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唐縣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
孫立勇 朱智勇 柴建林
(山東省魯北地質工程勘察院,德州253015)
作者簡介:孫立勇(1970—),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工環地質工作。
摘要:本文通過對高唐縣熱儲層特徵的描述及地熱資源形成條件的分析,進行了地熱資源儲量的評價,提出了開發利用及環境保護措施。
關鍵詞:地熱;資源;開發利用;保護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各種礦產資源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在各種資源日趨貧乏,能源危機日趨迫近的今天,地熱作為一種可供人們開發利用並有著巨大發展前景的新型能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地熱資源具有分布面廣,易於開發,費用低廉等特點,在供暖、衛生洗浴、理療、游泳及農業養殖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合理利用地熱資源,可以緩解能源緊張狀況,同時可以改善當地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 熱儲層水文地質特徵
高唐縣地熱資源類型屬低溫地熱資源(溫熱水),地下熱礦水賦存於新生界碎屑沉積岩中,屬層狀孔隙-裂隙型熱儲。本區熱儲層主要為明化鎮組下段熱儲層、館陶組熱儲層、東營組熱儲層。
1.1 明化鎮組下段熱儲層
明化鎮組下段熱儲層是指明化鎮下部692~870m含水層組,厚度178m,含水層厚度79m,單層厚度大於14m,岩性以中砂岩為主,地下水化學類型為 SO4·HCO3-Na型。
1.2 館陶組熱諸層
本區館陶組不整合於東營組之上,頂板埋深 870.0m,底板埋深 1296.0m,厚度426.0m,儲熱含水層厚度146.5m,佔地層總厚度34%,單層厚度大,(最大單層厚度23m)。其岩性為灰白色細-中砂岩和砂礫岩,垂向上呈上細下粗的正旋迴沉積,底礫岩明顯。儲熱含水層孔隙度大,一般為25%~35%,具有良好的儲水空間。水化學類型為Cl·SO4-Na型,水溫55℃,水量1920m3/d。
1.3 東營組熱儲層
東營組熱儲層岩性主要以砂岩、含礫砂岩及細礫岩為主。東營組地層部厚度為370m,含水層厚度約50m,單層厚度小。地下水化學類型為Cl-Na型。
2 地熱資源形成條件分析
2.1 熱儲蓋層
本區地熱資源屬熱傳導型低溫熱水,可將第四系鬆散層和新近系明化鎮組上段視為熱儲蓋層,總厚度692m,岩性由粘性土、砂性土、砂層及半固結的粘土岩組成,其特點是密度小,導熱性差,熱阻大,是良好的天然保溫蓋層。
2.2 熱源
本區熱源主要來自地殼深部的正常熱流傳導。本區位於臨清坳陷之內,在喜馬拉雅運動時期,發生了眾多的同生斷裂,這些斷裂具有繼承和復活的特點,並伴有岩漿活動,對地殼深部的熱源起了重要的溝通和傳導作用。
3 熱水資源量計算與評價
3.1 可利用資源量
依據DZ40-85《地熱資源評價方法》的規定,採用熱儲法計算。
QR=c·A·h(tr-tj)
式中:QR為地熱資源量(J);A 為熱儲面積(m2),取1.45×107m2;h 為熱儲層厚度(m),取146.5m;tr為熱儲層溫度(℃),取 55℃;tj為基準(當地平均氣溫),取12.5℃;c為熱儲層平均比熱容(J/(m3·℃)),計算得2511895.39 J/(m3·℃)。
其中:c=ρc· cc(1-ψ)+ρw·cw·ψ
式中:ρc為熱儲層岩石的密度(kg/m3),取 2103kg/m3;cc為熱儲層岩石的比熱容(J/(kg·℃)),取894J/(kg·℃);ρw為熱儲層水的密度(kg/m3),取988kg/m3;cw為熱儲層水的比熱容(J/(kg·℃)),取4186.8J/(kg·℃);ψ 為熱儲層的孔隙度(無量綱),取0.28。
經計算本區地熱資源總量為2.2687×1017J,摺合標准煤3.15×1017t。按回收率25%計,其可利用資源量摺合標准煤為7.87×106t。
3.2 全區熱水可采資源量計算
根據目前地下熱水水文地質條件,取水設備能力及規范要求,確定地熱開采年限為100年,其可采資源量按下式計算:
Q可=ε·F
式中:Q可為地下熱水可采資源量(m3/d);ε為允許開采強度(m3/(d·m2)),經計算為0.0003445m3/(d·m2);F為工作區的面積(m2),1.45×107m2。
經計算,Q可=4995.25m3/d。
高唐縣現存地熱井其單井涌水量1920m3/d,工作區范圍內地下熱水可采資源量可以滿足這一要求。
4 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
4.1 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
4.1.1 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條件
本區地熱為新生界碎屑岩深埋型熱儲系統,地熱資源類型為溫熱水型低溫地熱資源。熱儲層組主要為新近系館陶組,地下熱礦水水溫(井口溫度)為55℃,可溶性總固體為4.6g/L,水化學類型為Cl-SO4—Na型,具有水溫較高、埋藏淺、水量較大的特點(單井涌水量80m3/h)。開采成本低,開發利用條件良好。
4.1.2 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方向
本區館陶組熱儲的地下熱礦水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化學成分。因此,可建立一個集洗浴、療養、游泳於一體的地下熱礦水浴療中心。也可直接用於供暖,還可開發溫室種植和水產養殖等產業。
4.1.3 潛在經濟價值估算
潛在經濟價值是指工作區內可利用的地熱資源完全回收條件下,獲得的熱量的總價值,按下列公式計算:
Vei=Pr×Qi/Qb
式中:Vei為區內館陶組熱儲能的潛在價值(元);Pr為標准煤的價值,以240元/t計;Qi為區內館陶組熱儲可利用的地熱資源量(J);Qb為標准煤的燃燒值,以7.2×109J/t計。
經計算,本區館陶組熱能的潛在價值為1.89×109元。
4.2 地熱資源的保護
地熱資源是在特定的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和水文地球化學環境條件下形成的。要保護其資源的長期連續穩定開采,不致形成環境地質問題,必須十分重視其資源的保護工作。為了做到有計劃開發,合理利用地熱資源,嚴禁盲目無秩序地亂采亂開,造成資源的浪費,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應遵循開源、節流和保護並舉的原則。由於地熱資源埋藏深、補給途徑遠、再生能力弱,其資源量是有限的,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防止因過量開采導致資源枯竭進而產生地面沉降等環境地質問題。
(2)要根據不同用途,合理的分層開采、分層管理開發地熱資源。特別是新近系明化鎮組和館陶組熱儲層,要根據經濟發展所需的不同目的、用途,選擇開采不同的熱儲層的地熱資源。
4.3 地熱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環境保護
(1)建立地熱資源環境保護區。依據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地熱資源開發規劃方案。在開發過程中,必須按熱資源的埋藏與分布狀況合理布置開采方案。加強地熱信息監測,及時調整方案。
(2)防止熱污染環境。地熱資源開發過程中,由於開發利用地熱水所排放的廢棄熱水,因溫度較高,水質復雜,礦化度較高,易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及農業生態環境的熱污染。因此,在開發利用中,要加強廢熱水的排放管理,以保護周圍環境。
(3)加強地熱資源開發中的動態監測工作。地熱資源量是有限的,在開采利用過程中,其水位、水量、水質、水溫將會隨開採的過程而發生變化。為了防止因過量開采產生地面沉降、水源枯竭等環境地質災害,應加強開發中的動態監測工作。
(4)加強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管理。為了更合理的利用好、管理好地熱資源,保護地質環境,應建立健全地熱資源的開發管理機構,建立地熱項目和地熱井開採的審批制度,完善探礦權和采礦權授予的有關手續與制度。
