法執行中的具體問題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解釋。
⑸ 土地使用費怎麼計算
有關土地使用費的具體標准,沒有全國統一的規定,應根據場地的用途、地理環境條件、征地拆遷安置費用和企業對基礎設施的要求等因素,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原則上沿海地區高於內地,大中城市高於中小城市,城市中心、繁華地段高於其他地段和郊區,在原有工業區設廠高於新開辟的工業區,利用原有企業改造高於新建工廠等。土地使用費的計算包括徵用土地的補償費用、原有建築物的拆遷費、人員安置費用以及公共設施費用。
土地使用費計算公式:
1、在各樓層面積相同的情況下:
100平方米(房屋租賃面積)╳40元(查土地劃分:三級、四類)/8層(地上總樓層數)=500元
該企業全年應繳土地使用費500元。
2、在各樓層面積不相同的情況下:
應納費=[(使用的建築面積/該建築物的總建築面積)*該建築物的總佔地面積]*適用的標准。
土地使用費相關政策
一、關於居民住宅區內業主共有的經營性房產繳納房產稅問題
土地使用費繳納流程對居民住宅區內業主共有的經營性房產,由實際經營(包括自營和出租)的代管人或使用人繳納房產稅。其中自營的,依照房產原值減除10%至30%後的余值計征,沒有房產原值或不能將業主共有房產與其他房產的原值准確劃分開的,由房產所在地地方稅務機關參照同類房產核定房產原值;出租的,依照租金收入計征。
二、關於有償取得土地使用權城鎮土地使用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問題
以出讓或轉讓方式有償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應由受讓方從合同約定交付土地時間的次月起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合同未約定交付土地時間的,由受讓方從合同簽訂的次月起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有關政策規定的通知》(國稅發〔2003〕89號)第二條第四款中有關房地產開發企業城鎮土地使用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規定同時廢止。
三、關於經營採摘、觀光農業的單位和個人征免城鎮土地使用稅問題
在城鎮土地使用稅徵收范圍內經營採摘、觀光農業的單位和個人,其直接用於採摘、觀光的種植、養殖、飼養的土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第六條中「直接用於農、林、牧、漁業的生產用地」的規定,免徵城鎮土地使用稅。
四、關於林場中度假村等休閑娛樂場所征免城鎮土地使用稅問題
在城鎮土地使用稅徵收范圍內,利用林場土地興建度假村等休閑娛樂場所的,其經營、辦公和生活用地,應按規定徵收城鎮土地使用稅。
⑹ 關於土地使用的費用
土地使用復費根據地理環境和條製件、土地使用用途確定分為五類十級,收費標准按平方米計算,最高每平方米為人民幣170元,最低每平方米0.5元。
土地使用費是指外商投資企業通過不同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者除外),國家向其收取的有償使用土地的費用。它是調節使用土地資源的手段之一,是國家財政收入的組成部分。不包括征地、拆遷補償費和基礎設施建設等費用。
反正我們這兒的內資沒交。
參考資料:http://xicheng.tax861.gov.cn/ssfd/sz/ws/display.asp?more_id=356296
⑺ 房子到期後的土地使用權費用是多少
根據復《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九條制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滿的,將自動續期。可以由房屋業主聯名提出,補交土地出讓金,這個價格應該低於同類的土地出讓金的價格,類似於成本價和市場價的差額。
續期價格或將按照當時樓面毛地指導價格
已有到期後補地價續期先例
深圳的國際商業大廈就是國內第一個續約土地使用權的案例。該項目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在同一棟樓內,有20年、30年、40年、50年這四種年限不一的房產證。最早的20年產權部分早已到期,為此,政府出台的《深圳到期房產續期若干規定》指出,到期房地產,業主需繼續使用該土地的,在不改變用途的情況下,按有償使用土地的原則,延長土地使用年期,在剩餘年期(國家規定的最長使用年期減去已使用年期)范圍內約定年期的,補繳地價數額為公告基準地價的35%,並按約定年期一次性支付。按照該《規定》,國際商業大廈產權到期的房源,都通過補交土地出讓金,完成了續期,也令眾多商住項目看到了續期的重要依據。
