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智力資本與知識資本無形資產的區別是什麼

智力資本與知識資本無形資產的區別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3-09 22:39:56

Ⅰ 知識管理,智力資本與組織價值三者的關系

知識管理產生的智力資本或知識資本是組織價值的核心部分。

工業化時代,貨幣資本、生產資料常常表現為企業強大的競爭力,隨著知識時代的到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逐漸從物質資產演變為由一系列技術、規則、文化等所組成的非物質資產,並最終追溯到與人力資產密切相關的技能、知識和觀念等知識資本上來。「真正控制資源和絕對是決定性的生產要素既不是資本,也不是土地或勞動力,而是知識。」在彼得·德魯克看來,企業擁有的唯一獨特的資就是知識;知識是能夠產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獨特資源;知識資本就是企業運用各種知識的能力。現代企業是一個知識的集合體,其知識存量決定了企業配置資源、創新活動的能力,從而最終在企業產出及市場力量中體現出競爭優勢。同時,知識具有難以模仿性,必須通過具有路徑依賴的積累過程才能獲得並發揮作用。 由知識核心競爭力形成的競爭優勢主要表現為供應創新和創新壟斷。由知識創新形成的新產品、新工藝,具有差異性和獨特性的特徵,從而導致供應創新並獲得市場競爭優勢。創新產品、工藝因其先進、獨特的技術內涵使之具有技術壟斷的地位,知識內涵及創新性越強,形成的技術壁壘越高,競爭者越難進人。又由於知識的不可替代性,使知識創新產品在市場競爭中具有很強的排他性,往往形成「贏家通吃」的結果。壟斷使創新供應者處於價格決定的有利地位,成為獲得超額利潤的重要手段。

Ⅱ 智力資產與無形資產的區別

什麼是智力資本呢?
現在比較一致的說法是,一個公司的智力資本是人力資本(才智)、結構資本(智力資本、方法、軟體、文件和其他知識載體)和顧客關系(顧客關系)之和,那麼個人在網路上可以通過三方面的網路活動來增強這三方面的個人智力資本

無形資產是看不見,摸不著,沒有實體且不具有流動性,為特定主體所有,並在將來給企業帶來額外經濟利益的一種資產。例如:專利權版權、特許權、租賃權、商標權等。

無形資產在使用和形成過程中,具有不同於有形資產的特徵:①非實體性,一方面無形資產沒有人們感官可感觸的物質形態,只能從觀念上感覺它。它或者表現為人們心目中的一種形象,或者以特許權形式表現為社會關系范疇;另一方面,它在使用過程中沒有有形損耗,報廢時也無殘值。②壟斷性。無形資產的壟斷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有些無形資產在法律制度的保護下,禁止非持有人無償地取得;排斥他人的非法競爭。如專利權、商標權等;有些無形資產的獨占權雖不受法律保護,但只要能確保密秘不泄露於外界,實際上也能獨占,如專有技術,秘決等;還有些無形資產不能與企業整體分離,除非整個企業產權轉讓,否則別人無法獲得,如商業信譽。③不確定性。一方面,無形資產的有效期受技術進步和市場變化的影響很難准確確定;另一方面,由於有效期不穩定。④共享性。是指無形資產有償轉讓後,可以由幾個主體同時共有,而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不可能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中使用,例如,商標權受讓企業可以使用,同時出讓企業也可以使用。⑤高效性。無形資產能給企業事業遠遠高於其成本的經濟效益。企業無形資產越豐富,則其獲利能力越強,反之,企業的無形資產短缺,則企業的獲利能力就弱,市場競爭力也就越差。

無形資產主要由知識產權和專有技術構成,也包含了一些為保護提供運用條件的特種權利和必要的費用支出。知識產權,是指經濟法規所賦予的,知識產權人對其智力發明創造的科技成果,在一定時間和一定范圍內所享有的獨占權利,如專利權、版權等。專有技術是指企業未取得專利權的技術決竅和技術秘密,如先進的設計工藝、圖紙、技術說明書,重要的技術參數指標等,這類專有技術不受法律保護。