2. 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徵收管理
一、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規定適用范圍
補償費徵收規定第2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海域開采礦產資源,應當依照本規定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補償費徵收規定的適用范圍是:
1.空間上的適用范圍
空間適用范圍,為我國領域及管轄的其他海域。凡在上述地域范圍內開采礦產資源,國家都要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
2.主體的適用范圍
補償費徵收規定覆蓋包括各種經濟成分和各種經營方式在內的所有合法取得采礦權並從事采礦活動的法人和自然人,如國有礦山企業、外商投資礦山企業、集體礦山企業、私營礦山企業、各種合作聯營形式的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者,開采礦產資源都必須依照規定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但是,外商投資開採石油資源時,則應依照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於1989年和1990年分別發布的中外合作開采海上、陸上石油資源,繳納礦區使用費的規定交費。
3.客體的適用范圍
客體即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規定含蓋各礦種在內的全部礦產資源,即我國目前發現的所有礦產資源。繳納資源補償費的具體礦種已列在補償費徵收規定的附錄費率表中,共有168種。其中,地下水的費率及徵收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二、徵收主管與管轄
(一)徵收主管
補償費徵收規定第7條規定,「礦產資源補償費由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徵收。」具體徵收工作由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財政部門對徵收工作進行監督。
(二)徵收管轄
管轄分為地域管轄和指定管轄。
1.地域管轄
地域管轄是指在某一行政區域內確定由該地區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在其管轄范圍內負責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徵收工作。適用地域管轄的有三種情況:
(1)縣級人民政府負責地質礦產管理工作的部門徵收礦區范圍在本縣所轄行政區內的采礦權人的礦產資源補償費。
(2)市(地)級人民政府負責地質礦產管理工作的部門徵收在本行政區域內礦區范圍跨縣級行政區劃的采礦權人的礦產資源補償費。
(3)省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徵收在本省所轄行政區域內礦區范圍跨市(地)級行政區域的采礦權人的礦產資源補償費。
2.指定管轄
指定管轄是指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將特定情況下的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徵收工作,授權由某省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適用授權管轄的有兩種情況:
(1)礦區范圍跨省級行政區域的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工作;
(2)礦區范圍在領海及管轄的其他海域的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工作。
三、徵收方式
補償費徵收規定第3條規定,「礦產資源補償費按照礦產品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計征。」即採用了從價計征方式。計算公式為:
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金額=礦產品銷售收入×補償費費率X開採回採率系數。式中的
地質礦產行政管理
核定開採回採率,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批準的礦山設計為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只要求有開采方案,不要求有礦山設計的礦山企業,其開採回採率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核定。
在式中之所以設置開採回採率系數,是為了促進采礦權人提高礦產資源回收率,以達到合理開發、充分利用礦產資源之目的。
礦產品及其銷售收入是影響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的重要因素。因此,補償費徵收規定對礦產品、銷售價格及結算方式作了明確的界定。
1.礦產品
補償費徵收規定第3條第4款規定,「本規定所稱礦產品,是指礦產資源經過開采或者采選後,脫離自然賦存狀態的產品。」此規定明確了礦產資源補償費的計征對象是經過開采後或邊采邊選後脫離自然賦存狀態的礦產品。
2.銷售價格
(1)采礦權人采出的礦產品直接在市場銷售的,按其銷售收入計征補償費。采礦權人向境外銷售礦產品的,按照國際市場價格計算銷售收入計征補償費。
(2)采礦權人未直接銷售礦產品,而是自行加工銷售加工產品或是自行加工利用的,如開采水泥用石灰岩自行加工水泥產品而自己利用或銷售者,則按照國家規定的礦產品價格計算銷售收入。國家沒有規定價格的,則按徵收時礦產品當地市場價格計算銷售收入。
3.結算方式
礦產資源補償費以礦產品銷售時使用的貨幣結算,礦產品自行加工的,以其銷售最終產品時使用的貨幣結算。一般地,在國內銷售礦產品或最終產品用人民幣結算。當礦產品或最終產品向境外銷售時,應按銷售合同約定的貨幣結算。
四、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
根據對世界上20多個重要礦業國權利金制度的研究結果並結合我國礦山企業的承受能力,經反復測算調整,確定以從價法計征的資源補償費的費率基本上是按礦種進行分檔的,大體為礦產品銷售收入的1%~4%,平均為1.18%。具體情況是:石油、天然氣、煤炭、煤成氣、石煤、油砂的費率為1%;黑色金屬礦產、有色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及天然瀝青、油頁岩的費率為2%;放射性礦產、稀有金屬礦產、稀土金屬礦產、稀散元素礦產、氣體礦產及地熱的費率為3%;貴金屬礦產、離子型稀土礦產、寶石、玉石、寶石級金剛石及礦泉水的費率為4%;礦鹽的費率為0.5%;地下水的費率由國務院另行規定(詳見補償費徵收規定附錄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表)。
我國補償費徵收規定,對外商投資企業和國內不同經濟類型的采礦權人適用同一費率和相同徵收管理辦法。這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平競爭的原則,體現了對外國投資者實行同等國民待遇原則,有助於改善我國的礦業投資環境。
五、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和免繳、減繳程序
(一)徵收繳納程序
根據補償費徵收規定的要求,礦產資源補償費一般的徵收繳納程序是:
(1)礦山企業和采礦者在取得合法采礦權後,作為補償費的納費人到當地縣級以上補償費徵收機關進行納費登記。
(2)納費人在有納費義務的行為後(即形成銷售收入),按規定向徵收機關辦理申請納費或申請減免納費手續。
(3)徵收機關對納費人的納費申報進行核定。對納費人申請減免納費進行審核和審批。
(4)納費人持徵收機關批準的、納費申報或減免批復按規定的期限和方式繳納費款。
(5)納費人在繳費過程中或繳費後,應該履行補償費徵收規定所規定的義務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徵收方法
