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事業單位已提足折舊的資產處置如何做分錄
事業單位已提足折舊的資產處置,按照《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規定,在按規定報批後,版將賬面價值轉入「待權處置資產損溢」科目進行核算。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處置收入的核算過程
按照《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財會[2012]22號)規定,事業單位處置固定資產通過「待處置資產損溢」科目進行核算,年度終了結賬前一般應處理完畢,處置完畢形成的凈收入轉入「應繳國庫款」科目,要及時上繳國庫。
一、對於盤虧或者毀損、報廢的首先轉入「待處置資產損溢」科目,即
借:待處置資產損溢-處置資產價值
借: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二、報經批准予以處置時,
借: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處置固定資產)
貸:待處置資產損溢-處置資產價值
三、處置過程中收到殘值變價收入、保險理賠和過失人賠償等,
借:庫存現金(或者 銀行存款)
貸:待處置資產損溢-處置凈收入
四、處置過程中發生相關費用,
借:待處置資產損溢-處置凈收入
貸:庫存現金(或者 銀行存款)
五、.處置完畢,按照處置收入扣除相關處置費用後的凈收入,
借:待處置資產損溢-處置凈收入
貸:應繳國庫款
六、處置凈收入上繳國庫時,
借:應繳國庫款
貸:庫存現金(或者 銀行存款)
B.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的凈殘值率是多少
理確定其折舊年限。省級以上財政部門、主管部門對事業單位固定 資產折舊年限作出規定的版,從其規定權。32----------------------- Page 33----------------------- (二)事業單位一般應當採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三)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應折舊金額為其成本,計提固定資 產折舊不考慮預計凈殘值。
C. 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怎麼提折舊啊
年數總和法,又稱年限合計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的余額乘以一個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為分子、以預計使用壽命逐年數字之和為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 = 尚可使用壽命/ 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 × 100 %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預計凈殘值 )× 年折舊率 ÷ 12
某設備預計使用5年,則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為15(5+4+3+2+1)。第2年時尚可使用壽命為4,此年的年折舊率為4/15。
有關規定
1、「兩則」中有關折舊的規定為折舊方法的選擇提供了可能。
財政部頒布的《企業財務通則》第四章第十八條規定:固定資產的分類折舊年限、折舊辦法以及計提折舊的范圍由財政部確定。企業按照國家規定選擇具體的折舊方法和確定加速折舊幅度。
《企業會計總則》第三章第十三條規定:固定資產折舊應當根據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或預計工作量。採用平均年限法或者工作量(或產量)法計算。如符合有關規定,也可採用加速折舊法。
2、稅法中有關折舊的規定為方法選擇提供了稅收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條例實施細則》第四章第二十六條規定: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固定資產的折舊,原則上採用平均年限法(直線法)和工作量法計算,納稅人需要採用其他折舊方法的,可以由企業申請,逐級報省、市、自治區稅務局批准。
D. 某事業單位報廢固定資產是收到的殘值收入應計入( )賬戶
您問:
某事業單位報廢固定資產是收到的殘值收入應計入( )賬戶
我答案是:
a、事業結余
E. 事業單位怎樣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賬務處理哪
2013年新會計制度執行之前,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是不進行計提折舊處理的,在使用過程中主要採用歷史成本法對固定資產價值實施後續核算管理。
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主要採用兩種方法: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其固定資產的應折舊成本金額就是其成本,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無需考慮預計凈殘值。
1 年限平均法
所謂年限平均法,就是按照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進行平均計提折舊,這是一種最普遍、最簡單的折舊方法,也稱「直線法」。該方法主要適用於各時期內使用情況基本相同的固定資產折舊,事業單位應根據自身固定資產的性質以及實際使用年限來確定其折舊年限,具體計算公式為: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使用年限,固定資產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年折舊額/12,固定資產年折舊率=1/預計使用年限。
2 工作量法