Ⅲ 智力資本的介紹

智力資本是指一個公司兩種無形資產的經濟價值:組織資本和人力資本。在知識經濟中,人力資源的地位日益重要。實際上,知識經濟是智力資源消耗型經濟,它主要依賴於知識、智力的投入。可以說,知識經濟是以智力資本的投入為主的經濟,智力資本是知識經濟的基礎。智力資本的提出正是人力資本理論深化和知識經濟發展的結果。智力資本與人力資本概念產生的歷史背景不同。人力資本是在解釋「經濟增長之謎」的情況下,經濟學家們經過長期研究由費雪、西奧多·舒爾茨、貝克爾等人提出的,代表著經濟學理論的新發展。

Ⅳ 智力資本的理論提出

早在1836年,西尼爾(senior)就將智力資本作為人力資本的同義詞使 用,他認為智力資本是人類所擁有的知識和技能。國內外普遍認為最早提出智力資本概念的是美國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思(JohnKennethCalbraith)。他於1969年首次提到智力資本概念,指出智力資本在本質上不僅僅是一種靜態的無形資產,而且是一種思想形態的過程,是一種達到目的的方法。遺憾的是他沒有給出智力資本完整的定義。給智力資本最早下定義的是美國學者托馬斯·斯圖爾特(Thomas.A.Stew art),他在美國《財富》上發表了許多有關智力資本的文章,將智力資本定義為,「公司中所有成員所知曉的能為企業在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的事物之和」。他提出了智力資本的「H—S—C」結構,即企業的智力資本價值體現在企業的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客戶資本三者之中。

Ⅳ 知識型組織核心資產智力資本是什麼

智力資本是知識經濟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力量。社會經濟形態從大工業時代飛躍到知識經濟時代,組織之間的競爭也從有形的物質產品的競爭轉向無形的技術、智能與知識的競爭,產品中的技術、知識含量成了競爭的基礎和決勝的關鍵。因此,智力資本的投入、獲得與應用成了知識經濟時代組織競爭的核心資產。

在一定意義上,智力資本是能夠被用來創造財富的智力材料知識、知識產權、經驗等。從知識到智力資本,其關鍵的區別在於知識是否成為組織運作的"資本",是否在組織的價值創造中發揮了作用。一般而言,對組織有用的知識可以視為組織智力資本的組成部分,對組織無用的知識則不屬於組織智力資本的組成部分,但或許有些暫時對組織無用的知識在一定條件下又可轉變為對組織有用的知識。

企業智力資本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各種無形資產,諸如專利、商標、許可證、企業形象、顧客忠誠度、管理技能,等等。不同種類的無形資產均能給企業帶來價值。例如,專利給企業帶來的是一種直接增值活動,出售受專利保護的產品和服務,採用特許經營,利用專利作為商業談判的籌碼,企業可以直接從專利中獲得收入。商標是企業的另一種重要的無形資產,它帶給企業的首先是防禦性價值,即從法律上保護企業的名稱或其產品的品牌不被別人使用。同時,商標也具有進攻性價值,它在市場上把一個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與其競爭對手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區別開來,有助於實行差別化戰略,建立品牌優勢。

轉貼至:http://www.vsharing.com/Blog/radiumblog/A407334.html

Ⅵ 什麼是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無形資產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賬款、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但是會計學上通常將無形資產作狹義的理解,即專利權、商標權等。
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因為它們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

部分國外學者的定義

佩頓(Paton)提出的定義

佩頓在1922年的《會計理論》一書中,認為廣義無形資產的定義:「歸屬於某一企業但不具實物形態、存續期較長的任何有價值的補償物、因素或要素」。

西德尼·戴維森的定義

1983年西德尼·戴維森(Davidson S.)在其主編的《Handbook of Accounting》一書中引用了於1927年出版的《會計學:它的原理與問題》中的一段話:「無形資產的含義是指專利權、版權、秘密製作法和配方、商譽、專營權以及其他類似的財產。