補償費徵收規定第4條規定,「礦產資源補償費由采礦權人繳納」;第10條規定,「徵收的礦產資源補償費,應當及時全額就地上繳中央金庫」。據上述規定,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的方法有兩種。
1.申報自繳
此種方法適用於有銀行帳戶、規模開采礦產資源的采礦權人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有納費義務的采礦權人應按照補償費徵收規定向徵收管理機關辦理納費申報,經徵收機關審核後,在規定的徵收期限內通過采礦權人的開戶銀行直接將應繳納的資源補償費劃入當地的國庫或國庫經收處。這樣,應納的費款直接就地進入中央金庫。
2.自收匯繳
此繳費方法適用於無銀行帳戶、季節性開采或開采零星分散礦產資源的采礦權人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一般是采礦權人在規定的徵收期限內,直接以現金形式向徵收機關繳納資源補償費,再由徵收機關將收到的費款匯總後繳入當地國庫或國庫經收處。
(三)徵收期限
(1)徵收期限是指采礦權人在規定的時限內向徵收機關定期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的時間界限。根據補償費徵收規定第8條和財政部的有關規定,資源補償費是按月或按季繳納,每半年即當年7月31日以前和次年的1月31日以前繳清。
(2)采礦權人在中止或者終止采礦活動時,應當及時結繳礦產資源補償費。這里所說的中止采礦是指采礦權人由於某種原因暫時停止采礦活動,但不注銷采礦許可證。遇到這種情況,應在中止後的一定時間內結繳資源補償費。終止采礦活動是指采礦權人由於法定原因或者其他原因停止采礦並注銷采礦許可證。此種情況,應在注銷采礦許可證之前結繳資源補償費。
(四)納費時應提交的資料
根據補償費徵收規定第9條規定,采礦權人在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同時,還應向徵收機關報送與采礦活動和計算補償費數額相關的資料,主要包括:
(1)礦種資料。采礦權人已采出的主要礦產及其共、伴生礦產的名稱、種類。
(2)產量資料。采礦權人已采出的各種礦產的月產量和累計產量,一般以原礦噸或立方米為單位。
(3)銷售數量資料。在規定的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期間內,采礦權人銷售已采出的各種礦產的月銷售量和累計銷售量,一般以原礦噸或立方米為單位。
(4)銷售價格資料。在規定的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期間內,采礦權人銷售各種礦產品的價格。
(5)實際開採回採率資料。采礦權人在一定開采范圍內采出的礦產量與該范圍內消耗工業儲量的百分比。
采礦權人在中止或終止采礦活動時,在結繳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同時,也要向徵收機關報送上述資料。
(五)免繳、減繳礦產資源補償費的條件和審批程序
1.免繳、減繳資源補償費的條件
按照礦產資源所有者與使用者的經濟關系,為體現所有者的權益,國家徵收資源補償費本不應作免繳、減繳的規定,而且在法規制定時,已考慮到我國礦業經濟的情況,徵收費率很低,平均僅為1.18%。但是,考慮到當前礦山企業開采礦產資源的難度,成本高,利潤少;為鼓勵礦山企業充分利用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規定設定了免繳、減繳礦產資源補償費的條件。
1)免繳資源補償費的條件
(1)從廢石(矸石)中回收礦產品的;
(2)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批准開采已關閉礦山的非保安殘留礦體的;
(3)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認定免繳的其他情形。
2)減繳資源補償費的條件
(1)從尾礦中回收礦產品的;
(2)開采未達到工業品位或者未計算儲量的低品位礦產資源的;
(3)依法開采水體下、建築物下、交通要道下的礦產資源的;
(4)由於執行國家規定價格而形成政策性虧損的;
(5)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認定減繳的其他情形。
2.免繳、減繳資源補償費的審批程序
為防止國家預算收入在免繳、減繳礦產資源補償費環節上隨意喪失,補償費徵收規定第12條、第13條對申請免繳、減繳礦產資源補償費的申請,由省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負責審批,減繳幅度超過50%的申請,還要由省(區、市)人民政府審批。市(地)、縣級人民政府負責地質礦產管理工作的部門和同級財政部門都無權批準是否免繳、減繳資源補償費的申請。
1)免繳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審批程序
采礦權人符合免繳補償費的條件時,可以向當地負責徵收補償費的機關提出免繳書面申請,填寫「免繳礦產資源補償費申請書」。市(地)、縣級負責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徵收機關和財政部門應在接到申請的20日內根據采礦權人的具體情況對申請進行調查核實,並簽署審核意見。然後,將免繳申請和審核意見上報省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省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和同級財政部門自接到上報的免繳申請後,應在30日內作出審批決定。免繳申請批准後,直接批復給申請人,同時抄送審核的徵收機關。申請人憑批復文件,在批准免繳的期限內,免繳資源補償費。
2)減繳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審批程序
采礦權人符合減繳補償費的條件時,可以向當地負責徵收補償費的機關提出減繳書面申請,填寫「減繳礦產資源補償費申請書」。市(地)、縣級負責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徵收機關和財政部門,應在接到申請的20日內,根據采礦權人的具體情況對申請進行調查核實,並簽署審核意見。然後,將減繳申請和審核意見上報省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省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和同級財政部門自接到上報的減繳申請後,對減繳補償費的額度小於或等於應當納費數額50%的申請,在30日內作出審批決定。對減繳補償費的額度超過了應當納費數額50%的申請,在30日內提出意見報省級人民政府批准。減繳申請批准後,由省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直接批復給申請人,同時抄送審核的徵收機關。申請人憑批復文件及批復的減繳額度,在批准減繳的期限內,減繳資源補償費。
上述批准免繳、減繳補償費的,都應當向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財政部門備案,以便使這兩個部門及時了解和掌握全國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徵收和免繳、減繳的情況。
3. 想知道東北地區對於外來土地承包戶有沒有優惠政策。(如承包土地50畝政府資助承包戶二十萬用於開發投資)
沒有優惠政策!現在土地是經濟核心,國家政策還越來越好,土地已成為搶手貨了,沒有什麼優惠。
4. 關於加強地熱、礦泉水勘查、開采管理的通知
( 國土資發 [2000]209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礦廳 ( 局) :