所謂工作量法,就是按照實際工作量來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額,通常是按照固定資產的具體工作時數進行平均計提折舊。該方法主要適用於在使用期間內所負擔程度較大、提供經濟效益並不均衡的固定資產。具體計算方法有3種:一是按照工作小時計算折舊,工作小時折舊額=原值/工作總小時;二是按照行駛里程計算折舊,單位里程折舊額=原值/總行駛里程;三是按照台班計算折舊,每台班折舊額=原值/工作總台班數。
F.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報廢殘值是否入非稅額
不一定,如果你們屬於非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報廢收入應計入其他收入並交納企業所得稅
事業單位各抄種無形資產應合理攤銷。襲
不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其購入和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攤銷時,應一次記入「事業支出」科目,借記「事業支出」科目,貸記「無形資產」科目。
對於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其無形資產應在受益期內分期攤銷,攤銷時借記「經營支出」科目,貸記「無形資產」科目。
H.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與減值的核算應視固定資產使用目的的不同而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首先,將經營性事業單位分離出來,單獨構成折舊與減值核算的主體。行政單位與一般事業單位稱為Ⅰ類主體,經營性事業單位稱為Ⅱ類主體。對兩類主體中的固定資產進行徹底清查,並依據當時市場上同類商品的重置完全價值與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況合理確定各種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在此基礎上,根據固定資產的單價、預計凈殘值、未來使用情況及減值風險大小等因素進行重新分類,分別確定固定資產的折舊總額、折舊年限,選擇適當的折舊方法按月計提折舊,每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減值評估。 其次,取消「修購基金」科目和Ⅱ類主體的「固定基金」科目,開設「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固定資產減值損失」科目。將固定資產清查時確定的實際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Ⅰ類主體「固定基金」科目借方、「固定資產」科目貸方;計入Ⅱ類主體「經營支出」科目借方、「固定資產」科目貸方。每月計提的折舊額及固定資產發生減值時確定的減值損失,Ⅰ類主體分別通過「經費支出——計提折舊」、「事業支出——計提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損失」科目的借方反映,期末結轉到「固定基金」科目的借方;Ⅱ類主體則分別計入「成本費用」、「管理費用」、「固定資產減值損失」等科目的借方,期末轉到「經營支出」科目,對與產品生產有關、不能確定直接受益對象的折舊額,可先通過「間接費用」科目歸集,期末再依據一定標准轉入「成本費用」科目。 最後,資產負債表應單獨列示「累計折舊」與「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科目的金額,以便准確地反映出固定資產的凈值。
I. 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合理嗎
一、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按規定應計提折舊的必須計提折舊,規定不需要計提折舊的就不計提。
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第五條規定:事業單位應當按照《事業單位財務規則》或相關財務制度的規定確定是否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對無形資產進行攤銷。比如:
1、《高等學校財務制度》規定:高等學校應當對固定資產採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計提折舊,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不考慮殘值。已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可以繼續使用的,應當繼續使用,規范管理。省級財政部門可以會同主管部門制定計提折舊的具體辦法。文物和陳列品、圖書、檔案、動槙物等,不計提折舊。固定資產折舊不計入高等學校支出。
2、《科學事業單位財務制度》規定:科學事業單位應當對固定資產採用平均年限法或者工作量法計提折舊。文物、陳列品、圖書、檔案和動植物不計提折舊。固定資產折舊不計
入單位支出。
三、具體規定:
1、事業單位應當對除下列各項資產以外的其他固定資產計提折舊:(1)文物和陳列品(2)動植物;(3)圖書、檔案;(4)以名義金額計量的固定資產。
2、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按照實際計提金額,借記「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註:計提折舊,不計入支出。隨著計提折舊,固定資產佔用的資金(固定基金)不斷減少,將固定基金與固定資產原值作比較,可以看出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
3、新制度規定了「虛提」折舊和攤銷的創新性處理方法,即在計提折舊和攤銷時沖減非流動資產基金,而非計入支出。這一處理兼顧了預算管理和財務管理雙重需要,既不影響事業單位支出的預算口徑,又有利於反映資產隨著時間推移和使用程度發生的價值消耗情況,促進事業單位落實「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結合」的資產管理理念和原則,為事業單位進行內部成本核算提供會計數據支持。
J.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報廢時殘值收入計入了以前年度其他收入,現在要上繳財政,如何做分錄
借:事業結余
貸:應繳國庫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