亨德里克森的定義

亨德里克森在1992年的新版《會計理論》一書中認為,企業的遞延支出可以分為兩類,其中用於購買財產的支出構成存貨等實物資產的成本,用於購買服務的支出則形成無形資產。

巴魯克·列弗提出的定義

巴魯克·列弗(2001)認為,無形資產是一種對未來收益沒有實物形態或非金融形態(股票或債券)的要求權。當這些要求權得到法律的保護後,就被稱為知識產權,如專利權、商標權或著作權(版權)。

安妮·布魯金的定義

安妮·布魯金(1996)認為,使公司得以運行的所有無形資產的總稱是智力資本,包括市場資產、知識產權資產、人才資產和基礎結構資產。

托馬斯·A·斯圖爾特的無形資產概念

托馬斯·A·斯圖爾特(1997)認為無形資產等同於智力資本,包括人力資本、結構資本、顧客資本。

布菜爾和沃曼的無形資產概念

布菜爾和沃曼(2001)認為無形資產是指企業商品生產或勞務提供中使用的非實物資產或企業控制的能夠帶來未來預期收益的非實物資產。

Ⅶ 馬哲中智力資本的概念

智力資本

來源:《光明日報》

早在1836年,西尼爾(senior)就將智力資本作為人力資本的同義詞使 用,他認為智力資本是人類所擁有的知識和技能。國內外普遍認為最早提出智力資本概念的是美國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思(JohnKennethCalbraith)。他於1969年首次提到智力資本概念,指出智力資本在本質上不僅僅是一種靜態的無形資產,而且是一種思想形態的過程,是一種達到目的的方法。遺憾的是他沒有給出智力資本完整的定義。給智力資本最早下定義的是美國學者托馬斯·斯圖爾特(Thomas.A.Stew art),他在美國《財富》上發表了許多有關智力資本的文章,將智力資本定義為,「公司中所有成員所知曉的能為企業在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的事物之和」。他提出了智力資本的「H—S—C」結構,即企業的智力資本價值體現在企業的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客戶資本三者之中。

Ⅷ 智力資本的資本認識

智力資本是人的一種綜合能力,一種能夠創造價值或效用的能力,也是智力和知識相互融合而帶來效益的資本。

由於智力資本是無形的,且影響因素眾多,用於解釋智力資本的觀點和術語歧義紛呈,難以形成一個統一的概念。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考察和解釋的視角不同,可以將近年來關於智力資本概念的研究歸納為以下幾方面:從知識和學習角度解釋智力資本,重點研究人力資本、知識的創造、知識的積累和知識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從知識管理角度解釋智力資本,主要是側重計算機信息系統管理,強調信息的作用。從創新管理角度解釋智力資本,是特指研究與開發(R&D)的管理。從資本市場角度考察智力資本,是注重智力資本的數量、價值的大小對企業資本負債表的影響,屬於企業價值管理。
目前對智力資本概念的解釋雖然有所不同,但都是對企業智力資本構成的分析,屬於企業管理層面,所定義的只是智力資本的表現形式,或者是它的作用結果,沒有揭示智力資本的實質,不完全符合知識經濟中智力資本運行的現實。筆者認為,由於資本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表現為價值形成和增值的手段,具有貨幣表現的價值形式和實物上的存在形式。智力資本的價值表現形式仍然是貨幣,而它的存在形式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隱含部分,即人力資本除去體力勞動的部分,可稱為腦力資產;另一部分為外顯部分,可稱為成果資本,指一切可以帶來價值或效用的智力成果,包括創意、發明、專利、著作、作品、商標、聲譽、有價信息等。腦力資產和智力成果構成了智力資本,其核心要素是智力和知識。智力資本是通過人的智力運作發揮知識的創造力,在運行中創造價值,實現價值的增值。資本是能夠創造財富或帶來收益的人或物,智力資本的構成決定了它屬於資本。智力資本價值的大小是由智力和知識的融合程度決定的,並由智能運作創造價值和帶來剩餘價值,融合得越好,價值就越大。這一定義將智力資本的構成、資本屬性、核心要素和運作過程作了較為明確的闡述,揭示了智力資本的實質。
智力資本是智力和知識的融合,這種融合不是智力和資本的簡單組合,也不是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顧客資本的簡單結合,而是兩者真正融合所形成的一個有機整體。這種融合越好、越緊密,智力資本的效益就越高、價值就越大。智力作為獲取知識的基礎,是先天素質和後天教育的結果,同時知識又是智力發展的源泉,兩者相互促進,在學習中發展智力,智力的增長又創造新的知識。智力資本既不能等同於智力也不能等同於知識,更不能視為二者的簡單相加,它是智力和知識相互融合後的可以創造財富的資本,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整體,是一個不斷交互累積的過程。這個全新的智力資本概念的提出並不是憑空臆造,而是基於兩個條件,一是知識經濟的到來使智力和知識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和創造財富的資本;二是前人已經有許多關於智力資本的觀點和提法,盡管不準確,不完善,還沒有形成理論框架,但畢竟值得人們借鑒。