1998 年 2 月 12 日國務院發布的 《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 ( 以下簡稱 《勘查登記辦法》) 、 《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 ( 以下簡稱 《開采登記辦法》) ,規定了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對全國礦產資源實行統一管理,對礦產資源勘查、開采進行審批登記、頒發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地熱、礦泉水屬於國務院決定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 門———國土資源部負責審批登記、頒發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的 34 個重要礦種之一。
為了發揮地方地礦主管部門的積極性,簡化工作程序,方便礦業權申請人辦理有關手續,國土資源部依據行政法規的規定,於 1998 年下發了 《關於授權頒發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的規定》 ( 地發 [1998] 48 號) ,將 34 個重要礦種中的地熱、礦泉水等 9 個礦種的勘查、開採的審批登記、頒發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的許可權授權給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礦主管部門。並於 1999 年分別下發了 《關於轉發礦泉水、地熱管理職責分工的通知》 ( 國土資發 [1999] 25 號) 和 《關於轉發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 關於解釋重要礦產資源管理有關問題的復函) 的通知》 ( 國土資發 [1999] 432 號) ,進一步明確了嚴格依法進行地熱、礦泉水的勘查、開采審批管理的各項事宜。兩年多來,絕大部分省級地礦主管部門能夠嚴格按照法規的規定對地熱、礦泉水等授權的礦種實施有效的管理,取得了顯著成績。但部分地方出現了較嚴重地違反礦產資源法越權發證或以其他審批發證替代法定的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導致非法勘查、開采地熱、礦泉水的問題,為了維護法律法規的尊嚴,依法進行資源管理,特通知如下:
一、按照礦產資源法的規定,勘查、開采地熱、礦泉水等礦產資源,必須依法登記,經地礦主管部門批准取得探礦權、采礦權; 並按規定繳納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和礦產資源補償費。
二、國土資源部授權各省級地礦主管部門審批登記、頒發勘查許可證、采礦權許可證的礦種,各省級地礦主管部門必須依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嚴格審批、發證,不得向其他部門或下一級管理部門再行授權。
國土資源部將對部分省 ( 區、市) 授權礦種的管理情況進行檢查,對於無能力行使或者沒有依法行使授權管理的地方,國土資源部將收回對這些地方的授權。
三、省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地 ( 市) 、縣地礦主管部門要按照礦產資源法及其配套法規的規定,加強對地熱、礦泉水等礦產資源勘查、開採的監督管理。對於無證勘查的,嚴格按照 《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進行處罰; 對於無證開采,嚴格按照 《礦產資源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進行處罰; 對於不繳納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的,不得頒發勘查許可證、采礦權許可證; 對於不按規定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必須嚴格按照 《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第十四條規定進行處罰。
省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地 ( 市) 、縣地礦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採取有力措施打擊和制止非法勘查、開采礦產資源的行為。對非法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制止、處罰不力的,上級主管部門應按照 《礦產資源法》第四十七條規定追究責任。
國土資源部
二○○○年七月二十八日
5. 天津市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6年,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認真貫徹落實《關於調整住房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國辦發[2006]37號)及《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06]31號)文件精神,加強土地和房地產市場調控。緊緊抓住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契機,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依法行政,創新管理,優化服務,為穩定房地產市場,促進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狀況
按照2006年地籍管理調查統計,全市土地總面積為119.17萬公頃(1 787.60萬畝)。農用地70.65萬公頃(1 059.81萬畝),佔59.29%;建設用地34.87萬公頃(523.04萬畝),佔29.26%;未利用地13.65萬公頃(204.75萬畝),佔11.45%。
2006年,全市耕地44.52萬公頃(667.87萬畝),年內減少耕地1 592.54公頃(23 888.1 畝),年內增加耕地1 333.38公頃(20 000.7畝),耕地凈減少259.16公頃(3 887.4 畝)。全市建設用地34.87萬公頃(523.04萬畝),年內新增建設用地2 432.12公頃(36 481.9畝),年內減少建設用地5.97公頃(89.5畝),全部為建設用地復墾整理為耕地。全市未利用地13.65萬公頃(204.75萬畝),年內減少1 952.93公頃(29 293.9畝),年內增加319.61公頃(4 794.1畝),本年凈減少1 633.32公頃(24 499.8畝)(表1)。
表1 天津市2006年度主要地類變化情況統計表 單位:畝
(二)地質勘查投入與勘查成果
1.地質勘查投入,主要投向,勘查資金來源構成
2006年,全年完成勘查資金投入217 299.84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投資148萬元、地方財政投資2 387.84萬元、企事業投資214 764萬元。地質勘查資金投向主要為油氣勘查、水工環地質勘查、城市地質調查,以及承擔內蒙古、河北省的銀、鉬、銅等金屬礦產勘查。
2.新發現的重要礦產地及資源情況,新查明重要礦產資源儲量
(1)2006年度新發現礦產地1處,為地下水,推斷的資源量5.11萬立方米/日,預測資源量5.11萬立方米/日。
(2)2006年度新查明礦產資源磚瓦用頁岩134.37萬立方米,建築石料用灰岩125.45萬立方米。
(三)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情況
1.頒發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情況
截至2006年底,全市持有有效地質勘查許可證共13個,其中新立1個、延續3個、變更1個、其他8個。
截至2006年底,全市持有有效采礦許可證496個,其中新立38個、延續130個、變更22個、其他306個;其中非能源礦產企業238個,在非能源礦山企業中,國有企業5個、集體企業80個、私營企業150個、股份有限公司3個。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基本情況
截至2006年底,全市共開發利用的礦產14種,其中非金屬礦產開采380.18萬噸,403.773萬立方米,開採石油1 581.78萬噸,開采天然氣10.50億立方米,開采地熱2 400萬立方米,開采礦泉水29.18萬立方米。礦山從業人數15 466人,產值453.27億元,利潤總額272.04億元。與2005年相比,從業人數減少了4 413人,礦業總產值增加了104.97億元,利潤總額增加了103.94億元。