⑻ 土地使用權費用怎麼算
一、土地使用者因使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費用,是土地使用者獲得用地應付出的代價。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無論新徵用土地,還是利用中方合資者或合作者原使用的土地,都應繳納土地使用費,外資企業在領取土地證書時,也應向其所在地的土地管理部門繳納土地使用費。
二、繳納方式
外商投資企業經依法批准使用土地的,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的土地管理機關的職責分工,與土地管理機關或房地產管理機構簽訂使用土地合同;市、區、縣財政局根據使用土地合同確定的用地面積、土地等級徵收外商投資企業土地使用費。
土地使用費自核定之日起五年內不變;五年期滿後,根據實際情況,重新核定。
外商投資企業從批准成立之日起,按公歷日歷年度繳納土地使用費。土地使用費按半年徵收,年終清算。第一日歷年度用地時間超過半年的,按半年計征,不足半年的,免徵土地使用費。
使用權出讓金
外商投資企業可以按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按照土地的不同用途,分別採取協議、招標、拍賣方式進行。招標出讓的,由評標委員會根據招標要求和投標者所報條件確定中標者,中標者所報土地價款即為出讓金額;拍賣出讓的,最高報價者所報土地價款即為出讓金額;協議出讓的,應交出讓金不低於國家規定的最低價和雲南省規定的有關標准。
企業一次交納出讓金有困難的,可以在出讓合同中約定分期交納,或者縮短出讓年限以降低出讓金額。
場地使用費
外商投資企業可以按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並按規定向中方政府交納場地使用費。
場地使用費由場地開發費(包括征地、拆遷安置費用和為企業直接配套的基礎設施等費用)和土地使用費組成。企業可以按照土地使用合同的約定一次性交納場地開發費,逐年交納土地使用費,或者將場地開發費和土地使用費綜合計算逐年交納。
一般外商投資企業經批准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一次性交納場地開發費或自行開發場地的,成立後第一年至第五年免交土地使用費,第六年至第十年減半;投資開發雲南省鼓勵投資的產業或興辦教育、文化、衛生、科研等非盈利項目,企業一次性交納場地開發費或自行開發場地的,免交土地使用費。
中方企事業單位以劃撥土地使用權作為條件與外商舉辦合資、合作企業的,須向土地管理部門申請辦理有關手續,即由中方土地使用者補辦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補交出讓金,或者由中方企事業單位交納場地使用費。
土地收益金
外商投資企業還可以按國有土地租賃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並按年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交納土地年租金(土地收益金)。
⑼ 房子 土地使用費 多少
土地使用費是指外商投資企業通過不同的方式使用土地(出讓、轉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者除外),國家向其收取得的有償使用土地的費用,是企業為取得土地使用權而交納的費用,它是調節使用土地資源的手段之一,是國家財政收入的組成部分。土地使用費與土地使用稅不同,土地使用稅是國家對使用土地的國內單位和個人徵收的一種稅。
有關土地使用費的具體標准,沒有全國統一的規定,應根據場地的用途、地理環境條件、征地拆遷安置費用和企業對基礎設施的要求等因素,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原則上沿海地區高於內地,大中城市高於中小城市,城市中心、繁華地段高於其他地段和郊區,在原有工業區設廠高於新開辟的工業區,利用原有企業改造高於新建工廠等。土地使用費的計算包括徵用土地的補償費用、原有建築物的拆遷費、人員安置費用以及公共設施費用。
各地規定有所不同,以上海的土地使用費來說:
土地使用費是指使用土地資源性質的費用,不含拆遷安置費用和基礎設施建設費用。
土地使用費根據地理環境和條件、土地使用用途確定分為五類十級,收費標准按平方米計算,最高每平方米為人民幣170元,最低每平方米0.5元。
土地使用標准調整以後,合營企業按新的標准繳納土地使用費,但在合營企業開始用地的五年內不調整,另外按營業額的百分比繳納土地使用費的不作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