Ⅸ 知識資本的定義是什麼

資本新形式:知識資本

--------------------------------------------------------------------------------

提要: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資本已經成為繼版財務資本和勞動之後,推動權企業不斷發展的「第三資源」,經濟的增長更直接地取決於對知識資本的投資和知識資本的運作。本文在討論知識資本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探討了其價值的衡量及運作管理。 人類在經歷了原始經濟、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三個階段後,目前正進入第四個階段—知識經濟時代,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時代。1996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對知識經濟定義為: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與使用之上的經濟。在知識經濟社會里,產品的生產、商品價值的提高、企業的成長乃至綜合國力的增強,都更加依賴於知識和掌握知識的人。據有關資料報道,英、法、美等14個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主要不是來源於物質資本投入的增加,而是依靠知識資本的貢獻。知識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20世紀初為5~20%,在20世紀中葉上升到50%左右,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上升到60

Ⅹ 智力資本的資本思想

智力資本源於人力資本智力資本思想源於人力資本思想。
知識經濟使人們對知識和智力的認識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知識和智力的概念更加清晰。然而,人類並不是今天才注意到知識和智力的作用,人類對經濟增長中的知識、能力、科技因素已研究很久,人力資本理論的產生和發展就是最充分的說明。實際上,正是人力資本理論解釋了長期困擾著人們的經濟增長之謎,提出了人力資本是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指出人們的知識、能力、健康等人力資本的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比物質資本、勞動力數量的增加重要得多。人們對人力資本的認識由淺入深,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人力資本理論。在人力資本理論中人的體力和智力一直是研究的重點,尤其是智力,更是作為財富的源泉。所以,在知識經濟研究中,對知識的研究自然會引入智力的概念,而智力資本的提出正好解釋了知識經濟發展的動力問題。
在五六十年代西方提出的人力資本理論中,人力資本就包括了體力和智力兩個主要方面,智力作為人力資本的重要組成內容,在西方已經逐漸被社會認可。然而,高新技術產業的興起,使智力資本這一概念被賦予了新的內涵,高新技術產業所具有的市場價值遠遠超過它的有形資產價值,它的物質資本對其最終產品(服務)的貢獻遠遠小於無形資本。人們開始發現,人員的技能、高效的管理、品牌忠誠度等無形資本是企業超值收益的主要來源。因而,人們認為這些無形資本的總和應該稱為智力資本。

人力資本思想源遠流長,為智力資本的提出和理論的形成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論准備。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經濟學把關於「資本」的理論推廣應用到人力方面,把人力作為資本的一個特殊的、重要的存在形態來認識和研究,是經濟學理論深化和創新的基本要求和表現,是理論回應現實經濟問題的必然結果。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傳播和發展,「人力資本」現已成為普遍使用的經濟學術語和日常用語,人力資本理論已被廣泛應用於經濟學各個相關研究領域,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意義也已被社會各界廣泛認識和普遍關注。

閱讀全文

與智力資本與知識資本無形資產的區別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