2006年,全市地熱總開采量為2 400萬立方米,回灌總量為310萬立方米。地熱資源作為一種能源礦產,主要用於建築供暖和居民生活、農業養殖、工業生產和溫泉洗浴的供熱用水。2006年供熱面積約1 000萬平方米,為約8萬戶居民提供生活用水;溫泉游泳池建設面積達2萬平方米;養殖、種植面積約300畝。
2006年,全市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入庫額6 734萬元,超額完成國土資源部下達任務的67%。建成並開通了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網站,在全國率先完成了地質資料圖文數字化,面向社會開展了公開查詢服務。
三、國土資源市場
(一)土地市場
1.土地市場建設
2006年,是天津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加強土地和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等政策措施的關鍵一年。
(1)天津市土地資產管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2006年度農用地轉用計劃、規劃環外環范圍內土地收購、整理、儲備和供應計劃,制定全市經營性土地集中統一交易、市區土地隱形市場清理、啟用新的基準地價標准等重大措施,明確了下一步土地市場管理工作的重點和目標,為全市進一步強化土地資產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
(2)按照「總量控制、存量盤活、增量適度」的原則,確定了2006年中心城區計劃新增供地458公頃,建設房屋894萬平方米。規劃環外環以外各區縣供應經營性土地 1 900 公頃,建設房屋面積2 000萬平方米,制定了《經營性土地收購整理儲備和供應管理暫行辦法》,對房地產開發用地實施了有效調控。
(3)在全市范圍內統一啟用了新土地出讓合同文本,合同中不僅有規劃和開發建設條件,還明確了開工、竣工期限,以及違約的處理措施。對於不按合同約定期限開工或竣工的,將收取土地閑置費或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增加了合同可執行性。
(4)全市經營性土地統一集中到天津土地交易中心招拍掛出讓,實現了交易場所、信息發布、評標決標標准、合同文本的「四統一」和出讓計劃、宗地信息、招拍掛文件、競價過程、出讓結果的「五公開」。為避免「毛地」出讓帶來的拆遷困難等種種遺留問題,經營性開發建設用地全部收購整理成為「凈地」後再公開出讓,使土地市場競爭更加公平、公開,加快了出讓土地的建設開發進度。2006年每宗土地參與競價的企業由原來平均不足2家增加到5家,政府凈收益提高了44.9%。
2.土地一級市場
2006年,天津市土地市場出讓國有土地1 217宗、土地面積3 867.07公頃,成交價款166.56億元,出讓面積同比下降13.1%。其中,存量建設用地2 871.38公頃,占土地供應總量的74.25%,同比下降24.81%。新增建設用地995.69公頃,占土地供應總量的25.75%,同比上升57.98%。
從供地方式看,協議出讓991宗、2 338.03公頃,占土地出讓總量的60.46%;「招拍掛」方式出讓土地226宗、1 529.05公頃,占土地出讓總量的39.54%。
從供應類型看,工礦倉儲用地供應2 308.7公頃,占土地供應總量的59.7%;住宅用地1 129.73公頃,占土地供應總量的29.22%;商服用地355.26公頃,占土地供應總量的9.19%;公用設施用地1.33公頃,占土地供應總量的0.03%;公共建築用地72.05公頃,占土地供應總量的1.86%。
2006年,全市土地劃撥98宗,土地面積656.04公頃,比2005年同期減少16.79%。
3.土地二級市場
2006年,全市土地轉讓509宗,面積847.09公頃,轉讓金60.97億元。土地抵押共 2 241 宗,面積6 893.01公頃,抵押價款523.79億元,貸款金額227.48億元。
(二)探礦權采礦權市場
1.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
按照國務院關於全面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的要求,開展了以薊縣為重點礦區,以地熱資源為重點礦種的整頓和規范工作,對各種違法開采礦產資源行為進行了全面排查,對正在實施的礦產資源開發項目進行了全面檢查,嚴厲查處無證開采、濫采濫挖、越界開采、污染嚴重等礦產資源違法違規行為。為進一步規范全市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下發了《關於進一步規范天津市探礦權采礦權出讓管理通知》(津國土房礦[2006]1152號文),為加大全市礦業權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探礦權采礦權一級市場
為維護國家礦產資源的所有權益,保護探礦權人、采礦權人合法權益,科學合理地配置地熱資源,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了《天津市地熱采礦權出讓管理辦法(試行)》,並於2006年5月1日開始實施。目前已成功審批兩宗地熱采礦權,收取采礦權使用費155.72萬元。
3.探礦權采礦權二級市場
2006年度內無償轉讓探礦權2宗。
四、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一)土地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6年,天津市出台了《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違法案件查處督辦制度》、《關於規范衛星遙感監測促進執法監察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開展了違法佔地違法建設專項調查、100天專項治理統一執法活動、土地市場和礦業秩序治理整頓大檢查、第六次衛片執法檢查等全市范圍的執法活動,投入250多萬元配備了兩部衛星遙感巡查車等執法設備,大力加強了違法案件查處力度。
2006年,發現當年新發生土地違法行為186件,涉及土地面積320.2公頃(耕地191.49公頃);第六次衛片執法發現2004年10至2005年10月隱漏553件,涉及土地面積1 063.28公頃(耕地693.76公頃)。共計發現739件,涉及土地面積1 383.48公頃(耕地885.25公頃)。
本年立案違法案件697件,涉及土地面積1 373.21公頃(耕地885.24公頃),分別佔全年發現總數的94.32%,99.26%和99.99%。
其中:歷年隱漏立案553件,1 063.29公頃(耕地693.76公頃)。本年發生立案144件,309.93公頃(耕地191.48公頃),包括:買賣或非法轉讓5件,30.81公頃(耕地7.05公頃);破壞耕地7件,8.22公頃;未經批准佔地110件,121.79公頃(耕地92.33公頃);其他違法行為22件,149.11公頃(耕地83.44公頃)。
本年立案查處的697件土地違法案件已結案148件,224.74公頃(耕地118.48公頃),分別占立案總數21.23%,16.37%和13.38%。已結案件中包括:處理上年未結案件20件,8.66公頃(耕地8.64公頃);處理隱漏案件30件,21.79公頃(耕地9.56公頃);處理本年發生案件98件,194.29公頃(耕地100.27公頃)。共收回土地16.02公頃(耕地14.51公頃),收繳罰沒款296.78萬元。對1名涉嫌非法轉讓、1名倒賣土地使用權的局級幹部和2名涉嫌非法佔用耕地罪的村委會幹部進行了刑事移送。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依法用地、依法管地的意識還顯薄弱;二是基層執法力量薄弱,日常巡查不到位;三是土地違法案件調查難、制止難、執行難、移送難的問題依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二)地礦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6年全市共查處礦產資源違法案件3件,均屬於無證開采,其中企事業單位2件,個人1件。截至12月底,3件違法案件全部結案,共收繳罰沒款15.9萬元。
五、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情況
2006年受理國土資源行政復議申請並審結11件,主要涉及對破壞耕地、非法佔地進行非農建設行為的行政處罰不服,當事人提起行政復議申請,要求行政機關撤銷行政處罰決定。經審理,因被申請人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程序合法,適用依據正確,內容適當,均做出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決定。
六、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和人員培訓情況
2006年末,天津市各級國土資源管理機構有17個(3個省級,14個地市級)。
截至2006年底,國土資源管理從業人員618人(全部為行政編制),其中,研究生學歷以上34人,大本與大專學歷531人,高中及中專學歷53人。
全年行政管理經費總額15 060.13萬元,其中地方財政13 226.51萬元;其他收入 1 833.62 萬元。
2006年負責國土資源管理的公務員參加學期在兩周以上的培訓班84人次,完成學歷教育74人。
七、問題與建議
由於天津市耕地後備資源不足,特別是在連續十年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後,可供開發的土地已經很少;另一方面,通過土地整理如退宅還田等增加耕地又存在周期長、難度大、資金投入高等問題,在目前的條件下難以實現,落實耕地佔補平衡日趨困難。針對全市可開墾荒地不足的現狀,建議國土資源部允許天津市進行異地開墾。
6. 特殊礦種采礦權實測
(一)砂石、粘土礦采礦權實測
據統計,市、縣級發證的砂石、粘土礦約佔全國采礦權總數的50%以上。砂石、粘土礦采礦權數量多,但是一般有效期限時間短、變化性強,對其他礦種采礦權影響較小。從全國而言,所有礦業權,包括砂石、粘土礦采礦權,應按照統一的技術要求開展實地測量工作。具體在實施時,各省可根據實際需要,對分布比較孤立的砂石、粘土礦,可在保證礦政管理需要的前提下,適當放寬對這些采礦權開采范圍的實地核查精度要求:只要測區有1954年北京坐標系與1980西安坐標系的轉換參數,可不向采礦權引入控制點,實測精度可降低至平面精度±5米;高程精度平地±1米,山地±2 米。這樣做,既可以加快礦業權實地核查推進速度,保障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按時完成,又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減少砂石、粘土礦礦業權實地核查經費投入。在對砂石、粘土礦采礦權實地核查精度做上述放寬後,可採用以下方法進行實地測量工作。
1.手持亞米級GPS測量法
採用亞米級手持GPS測量、放樣的,要利用礦區附近已知點對手持GPS進行校正,選擇1980西安坐標系,當地3°帶中央子午線,輸入本地WGS84與1980西安坐標,求取轉換參數;按照規定測定必要的工程,直接讀取坐標,即為1980西安坐標。要使用最新的亞米級GPS,該GPS能夠接收日本M TSAT衛星改正數據。
筆者在陝西扶風對該方法進行了試驗。試驗區有新農村建設時所作的控制點,有1954年北京坐標系與1980西安坐標系的公共點。表5-6~表5-8是用手持亞米級GPS接收機測量的結果。從表中可以看出,該方法可以滿足上述精度要求。
表5-6 F177點測量成果比較表
表5-7 召公02測量成果比較表
表5-8 儀器誤差分析表
近年來,手持GPS儀精度不斷改進,定位精度不斷提高。手持亞米級GPS的定位精度得到改善,主要採用了如下技術:一是SBAS技術,接受GPS信號的同時,還接受到日本的MTSAT衛星的改正數據,日本MTSAT衛星是日本的氣象衛星,定位在140°E,只要能收到該衛星信號,就能提高定位精度;二是EVEREST多路徑抑制技術,可以「過濾」掉大量的「偽信號」,如GPS信號先經鏡面反射後被接收機接收到,從而提高定位精度。
2.影像判讀法
利用1∶10000正射影像圖(如第二次土地調查使用的影像)判讀、勾畫開采工程;按本測區的轉換參數,將采礦證拐點坐標轉換到1980西安坐標系,投影到正射影像圖上;對於數據准確無誤的現場放樣標樁。高程可從DEM 數據中讀取。
3.大比例尺地圖判讀法
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圖判讀、勾畫開采工程;按本測區的轉換參數,將地形圖糾正到1980西安坐標系,重新劃定千米網線;將采礦證拐點坐標轉換到1980西安坐標系,並投影到地形圖上;對於數據准確無誤的現場放樣標樁。高程可從地形圖上讀取。
(二)海砂、河沙采礦權實測
對於海砂、河沙采礦權,可不實測開采工程實際位置,只按照采礦權許可證上標明的拐點坐標進行實地放樣,各地視情況需要,可在拐點設置浮標。實測可採用手持亞米級GPS進行,具體要求同砂石、粘土礦采礦權。
(三)地熱、礦泉水采礦權實測
對於地熱井、礦泉井,應實測井口位置,調查確定井深。有條件的,可根據鑽孔資料推算井底端平面坐標。礦區邊界的拐點可不進行放樣和標樁。對於礦區地理要素不必全測,只測主要地物,能夠標明井的相對位置即可。有抽水泵房的應實測泵房的位置。
7. 辦地熱探礦權證的費用一般是多少
1、其實費用很簡單,就是你們委託這個地勘部門的勘查設計實施方案的編制費和到省廳審查設計時的評審費和會務費,一般此項目15萬就夠了。
2、辦理探礦權要交納探礦權價款,這個是按評估公司來評出來的價格,按有價值工作區估算,探礦權價款75萬元也夠了,現在業務能力強的公司也有可能評估的更低。
3、辦證期間工本費、旅差費可以不計,從到申請到拿到證100萬元足夠,但這只僅辦證期間費用。不包括由銀行出據的法人(企業)資信證明,一般企業開戶行要有存款100萬元以上(證明足夠勘查項目的實施的能力)
如果證辦下來了,那就要按設計投入工程,但說實話地熱項目投資很少的,大部分都是地勘部門的費用,這些都是可以談的,現在做地熱勘查很多地質隊都能做,申報請可以利用招標方式,降低投入,但辦一個地熱探礦權的證,有100萬元足夠了。
8. 地熱資源利用需要什麼審批需要什麼資料
住宅項目的地熱利用是需要辦理采礦權的。超過25攝氏度的水資源就需要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辦理手續,要收取能源開采費。具體的手續需要到當地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去咨詢。
9. 采礦權的取得
采礦權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礦許可證規定的范圍內,開采礦產資源和獲得所開採的礦產品的權利。取得采礦許可證的單位或者個人稱為采礦權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規定,國家對礦產資源的開采實行許可證制度。開采礦產資源,必須依法申請登記,領取采礦許可證,取得采礦權。
商業性礦產勘查投資指南
◎采礦權人的權利
按照采礦許可證規定的開采范圍和期限從事開采活動;自行銷售礦產品,但國務院規定由指定單位統一收購的礦產品除外;在礦區范圍內建設采礦所需的生產和生活設施;根據生產建設的需要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采礦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采礦權人行使上述所列權利時,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經過批准或者履行其他手續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采礦權人的義務
在批準的期限內進行礦山建設或者開采;有效保護、合理開采、綜合利用礦產資源;依法繳納資源稅和礦產資源補償費;遵守國家有關勞動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復墾和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接受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按照規定填報礦產儲量表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統計報告;繳納采礦權使用費。
◎采礦權的有償取得
國家對采礦權實行有償取得的制度,采礦權使用費和采礦權價款等的繳款方式、具體標准請參閱第一部分中「相關稅費政策」的內容。
◎采礦權取得的幾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是申請取得采礦權。探礦權人申請其勘查區塊范圍內的采礦權,符合規定的,應依法予以批准。
第二種方式是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取得采礦權。該方式按分類管理方式要求由國家或該區域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
第三種方式是協議出讓。符合協議出讓條件的采礦權 詳細條件請參閱《關於進一步規范礦業權出讓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2006]12號)
第四種方式是通過采礦權轉讓方式取得。指采礦權人通過出售、作價出資、合作、重組改制等方式將采礦權轉移的行為。
提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第6條規定,探礦權人有權優先取得勘查作業區內礦產資源的采礦權。
◎采礦許可證有效期規定
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按照礦山建設規模確定:大型以上的,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最長為30年;中型的,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最長為20年;小型的,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最長為10年。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滿,需要繼續采礦的,采礦權人應當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的30日前,到登記管理機關辦理延續登記手續。采礦權人逾期不辦理延續登記手續的,采礦許可證自行廢止。
商業性礦產勘查投資指南
◎采礦權登記審批許可權規定
石油、天然氣、煤層氣、放射性礦產;煤[煤井田儲量1億噸(含1億噸)以上,其中焦煤井田儲量5000萬噸(含5000萬噸)以上]、油頁岩礦床儲量規模為大型(含)以上的;鎢、錫、銻、稀土礦床儲量規模為中型(含)以上的;金、銀、鉑、錳、鉻、鈷、鐵、銅、鉛、鋅、鋁、鎳、鉬、磷、鉀、鍶、金剛石、鈮、鉭礦床儲量規模為大型(含)以上的以及海域(含內水)、跨省(自治區、直轄市)開采礦產資源的采礦權登記均由國土資源部頒發采礦許可證。除上述情況外其餘部分以及二氧化碳氣、地熱、硫、石棉、礦泉水的開採的采礦權登記審批授權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頒發采礦許可證。外商投資開采礦產資源參照內資企業情況執行。
部分省(區、市)的礦產資源行政管理部門為了加強對本地區礦業權的管理,根據國家的相關政策制定了符合本行政區域特點的礦業權審批程序,部分審批程序與本文綜述的「申請探礦權(采礦權)流程示意圖」略有差異,詳細情況請參見各省(區、市)的政策規定。
◎探礦權和采礦權年度的檢查
根據國家規定,國土資源部和地方國土資源行政管理部門(包括縣、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每年對本轄區內的探礦權人和采礦權人統一進行年度檢查工作。具體情況請參閱《國土資源部關於建立探礦權年度檢查制度的通知》(國土資發[2003]149號)和《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和完善礦產開發利用年度檢查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04]64號)。
10. 求:《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條文解釋(1994年3月 地質礦產資源部政策法規司) 全文
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
國務院
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150號)
《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已經1993年6月29日國務院第6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1994年4月1日起施行。
總理李鵬
1994年2月27日
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保障和促進礦產資源的勘查、保護與合理開發,維護國家對礦產資源的財產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其他管轄海域開采礦產資源,應當依照本規定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礦產資源補償費按照礦產品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計征。企業繳納的礦產資源補償費列入管理費用。
采礦權人對礦產品自行加工的,按照國家規定價格計算銷售收入;國家沒有規定價格的,按照徵收時礦產品的當地市場平均價格計算銷售收入。
采礦權人向境外銷售礦產品的,按照國際市場銷售價格計算銷售收入。
本規定所稱礦產品,是指礦產資源經過開采或者采選後,脫離自然賦存狀態的產品。
第四條礦產資源補償費由采礦權人繳納。
礦產資源補償費以礦產品銷售時使用的貨幣結算;采礦權人對礦產品自行加工的,以其銷售最終產品時使用的貨幣結算。
第五條礦產資源補償費按照下列方式計算:
徵收礦立資源補償費金額=礦產品銷售收入×補償費費率×開採回採率系數
核定開採回採率
開採回採率系數=-----------
實際開採回採率
核定開採回採率,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批準的礦山設計為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只要求有開采方案,不要求有礦山設計的礦山企業,其開採回採率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質礦產管理工作的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核定。
不能按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方式計算礦產資源補償費的礦種,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另行制定計算方式。
第六條礦產資源補償費依照本規定附錄所規定的費率徵收。
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的調整,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國務院計劃主管部門共同確定,報國務院批准施行。
第七條礦產資源補償費由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徵收。
礦區在縣級行政區域內的,礦產資源補償費由礦區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負責地質礦產管理工作的部門負責徵收。
礦區范圍跨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的,礦產資源補償費由所涉及行政區域的共同上一級人民政府負責地質礦產管理工作的部門負責徵收。
礦區范圍跨省級行政區域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與其他管轄海域的,礦產資源補償費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授權的省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徵收。
第八條采礦權人應當於每年的7月31日前繳納上半年的礦產資源補償費;於下一年度1月31日前繳納上一年度下半年的礦產資源補償費。
采礦權人在中止或者終止采礦活動時,應當結繳礦產資源補償費。
第九條采礦權人在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時,應當同時提交已采出的礦產品的礦種、產量、銷售數量、銷售價格和實際開採回採率等資料。
第十條徵收的礦產資源補償費,應當及時全額就地上繳中央金庫,年終按照下款規定的中央與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分成比例,單獨結算。
中央與省、直轄市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分成比例為5∶5;中央與自治區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分成比例為4∶6。
第十一條礦產資源補償費納入國家預算,實行專項管理,主要用於礦產資源勘查。
中央所得的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具體使用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國務院計劃主管部門共同制定。
地方所得的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具體使用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二條采礦權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省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批准,可以免繳礦產資源補償費:
(一)從廢石(矸石)中回收礦產品的;
(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批准開采已關閉礦山的非保安殘留礦體的;
(三)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認定免繳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條采礦權人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經省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批准,可以減繳礦產資源補償費:
(一)從尾礦中回收礦產品的;
(二)開采未達到工業品位或者未計算儲量的低品位礦產資源的;
(三)依法開采水體下、建築物下、交通要道下的礦產資源的;
(四)由於執行國家定價而形成政策性虧損的;
(五)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認定減繳的其他情形。
采礦權人減繳的礦產資源補償費超過應當繳納的礦產資源補償費50%的,須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
批准減繳礦產資源補償費的,應當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財政部門備案。
第十四條采礦權人在規定期限內未足額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的,由徵收機關責令限期繳納,並從滯納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補償費2‰的滯納金。
采礦權人未按照前款規定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和滯納金的,由徵收機關處以應當繳納的礦產資源補償費3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采礦許可證頒發機關吊銷其采礦許可證。
第十五條采礦權人採取偽報礦種,隱匿產量、銷售數量,或者偽報銷售價格、實際開採回採率等手段,不繳或者少繳礦產資源補償費的,由徵收機關追繳應當繳納的礦產資源補償費,並處以應當繳納的礦產資源補償費5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采礦許可證頒發機關吊銷其采礦許可證。
第十六條采礦權人未按照本規定第九條的規定報送有關資料的,由徵收機關責令限期報送;逾期不報送的,處以5000元以下罰款;仍不報送的,采礦許可證頒發機關可以吊銷其采礦許可證。
第十七條依照本規定對采礦權人處以的罰款、加收的滯納金應當上繳國庫。
第十八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罰決定通知之日起15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當事人也可以自接到處罰決定通知之日起15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十九條本規定發布前的地方性法規和地方人民政府發布的規章及行政性文件的內容,與本規定相抵觸的,以本規定為准。
第二十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規定製定實施辦法。
第二十一條本規定由地質礦產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二條本規定自1994年4月1日起施行。
附錄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表
礦種 費率(%)
石油 1
天然氣1
煤炭、煤成氣1
鈾、釷3
石煤、油砂1
天然瀝青2
地熱 3
油頁岩2
鐵、錳、鉻、釩、鈦2
銅、鉛、鋅、鋁土礦、鎳、鈷、
鎢、錫、鉍、鉬、汞、銻、鎂 2
金、銀、鉑、鈀、釕、鋨、銥、銠4
鈮、鉭、鈹、鋰、鋯、鍶、銣、銫3
鑭、鈰、鐠、釹、釤、銪、釔、釓、
鋱、鏑、鈥、鉺、銩、鐿、鑥3
離子型稀土4
鈧、鍺、鎵、銦、鉈、鉿、錸、鎘、硒、碲3
寶石、玉石、寶石級金剛石4
(以下礦種費率均為2%)
石墨、磷、自然硫、硫鐵礦、鉀鹽、硼、水晶(壓電水晶、熔煉水晶、光學水晶、工藝水晶)、剛玉、藍晶石、硅線石、紅柱石、硅灰石、鈉硝石、滑石、石棉、藍石棉、雲母、長石、石榴子石、葉臘石、透輝石、透閃石、蛭石、沸石、明礬石、芒硝(含鈣芒硝)、金剛石、石膏、硬石膏、重晶石、毒重石、天然鹼、方解石、冰洲石、菱鎂礦、螢石(普通螢石、光學螢石)、黃玉、電氣石、碼瑙、顏料礦物(赭石、顏料黃土)、石灰岩(電石用灰岩、制鹼用灰岩、化肥用灰岩、熔劑用灰岩、玻璃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建築石料用灰岩、制灰用灰岩、飾面用灰岩)、泥灰岩、白堊、含鉀岩石、白雲岩(冶金用白雲岩、化肥用白雲岩、玻璃用白雲岩、建築用白雲岩)、石英岩(冶金用石英岩、玻璃用石英岩、化肥用石英岩)、砂岩(冶金用砂岩、玻璃用砂岩、水泥配料用砂岩、磚瓦用砂岩、化肥用砂岩、鑄型用砂岩、陶瓷用砂岩)、天然石英砂(玻璃用砂、鑄型用砂、建築用砂、水泥配料用砂、水泥標准砂、磚瓦用砂)、脈石英(冶金用脈石英、玻璃用脈石英)、粉石英、天然油石、含鉀砂頁岩、硅藻土、頁岩(陶粒頁岩、磚瓦用頁岩、水泥配料用頁岩)、高嶺土、陶瓷土、耐火粘土、凹凸棒石粘土、海泡石粘土、伊利石粘土、累托石粘土、膨潤土、鐵礬土、其他粘土(鑄型用粘土、磚瓦用粘土、陶粒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紅土、水泥配料用黃土、水泥配料用泥岩、保溫材料用粘土)、橄欖岩(化肥用橄欖岩、建築用橄欖岩)、蛇紋岩(化肥用蛇紋岩、熔劑用蛇紋岩、飾面用蛇紋岩)、玄武岩(鑄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輝綠岩(水泥用輝綠岩、鑄石用輝綠岩、飾面用輝綠岩、建築用輝綠岩)、安山岩(飾面用安山岩、建築用安山岩、水泥混合材用安山玢岩)、閃長岩(水泥混合材用閃長玢岩、建築用閃長岩)、花崗岩(建築用花崗岩、飾面用花崗岩)、麥飯石、珍珠岩、黑曜岩、松脂岩、浮石、粗面岩(水泥用粗面岩、鑄石用粗面岩)、霞石正長岩、凝灰岩(玻璃用凝灰岩、水泥用凝灰岩、建築用凝灰岩)、火山灰、火山渣、大理岩(飾面用大理岩、建築用大理岩、水泥用大理岩、玻璃用大理岩)、板岩(飾面用板岩、水泥配料用板岩)、片麻岩、角閃岩、泥炭、鎂鹽、碘、溴、砷。
湖鹽、岩鹽、天然鹵水
0.5
二氧化碳氣、硫化氫氣、氦氣、氡氣
3
礦泉水
4
地下水費率及徵收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